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以襄侯马首是瞻

屋内一时陷入沉寂,郭嘉虽然聪明,但他如今还年轻,交往有限,在这些大势上,确实没有贾诩看的准。

至于黄月英,在这种问题上就更不会贸然发表看法了。

片刻后,李易微微点头,历史上袁术称帝,这货的想法没什么好聊的。

至于袁绍,他可是很早就想另立新帝的,只是幽州牧刘虞不答应,这件事情方才作罢。

如果刘虞答应了,可想而知,袁绍怕是会成为另外一个董卓,而且这个“董卓”可不是惹得天怒人怨的董卓,是真的有机会成大事的。

之后的官渡之战,也是袁术输了一招,否则几十万铁蹄南下,这江山真的只能姓袁了。

见众人都认可自己的话,贾诩这才继续道:“所以,以袁术性情,若是得道玉玺,无关真假,都会被他当做真的,更要害的是,手中握着传国玉玺,袁术能在扬州忍耐多久?”

“袁术如何会忍?”

李易摇头道:“怕是直接就会兴建宫殿,举目四望,然后穷兵黩武,张牙舞爪,最后不容与天下人。”

李易的语气中带着一丝调侃的味道,叫屋中的气氛也缓和了许多。

贾诩道:“主公所言甚是,我等要做的,就是在袁术真正起兵之前,与其交好,借用袁术兵马威压刘表,趁此机会积蓄力量,然后再寻找时机,再以大义名分与之决裂。”

李易笑了笑,这一笔买卖做的很划算,完全就是把袁术当凯子玩了,最后李易不但能顺势增加麾下兵马,还可以在最后捞一个大汉忠良的名头。

当然,李易也是有付出的,那就是开罪了袁家,不过,袁术若真的起兵,那可是天下公敌,袁家的面子也就不好使了,更何况袁绍远在河北,跟李易距离老远,近几年根本不会有什么利益牵扯。

甚至,袁术若是早早反了,还会拉一把袁绍一统的后腿,毕竟兄弟都反了,袁绍还会是忠臣么,许多人在投靠袁绍的时候都会心存疑虑。

最后,就是有了袁术这个家伙带头,之后必然有许多人有样学样,那么,当李易想做点什么的时候,也就有了遮羞布。

郭嘉沉默了一会,眉头轻蹙,道:“此法甚好,只是我等该如何将玉玺送到袁术手中?”

说罢,几人全都看向李易,李易考虑了一下,说道:“关东联军入洛阳后,传国玉玺被孙坚在枯井中得到,然后因为生出变故,临死前交到了我的手中。”

众人纷纷点头,虽然他们都感觉李易的话不对,这玉玺多半是李易杀了孙坚抢来的,看孙策对李易不死不休的态度就知道了,不过,这里都是人精,没谁会傻乎乎的揭李易的老底。

有了李易交代的来历,几人知道,玉玺肯定不能叫人知道与李易有关系,别的不说,只是一个私藏玉玺的罪名,就可以叫李易不容于天下人。

至于说转手送到袁术面前,这也有些难度,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是死士,而且袁术也不是傻子,有些事情做的太明显,就算他查不到幕后的李易,也会感觉到有人在算计他。

贾诩与郭嘉低声交谈了好一会,都没有找到最妥当的方法,感觉很是惭愧,至于李易自己,倒是心中有了一些想法,只是考虑到自己身份问题,做起来不太方便。

见两人还在嘀咕,李易笑道:“好了,此事并非急事,两位之后慢慢盘算就是,不过,现在就可以请玉石工匠伪造一方玉玺,等伪玺做成,我们再行讨论也不晚。”

两人应诺,贾诩又道:“如此怕是要耽误不少时间,州牧那边如何回复?”

шшш ¤тTk Λn ¤℃ O

李易想了想,笑道:“就按照奉孝说的,我要募兵五万,哈哈……”

众人也是笑出了声,反正真正的募兵应该会在袁术那边有动作之后才会进行,至于现在要五万,被拒绝是肯定的,反正李易也就是告诉刘表,他对此事很生气。

笑过之后,李易又道:“与其自己为难,不如让州牧知我不满,然后州牧为难,正好借此拖延时间,反正此事拖延几个月,对我等来说都不是什么坏事。”

郭嘉与贾诩纷纷点头,这件事基本就算是如此定下了。

随后,李易这才想起了外头还有许多人等着自己呢,想了想,说道:“稍后请两位院长过来吧,与这些世家打交道少不得他们。”

很快,完成中就传出了李易要在太守府设宴,宴请城内世家的消息,这些世家听到后丝毫不敢怠慢,连忙备厚礼,安排家中子弟前往太守府赴宴。

这回世家们的态度比之前要认真的多,毕竟上次对李易客气,那是礼数的需要,外加上不想惹事,将面子功夫做的很足,可这回不一样了,李易上次拿出的东西,实打实的敲动了他新的心。

李易放出的那几篇文章,除了易数之法有些叫人看不懂之外,其余三篇可都是启蒙经典。

世家与李易接触很少,没人怀疑这是他抄袭来的,那么,不管是出于私心,还是敬佩,他们都打心里不敢小觑李易。

而且,世家如何才能成为世家?如何才能经久不衰?

正是这些书本上的经典,为世家一代代子弟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这就难怪他们对李易有这般大的兴趣了。

特别是李易很无耻的只放了一半文章出来,叫世家中的那些老学究看之后当真是吃不香睡不着,若非李易就是这些文章的作者,他们怕是都要忍不住骂李易不当人子了。

当酒宴开始时,太守府的大堂内已经是座无虚席,甚至,上次因为家中丧事的两家,也派人了家中子弟参加,可见心中重视。

唯一叫李易遗憾的就是,文聘还是没有来,文家也没有派出其他子弟。

刚开始只是寒暄,李易称赞世家几句,世家也夸一夸李易的,等到酒过三巡,场中几个中年男子对视一眼,其中一人向李易拱了拱手,笑呵呵道:“太守可知,南阳地界的读书人,论学问以谁为最?”

李易放下酒杯,好奇道:“都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对此我也好奇的很,还请张老赐教。”

与李易说话的人姓张,是城西张家的家主,张升。

张升摇摇头道:“这个嘛,不好说,毕竟太守也说了,这文无第一,过去也罢,若是现在……老夫要是贸然开口,怕会犯了众怒,说不得出了太守府大门就得被哪个家伙给敲了闷棍。”

张升说着还对酒宴中的人群指了指,还故意板着脸,好像这些人会把他怎么样一般,引得人群中一阵哄笑,便是李易也乐了。

笑了一会,张升继续道:“当然,这是之前,得知蔡中郎落脚宛城之后,老夫与几个友人私下饮宴,都说这第一人,蔡中郎是做定了。”

今日酒宴,蔡邕也在作陪,闻言笑道:“如此,那就多谢诸位厚爱了。”

大堂中笑呵呵的气氛忽然一滞,张升也有些愕然的看着蔡邕,心想我的确很仰慕你的名声,可刚刚只是捧一捧啊,你应该谦虚一下才对,怎么直接就认下了?

难道真正大儒都是如此厚颜的么?

张升这一愣神的功夫,有人嘿嘿笑了一声,众人看去,原来是黄承彦。

黄承彦是荆州人,南阳这些世家虽然不是全都见过面,但多少都有着往来,再加上黄承彦与李易走的近,所以几天时间,黄承彦已经是这些世家的“好朋友”了。

黄承彦笑道:“蔡兄当真要做这南阳第一?”

蔡邕少见的自傲了一把,道:“那是自然!”

就在场中世家有些不知道说什么好的时候,蔡邕忽然叹了一声,道:“这南阳第一,老夫自问马马虎虎,不过要是荆州第一,这就……唉。”

这里聪明人不少,一听蔡邕的语气,顿时明白过来,蔡邕这是用自己搭梯子,给李易抬名声呢。

一时间,许多人对李易可谓是又羡慕,又佩服,能让蔡邕这样的大儒甘当垫脚石,这天下真的没几个人能做到。

虽然不少人都看出了蔡邕的意思,一个个还是露出了不解的表情,回过神的张升更是问道:“如此说来,蔡中郎心中这荆州第一已是有了人选,不知是哪位人物?”

这话一出口,众多人已经将目光锁定在了李易的身上。

李易面露微笑,仿佛什么都不知道一般,端起酒杯,喝了一口,然后微微抿嘴,似乎对酒液味道很是满意。

蔡邕微微一笑,侧身向李易那边拱了拱手,道:“其实,原本老夫其实心中颇为自傲,觉得天下文人不过如此,虽然不敢说天下第一,但在荆州之内……呵呵,可是,前些时日,看了几篇文章,这才知道,以往种种,不过井底之蛙,唉,一把年纪,白活了……”

众人见蔡邕神色黯然,纷纷开口劝慰,不过蔡邕却是摆摆手,示意无妨,然后继续道:“那几篇文章,大家其实也看到了,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字字珠玑,言简意赅,却又发人深省,若是用作蒙学,可谓再好不过,老夫大胆断言,将来天下读书人或许不知春秋,不能背诵论语,却必然知道这三篇经典,诸位以为然否?”

众人纷纷点头,脸上也收了之前嬉笑的样子。

世家能传承百年,千年,一代代的底蕴积攒下来,家中的管世人,除了极个别的,眼光都是不差的。

他们拿到了李易的文章,很容易就判断出了这文章的价值,说李易的将来成就追上孔圣人也不是不可能。

可李易除了那处这些文章,他手下还有兵马,还是一郡太守,现在的天下又是这么得乱,那么李易的前景到底如何,这个就无法估量了,但总之很辉煌就是了。

也正是如此,这些世家才愿意给李易捧臭脚,一群人做戏给李易抬名声。

毕竟只要不是脑袋有坑,或者与李易有私仇的,都不会选择与这种摆明有远大前程的人交恶。

张升也对着李易拱了拱,感慨道:“说来惭愧,当日我家收到的是千字文,张某因为醉酒,并没有如何在地,还是被我那正在识字的小孙儿无意看到,喊我念与他听,这才发现,原来这份书稿,重过万金啊!”

张升再次转向李易,这回不是拱手,而是深深一拜,李易赶忙虚扶一把,不过没有说什么。

张升起身后,继续道:“之后我亲手抄录十卷,原本只是打算留与自家子弟,不想徐兄忽然登门,要用三字经换千字文,我这才知道,原来还有其他文章。”

说着说着,张升眨了眨眼睛,竟然有些湿润。

他是个文人,写文章很厉害的,在宛城也是小有名气,相对于李易这种抄文章赚名声的家伙来说,张升有着自己的文人风骨,大概就是朝闻道夕死可矣,而看到那三篇文章,张升就有着一种,虽死,但今生无憾的感动。

张升擦了擦眼角,说道:“一片经典,已经叫我食不知味,一连三篇,品读之后,却是叫我如坠梦中,不怕诸位笑话,前些天我只是叫犬子守在太守府邸门外,没有亲自前来,乃是因为心中懵懵懂懂,舍不得放下那手中书卷啊!”

不少人纷纷点头,很是赞同张升的话。

这年头书本很好,读书也不是读了一遍,或者背诵下来就完事了,而是每字每句的认真解读,是一件非常劳神的事情。

张升再次对着李易深施一礼,道:“襄侯赠与经典,我等深感厚恩,按说应该认真钻研学文不能再奢求其他,只是,那几篇文章都是残篇,我等左右求之不得,只能再三拜谢,恳请襄侯赐下文章后半,我等将来愿以襄侯马首是瞻!”

说罢,张升忽然向李易下拜,而其他那些世家之人,也仿佛早就说好的一般,纷纷向李易下拜,说道:“还请襄侯赐下文章,我等愿以襄侯马首是瞻!”

第541章 孙家对不住襄侯第706章 臧霸第549章 不请自来周公瑾第471章 夏侯渊来信第227章 令郎的病又重了第30章 来自董太师的邀请第443章 魏延取桂阳第584章 划地称王,岂不快哉第68章 伏寿第343章 安置第745章 年后有礼第57章 打了董卓的脸第523章 孙策自立门户第69章 天子要跑路?第316章 陶谦的黑历史第410章 狼狈的袁术第425章 何人为右军师?第237章 你我是一家人了第746章 分红第64章 谈婚论嫁第431章 荆南的太守们第555章 做你姐夫好不好第137章 敢为朕效死者,唯有李爱卿!第632章 刘繇可与李易一战第602章 最大的赢家第687章 我是雄主第467章 以命抵命第753章 河北近况第185章 我夫君要胜过李易十倍第565章 周瑜归心第288章 连小孩子都骗第245章 书院第656章 我可贤明?第623章 算计豫州第382章 伊籍的见闻第310章 请留步第20章 见过牛将军第245章 书院第697章 岳父大人高义第467章 以命抵命第582章 迎天子入荆州第181章 此人医术不在张机之下第508章 全是李某之过第457章 主客逆转第666章 鲁肃出使第568章 孙策和周瑜第82章 傻子才跟你单挑第354章 绝非忠义之臣第167章 金脚趾跑的快第702章 落魄曹孟德第316章 陶谦的黑历史第219章 使君啊!第442章 重情重义魏文长第117章 夫君有错,妻当规劝 谢谢“黯然丶失落”的打赏!第669章 王佐之才第18章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第656章 我可贤明?第231章 一群乌合之众第299章 坑姐第398章 一言不合就攻城第406章 袁某要生啖其肉!第403章 荀攸第116章 大婚 谢谢“Guiltp???”的打赏!第288章 连小孩子都骗第101章 来而不往非礼也第353章 曹操的迷茫第578章 孙策头颅在此第744章 冒犯天子,当诛第643章 骂战第506章 刻不容缓第443章 魏延取桂阳第610章 主公修仙去了第238章 张师弟你怎么了?第223章 欺负老实人第208章 那厮他竟然跑了第263章 徐晃的事犯了第220章 豫章太守,诸葛玄第471章 夏侯渊来信第621章 甄家事了第244章 不愧是大儒啊第455章 陈登第756章 西路军,李傕!第476章 救命之恩当涌泉相报第318章 凌超请死第91章 暗度陈仓第607章 荆州情况第658章 又得一员猛将第572章 会稽世家第232章 南阳功曹第453章 刘备入徐州第165章 别怕,我会保护你的第573章 鲁肃举贤第19章 欲谋大事,必先扬名第534章 又得贤才第509章 扬州情况第464章 你太让我失望了第552章 周瑜盗书第755章 战!第144章 我实在忍不住了!第199章 刘表里外不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