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十一章 人算不如天算

章武元年五月末,进入夏季,气候日益炎热,洛阳的平均气温每天都在20度以上。

得益于从七八年前开始,河南尹河内郡等地就开始修建水渠、挖槽筑坝,因此到夏季来临的时候,并没有因为突然的升温而引发旱灾。

百姓们在田地里干得热火朝天,正所谓农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北方和南方收割的季节不同,河北的华北平原地区从前汉代开始,就种植宿麦,这一点即便是到了几千年后世也一如既往。

宿麦就是冬小麦,从去年的九、十月份开始播种,到来年的五六月份收割,生育期大概是230-270天,因此当洛阳出动军队的时候,就能看到城外一片黄灿灿的麦田。

一列列军队缓缓走出城去,陈暮骑在马上,感受着夏日徐徐吹来的微风,阳光正浓烈,暖洋洋地晒在他脸上,远处一望无际的麦田中充满了勃勃生机。

无数农民在田间忙碌,一只只稻草人竖立在田野里,空中盘旋着从邙山飞过来的鸟儿,趁人不备,总能啄几粒收割遗留下来的几颗麦粒。

陈暮四下眺望,微微眯着眼睛享受着这清凉的微风。他的左右有许褚、阿大阿二、张龙赵虎等部将相随,身后有千军万马。

刘备走之前,把许褚留给了他,让许褚对陈暮贴身保护。

当年许褚投军的时候,战斗力还不强悍,除了力气大点之外,技巧方面严重不足,被久经沙场的张飞耍得团团转。

如今行伍多年,又时常受到军中诸多大将点拨,武力值飞涨,如果说当初出道的时候才七八十点武力值的话,那现在已经94左右,非常接近超一流武将的实力。

更重要的是他还年轻,今年才刚满三十岁,再过几年,等到三十五岁左右的时候,就能达到武将巅峰期,比肩五虎上将,也是迟早的事情。

身边除了许褚阿大阿二张龙赵虎以及一千玄甲重骑以外,部下有冯楷文谡两名郎将担任部队指挥官,还有于毒、刘石、邓升、夏昭等几名黑山军或者袁绍降将担任偏将,率领一万大军南下。

如果按照原来的军制的话,那么冯楷和文谡可以算是校尉,各领一部人马,也就是五千人。而于毒、刘石、邓升、夏昭等人则算是军司马,每人领五曲,也就是两千五百人。

现在改制之后,可以把郎将当成校尉,偏将当成军司马来看。

实际上到汉末的时候,

各路诸侯基本都已经改制,比如曹操在官渡之战后,把偏将和裨将当作军队副官,相当于校尉和军司马,已经基本不设这两个职务。

所以目前的改制只是初步阶段,将来等国家逐步统一,军队数量开始攀升的时候,再重新进行规划,固定军队各级将领拥有的士兵数量。

值得一提的是,张郃也在其中。

袁绍有不少降将投降了刘备,这些降将过来自然不可能一开始就担任高位,即便是历史上张郃带着数万人投降了曹操,也只是被安排为偏将军,所以陈暮也是给他安置为偏将,跟随左右参战。

这一万人马的来源是从弘农调了三千,从河南调了两千,又从从河内调了五千。一半是精锐老兵,而从河内调来的五千是鞠义那边新训练的新兵,战斗力可能不强。

不过进攻南阳的难度并不是很大,赵云部下的士兵可都是精锐,所以陈暮并不在意士兵的质量,他现在正在思索着前些日子贾诩给他的回信。

阎忠早年就曾经招揽过贾诩,让他跟着自己去青州。但当时的贾诩顾虑重重,最终还是婉言拒绝,留在了张济的部队里。

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贾诩跟陈暮一样是同类人,说得好听叫君子不立危墙之下,说得难听点就是贪生怕死。

当年贾诩的身份是什么?

是跟着董卓作乱的西凉人,而且还是董卓麾下的辅军校尉,与刘备势力是敌对关系。

他不像阎忠那样,早就投靠了青州,所以过去没有顾虑。

毕竟董卓干的那些破事实在是天怒人怨,让关东军恨之入骨,贾诩害怕刘备攻入长安之后,遭到清算。

因此在董卓死后,便立即撺掇李傕郭汜搞事,亦不敢跟着阎忠去青州。

最终兜兜转转,还是去了张济部,来到了南阳。

他之所以选择张济不仅因为张济跟他是武威同乡,还在于贾诩识人很准,他知道段煨会猜忌自己,害怕自己夺取他的军队。而张济不会,因此才会选择实力更加弱小的张济。

跟着张济从武关进入南阳之后,张济的部队就过得十分艰难,万不得已的情况下,选择去攻打刘表,结果张济身死,张绣接替了职务。

而在贾诩的策划下,张绣最终与刘表讲和,得到了刘表的资助,暂时在南阳宛城站稳脚跟。

但谁都知道,刘表只是利用张绣替自己看守门户而已。

荆州虽然安稳,可刘表内部还有很多问题,他既觊觎江东,曾经派黄祖进攻袁术,想把江东夺下。又要对付荆南各路反叛势力,分身乏术。

因此留下张绣在南阳,充当北方门户。这样刘表就可以安心处理后方,以及对江东用兵,不用担心北面诸侯南下。

陈暮这些日子也给张绣贾诩写了不少信,二人回信颇为耐人寻味,内容令人感到意味深长。

思索着信件中传达的意图,不知不觉,就已经到了尹阙关,再往南走,就会进入了后世的汝州市,等到明天应该可以抵达郏县,正式进入颍川境内。

到尹阙关时,天已经黑了,大军在关内休息一日。

陈暮令诸将好好休息,不用安排巡营,尹阙关本身就有守军,且这里还是洛阳腹地,赵云的三万大军就在前面的颍川郡,不可能有敌人出现,警戒的话,自然有尹阙关守军巡逻警卫。

命令下达之后,陈暮就召来诸葛亮、杨修、陈群等几个一直跟随他的年轻后生过来议事。尹阙关内一处府邸当中,众人落座,屋内点满了蜡烛,照得通亮。

“今日召集你们过来,是有两件事情。一是跟大家商量一下,该如何对付张绣。二呢,你们看看这个。”

说罢陈暮将一份公文递给了离他最近的诸葛亮。

诸葛亮先看完之后,又传给杨修陈群姚博黄琦孔俭等人,几人一一看过,除了诸葛亮和陈群以外,众人都露出明显的喜色。

这份公文的内容很简单,长沙郡的郡功曹桓阶向朝廷上表,说已经劝说长沙太守张羡向朝廷臣服,张羡打算起长沙郡、桂阳郡、零陵郡、武陵郡四郡兵马起兵对抗刘表,并派使者前往洛阳,询问朝廷的意见。

“你们怎么看?”

陈暮见大家已经看完之后,便开口询问道。

杨修马上说道:“这是一件好事,如果能够成功的话,那刘表就无暇支援张绣,我们就可以轻易拿下南阳。待破了张绣之后,便可以与张太守南北夹击刘表,有望收复荆州。”

“没那么简单。”

陈群摇摇头道:“刘表经营荆州十载,根深蒂固,襄阳城坚如磐石,岂是那么容易撼动?而且我们若是直扑襄阳,曹操和孙坚怕是会有异动,孙坚虽向朝廷上表称臣,可其子一直在寿春对江东虎视眈眈,恐怕未必没有称霸的野心。”

“哦?”

陈暮笑着说道:“看来长文似有深意呀,说说你的想法。”

“师君,我认为可以顺水推舟,让朝廷以天子的名义回应张太守的使者,同意他以四郡兵马起兵对抗刘表。”

陈群说道:“我军兵少,进攻南阳本就很勉强。甚至有可能要遭受张绣与刘表的夹击,因而张太守起兵后,就可以帮我们分担刘表压力,刘表后院起火,只能派人前往镇压,无暇顾及张绣。我们便可以趁机夺取南阳,占据宛城,以扼守咽喉。”

“你的意思是?”

杨修一脸诧异道:“煽动张太守起兵,但只是利用他吸引刘表的兵马,实际上我们夺取南阳之后,按兵不动,就这么看着张太守与刘表对战?”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陈群摇摇头。

杨修的想法是同意张羡起兵,先让张羡牵制刘表,此时陈暮大军南下,攻取南阳,再顺势进攻襄阳,夺取整个荆州。

但陈群认为他们目前的实力还很难做到这一点,且旁边还有曹操孙坚两名实力不弱的诸侯在河南,进攻南阳可能还不会引起他们的反弹。

因为南阳离颍川实在是太近了,赵云、典韦以及黄忠太史慈臧霸蔡阳他们的军队同样在他们周围,二人不敢轻易动手。

可如果进攻荆州襄阳的话,就是深入敌人腹地作战。离颍川太远,赵云他们不一定能够那么快支援。

而孙坚却可以直接从中阳山插过来,中阳山位于后世泌阳县东北,驻马店市西南,与薄山之间有大片宽数十里的平原区,道路好走得很,离南阳不过二百里。

所以陈群觉得,张羡起兵没问题,刚好可以帮助他们牵制刘表的军队,至于南下进攻襄阳,那显然是有些过于理想化,有时候该卖队友还是得卖。

众人听了陈群的话,觉得很有道理。但想了想,又觉得这样对张羡很不公平,人家毕竟是朝廷忠臣,打算起兵协助朝廷收复荆州。

结果你眨眼间就把人卖了,让天下人怎么想?

想到这里,孔俭说道:“我军确实实力有所不济,但放任着张太守不管,怕是让天下其余想效命于朝廷的忠臣寒心,我觉得不可取。”

“深入荆州腹地也很难呀。”

陈群叹息道:“襄阳地处汉江以南、襄江以北,四面环水,又有岘山要塞,城高墙厚,易守难攻,即便我军轻易击破张绣军队,又如何能南下接应得了张太守?南北夹击的计划,根本行不通。”

“那为什么我们还要打南阳呢?”

诸葛亮忽然发问。

“哦?”

陈暮来了兴趣,看向自己的小徒弟道:“孔明有何见解?”

诸葛亮便说道:“天子现在北讨幽州,张燕来投,鲜于辅应募,麾下大军十余万,想要平息北方乌丸鲜卑之乱,易如反掌尔。即便是公孙瓒,也不可能与陛下抗衡。所以我认为,最多一年之内,幽州即可平定。”

“等到幽州平息之后,陛下就可以立即领大军南下。此时我们再征南阳,引诱刘表主力来攻打,与我们在南阳对峙,然后再策动张太守于长沙起势,让刘表后院起火。”

“此时刘表大军皆在江北,后方自顾不暇,军队必然大乱。则陛下天威趁胜追击,必然可以大破刘表,则得荆州便轻而易举也。”

一番话语,尽显诸葛亮在战略上的稳健和卓越眼光。

陈群和杨修的做法还停留在战术层次,那就是利用张羡来吸引刘表主力,为他们夺取南阳创造机会。

他们的目光还停留在南阳这块地方。

而诸葛亮则目光显然更加长远,他看中的却是整个荆州。

襄阳确实难打,历史上蒙元进攻襄阳被拖了足足六年,因为襄阳的地理位置是在是太卓越了。

北面是汉江,南面是襄水,被两条河流夹在中间,特别是汉江浩浩荡荡,犹如天堑难以逾越,没有一支强大的水师,连襄阳城下都不一定打得过去。

所以杨修的计划首先排除,而陈群的计划确实有效。但那样做的话,的确会寒一些心仪汉室的忠臣之心,令人对朝廷失望。

反观诸葛亮的计划就宏伟得多,他认为既然南阳不太好打,那便干脆先不打,只是进军叶县,佯攻南阳,让刘表和张绣陷入警惕,从而让刘表对江北的新野、穰县、棘阳等战略要地增兵,吸引火力。

等一年过去,刘备平息幽州,此时刘表张绣也会因为长时间没有开战而放松警惕。到时候刘备大军忽然南下,直取南阳,则必然势如破竹,一路杀到襄阳城下,吸引刘表全部兵力。

此时张羡从容起兵,让荆州以南陷入内乱。这样南北夹击,便可以迅速将荆州夺取。

同时也不用担心曹操孙坚会来援,因为刘备主力十多万大军,外围还有赵云、黄忠、太史慈、臧霸、蔡阳近十万人马又在冀州青州徐州等地驻守,监视兖州和豫州动向,总兵力达二十多万,足够应付孙曹。

最重要的是他们突袭南阳,扼守住南方与北方咽喉,截断了孙曹刘联盟三家联盟的通道。三人要想联合,就只能从大别山一带或者走长江进入江夏郡组成联军,则势必要绕远路。

从整个宏观战略上,诸葛亮的计划都是非常稳健和完美。一来破坏了孙曹刘联盟的可能,二来张羡慕推迟一年再起兵,就能在关键时刻猛然背刺刘表。

刘表腹背受敌,很快就会被消灭。等到夺取了荆州之后,就可以迅速进攻河南,然后再从河南以及荆州顺江而下夺取扬州。

如此一来,再加上关羽张飞那个时候应该已经拿下关中,天下也就只剩下并州凉州和益州尚未收复了。

可以说,诸葛亮的计划非常耀眼,乃是目光极为长远的一个谋略。

然而陈暮长叹一声,轻声说道:“孔明所言,很好。但时不待我,就依照长文所言,我届时会让使者回去传话,让张羡起兵,先取南阳再说吧。”

“师君,为何?”

诸葛亮一脸诧异,陈群的计划顶多是帮助他们得到南阳,且失了人心,又如何能与他的计划相提并论?

可陈暮摆摆手,说道:“我自然明白孔明的策略很好,但......你再过数月,就明白了。”

“这.......”

见陈暮坚持,诸葛亮也就不再说什么,拱手道:“我知道了,全凭师君作主便是。”

计划定下,收复南阳指日可待。

陈暮的脸色却并没有一丝喜悦,目光当中,闪过一丝惆怅。

若是可以的话,他当然希望选择诸葛亮的计划。

但........

人算又如何比得上天算?

当年通读《三国志》与《后汉书》,很多东西都忘了,有些细节根本想不起来。

然而因为好奇汉末各路诸侯的兵马实力,他曾经随手查阅过资料。

在《三国志》与《后汉书》当中,都有这么一句话。

“羡病死,长沙复立其子怿, 表遂攻并怿,南收零、桂,北据汉川,地方数千里,带甲十余万。”

也就是说,张羡起兵之后,没多久就病死了。他的儿子张怿继承了他的位置,但刘表很快就把张怿打败,收复了整个荆南。

所以推辞一年的计划根本行不通,因为张羡马上就要死了,而他的儿子张怿能力很差,张羡在的时候,曾经与刘表打得有来有回,根本不惧怕刘表。

结果张怿上位之后,很快就被刘表攻灭。

若是真的按照诸葛亮的计划来实施,再过几个月张羡突发恶疾病死之后,甚至张怿都有可能没法上位。

张羡一死,刘表随时可以派人来担任新的长沙太守,比如他的从事韩玄。

最终的结果,也就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而已。

所以在明知道张羡要不了多久就会病死的情况下,陈暮根本不可能把希望寄托于他身上,只能利用张羡死前的最后一点价值,帮他拖住刘表大部分主力,来让他顺利得到南阳,为将来南下做好铺垫准备。

第六十三章 进军第七十九章 夺冀州的第二步战略第一百六十章 谷阳之战第五十三章 务政第八十四章 大汉光明的未来第一十四章 易阳城巷战第二十二章 朝议第一百二十九章 造像留碑第五章 善与恶的抉择第六十七章 李儒第四十九章 洛阳大火第一十八章 我曾一言而祸乱天下!第三十九章 晋升资本第一十九章 徐晃第一百九十七章 张郃投降第三十五章 白狼山之战第一十三章 出头鸟第六十三章 英雄所见略同第二百二十五章 战术布置第五十一章 青州诸子家第五十九章 起风了第五十二章 借东风第八章 内阁的作用第五十二章 魑魅魍魉(一)第三十八章 快去请陈子归第五十三章 魑魅魍魉(二)第一章 虽非同胞,情同手足第三十六章 海内闻名,天下皆知第一十四章 意在荀攸第一百四十二章 诱饵第五十一章 约战曹操第六章 定徐州(1)第一百四十章 大河对峙第一百三十六章 谈笑间,黑山军覆灭!请假条第四十八章 筹谋第四十二章 野王之战第三十五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三十一章 陈暮辞职第八十八章 林里捉婿第七十五章 徐荣,奏起战争的号角第三十七章 废史立牧第一百七十三章 姜还是老的辣第一十六章 互相算计第一十九章 主簿赵琳第二百零八章 一触即发第五十八章 各就各位第四十二章 走马豫州第七十九章 天下恶名,由我刘玄德来背!第四十七章 夺权第二十九章 邪魅一笑第四十四章 兄弟相聚第六十四章 张让之死第三十一章 王者之路第四十章 梦开始的地方请假条第五十四章 知识的力量第二十四章 襄阳城下第七章 未虑胜,先虑败第十章 西讨关中,北伐幽州,南取南阳。第一百七十八章 羛阳截击第四十三章 战吕布第四十章 鸣金第三十六章 鸡泽设伏第四十九章 权谋第一十九章 投名状第八章 取死之道第三十五章 西凉乱第一百三十六章 谈笑间,黑山军覆灭!第五十七章 时机已到第二百三十一章 兵败如山倒第五十三章 厚脸皮的袁术第八十八章 拦个张郃折磨第一十二章 投降是一门学问第七十六章 名满天下第二百二十六章 将计就计第一百六十章 谷阳之战第九十章 吕布的选择第三十七章 废史立牧第二百四十七章 骂孔融第六章 定徐州(1)第五十五章 你埋伏我,我也埋伏你第六十七章 自然课第三十八章 夹击第三章 未来方向第二十章 阎忠的二个任务第七十八章 淮水之战第二百二十三章 兵分三路第九十五章 荆州风雨第一十四章 意在荀攸第二百章 江山易老第六章 汉末毒师第三十六章 立傀儡第一百六十七章 僵局!第六十二章 关中大胜第五十七章 围魏救赵第七十三章 吕布第九十九章 工具人刘虞第九十章 吕布的选择第一百零二章 帮公孙瓒完成战略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