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又见蔡邕

李易与贾诩虽然有着许多话要说,不过也不急于一时,又介绍几个还不熟悉的人互相认识后,就让着人带着安顿去了。

等众人各自散去,李易也来到了自己的太守府,虽然是黑夜,一切都模模糊糊的,但李易还是看出这里有些不一般,太守府修的跟个小城似的,门脸更是气派,仅仅就高大来说,比刘表的府邸都要好上一些。

李易先是有些疑惑,自己可没有让贾诩铺张浪费,但转眼就哑然失笑,自己这是托了袁术的福啊。

又往前走了一些,李易就看到府邸门口站着着几个或俏丽,或高挑,或幽怨的少女,心中一暖,脸上情不自禁的露出了笑容,大步就往前迎去,不过走了两步,又轻轻回头道:“月英,你也来吧。”

“是。”

后面的马车中,黄月英低低应了一声,在侍女的搀扶中下了马车,偷眼往前看了一眼,就发现了门口的几个女子,这几人论外貌,几乎各个都不弱了自己,有一个更是娇艳非常,纵然自己身为女子都忍不住要多看几眼。

黄月英的小拳头轻轻握了一下,对自己未来感觉有些不安。

原本黄月英是很自信的,有才有貌,李易更是给她许诺了许多名声地位,在工作中也很重视她,慢慢的,黄月英自己都已经有所觉悟,但李易并未真个欺辱于她,在往南阳路上,李易更是君子的不能在君子,连她的马车都不曾上过,偶尔说话都是隔着帘子。

对于李易的表现,黄月英感觉挺好的,这才像是个做大事的人,可同时又有些纠结,特别是看到李易家中女眷之后,更是忍不住对自己产生了一丝怀疑——这便宜师傅该不会是真的单纯把自己当做下属或者弟子来用吧?

黄月英确实聪明,但毕竟是少女,也免不了胡思乱想。

李易已经到了门前,伏寿带着几女齐齐见礼,娇声道:“恭迎老爷。”

李易脸上顿时笑开了花,这绝对是人生赢家了啊!

目光在貂蝉那要人老命的脸蛋上扫过一遍,然后果断拉起了伏寿的小手,李易也不管这里人多,轻轻抱了她一下,柔声道:“走,我们回家。”

“是,夫,夫君。”

伏寿原本是极为守礼的,平素规矩比较大,不过许久不见李易,她是真的想念的紧了,也不再纠正李易的举动。

而且李易在襄阳的各种折腾,叫她的心也是跟着七上八下。

特别是李易抄了一篇洛神赋出来,更是叫伏寿惶恐非常。

貂蝉那些女子,毕竟只是侍妾,不管李易在外如何风流,对她们来说毕竟只是多了个姐妹罢了。

可伏寿作为正室,看到李易为了不知哪家姑娘做出来的洛神赋,心里登时就酸死了,很是哀伤,很怕李易真的被狐媚子迷惑,然后将她休了。

不过,曾经的种种忐忑,都随着李易刚刚的动作烟消云散了。

这个夫君,还是喜欢自己的。

一行人入内,早有侍女准备好了热水手帕,伺候李易更衣,李易由人摆弄的时候也不忘与貂蝉她们说说话,他虽然要维护伏寿的大妇威严,但也不想让其余人感觉自身真的只是侍妾那么卑微。

只是,介绍黄月英的时候出了点小差错,本来李易是打算叫黄月英喊伏寿做姐姐的,毕竟有些事是早晚的,不想黄月英却是一本正经的喊了句师娘,直叫伏寿楞了好大一会,李易也在几女的注视下,感觉自己的脸皮似乎还需磨炼……

不过,黄月英的这一声师娘,也让她融入这个小家的过程顺利了许多,毕竟大家年纪都差不多,黄月英已经自将一辈了,谁还好意思为难她?

而且李易也说了,黄月英在外除了是他的弟子,还有个书办的身份,这叫几女暗暗羡慕的同时,不禁也得掂量一下,将来黄月英与李易相处的时间,怕是要比她们长的多,与黄月英交恶非常不智。

寒暄过后,李易强留下貂蝉等人一同用餐,不过没吃多少,李易看看左右,向伏寿小声问道:“怎么不把蔡琰喊来?”

说起蔡琰,伏寿就忍不住轻轻白了李易一眼,小声嗔道:“你将琰姐姐‘请’了来,虽然之后勉强算是以礼相待,但你一去就是许久,也不给个说法,琰姐姐现在还是客,如何好与我们一同迎接?”

伏寿与蔡琰关系很好,是真的替蔡琰叫屈。

自己这夫君抢都抢了,脸皮已经拉下不要了,可你要抢就抢彻底啊,现在这么吊着算是个怎么回事?

李易有些尴尬的笑了笑,虽然他救了蔡邕一命,也避免了蔡琰将来被掳走的悲剧,但这么将人一丢就是好长时间,确实是有些不地道,比当初对貂蝉都过分一些。

李易点点头,道:“我明日就去看看他们父女,顺便还有事情要蔡中郎帮忙。”

伏寿以为李易说的帮忙,还是叫蔡邕帮李易写段子,脸上忍不住露出笑意,不过想了想,说道:“你动身去襄阳之后,蔡中郎便不时找我,抱怨你让他写的那些东西不伦不类,让我对你多加规劝,我只能应是,然后将蔡中郎送走,不过,最近这些天蔡中郎不再提规劝一事,反而开始打听夫君过往。”

李易起了好奇心,道:“具体什么事情?”

伏寿面带疑惑,道:“问的多是夫君的起居,言谈,我原本还有戒心,但蔡中郎所谈的那些并不涉及隐秘,纵然向旁人打听也能知道,不过正是如此,我越是感觉蔡中郎进来似乎有些古怪。”

李易也是越发疑惑,蔡邕能给他打工,完全是因为用蔡琰做要挟,可现在看来,好像是真的对他有兴趣了啊。

李易又想了一会,隐隐有了一些猜测,不过不好与伏寿讲,便跳过此事,捡了些有意思的话与几女来说,直到很晚,这才各自回房歇息。

虽然忍了一路,李易的心里有些躁动,但他并没有往貂蝉那里钻,而是老老实实的拉着伏寿说话,听伏寿讲了许多事情,李易全都记下,然后好在将来与自己从其他人那里得到的信息做印证。

此外,李易也讲了一些不方便当众说的事情,其中最紧要的就是与蔡玉有关的。

原本李易还担心蔡玉的事情会叫伏寿不快,不想伏寿知道那篇洛神赋是用来哄蔡玉高兴,而不是真心用来称赞蔡玉的,不但不恼,反倒是宽心了许多,就差举着小手为李易喊加油了。

第二日,李易早起,召集麾下文武到太守府议事,之前李易虽然通过书信对宛城的情况有些了解,但内容太过粗略,许多事情必须详细过一遍,才能叫他安心。

众人知道李易用意,种种事情诉说也是详细,一直到过了中午,李易才算是将如今南阳情况差不多了解。

官员方面,自李易以下,职位最高的几个,除去功曹,都被李易的自己人给分了,这是情理之中,不过再往下,就出现了很尴尬的无人可用的局面。

不得已,只能叫城中几个世家中人品还过得去的弟子出来做官,不过因为李易现在虽然是南阳太守,但并不需要管理整个南阳,这些官员还有相当一部分保持空缺,只等将来有了自己人,再慢慢填补。

另外,为了避免出现被架空的情况,贾诩从军中挑选了上百较为激灵的士卒,让他们去各个官署充作底层小吏,补充人手的同时,也算是安插了眼线。

还有就是收拢流民。

因为袁术之前的一顿祸害,南阳一地出现了不少流民,虽然家中房屋田地还在,可没有了粮食积蓄,百姓很难捱到明年,于是就被李易的名声引到了南阳,暂时由太守府供给他们饮食。

如今南阳城外的流民大约有三万余人,原本城中大户有心从中招揽青壮,不过看到李易明显有收流民为己用的想法之后,也就收了手,没有跳出来与李易抢人。

因为没有李易命令,张辽暂时只招揽了两千人编入行伍,其余百姓则开始初步清理城外荒地,只是天气越发寒冷,进度不快。

粮草方面,因为有襄阳方面的供给,目前粮草比较充足,甚至还有不少结余,不过李易担心说不准哪天就会与刘表撕破脸,被刘表断粮,所以,早早的就再三叮嘱贾诩到宛城之后就要以赈济流民的名义开始购买粮食。

因为李易的重视,贾诩将购粮的网撒的很大,不光是南阳大户,就连豫州,乃是徐州都有了联络,只是除了南阳,其他地方的粮价暂时没有谈妥。

贾诩在南阳的出价比较大方,比市价略高,南阳的大户都乐得卖出一些粮食,而且还有不少人再卖了一批粮食之后,还会再白送一批,算是将粮食的价格又拉回了正常水平。

如今宛城的存粮,只要不起战事,纵然李易扩军,也足够两年之用,贾诩有意放缓购粮,特别是针对豫州徐州的粮食收购,因为这两地的商人太过心黑,不过李易却是让贾诩继续买,加钱也要买。

因为李易很清楚,中原打起来之后,粮价绝对飙升,甚至是有钱都买不来,现在自己手里又不差钱,自然是能买多少买多少。

了解这些情况之后,李易思考一阵,又与几人吩咐了一些马上要做的事情。

其一,募兵,练兵。

张辽募的两千人太少,李易叫张辽继续募兵,先凑整一万,对外宣称七千,等待形成战力之后,再进行二次募兵。

暂时新兵全部驻扎宛城,至于叶县那边,以人手不足为由,暂且不管。

其二,就是屯田。

这时候军粮来源,一部分是百姓田租,还有就是世家大户的贡献,李易现在大手笔买粮是迫不得已,不是长久之计,而且李易虽然决定交好世家,却不愿将自己的命脉交在他人手上,所以,屯田是必须的。

不过,屯田一事虽然重要,而且主事之人非常辛苦,但要说难度却谈不上太大。

因为李易只是收敛流民开垦荒地,并没有与世家争地争人,于是,李易拍板,任命石韬为屯田校尉,主管屯田之事。

最后,也就是最重要的,书院的建设。

贾诩已经有了初步选址,只等李易找时间看过之后就可定下,不过这只是最初步的工作,之后还有许多细节要考虑,不是一时半刻能够说清,李易也不好深谈,只是提前将徐庶划到了书院这边做事。

原本徐庶看到好友负责屯田心中还颇为羡慕,不过听到自己参与书院事务后,那一点点羡慕直接一扫而空,因为书院在李易心中的分量有多重,所有人都看得见。

又与众人说了一会其他琐事,众人便纷纷散去,李易看了看时间,已经不好出城活动,就喊上了仕子打扮的黄月英,又带了一些书稿,让护卫领着去了蔡邕的住处。

蔡邕的女儿被李易给扣了,所以贾诩很贴心的将蔡邕安排在了太守府的边上,虽然住的地方不算大,但绝对是“精品套房”,而且还送了蔡邕不少的仆役,就生活条件来说,蔡邕过的比在长安时要舒服的多。

到了蔡邕家门外,李易并没有因为自己的身份就直接登堂入室,而是让人通报,很规矩的在外等候。

不多时,蔡邕踱着方步迎了出来,旁边还跟着笑眯眯的黄承彦,李易没想到黄承彦会在这里,稍稍愣神后,这才开始打量蔡邕,发现蔡邕的气色居然还不错,虽然看到自己的时候还是板着脸,但总算没有了之前那种跟看恶霸似的眼神。

想到昨日伏寿说过的话,李易越发肯定了自己的猜测,很是的客气的上前道:“易冒昧来访,还请蔡中郎不要见怪。”

黄月英也跟着行礼,只是看到自己那笑呵呵的父亲时稍稍有些尴尬。

“岂敢,襄侯有事遣人传唤一声便可,何须亲自登门?”

蔡邕还了一礼,说的话乍一听挺客气,不过琢磨琢磨,又似乎藏着几分讽刺。

李易听出了蔡邕话里的意思,也不生气,笑道:“平日里些许小事,借他人之口自然无妨,不过今日却是有大事想请蔡中郎相助,自然要亲自登门以示诚意。”

第159章 谁更适合做荆州之主第670章 必杀曹操第575章 孙策去也第649章 舍己为人第110章 李儒的苦肉计第175章 为竖子不顾大局第53章 当街刺杀第222章 刘琦第748章 蒸汽机第313章 李易的聘礼第157章 要在南阳设书院第455章 陈登第337章 主公眼光十倍于曹操第136章 你就从了老爷吧第407章 典韦献计第699章 曹豹有一女第352章 蔡邕教王璨第456章 元龙有恙第556章 攻城第207章 史阿死的冤第193章 姑奶奶你咋跑这来了第166章 再会小霸王第511章 未虑胜先虑败第262章 火炕第693章 翁婿第738章 张扬第393章 庞德公献宝第178章 蔡瑁要完第314章 曹豹来访第340章 李易的真面目第405章 誓死追随征南将军第452章 曹操屠俆州第604章 活死人第252章 再见刘琦第317章 诸葛瑾第493章 英雄末路(中)第396章 毛玠的无奈第536章 富春第165章 别怕,我会保护你的第705章 交州献礼第50章 高顺的馊主意第170章 千万不可小看古人第64章 谈婚论嫁第248章 原来是蒯越第398章 一言不合就攻城第684章 大将军第83章 大骂张绣第53章 当街刺杀第631章 风云渐起第757章 这仗怎么打?第101章 来而不往非礼也第618章 可怜天下父母心第755章 战!第40章 张辽战徐晃第214章 易数之法第391章 彼之毒士,我之甘草第703章 孟德的刀如今何在第133章 贾文和纳头便拜第471章 夏侯渊来信第207章 史阿死的冤第396章 毛玠的无奈第695章 绝不叛汉第42章 吕奉先不过如此第44章 我来劝将军消消火(求收藏)第766章 华彦献计第322章 我要反戈一击第685章 李进第235章 诸葛要做小舅子?第224章 谁给谁赔罪第65章 张辽的不甘现状第288章 连小孩子都骗第764章 万箭齐发第621章 甄家事了第366章 我有一宝第444章 把魏延拉下去,砍了!第213章 萧何月下追韩信第560章 殉葬第387章 请天子决断第653章 搏一搏第186章 士为知己者死第522章 伯符可还安好?第483章 又到年末第307章 糜家第673章 战局第485章 吕布起兵第35章 得民心者得天下第384章 狮子大开口第503章 取扬州,刻不容缓第4章 不臣之心刘玄德第556章 攻城第319章 陆康有请第151章 削发立誓第158章 蔡瑁的九死一生之局第694章 如何保全身家性命第480章 夏侯渊认了第132章 襄乡县侯 谢谢“水水水冬天“的打赏!第246章 再见蔡琰第592章 争第498章 备去了,襄侯勿念第400章 用心良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