第315章 越来越坏

眼看徐州快要打成一锅粥的时候,蓟城司令署终于给驻守冀州的振威营和振武营发来一份内容相似的密令,大意就是要求两营士兵积极协助当地官府做好抗旱救灾的各项准备,在守土保境的同时,力所能及地参加各种抗旱救灾行动。

貌似这道命令跟徐州那边连半文钱的关系都没有呀?好歹也提醒一下两营主将密切关注曹军盟友袁军的动静,或者趁着夏侯惇撤回兖州的有利时机敲打一下淳于琼吧?

命令是司令署下达的,白纸黑字,肯定没有问题。也就是说,这是大公子的意思。

那么,刘和为什么要下达这样一道军令呢?

因为黄河以北从去年入冬以来,便很少降雨,甚至连雪都没有下过几场,种种迹象显示一场人力无法阻止的大旱会在今年发生!除了大旱,蔡邕、徐岳等人还通过观测天象、收集各地民情之后,得出一个更令刘和揪心的预测:这场大旱或许会持续三年以上,伴随干旱而来的还可能有蝗灾和瘟疫……

刘和不信占卜之类的玄怪学说,但他相信研究天文历法的蔡邕和徐岳的推测,更相信自己的直觉。东汉末年之所以乱象迭起,各地百姓纷纷起来造反,大汉的人口更是从五千万之数不断的锐减,过了几十年之后竟然只剩下九百多万,其中很关键的一个原因就是接连不断的各种灾害。

幽州和冀州这几年虽然时有兵祸发生,却难得的没有自然灾害,是以粮食丰收,几乎没有百姓饿死,但这种好年景不可能一直持续下去。

开春以来。幽州、冀州各地观测土壤墒情和河道流量的官吏惊恐地发现土地不仅变得干燥无比,而且河道之中水流越来越细,有些地方的人畜饮水都成了问题。如此严重的旱情,各地自然不敢隐瞒不报,于是雪片般的公文向蓟城涌来。堆积在了太傅刘虞的案上。

刘虞和儿子刘和有过分工,他主抓内政和地方官员选调之事,儿子主要负责守土和征伐之事,顺便再帮着各级官府想办法赚钱。本来赈灾抗旱这种事情,刘虞不准备让儿子跟着掺和进来,但他在了解到各地面临的严峻形势之后。还是第一时间就找儿子来商量对策。

刘虞问儿子:“你对各地上报的灾情怎么看?”

刘和回答:“这还只是开始,形势远比我们想象的更加严峻!”

“吾儿对于解决各种危机总有意想不到的妙策,不知这次有什么建议可供汝父参详?”

刘和对于如何抗旱早有思考,不急不缓地回答:“孩儿以为对抗如此严峻的灾祸,务必要做到四点:第一,人心不可散;第二。秩序不得乱;第三,赈济不能断;第四,各业不要闲。”

刘虞点头,鼓励儿子说:“嗯,抓住了重点和关键,详细说一说。”

刘和于是侃侃而谈:“想要做到人心不散,各级官府不能欺上瞒下。更不得隐情不报,务必要在灾害发生之前便反复告诫百姓,使得所有人都生出警惕畏惧之心,对灾害有足够充分的认识。除了提醒告诫百姓,各级官府还要通过各种宣传手段,比如请百姓参观赈灾粮仓内储存的粮食,让茶楼酒肆中的话本艺人和跑堂子的小二们多讲抗灾的注意事项,使得百姓坚信官府有能力组织大家渡过难关。”

“想要做到秩序不乱,必须依靠军队和各级官吏衙役,采取超常的管控措施。对外坚决打击敢于趁机来犯之敌,对内坚决打击各种囤积居奇、哄抢、造谣、哗变、煽动等恶性事件。形势紧急时,可以让军队直接参与到各郡县的弹压之中去,总之就是要确保上下通畅,秩序井然。”

“想要做到赈济不断。就得靠我们之前的各种积累,空口白牙不能解决问题。如果旱灾持续数年,许多地方就会出现绝收的情况,如果没有官府组织的赈济,这些地方的百姓要么逃往别处,要么活活饿死。我让人对各县以上的赈灾粮仓储备的粮食进行了详细统计,这几年冀州和幽州积攒的陈年余粮完全可以应付这次大灾。只要我们的赈济不断,百姓就能安心守在家园上,等挺过了最困难的这段时期,今后他们就会更加支持我们推出的各种新政。”

“想要做到各业不闲,就得给大量因为田地无法耕种而暂时闲置下来的劳力找到新的就业机会。这次大旱虽然对于幽州和冀州的农业发展影响很大,但却正好可以给刚刚起步的手工行业提供丰富的劳力,只要我们组织得当,暂时失去了田地的百姓不仅不会闲下来,相反还会忙得不亦乐乎,创造出比种田更多的财富。”

刘虞面带微笑听完了儿子的分析,然后很不厚道地说了一句:“吾儿说的条条是道,句句在理,看来这赈灾抗旱的重担非你莫属了!”

“父亲,孩儿只管军事,民政之事不宜干涉太多……”刘和急忙推脱。

“刚才不是你说的非常时期,当用非常之措施么?如今十几万大军尽在你手,人人都怕你如虎,由你出面负责赈灾抗旱,正是最佳人选。你倒是给我说说,除了你之外,还有更合适的人选么?”

“父亲就比孩儿合适。”

“汝父老矣,需要注意养生,不然还没见到孙子,就要像陶恭祖那样撒手而去,岂不遗憾?”

被老爹一阵软磨硬泡,刘和只好硬着头皮接下了这项重任。

刘和本来打算亲自前往辽东督阵,在今年之内收拾了公孙度,如今看来基本泡汤了。刘和觉得战场上指挥千军万马纵横驰骋的那种感觉,可比成天灰头土脸地在各县各乡来回晃荡要潇洒许多。

当日一场谈话之后,蓟城司令署衙门外又挂起了一块新的牌子,上面是太傅刘虞亲笔所书的“河北诸州抗旱赈灾指挥部”一行大字。所谓河北,便是黄河以北的简称。这次面临旱灾的可不仅是幽州和冀州,并州和青州的部分地区也逃不脱厄运。

抗旱赈灾指挥部成立之后,刘和担任了最高长官,刘虞几乎是将太傅和骠骑将军两项官职的所有权力都赋予了他,这次任凭儿子施为。刘和既然从老爹手中接过了重担,也没有半分矫情,他立即将护乌桓校尉府长史刘惠调回蓟城担任自己副手,另外任命骁骑将军赵云兼任护乌桓校尉,全权负责幽州西边两郡的军政大事。

刘和在抗旱赈灾指挥部内设置了“灾情疫情监测处”、“水利建设督导处”、“耕种指导处”、“舆情应对处”、“军地协调处”、“灾粮调配处”、“工业发展促进处”、“就业安置处”等具体的业务办理部门,形成一套高效严密的组织体系。

灾情疫情监测处属于预警部门,负责人由军情司司长田畴兼任;水利建设督导处属于监督部门,负责人由监察署署长李儒兼任;耕种指导处属于技术指导部门,负责人由精研天文历法的大学士蔡邕亲自担任;舆情应对处属于宣传部门,负责人由文宣司司长徐邈兼任;军地协调处属于应急部门,负责人由赞画司司长郭嘉兼任;“灾粮调配处”属于统计调配部门,负责人由算学大师徐岳亲自担任;工业发展促进处属于捞偏门的部门,负责人由刘放担任;就业安置处属于善后部门,负责人由韩珩担任。

刘和本人的工作就是每天听取各处负责人的直接汇报,然后发现和找出问题来,再将问题交给众人来讨论,直到拿出解决的具体思路和措施。

抗旱赈灾指挥部运转起来不久,刘和收到了来自徐州的密报,获悉徐州牧陶谦过世,而且在他过世之前还让人将曹黑子的老爹老妈连同兄弟以及兄弟媳妇全都干掉了。

刘和有些牙疼地对郭嘉和田畴说道:“陶谦这老货,真是死都不让人安生,非要把憋在心里多年的闷气撒出来才行。这下他是舒坦地闭了眼睛,却把兖州曹操彻底惹毛了,也不知道这次会有多少徐州百姓遭受无辜的血光之灾!”

郭嘉立即提醒刘和说:“公子,陶谦之死,正是我们布局徐州的大好时机!”

刘和摇头说:“唉,这个道理,我也知道,奈何咱们距离徐州太远,加之幽州和冀州今年又遇到了旱灾这样的大麻烦,只怕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

“我们虽然不能直接派兵前往徐州,但我们可以借力打力,通过一些途径将我们的想法传递到徐州那边!”郭嘉坚持自己的想法。

“你倒是说说看,我们怎么布局徐州?”

“当务之急,我们要派一个能力和威望出众之人立即赶赴徐州,帮着糜家稳住阵脚,然后巧妙化解徐州各派势力之间的冲突,将之引到共同对抗曹操这个目标上来,等到曹军退去之后,由此人接掌徐州!”

“听起来不错,可是我身边现在根本就找不出这样的人来,你说了还不是跟没说一样?难不成是你自己想去徐州当大官?”

郭嘉直接无视刘和的冷笑话,说道:“冀州牧卢子干若论资历和威望,丝毫不输给已经逝去的陶恭祖,若是向朝廷表他为徐州牧,试问谁能阻挡?”

刘和听了郭嘉这话,楞了一会,然后大笑起来,他指着郭嘉的鼻子说:“我发觉你现在是越来越坏了!这么阴损的主意,亏你想得出来!”

郭嘉有些无辜地摸了摸自己的鼻子,然后说道:“谁让某个野心的家伙是卢子干的学生呢。”

第124章 慎重第366章 迫不及待的鲜于银第529章 袁谭西逃第429章 网开一面第378章 入谷第154章 初战告捷第437章 内讧与分裂第269章 愁婚第382章 两块老姜都很辣第498章 耳目一新(下)第76章 分席议事第135章 旁观者清第480章 偷鸡不成第399章 豫州小强第457章 驱离第57章 子龙往事第192章 激战长安(中)第282章 完婚第520章 北方钱行(下)第126章 吃火锅,过年第364章 布局与博弈第39章 二十五骑第384章 义不容辞第481章 借粮第417章 杯酒释怀第99章 引狼入室第422章 夫余人不憨第53章 所谓的懦弱第447章 长安又乱(中)第337章 五千壮士,逆风而去第218章 皆大欢喜第392章 虓虎的野望(上)第388章 有些事只可意会第320章 封城第459章 挖了几个坑第528章 安置黑山军第448章 长安又乱(下)第202章 环环相扣(上)第252章 好大一笔年货第4章 超级惊喜第503章 王佐自辞第478章 袁家内斗第337章 五千壮士,逆风而去第252章 好大一笔年货第84章 走马上任第31章 忽悠俩大王第94章 军都山中有大能第238章 这位姐姐好漂亮第210章 围剿暗流第291章 连锁反应(中)第327章 臧霸凶猛第246章 北访(上)第370章 离间第140章 有完没完?第323章 掘渠填河第299章 香饽饽第231章 枭雄末路第45章 翻脸如翻书第385章 余晖照长安第154章 初战告捷第395章 找两个顶缸的第109章 青州乱,军阀兴第98章 重任第50章 本公子记住你了第216章 兵临白波第382章 两块老姜都很辣第532章 皇叔来了第338章 狂飙第391章 折服(下)第78章 先天不足第404章 谁是赢家(中)第497章 耳目一新(上)第481章 借粮第173章 董贼死,岳父危第168章 各有算计第267章 镇北军和度辽军第410章 济水之会第67章 都什么态度第242章 又见鲜于辅第288章 处置第450章 分歧与合作第59章 嫌隙第182章 李郭叛乱第29章 坐地分赃第473章 又见人吃人第445章 振勇营第176章 王允的条件第493章 天正道第172章 迟来的任命第196章 大胸怀第85章 勾结第171章 不等秋后就算账第324章 意外相逢第364章 布局与博弈第507章 管杀还管埋第397章 何去何从第110章 搁得慌,麻痹第31章 忽悠俩大王第179章 鸟朝上,万万年第83章 子龙威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