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七章 朝堂

“将军,城外有动静。”

漫天喊杀声惊动了涉县城,城头士兵立即去向守将禀报。

城中守将是高干部将张晟,因为白天敌人来势凶猛,他在城头指挥作战了一天,等到数次击退来犯敌军,熬到夜晚终于顶不住之后,才刚躺下休息,就听到士兵来报。

张晟不得不打起精神再次来到城头,白日城外的盛况依旧让他难忘,黑山军和洛阳军从四面八方如潮水一般涌来,扛着云梯向城头猛攻数次。

虽然仗着坚固的城墙以及完善的守城器械成功地击退了敌军,但张晟很清楚,短时间内没问题,时间一久,必然坚持不住。

归根到底,涉县只是一座普通的县城级别的城池,而不是那种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峡谷关隘口。

城中器械虽齐全,可毕竟城墙不如郡城那样高厚,现在敌人攻城器械不多还能坚持得住,时间拖得越久,等敌人器械更加完善,则更加难以抵挡。

所以在得知城外此时发生了骚乱之后,张晟立即赶过来观望。就看到东城外无数火把闪耀,漆黑的夜晚像是有条火龙,喊杀声冲天,原本密密麻麻的张燕军营寨一片乱糟糟的,似乎有人在其中砍杀。

过了一会儿就有一匹快马从东北方向的豁口驰骋过来,跑到城下,用一口纯正的冀州话对着城头大喊道:“我们是武安郭将军的队伍,奉命前来支援,快开城门先让我们进去。”

张晟连忙喊道:“高将军呢?”

“高将军离得远,大军一时不能立即启程,他得了消息后,怕涉县有失,便先让郭将军来援,他随后就到,我们兵少,不能力战,等明日高将军来了之后,方能打退敌军。”

诸葛亮早就已经对可能出现的问话进行了应对措施训练,所以城下的人几乎没有露出任何破绽。

“今日只有你们前来支援?”

张晟眺目观望,就见到东城的敌人或许是猝不及防被晚上偷袭,已经崩溃,“郭援”的部队成功地杀了进来,正在向城池的方向移动。

城下的人喊道:“我们只是先头部队,替张将军化解涉县围困,高将军最迟明日抵达。”

“报,将军,其它城门外的敌人正在向这边靠拢。”

便在此时,

有士兵向张晟报告,说是城池西北南三个方向的敌人已经在往这边移动。

“开城门!”

听到这个消息,张晟也不再犹豫,立即下令开城门。

城外的情况已经十分紧急,“郭援”军虽然冲散了东城门外的敌军,但张晟知道,敌人的主力都在南城和北城,如果让敌人主力包围过来,城外的援军将会被吞噬殆尽。

很快城门打开,城外的“郭援”军陆续进入,张晟来到城下前去迎接,让他觉得有些奇怪的是,这些来援的士兵头上和肩膀都捆着红色的布巾。

“郭将军何在?”

张晟也认识郭援,便上前去询问。

人群当中有一个骑马穿着铠甲的壮汉越众而出,黑色的夜幕下抬起头,露出藏在头盔下的脸,咧嘴一笑:“某家在此。”

张晟抬眼看去,目光顿时疑惑,他不认识这个人,但还没等他反应过来,眼前白光一闪。

唰!

一颗硕大的人头高高飞起,血迸溅得三尺高。

“杀!”

徐晃将手中明晃晃的环首刀高高举起,大喝道:“投降者免死!”

“投降者免死!”

人群当中爆发出惊天怒吼。

城门口附近的并州军立即被震慑住。

“将....将军死了。”

“他们是敌人。”

“怎么办。”

“我投降了,投降!”

这场战争开始得很突兀,结束得就更加突兀。

当守将被斩杀,城内大多数士兵都因为白天奋力拼战而疲惫休息的时候,能够聚起的抵抗力量就少得可怜。

虽然也有少部分人反抗,但当第一个人丢下武器投降之后,连锁反应很快遍布全城。

徐晃和诸葛亮顺利地杀入城内,控制了滏口陉的交通要道涉县。

这个地方一直是徐晃想要进攻的战略点,历史上曹操倒是对涉县没什么兴趣,那是因为他当时已经占据了河北。

涉县的重要性在于他刚好处于并州与冀州中间的太行山脉当中,它不是一座关隘,而是一座城池,如果它拿在手中,就可以连接并州和冀州。

曹操在得到河北之后,涉县他可以直接派大军攻取,然后一路拿下潞县,进攻进入并州的壶关,这样就能够把并州拿在手里。

而对于刘备来说,涉县是个重要的战略点,意义就在于刘备还没有把整个冀州攻下,如果他得到涉县,他就能够从林虑谷出兵,往西可进攻并州的潞县,威胁壶关,往东可以偷袭邯郸或者邺城。

所以此时此刻,涉县对于刘备的意义来说更大。因为刘备已经掌控了白陉南麓,又得滏口陉北麓的涉县,他就可以兵分两路,从白陉进入高都,也就是后世的晋城,然后一路北上,过高平、长子、屯留,最后与涉县方向的队伍一起夹击壶关。

壶关的位置是上党通往北面太原郡的重要关隘,只有把壶关拿下,才能北上夺取太原雁门等地,因此历史上曹操从太行陉奇袭壶关,也就是羊肠坂,便是因为当时涉县和白陉都被黑山军或者高干占据,导致他不能从冀州进攻并州。

现在涉县这块战略要地到手,滏口陉就到手了一半,且林虑谷的黑山军都已经被陈暮设计招降,也就不需要考虑白陉和滏口陉不能通行的问题,这意味着袁绍与高干退往并州的道路被斩断,战略意义显然要比邯郸战败更大。

因此即便是邯郸之战当中,袁绍选择诈降之计,成功地打退了幽州军,丢了涉县,也远比要打退幽州军和刘备亏得更多。

而就在涉县被拿下的时候,洛阳这边,正在召开朝议。

昨日刘虞得知袁绍已死,袁军投降,破天荒地在宫中设宴,招待了三公九卿们,宴会上他的意思是让刘备和鲜于辅加紧步伐,尽快把邺城攻下,收复整个冀州全境。

这样加上他在幽州的威望,整个冀州和幽州就能够平定,再有青州作为支撑,关中也已经被段煨收复,大汉天下,就只剩下南方与益州。

得了这个喜讯,刘虞像是年轻了十岁,喜气洋洋,一大早就召三公九卿展开朝议,来商量冀州收复之后的善后事宜。

南宫崇德殿,作为议事的大殿,崇德殿比其它宫殿要大得多,刘虞坐在主位上,因为宫殿特殊的设计,使得他说话的时候,如同洪钟大吕一般让在座的公卿们听得清清楚楚。

刘虞看着台下诸多公卿,喜上眉梢,目光看了眼杨彪,微微点头,对台下公卿们说道:“诸位,今日召集大家朝议,是有两件事情,第一件事是侍中齐周,自从幽州时就跟随朕左右,陪伴朕多年,劳苦功高,朕想迁他为将作大匠,原来的将作大匠阴修,迁为少府,原来的少府陈暮,改为齐国太傅,诸位以为如何?”

三公九卿里也不都是刘虞的亲信,有些人想要中立,有些人完全是靠资历上来的,正如当初董卓掌权时,不少公卿都巴结他一样,谁掌权就倾向谁,这是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所以刘虞昨日只是召集几个核心公卿商议了事情。

杨彪、赵温、种拂、士孙瑞几人已经通了气,知道刘虞想做什么,听到刘虞的话,杨彪首先表态道:“齐周确实多有功劳,臣没有异议。”

“附议。”

“附议。”

几个人都表示同意,其实天子想要罢免谁升迁谁都是一句话的事情,但表面功夫还得做。

齐周的资历确实不太行,去冀州做个冀州刺史肯定没问题,但刘虞是希望他做州牧,扛起整个冀州的权力大旗来。州牧的权力和刺史的权力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二者不能一概而论。

所以要想顺利地把齐周放到冀州去,就得帮他补一下资历,也就是俗称的镀金,仅在九卿之下的将作大匠就是一个很好的镀金位置。

当两个月将作大匠,等冀州彻底平复,他就可以走马上任了,至少在资历上也勉勉强强过得去。

而且刘虞这个官职变动当中,也有针对青州集团的一个意思,陈暮作为九卿之一的少府,改为齐国太傅,官职品秩没有下降,因为陈暮还保留着右将军的职务,所以依旧是秩中二千石。

但他人却从朝堂被赶到了地方去,远离了中枢,影响力就差了很多。

因此综合来说,这是一个很有政治头脑的变动。

刘虞在慢慢地把控权力,将青州集团的势力开始往青州赶,让他们无法将手继续伸向中央。同时控制住冀州与幽州,这样朝廷有了兵源和钱袋子,就会减少对青州的依赖。

听到任命,齐周连忙叩谢道:“多谢陛下。”

原来的将作大匠阴修之前是颍川太守,现在被提为九卿,亦站出来叩谢。

大朝议不像小朝议那样只有几名公卿在,包括三公九卿,以及三独坐的尚书令、御史中丞、司隶校尉都应该在此,还有河南尹、公卿副手以及一些侍中、议郎、尚书等皇帝公卿的幕僚官员,也会到场。

刘虞下达任命之后,作为政治盟友的司马防立即意识到这是朝廷在针对青州集团,犹豫片刻,站出来说道:“陛下,齐侍中迁为将作大匠,臣倒是无异议,但少府陈子归乃是三朝老臣,向来兢兢业业,为光复大汉呕心沥血,此次平复冀州,立下汗马功劳,即便不论功勋,单凭资历,也不该左迁为齐国太傅。”

“是啊,少府历任三朝,乃是康帝托孤之重臣,且此番平定冀州,少府多有功劳,若是陛下贬谪少府,恐不能服众。”

“不错,少府劳苦功高,即便不能升迁,也不能贬谪,还请陛下收回成命。”

“请陛下收回成命。”

一下子,在堂会最下方呼啦啦二十多名中级官员站出来反对刘虞的任命。

开玩笑,这些很多官员都是依附于青州集团的,当初陈暮把满朝公卿接回洛阳,大量官职需要补充,从青州集团门下就有不少人被补充到了朝堂上,这么多年经营,除了三公九卿以外,很多中低级官员都是青州集团的门生故吏,刘虞想把陈暮挤出朝堂,反对声音自然不绝。

刘虞顿时就皱起眉头不高兴了,说道:“陈少府资历确实较老,但他常年不在朝中,空占着九卿之位,又如何能商议得了大事?且他兄刘备为齐王,他为齐国太傅,又有何不可?朕以为,朕一番苦心,陈少府必能谅解,就这么办吧。”

“陛下......”

司马防还想说点什么,但刘虞已经挥挥手,示意他已经就这么决定,不会再更改。

诸多官员们纷纷继续请求,可刘虞铁了心这么做,坚决不答应。

到了最后,把刘虞弄生气了,咳嗽两声,让鲜于银派人将这些官员从朝堂上赶了出去,一下子朝堂空了大半,这才安静下来。

“好了,再来说第二件事吧。”

刘虞咳嗽了几声后,脸色微微潮红,对众人说道:“相信大家也都知道了,袁绍死了,冀州已经彻底平复,估计就在数月之内,就能剿灭掉袁绍余党,我欲派人前往冀州搜寻章帝子嗣,诸位以为如何?”

“这是自然之理,臣等无异议。”

杨彪等人回道。

刘虞就说道:“那此事就交由太尉亲自去办,务必要寻到一位德才兼备的皇嗣。”

“臣尊诏。”

杨彪答道,这是子琦就商量好的。

刘虞能够信任的大臣就那么几个,选皇嗣是重中之重,自然要杨彪亲自去办。

等确定了这两件事后,刘虞满意地点点头,杨彪去选皇嗣,齐周去担任冀州牧,到时候他还会以公孙瓒大败为借口,夺了公孙瓒的幽州牧之位,让鲜于辅担任。

这样幽州和冀州就全是他的心腹在掌管,同时慢慢将刘备集团排挤出最高权力中心,这样他就再也不用担心刘备集团会觊觎皇位了。

事实上这些年随着中央朝廷一直要依附于青州集团,刘虞也十分惧怕刘备会真的篡位,毕竟当时洛阳风雨飘摇,手中除了大义名分以外,一兵一卒都没有,满朝官员的俸禄都需要青州上供。

归根到底,还是因为刘备不是刘秀子孙,所以在刘备权势滔天的情况下,刘虞绝对不会信任他。

现在打倒了袁绍,他就有更多的政治手段来掌控更多的土地,只要幽州和冀州握在自己手中,那他就可以完成自己的承诺,将这个皇位完完整整地交给章帝子嗣,总算不负先祖光武帝所托,没有把皇位交给其它旁系宗室。

虽然在这件事上刘虞是有亏于刘备和陈暮他们的,靠着青州起家,最后却要把他们从权利中心撇开,但权力争夺就是这么残酷,刘虞虽仁慈,也不得不如此,大不了将来再补偿给他们便是。

刘虞在心中想着,脸上露出慈祥的笑容,心情就更加舒畅了几分,完成了今日要做的两件事之后,正准备宣布散朝。

便在这个时候,外面忽然有人到了殿外大喊道:“陛下,尚书台急件。”

“进来。”

刘虞回道。

来人是尚书仆射,乃是尚书令的副手,钟繇被刘虞调去怀县管理粮草,现在就是尚书仆射在管理尚书台。

尚书仆射进来之后,哭丧着脸,高声说道:“陛下不好了,齐王和鲜于将军传来急报,他们中了袁绍的计,袁绍诈死诱降,大败齐王和鲜于将军,现在冀州形势不妙了。”

“什么?”

刘虞大惊失色,因为过于激动,不断咳嗽了起来,一旁的中常侍连忙递上手帕。

猛然咳嗽之后,那手帕上,竟是沾染了几点鲜红的血。

第一百零五章 哥几个,骑着第一十八章 君臣和睦请假条第六十六章 朝廷诸公的援助第一十九章 也曾一言而拯救黎民!第一十四章 此去洛阳第六十八章 我入彀中第四十四章 兄弟相聚第八章 内阁的作用第八十章 父子情深第二章 结义第六章 汉末毒师第五十章 斗将第三十九章 最后一功第四十九章 责任第二十二章 南阳之战(4)第一百二十一章 张燕第一十二章 灭爸第五十一章 比我狠第八章 一吼之威第二十九章 战争机器运转第一十八章 温柔乡,英雄冢第一百零七章 卖儿卖女第四十一章 内阁会议第七十七章 离间计第一百一十八章 修史,建元第八章 回京第四十四章 兄弟相聚第五十九章 曹操无路可逃第五十三章 一夜成长第八十七章 陈子归束发弃袍第四十五章 大方向第一百一十九章 章武一十二年第四十五章 大方向第一百零七章 螳螂伏击马车第七十五章 进山第六十五章 人心叵测第二十四章 调虎离山第八十八章 拦个张郃折磨第八章 疯狂的何氏第一十九章 徐晃第七十九章 无敌的神威少将军跑了第八章 一吼之威第九十一章 鱼死网破,今晚就走第一百八十三章 胡须乱第一百一十二章 胸有苍穹第一百三十七章 毁成请假条第一章 俺也一样第二十一章 父慈子孝第二百一十章 阵斩高览第六十二章 宫廷乱第二百二十一章 声东击西第七章 内政改制第一百七十五章 袁绍的应对第三十三章 学宫最后一天(1)第九十七章 高顺VS麹义第五十章 斗将第六十二章 迷惑第四十二章 野王之战第六十章 赢了他一次第七十章 出兵第一百零九章 时不待我第七十四章 盟主孙策请假条请假条第一百一十五章 海头城外第一百一十二章 胸有苍穹第二章 中平四年第五十三章 西进关中第八十章 仓库第一百一十四章 又是一个圈套第二十七章 南军第五十六章 沮授三步应敌第一十二章 尚书台第一十二章 母亲第六十章 孙策第一百九十一章 总有一处门会打开第八十章 陈暮之计第八十六章 战术第八十章 用老张郃的计击败小张郃第二百二十四章 东武城之围第二百三十九章 令人疑惑的策略请假条第八十四章 计中计中计中计第一十四章 易阳城巷战第二百七十三章 决战之日第四十一章 内阁会议第四十八章 筹谋第九十三章 绝望的鞠义第一章 唯一的光第一十六章 一十二月朝议第五十九章 只要那个男人不在第一十九章 南阳之战(1)第三十二章 仁义无双刘玄德,忠孝二全陈子归第八十二章 浮阳之战(1)第七十三章 投石问路第八章 回京第二十一章 南阳之战(3)第二百二十章 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