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讲学

热门推荐:

三人相谈甚欢,不知不觉,竟然从上午聊到午后,足足聊了两个多时辰。

今日向郎刘廙尹默等司马徽的学生是来跟司马徽请教学问的,结果一个上午的时间白白耽误,弄得众人有些不知所措。

期间众人也远远过来观望过,见他们三人越聊越投机,便也不好意思过来打扰。

庞夫人担心庞德公没吃午饭,身体扛不住,特意弄了个小桌案备了些酒菜让庞山民送过来。

三个人边吃边谈,一直到最后还是陈暮提议午后的阳光越来越炙热,军中还有军务,今日就聊到这里,明日再来。

庞德公和司马徽虽有不舍,但还是只能如此,招呼着众人陪同,一路将陈暮送到谷外,依依不舍别离。

等到陈暮离开之后,庞德公与司马徽才意犹未尽地往回走。

回去的路上庞统忍不住好奇道:“世父大人,你们与少府聊了些什么,居然如此投机?”

庞德公舔了舔嘴唇,心满意足道:“与陈公一番交谈之后,着实令人茅塞顿开呀。整个世界的奥秘,都好像近在眼前,古之孔子, 当之陈公也!”

庞统还以为自己伯伯在开玩笑,笑道:“世父, 我承认陈少府确实是当世奇才, 辅佐玄德公白身出身能登顶大汉帝座, 但若说他是当今的孔子,这称赞恐怕有些过誉了吧。”

“一点都不过誉。”

司马徽认真道:“若非有些不敬孔子, 按照陈公所言,孔子甚至完全不能和他相提并论。可惜此次你们未能在一旁听讲,下次陈公再来, 我会请他同意你们在旁边坐观。”

众人直到两人都异口同声才察觉到事情的严重性。

陈公?

古之孔子,当之陈公?

甚至可能连孔子都不能与他相提并论?

庞德公和司马徽对陈暮的称赞简直是让在场众人都不敢置信。

首先能够被称为公,可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除了要有社会地位、名望以及才学以外, 还要到一定的年纪。

陈暮的社会地位、名望和才学都够,但年纪却还小,今年才33岁。

先不说古人往往会在四十岁以上才能被称为公, 单说这个年纪和庞德公司马徽比起来就是晚辈,被长辈称公, 那得有多大学问品德和能力才可以被这么称呼?

而抛开这一点不谈,庞德公又将陈暮比做当今孔子, 司马徽还说孔子都有可能不能与他比较,就更让人匪夷所思。

春秋诸子百家,到了大汉, 以孔子地位最高。

这意味着在庞德公和司马徽心中,陈暮在当今士人的身份地位也是最高,甚至超越了号称八及之一的刘表以及庞德公和司马徽自己。

要知道, 后世人们往往以为刘表是八俊之一, 但实际上八俊是《三国演义》的说法。

真正的排名应该要按《后汉书·党锢传》来分清楚。

刘表在《后汉书》当中是八及, 而且按照年龄和社会地位来说,他远远配不上八俊和八顾的名头, 所以能得到一个八及已经很不错了。

在如今三君八俊八顾八及八厨都死得差不多的情况下,目前在士林中最有声望的就是刘表, 是文人心中属于才学品德都极高的人,这也是为什么荆州有大量士族前来的投奔的原因。

庞德公和司马徽的才学肯定比刘表高, 但名望就没法和他比。而在庞德公与司马徽心中, 刘表甚至不配和陈暮相提并论,只有孔子才配, 可见这对陈暮是有多大赞誉。

如此称赞,着实令人心中好奇。

几个人都是心痒难耐, 一边震惊着庞德公居然会给陈暮那么高的赞誉,

一边又好奇陈少府到底得有多大学问才配得上这称赞。

可惜的是他们不能在一旁听讲,令人遗憾。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这种高端学术交流,除非经过当事人许可。否则的话,他们作为晚辈,连在一旁听讲的资格都没有。

汉末游学风气浓厚,已经有了师无常的概念。

但师无常是指你可以向多个老师学习,前提条件是老师许可你跟着他。

就好像刘备能在卢植开的学堂读书,那是因为刘备的族叔帮他交学费,而且还只是大课弟子不是入室弟子,如果不交学费,他连进教室的门都进不去。

而且最重要的是庞德公和司马徽从陈暮那得到了很多知识,从理论上来说,他们甚至要拜陈暮为师。

否则即便是从陈暮那学到了很多新颖的东西,也不能教给别人。

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陈暮开创了一门学问。

而庞德公和司马徽没有拜他为师,学到了这些学问,他们也不能传授出去。

甚至说即便是拜了师,除非师父允许或者师父死了,否则他们也不能未经许可就擅自出去教学。

所以众人虽然好奇,但也无可奈何,只好央求庞德公与司马徽在陈暮下次来的时候,希望他们能够在旁边听讲。

陈暮回去之后,继续处理公务。

他将麾下诸多学生都分散出去,派往南阳各县,四处巡视,做安抚百姓、罢黜无能官吏、兴修漕渠、课劝农桑等等事宜。

过了几日, 诸葛亮回报有个好消息,南阳伏牛山山脉中多有无数盗匪, 是之前盘踞在汝南的黄巾余孽, 孙坚占据汝南后, 这些黄巾余孽被赶跑, 藏匿在了群山当中。

这些黄巾余孽占据了南阳西北面鲁山、伏牛山等一些山间盆地,位置相当于后世的南召县一带,此次朝廷夺取南阳,扫灭四方贼寇,群盗纷纷前来投奔。

其中最大的一股势力是在伏牛山一带,占据了一座叫卧牛山的黄巾余孽,为首者名叫周仓以及裴元绍。

另外又有个好消息。

襄阳中卢县豪强廖家在家中此代家主廖化的带领下,举家从长寿岛一带渡船过江,投奔朝廷。

陈暮大喜,当即任命周仓裴元绍等人为校尉,任命廖化为湖阳县令。

值得一提的是,廖化并不是个上阵杀敌的武将。

他家是中卢豪强,本人今年不过二十岁,是一个精悍青年,自幼习武,识文断字,颇有学识,因为预感到朝廷必然能席卷天下,因而抛弃中卢家中产业,投奔朝廷。

陈暮亲自给他面试,发现他对治理地方以及民生有些心得,于是让他担任地方县令,管理一方民生,并没有将军队交到他手中。

总结来说,廖化其实也可以上马领军,下马安民。属于一个低配版周瑜,儒将水平,但能力并不是很高。

从军方面,上限基本就是个将军,还够不到十七将军水准。治理地方,上限顶多是一地太守,到中央为官那显然是高看了他的能力。

按照平均值的话,武力和智力估计都在50-70之间,属于中等人才。

不过这种文武双全的中等人才也算是难得,而且只要有能力有学识有品德,陈暮向来都是来者不拒。

又过了几日,陈暮再次来到鹿门山看望庞德公与司马徽。

这次不再是在河边坐而论道,而是在厅中。

院子不大,众人便在平日里司马徽给学生们上课的廊下坐着。

陈暮庞德公司马徽三人盘膝而坐,围城一个圈,其余人则坐在离他们稍微远一点的屋檐下,一个个正襟危坐。

他们之所以提前知道陈暮这次要来,是因为他们这几日干脆就住在了山下的村庄,每日都过来一趟。

如果陈暮没来,他们就要么听庞德公和司马徽讲课,要么游山玩水四处踏青,一直等到今日跟着陈暮一同上山。

现在襄阳城不能说是固若金汤,至少也能说是一只苍蝇都飞不出去。

好在众人大多居住在城外,收拾了一些衣物细软,就干脆在村子里租住了几栋院子住,倒也不至于风餐露宿,连个住的地方都没有。

庞德公已经提前跟陈暮说过,陈暮大方地允许他们在一旁听讲,庞夫人准备了瓜果,庞山民也在一旁端茶伺候。

等众人都落座之后,庞德公才左右看看,笑着说道:“今日陈公再来寒舍,令我这陋室蓬荜生辉呀。上次因为过于专注于听学,倒是怠慢了陈公,还请陈公海涵。”

“庞公客气了。”

陈暮笑了笑,都说文人相轻,那是境界不同。

文人相轻是为了互相踩着对方上位,心里有妒忌,怕身边的人文化人站到自己头上去。

可到了庞德公司马徽那样已经不再对世俗名利有所眷念,而接近于研究哲学的境界,就已经不在乎这些。

即便自己年龄小,却依旧一口一个陈公,充满了尊敬。这才是孔子那种不耻下问的求学心态,也是一个真正做学问的人应该有的心思。

庞德公继续道:“上次陈公所述的阶级矛盾,令我这几日转辗反侧,每日苦思冥想。陈公说解决阶级矛盾的根源,就是扩大生产力,可我在想,即便是扩大了生产力,也总有一天会到极限,到那个时候是不是?”

“是的。”

陈暮毫不犹豫地回答道:“现在大汉的生产力只能养得起五千万的人口,而且世家豪强还在不断地侵占着这些生产力,挤压百姓的生存空间。当百姓活不下去,就会造反。即便是扩大生产力,让大汉养得起一亿人口,可只要世家豪强这个阶级还存在,那么王朝就会周而复始,继续破灭。”

“那这样的话,岂不是永远都没有一个头?”

司马徽诧异道。

陈暮笑道:“所以一个王朝要想努力长久,就必须要学会如何延续王朝的寿命。”

“如果消灭世家豪强阶级呢?”

庞德公试探询问。

“一刀切可不行。”

陈暮笑着摇摇头道:“王朝就好像一个肥胖的人,豪强世家就是肚子上的肉,肉越多,就会因为肥胖而挤压脏腑,脏腑受到挤压,人就会生病,病入膏肓,便无药可救。但直接用刀子割肉,人死得会更快。”

众人在一旁听得云里雾里,什么阶级、什么生产力、什么延续王朝寿命,一个个都听不懂。只是虽然听不懂,却无人插嘴,在这里,他们只有旁听的份。

司马徽拱手说道:“还请陈公不吝赐教。”

陈暮就说道:“要想延续王朝寿命,除了扩大生产力以外,还有很多办法。如限制田地买卖,鼓励工商业,对外扩张,减少贫富差距,削弱地方官员的权力,增加百姓监督官员的通道等等。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扩大生产力。”

“限制天地买卖,对外扩张,减少贫富差距我懂。另外三个,我却不是很明白。”

庞德公好奇道:“削弱地方官员,增加百姓监督官员的通道是何解?”

陈暮笑道:“大汉的地方官员权力太大,破家县令,灭门太守。百姓稍有不如意,县令太守这样的官员就可以随意处置百姓,掠夺他们的财产,所以这些人的权力,必须要夺走,让他们只有治理地方的权力,而无随意处置百姓的权力。 ”

封建社会的县令太守这类的官员权力不是一般的大,一县一郡的百姓生杀大权握在手里。

像当初陈暮在中山国蒲阴的宗族,蒲阴本地豪族张氏仗着本家亲戚张纯是中山国国相,肆意妄为,豪取强夺,想要将陈氏宗族的田地夺走。

若不是陈暮的后台更大,是当时的皇帝汉康帝刘宏,可能整个宗族的田产都已经保不住。

而这仅仅只是豪强掠夺民田的一种方式而已,可见地方官吏以及豪强勾结在一起的危害有多大。

所以像后世那样进行公检法分离就很有必要。

把县令和太守对百姓的审判权交到都察院、大理院、尉院,再把监督权交到监察院,同时又让吏治院起到沟通百姓,负责帮百姓监督官员的权力。

由于吏治院的工作是监督官员的品德和治理能力,一旦四处走访,发现官员不办实事,且在民间风评不高,就会将统筹到的资料上交到中央朝廷,由司徒进行处理。

经过核查属实之后,就可以对这名官员进行罢黜。

因此可以说,吏治院本身就是百姓监督官员的一个重要途径。

虽说还是很难杜绝官商勾结,但权力分摊之后,就意味着官商勾结的成本越大。

一个豪强想要再夺取百姓田地,单靠县令太守已经完全不管用,还得贿赂所有行政机构才行。

所以权力削弱,自然也就是一种延续王朝寿命的办法。

众人听得明白,都深以为然地点点头。

第六十章 入驻华阴第一十五章 破徐州,便在今日第七十三章 投石问路第六章 哥,咱家有后台了第六十九章 万恶之源第五十八章 势如破竹第七十章 老狐狸的算计第五十七章 火烧曹营第一十四章 关中诸事第三十五章 白狼山之战第七十八章 如狼似虎第一百五十章 小老弟,你怎么回事?第二百四十一章 错误的道路第五十二章 借东风第九十二章 吓不死你第九章 规划第八十九章 一十五规划(完)第二十七章 青州十年往事第七十四章 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第二十五章 一圣一龙一虎一狐第一百八十四章 体力消耗战第一百三十九章 鄃县之战第一百零三章 江湖仍有他的传说第八章 一吼之威第三章 汉末群雄之白马公孙瓒第一百八十三章 胡须乱第九十六章 开战!第五十八章 各就各位第九十四章 欠我三条命第六十四章 置之死地而后生第二百七十八章 我之罪也第三十六章 海内闻名,天下皆知第二章 刘备登基第八十章 父子情深第八十四章 计中计中计中计第三十九章钟繇第六十一章 陈毒士又开始了第六十二章 关中大胜第七十章 出兵第一百二十九章 偷师曹操第四十五章 陶恭祖的野望第六十六章 鲜卑第四章 冀州第六十二章 奇袭长安第四十七章 夺权第八十九章 一碰就碎第一百零八章 微服私访第一百零一章 涞水之战第十章 天子第一百一十五章 海头城外第五十五章 比四弟强多了第一百三十九章 鄃县之战第五十八章 鱼死网破第七十七章 离间计第五十一章 二战管亥第一百二十三章 万国来朝第一百零七章 卖儿卖女第一百零三章 江湖仍有他的传说第一十九章 也曾一言而拯救黎民!第一十四章 反间计第九十三章 绝望的鞠义第六章 哥,咱家有后台了第四十四章 兄弟相聚第九十五章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第七十四章 废帝第五十二章 天下五君,笑对苍穹(新年快乐)第六十九章 崩溃第一百二十二章 计划赶不上变化第五十六章 欺世盗名第一百五十五章 辽东第九章 既当......又立......第三十二章 关羽的眼镜第九十八章 平安县城内的吕奉先第一百七十五章 袁绍的应对第九章 寿诞第一百零六章 大宋的智慧第一百四十八章 偏师攻兖请假条第四十四章 帝崩第一百二十六章 东征高句丽第九十二章 吓不死你第六十一章 陈毒士又开始了第三十八章 第一波进攻第八章 我们是兄弟第二百三十一章 兵败如山倒第四章 那个男人的可怕第一百三十七章 毁成第一百零一章 取汉中第四十四章 帝崩第一十七章 各有算计第七十七章 离间计第二百三十二章 袁绍不能死完结感言第一百三十一章 斩将搴旗第三十五章 白狼山之战第三十七章 废史立牧第三十一章 整装待发第二十二章 南阳之战(4)第四十八章 与矿山打仗第二十三章 身不由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