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九章 五斗米道

随着杨柏和许褚的离开,很快又有数百骑是来到了城门处。当杨松被带到了刘赟的面前时,刘赟是跳下来马来就对他说道:“杨先生弃暗投明乃是我大汉之幸事,我一定会禀明皇上嘉奖杨先生的。”

其实刘赟根本看不上这及其贪婪的家伙,要不是看在这家伙刚刚立了大功的份上,刘赟连杀他的心都有了。不过杨松并不知道刘赟的想法,反而是献媚殷勤地围在刘赟的身边说个不停。

看着这家伙一脸弄臣的样子,刘赟也只是与他虚与委蛇了一番。好在魏延已拿下了张鲁,而典韦也同样抓到了那谋士阎圃。

当刘赟来到张鲁的府邸并见到他时,张鲁还不敢相信汉军已经攻进了南郑,他还以为自己仍在睡梦中一样。当刘赟亲自给他解去了身上的绳索,并将他带到了书房后,就说道:“张教主,让你受惊了,本王给你赔个不是。不过你尽管放心,本王绝不会伤害你的,就连你的家人本王也绝不会让他们受罪的。”

张鲁字公祺,祖籍沛国丰县人,西汉留侯张良的十世孙、天师道(五斗米道)教祖张陵之孙。张鲁为五斗米道的第三代天师(称系师),在杀张修后继续在汉中一带传播五斗米道,并自称“师君”。

而且张鲁还有一个特别牛逼的老爸,那就是东汉时期著名的天文学家张衡。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南阳五圣之一,与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并称汉赋四大家。中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文学家,在东汉历任郎中、太史令、侍中、河间相等职。晚年因病入朝任尚书,于永和四年(139年)逝世,享年六十二岁。北宋时被追封为西鄂伯。

同时张衡为中国天文学、机械技术、地震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发明了浑天仪、地动仪,是东汉中期浑天说的代表人物之一。被后人誉为“木圣“(科圣),由于他的贡献突出,联合国天文组织将月球背面的一个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太阳系中的1802号小行星命名为“张衡星“。后人为纪念张衡,在南阳修建了张衡博物馆。

就上述的这些原因,刘赟也不由得对张鲁的老爸是肃然起敬。更何况张鲁实施的五斗米道在汉中是深得民心,而刘赟想要掌控汉中就得先掌控张鲁才行,所以这才是他带张鲁来书房的原因。

当刘赟请张鲁坐下后,就说道:“公祺兄,汉中、西川我是势在必得,今日我汉军入了汉中,我保证能让我的士兵们做到对百姓秋毫不犯,不过其他的几个郡县就麻烦公祺兄多多说和了。”

其实现在对汉军能造成威胁的,也就是那沔阳和固城里的人马了。这两座城池里总共驻扎了近三万人马的兵力,而刘赟身边就只有八千铁骑,至于身后的大军最迟也要数天后才能赶到,所以刘赟也只能是先稳住张鲁的兵力才好。

而这时的张鲁也终于是清醒了过来,他万万没想到自己竟然成了汉军的阶下囚。好在刘赟并没有为难他,反而对他是以礼相待,所以张鲁在平静下来后,就说道:“摄政王大人,你果然是好手段啊,连我身边的人也被你给收买去了,才酿成了今日之败局。我张鲁还真是瞎了眼把那杨松当成了自己人,这个该死的家伙必会不得好死。”

“公祺兄,你想让他死也就是一句话的事情,虽然他兄弟俩助我进了汉中,但他们的品行确实令人不耻。对了公祺兄,还有一件事情我忘了告诉你,其实我也算是半个道门里的人。”说着刘赟就拿出了那块太平道的令牌来。

这块令牌可是张角亲手交给刘赟的,并且这块令牌也代表了太平道掌教之信物,凡握有此令牌者,如太平道掌教亲临。当张鲁在看到这块令牌时,惊得是目瞪口呆。他以前可是见过张角,并且也知道这块令牌所代表的意义,只是万万没想到张角死后这块令牌会出现在刘赟的手里。

不过当他在听完刘赟的解释后,不由得是苦笑地说道:“张道友以前也曾来过我汉中,那时候我也刚接手五斗米道不久,所以暂时没有参与他的太平道。只是令我没想到的是;张道友发起的黄巾起义竟然不到一年就以失败告终,这还真是让人痛惜不已啊。

好在张道友找到了王爷托孤,这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了。既然张道友将令牌交给了你,那王爷也确实算得上道门里的人,而我这五斗米道也是从先祖那里传承而来的,既然王爷成了汉中之主,我必会交待属下归顺于王爷你的。说实话我还真不在乎这汉中太守之位,只是想要让我五斗米道发扬光大而已。”

刘赟对五斗米道也稍有了解,其教义就是;教民诚信不欺诈,令病人自首其过;对犯法者宽宥三次,如果再犯,然后才加惩处;若为小过,则当修道路百步以赎罪。又依照《月令》,春夏两季万物生长之时禁止屠杀,又禁酗酒。而且其中还创立了义舍,那就是置义米肉于内,免费供行路人量腹取食,并宣称,取得过多,将得罪鬼神而患病。

这五斗米道的教义有利有弊,刘赟也说不上什么好坏来,毕竟他不是五斗米道的教民。不过他要掌握汉中,就得实施新的政权才行,而这五斗米道的教义他也不会禁止,只是不能让这教义干扰了他的朝政,否则他必会以朝廷的律法来处置不法之徒。

当刘赟将自己的想法告诉给张鲁后,张鲁点了点头就说道:“我道教从来没想过要干政,只是给百姓们一种精神寄托罢了。”

刘赟也赞同了张鲁的说法,信教乃是个人的私事,他无法去干涉。再加上道教也算是华夏之国教,存在了数千年,你凭什么去干涉人家。只要不倒行逆施、扯起造反的旗帜来,刘赟也绝不会去干涉人家信什么教的。

第五百七十五章 世家门阀的心思第五百零八章 惺惺相惜第三百七十三章 三省六部制第一百八十二章 丹阳精兵第五百八十八章 再立新功(上)第二百六十三章 诸葛四友第一百五十二章 翼州易主第二百二十一章 陷阵之志第一百零七章 霸王套装第五百七十九章 大军压境第四百四十五章 风雨欲来第四百七十章 周郎故第四百九十五章 南岳衡山第一百五十二章 翼州易主第三十四章 颍川第六百一十八章 最后的疯狂(中)第五百五十七章 曹操的条件第五百九十二章 攻其不备第一百七十八章 徐州解困第三百二十三章 胆怯的刘璋第四百四十六章 战前部署第五百八十三章 驰援封丘城第一把五十八章 界桥之战 (下)第四百六十七章 将计就计第三百一十章 诸葛亮出山第五百一十九章 再起杀戮第六百一十三章 自相残杀第七十九章 黑名单第六百一十九章 最后的疯狂(下)第二百章 李儒李文优第四百九十四章 坐山观虎斗第三百零三章 抢人才 (一)第二百七十八章 伏击袁军第七十一章 广宗城破第二百一十二章 刘备反叛第八十四章 改年号为“中平”第七十一章 广宗城破第一百八十二章 丹阳精兵第二百九十四章 祸从口出第三十三章 锻造手册第一百八十五章 太原之战 (上)第二百三十四章 休养生息第二百四十章 暗流汹涌第四百九十七章 荆州战局第五百六十章 建平之战(下)第二百零七章 枭雄末路第一百零二章 王芬谋反第三百三十九章 预谋诸葛亮第一百七十六章 崛起的曹操第一百七十章 长安之乱 (一)第五百七十章 天网恢恢第三百四十八章 预谋巴郡第一百一十九章 越境杀敌第三百八十六章 不议和、只应战第二百三十五章 得胜而回第五百二十四章 恶人自有恶人磨 (上)第三百四十八章 预谋巴郡第一章 “狂龙”刘恽第五百五十七章 曹操的条件第四百四十八章 接管交州 (上)第五百二十一章 众叛亲离第三百二十二章 羊肠小径第四百章 滚滚长江东逝水第十四章 东莱太史慈第一百九十五章 分裂西凉第六百零二章 终有一战第五百六十三章 刘备的决定第二百二十二章 戏志才病逝第四百零七章 杨家的预谋 (上)第四百一十九章 借兵第三百九十四章 巡视各州郡 (下)第一百四十二章 酸枣会盟 (中)第三百一十九章 五斗米道第三百七十八章 罗布泊第二百一十三章 官渡之战 (上)第一百二十四章 战渔阳 (下)第二百三十七章 活字印刷术第三百九十八章 刘备得子第五百二十四章 恶人自有恶人磨 (上)第五百三十一章 暗流汹涌第三百一十章 诸葛亮出山第二百七十八章 伏击袁军第二百三十三章 曹刘议和第六百零三章 围攻南郡第三百一十一章 上屋抽梯第一百四十五章 温酒斩华雄第五十四章 巨汉管亥第五百一十三章 兵家至圣 (下)第一百八十章 兖州大战第三百九十五章 设立监察司第六百一十七章 最后的疯狂(上)第二十六章 家宴第七十四章 西峰岭第一百二十三章 战渔阳 (中)第一百一十九章 越境杀敌第五百零八章 惺惺相惜第五百五十一章 交换俘虏第一百七十五章 建都邺城第一百三十七章 京城祸乱第六百零九章 斗将(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