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觊觎河内

当陈暮听到又打仗的消息显然是有些不可思议。

长安那边居然还有余力发动新的战争?

难道他们不抓紧时间春耕的吗?

又或者是老大哥再抽一次风,单方面进军了?

不可能啊。

董卓都拿刘辩做威胁了,老大哥改性了想借刀杀人除掉刘辩?

听到信使的话,陈暮沉吟片刻,见他气喘吁吁,便出声安抚道:“别急,到底什么事。”

信使擦了擦汗,喘着粗气道:“是河内太守王匡,在平县与我们的人打起来了。”

王匡?

他脑子抽了敢来我的麻烦?

听到这句话,陈暮皱起眉头:“动静如何?伤亡怎么样?”

“双方都伤了一些人,冲突闹得很大。”

信使答道:“河内很多百姓要迁移到河南尹来,王匡便在平县拦截,甚至派兵冲进了平县境内,我们的人上去交涉,反被打了一顿,兄弟们气不过,便杀将起来,只是还算克制,没闹出人命。”

“哼!”

陈暮冷哼一声道:“走,回洛阳。”

当下阳武也不去了,从官舍出来之后,翻身上马,直奔洛阳而去。

王匡在历史上这个时候尸体都凉成灰了,现在靠着自己改变了历史进场保住了一条命,不好好珍惜就算了,居然又跑到自己脸上来跳,真当自己是泥捏的?

在路上,陈暮也了解到了为什么双方发生冲突的原因。

原来跟历史上一样,在十八路诸侯解散之后,王匡回到河内郡,立即就开始以酷刑对待河内百姓,一旦百姓犯了一点小错,就立即抓起来严刑拷打,只要交了钱财和粮食才能幸免于难。

按照《三国志》记载:“太守王匡起兵讨董卓,遣诸生于属县微伺吏民罪负,便收之,考责钱谷赎罪,稽迟则夷灭宗族,以崇威严。”

可见王匡对待河内百姓还是相当残酷,而且实行的是连坐制,一个人犯错,就要夷灭宗族整个宗族。

为此河内很多世家大族,乃至平民百姓,都怨声载道,往河南迁移。

现在的洛阳并不缺土地,缺的是人口。

毕竟一夜之间,整个河南尹、弘农郡的人口几乎全都被迁走,导致很多县都非常荒凉,大量的田土荒废无人耕种,因此官府非常欢迎外来人口来洛阳耕种。

河内一些世家大族,可能还舍不得自己的土地,而那些本来就没有土地的平民百姓,对于官府无偿提供田土的诱惑还是难以抵挡,使得不少难以忍受王匡在河内实行暴政的百姓拖家带口跑到河南尹。

要是一个两个,王匡可能还不在意,人口迁移是很正常的现象。但百姓是成群结队地走,短短数月之间,就已经有七八千人从平县渡过了黄河,跑到洛阳周边领取田地,在河南栖息下来。

也许有人说,七八千人也不多呀,值得这么大张旗鼓吗?

然而这是在汉末。

全国人口也就那么几千万。

原来的三河地区人口还是非常多,但董卓迁走了洛阳周边百姓,导致人口暴跌。

而三河地区唯一没有被迁移的就是河内郡,按照黄巾之乱前的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当时河内郡大概有十五万户,八十万人。

只是经历了黄巾之乱,董卓之乱后,河内郡同样大受影响,人口在短短七八年内,锐减了大半以上。

这其中除了兵荒马乱天灾人祸以外,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被各路诸侯征兵征走了。

比如当初汉孝康帝建南军,就在三河地区征兵。还有刘备在野王抵御冀州叛军,也从河内征的两万兵。以及丁原被任命为并州刺史,同样是在河内征兵,北上抵御鲜卑。

紧接着朱俊、袁绍、王匡,各路诸侯像是割韭菜一样,在三河地区割了一茬又一茬。等董卓将河南尹弘农郡人口迁往长安,河内郡就只剩下二三十万人了。

现在人口那么少,还在陆陆续续往河南尹迁移,王匡怎么可能坐得住?自然是派兵来到平县边境,阻止百姓迁移,从而与平县守军发生了冲突。

得知这个情报之后,陈暮就开始思索起来。洛阳是他计划中很重要的一环,如今瞌睡来了就有人送枕头,这不是把河内郡送上门吗?

刚好河内百姓对王匡怨声载道,再加上双方已经发生了冲突,出兵都借口都有了,那还想什么?

想到这里,陈暮心中就已经有了主意。

第二日,平县。

平县又名小平津渡口,是与孟津渡口一样,为洛阳的两大北面门户。

之所以这里会成为两处重要关隘,就是因为此地的黄河是最窄处,河面上有很多岛屿沙洲,洲岛之间建造了浮桥,百姓可以通行。

当初黄巾之乱,何进就曾经在这些岛屿沙洲之上设立关隘,守卫洛阳北面,后世的孟津湿地,就在这里。

从黄河南岸远眺,就看到河中央两个岛屿之间,双方兵马整齐排列,互相对峙。

陈暮招来平县守将问道:“事态如何?”

平县守将只是个军中裨将,领了千人驻扎在平县暂时充当地方守军,帮助当地官府维持秩序而已,听到陈暮的话,连忙答道:“四将军,冲突发生之后,我们就带了木棍上去和他们打,将他们赶出了渡口,只是他们把守住了河岸,不允许百姓过来。”

“嗯,我知道了。”

陈暮又问道:“王匡有没有出面?”

“没有。”

守将摇摇头:“昨日我们就派人去质问,他们说王郡守不在此地,我就又问他们为什么打人,他们却说是我们先动的手。”

陈暮细细思索了片刻,淡淡地说道:“撤兵。”

“啊?”

守将以为自己听错了。

“去把岛屿上的兵马全都撤回来,守住平津渡口即可。”

陈暮对他说道:“这段时间,莫要和对面起冲突,也不要去管他们,做我们自己的事情就行。”

守将诧异道:“可是明明是他们先打的人.....有个弟兄还被打成了重伤,一脑袋都是血,现在还躺在床上瘫着,四将军是要我们息事宁人吗?”

“自然不是。”

陈暮倏地冷笑起来,淡淡地道:“我只是想让对面的守军放松警惕,想让河内的民怨更大一点而已。”

看到他阴恻恻的笑容,这守将也是当初跟了刘备多年的老兵,忽然想起了这么多年下来,被四将军阴死的无数敌人,不由打了个冷战,心里已经为王匡默哀起来。

惹谁不好,偏偏惹到四将军头上,活该你倒霉。

第一十二章 投降是一门学问第九十八章 葛亭之战第七十三章 洛阳第三十七章 离别第九十三章 凉州好大雪第九十四章 欠我三条命第五十一章 步战之王第一十三章 初平二年第四十一章 陈暮是我弟第四十四章 孝出强大第二百七十二章 围魏救赵第二十三章 南阳之战(完)第二十四章 夷灭三族第三十三章 拉开序幕第四十三章 曹操请假条第八十一章 花里胡哨与一拳超人第二十三章 身不由己第四十二章 一声大哥,一生大哥第五十三章 西进关中第一百九十五章 还债第一章 俺也一样第二百四十六章 其心可诛第二十六章 仁义之名传河北第一百九十六章 破城只需要一架云梯第二百七十八章 我之罪也第四十七章 夺权第二百五十五章 高兴得太早了第六十四章 置之死地而后生第十章 掌控舆论的优势第四十四章 曹操发动技能——奸雄第四十八章 长社城内第二十七章 智者交锋第八十四章 假酒害人第三十八章 夹击第一百五十二章 安阳陷落第七十八章 他回来了第六章 马钧第一百七十章 司马懿第九十章 主动出击第七十四章 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第五十九章 釜底抽薪第一十六章 世界级帝国的开始第一十一章 招募第五十章 吊唁第四十八章 微微一笑很倾城第八章 美丽的梦第四十五章 陶恭祖的野望第二十一章 南阳之战(3)第九章 规划第六十二章 宫廷乱第八十三章 有谁能知我心第二十二章 朝议第一十九章 老底都被看穿了第七十五章 给老大哥擦屁股第八十六章 科研指导第一百五十三章 二分天下论第二百三十三章 北上第二十八章 船老板第七十五章 吾才满腹,袁本初竟不从之第五十八章 鱼死网破第四章 乃祖之风第六十二章 奇袭长安第五十八章 赵云雨夜入禹州第三十七章 放眼未来第二十章 新的布局第一十一章 人算不如天算第九十七章 汉口水战第一百一十三章 留画雕像第二百七十章 刘协的心思第十章 收敛尸体第七十七章 大善人陈暮第一百九十三章 绝望的张郃第一百二十九章 偷师曹操第二十八章 广年对(4)第一百五十一章 斗智斗勇第一十五章 破徐州,便在今日第二百一十九章 突袭魏桥第一十七章 骑兵的作用第六十九章 西凉铁骑第五十五章 家庭与传承(恭喜陈暮喜提儿子一个)第七章 觊觎河内第七十八章 旧时代的消散,新时代的开启第六十六章 科学,从数学开始第五十三章 一夜成长第四十四章 曹操发动技能——奸雄第三十八章 快去请陈子归第二十三章 万军丛中取敌将首级第八十八章 林里捉婿第三十章 群情激愤第八十六章 战术第四十九章 孝康帝第六十四章 惨幕第一百一十二章 远征西域第二百二十五章 战术布置第三十五章 天下无主第四十八章 微微一笑很倾城第一百零七章 卖儿卖女第二十章 徐公明威震戏亭,关云长万军冲阵第八十四章 他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