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第一步,逼反曹操

第二日内阁会议结束之后,这个消息几乎就朝野都知道了。

因为陈暮拿的是军情司的消息,因此实际上就连马腾和孙坚都不知道自己的儿子已经反叛。

等到朝野遍知之后,二人都是吓了一跳。

孙坚的卫尉府邸,噼里啪啦的咂毁东西的声音不绝于耳,整个府邸都能听到主人的咆哮。

“这个孽畜到底想干什么?他想干什么?是不是想让我死他才开心?”

“夫君,事已至此, 再怒也没有用,快想想办法。”

“还想什么办法,都是你平日里惯的。这厮已经无法无天了,连朝廷都敢反,他是不是疯了?”

后院小阁内,孙坚与吴夫人大吵一架,平日里他外出打仗,少有顾家, 教育儿子的重任都交到吴夫人身上。

结果现在孙策居然妄自指责刘备的皇位来历不明, 不承认当今朝廷,自己跑去江东去了。

这让孙坚怒不可遏,而且也让他十分恐惧,担心朝廷因此怪责于他,阖府上下一百多人的身家性命,岂不是就这样葬送?

就在此时,跟着他升迁至洛阳,已经成为卫尉长史的原陈国相骆俊走进来,之前骆俊一直跟着孙坚,也曾经讨伐过袁绍,深得孙坚的信任。

他进来之后,看到阁内一片狼藉,连忙走过来道:“明公莫怒,明公莫怒,此事尚有转机, 且听我一言。”

看骆俊进来, 孙坚因为恼怒而激动的情绪好歹舒缓了下来,摆摆手示意吴夫人先去里屋, 叹了口气,坐下道:“让孝远见笑了,我那不成器的儿子.....唉。”

骆俊笑道:“明公别慌,明公想想,如今这大汉朝廷如何?”

孙坚诧异道:“孝远为何说出此话?”

骆俊就说道:“当今朝廷天子仁德,丞相统领有方,三公九卿各司其职,皆有要务重任。地方也政治清明,以我观之,陛下收复天下是迟早的事情,明公以为呢?”

孙坚点点头:“不错,

虽然我当初也觉得先帝让位于陛下有蹊跷,但我素知陛下为人,仁义有加,因而从来没有怀疑过,听闻陛下召我来洛阳,我便欣然前往,可哪里知道我儿孙策, 竟是如此大逆不道。”

骆俊继续道:“正是明公欣然来洛阳, 这才是一线生机。陛下仁义, 有世祖光武皇帝之风,明公信任陛下,陛下也会信任明公。因此此时明公千万别急,立即去宫中觐见请罪,若我没有料差的话,相信陛下不会怪罪于明公,甚至可能还会有好差事。”

“好差事?”

孙坚一头雾水,问道:“我被我儿害成这样,不落得个革职下狱就不错了,还有好差事?”

骆俊微微一笑:“明公去了即可。”

孙坚说道:“其实我也正打算去,只是一时气急,才在家中发了脾气。幸好孝远过来提醒了我。来人,快备马,立即去皇宫。”

当下孙坚马不停蹄地赶往皇宫。

与他一起来的还有马腾,马腾听到这个消息也是晴天霹雳。

他让马超统领军队,是想保持自己军队的独立性,但既然已经投降了刘备,他也没打算造反,只不过还是军阀的那点通病,想要手中有一点倚仗而已。

谁知道他人在洛阳,锅从天降,得知此事,整个人都吓傻了。好在有高人指点,家中正好有人做客,便指点他一番,让他前来请罪。

历史上马腾要是学了这一招,马超造反的时候立即跑去曹操府邸声泪俱下地哭诉,也许曹操碍于脸面,真不会砍他。

至于那位高人是谁,自然是如今已经担任尚书令的贾诩,以同为西凉人的名义上门拜访,也是理所当然。

二人来到皇宫,刘备早就知道他们要来,并没有发火,面对两人的请罪,反倒是宽慰了一番。

不过孙坚马腾自然不敢托大,连忙请求辞官,却被刘备多番挽留,这才没有辞掉。

开玩笑,陈暮还得用马腾平西凉,用孙坚打江东,怎么可能让他们走?

刘备赏赐了一些金银丝绸安抚二人,让他们回去,继续做自己分内的事情,不用担忧,才让两人稍稍安心,千恩万谢地离开。

第二日内阁会议,正式开启了军事部署。

各提案迅速通过,大量内阁成员被分配任务,积极开始战争动员。

当初青州讨董和讨伐袁绍的时候,前期准备工作进行了数月,粮草、武器、铠甲等等事务堆积。

但如今朝廷的效率高速迅捷,在政令下达之后,各部门全速运转,战争机器轰然启动。

随着二十级军功爵制度恢复之后,大汉军队打仗的热情空前高涨,士兵士气如虹,包括各级将领,亦是摩拳擦掌。

这个时间他们已经等了够久,除了关中幽州和南阳的一些琐碎战争以外,朝廷已经足足三年没有打仗。

谁也不知道这三年那些好战份子们是怎么过来的,但可以知道的是,即便是沉寂了三年,军队意志也从来没有消沉,而是时刻准备战斗。

目前大汉常备军中央北军三万人驻扎在洛阳,中央南军五万人分别驻扎在颍川与河内。

陈暮计划将来至少要三十万常备军,以应对未来会出现的进军西域、塞北、南洋等地形势。但目前来说,生产力还不足够,所以暂时将此事先放下。

因此包括张辽的万胜军,高顺的陷阵军这种有名称建制的军队在内,都是非常规军,不过他们的建制也不会取消,过两年等全国统一之后,再设立军区重新进行军制更改。

而除了八万已经确定了的南北二军以外,剩余还有大概二十多万的非常规军。分别由九大上将以及二十将军统领,除开关中的八万人,布置在关东腹地的有十多万。

青州有约五万,统领为太史慈和臧霸,徐州有两万,统领为蔡阳,这两州兵马皆由作为青州牧的钟繇指挥。张辽的万胜军加上高顺的陷阵军总计两万余人,目前在冀州,再加上黄忠部两万,这里就有十一万。

另外还有大概三四万人马散落在各地,如幽州、冀州北部、颍川、南阳等地,这还没算徐荣的一万多人马以及张绣的两万人马,若是把这些,乃至于鲜于辅公孙瓒等人马算上,总数接近四十万大军。

但还是那句话,军队数量多不代表可以动用的兵马就多,各地都需要驻守,辽东那边大规模战争打不起来,但与乌桓以及其它游牧民族的小规模冲突还是不断,依旧需要一部分兵马进行抵御。

徐荣倒是已经回来,前段时间已经来洛阳觐见过刘备,他的驻地目前安排在清河国。而赵云则依旧是在颍川,这样从三个方向对河南等地呈现包围姿势,随时可以发动一场大规模战争。

只不过怎么打,什么时候打,从哪些方向进攻,这都是未知数,因此当前仅仅只是战前准备,各地驻军逐渐动员起来,明面上没有什么动静,但底下暗流涌动,物资开始运输。

内阁会议目前的安排暂时只是进行军事部署,军队却并没有直接开动。几日之后,刘备召开内阁高层会议,二等参议博士以上级别才能参加,进行战略与战术布置。

值得一提的是,贾诩也正式加入内阁。他的资历其实很浅,按理来说顶多是三等谏议侍郎,但陈暮很赞赏他,将他提为二等参议博士。

这对于习惯于低调的贾诩来说,可要了亲命。

毕竟他也清楚自己以西凉军的身份加入,且那么晚才加入,本身就不可能在一个很高的位置。

之前尚书令是千石,勉勉强强还能做,矜矜业业做了三年。

等到陈暮开始九品改制之后,原本应该属于四五品的尚书令一下子被拔高到正二品,立即就变得树大招风。

虽然现在尚书令的职能被内阁取代,几乎变成了一个闲职,但品秩太高,自然惹人非议。

因而几次想推辞,却被陈暮拦下,最终也只能无可奈何地加入内阁。

这次会议举行地点是在玉堂殿,清晨一大早,阳光洒落在洛阳皇宫的宫殿屋檐上,夏风拂过空旷的宫殿群落,挂在斗拱飞檐下的竹马玉铃叮叮当当作响。

陈暮、荀攸、董昭、毛阶、贾诩、王修、邴原、孙邵、崔琰、王朗、国渊、公孙方、王朗、左继、刘谦等人分两排依次踩着小碎步进入正殿。

过了片刻,刘备过来,众人拱手行礼,礼仪过后,分列坐下,王植与另外一名宦官将一块木板抬上来,上面贴着一张舆图。

“现在各地都在为即将到来的战事做准备,物资开始调动,曹操不是瞎子,也肯定能够猜到我们已经在行动。”

陈暮站起身,缓缓说道:“要想出其不意,十分困难。因此此战必须要做好所有准备,怎么打,什么时候打,开头,第一战略目标,第二战略目标,最终战略目标,以及结尾,都要详细考虑周全,从而避免战局出现失误。”

有人好奇问道:“丞相,战略目标我倒是知道,但这还分第一步第二步的吗?”

陈暮笑道:“做事要有规划嘛。”

刘备啧啧称奇道:“四弟,你好像对曹操很是慎重,当初打袁绍的时候,做战略规划都没有如此细致。只是列出了七步,什么时候打,怎么打,都没有一个准信。”

“原因有两个。”

陈暮就说道:“一者体量不同,袁绍势大,与我军相当,要考虑的因素实在太多,难以顾及周全,所以做大概战略部署,具体打法,都要靠下面的将领们自己去琢磨。而曹操要考虑的因素较少,因而能面面俱到。”

刘备又问道:“二者呢?”

陈暮笑了起来:“二者自然是曹操的能力胜过袁绍数倍,此人虽然势小,但不可小觑,大哥与曹孟德认识了快二十年了,难道还不知道他的能力?因而自然要谨慎对待。”

刘备深以为然地点点头:“曹孟德确有才能,若非我有四弟相助,于青州立足,最终击败袁绍,统一河北,恐怕我绝非他的对手。”

这一点早在当年讨董共事的时候就经历过。

当时曹操的军事能力以及打仗时的判断力都远在刘备之上,这一点刘备并不否认。

只不过让他平静的是,正如刘邦出谋划策,不如张良;治国理政,不如萧何;带兵打仗,不如韩信,却最终一统天下一样。

知人善用,本身就是一种才能。

陈暮继续道:“那么现在问题来了,敌人已经先动了,孙策弃了豫州所有兵马全去了江东,曹操那边还没有反应,我们该如何做出应对,为下一步计划做准备呢?”

董昭沉吟道:“曹操现在还不敢立即进军豫州,是怕与朝廷撕破脸皮,不若我们先发制人,陛下明诏遣一名豫州牧前往豫州,逼曹操决断。”

“这确实是一招好棋。”

陈暮赞许地点点头,孙策已经出招,曹操还在犹豫要不要接招,他不接招没关系,朝廷可以逼他接招。

到时候朝廷派一个豫州牧过去,本身豫州各郡县都忠于朝廷,有这个基础在,哪怕孙策已经叛逃,可孙坚还在洛阳,孙策带来的影响就微乎其微,朝廷依旧能掌控局势。

若是曹操不行动的话,那他就彻底凉了。因为朝廷控制住了豫州,他既不会增加人力物力,也会失去刘表的援助,因为刘表过来帮忙的道路被截断了。

汉代从荆州往北方去的只有两条路,一条是从南阳盆地进入颍川以及汝南,另外一条就是穿过大别山山区,走后世的红安县、麻城市一带。

南阳已经被朝廷占据,刘表自然不可能从南阳派援军过来。而豫州一丢,人家把大别山的几条通道一堵,刘表就只能干瞪眼。

所以如果得知朝廷会派军队以及新的州牧过去之后,曹操必然只能狗急跳墙,选择尽快与孙策进行平和交接。

到那个时候,朝廷就可以以曹操篡逆谋反,以兖州牧之职,行豫州牧之事,以大军讨伐之。

“那么第一步就已经确定下来,第二步,就是我们要考虑的初期战略规划了。”

陈暮指着告示板上的舆图,淡淡地道:“怎么打,三军如何进攻,是主力大军聚集,一路势如破竹,还是分兵数路,从各州郡袭击,大家都来说说吧。”

第八十六章 浮阳之战(3)第七十七章 大善人陈暮第十章 逼上梁山第二百八十章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第四十八章 投降了第七十四章 解开心结第一十三章 大幕溅起第九十一章 张飞战吕布第九十三章 面冷心善陈子归第三十三章 心肺骤停!第二百三十一章 兵败如山倒第四十二章 杨赐去世第二十八章 广年对(4)第二百一十六章 二种内鬼第一十六章 有内鬼第八十章 父子情深第八十六章 战术第九十七章 高顺VS麹义第三十二章 仁义无双刘玄德,忠孝二全陈子归第二十七章 解放思想第三十四章 孙坚兵败第八十三章 断其一臂第四十章 鸣金第三十三章 此间凉第三十七章 学宫最后一天(完)第七十章 我们都是华夏子孙第二章 营寨鏖战第一百二十九章 偷师曹操第一百一十六章 总攻开始第六十一章 洛阳乱第五十九章 釜底抽薪第四十五章 迁都(感谢云哥的盟主)第六十六章 科学,从数学开始第七十七章 好大的嗓门第八章 取死之道第一十五章 陈暮之谋第七十二章 长安乱第三十一章 暗处交锋第三十四章 学宫的最后一天(2)通知第七十二章 沈亭之战(完)第六十九章 崩溃第一百三十四章 雏鹰起飞第二十六章 仁义之名传河北第八章 一吼之威第二百七十章 刘协的心思第二百五十一章 投降?第四十章 章武三年第三十一章 试探第四十五章 长社城下第二百零六章 感情牌第五十三章 魑魅魍魉(二)第八十八章 林里捉婿第六十八章 赤子之心第一百九十八章 徐荣回辽东第一百一十章 邗沟通航第四十三章 王芬喜提义子第五十九章 内部的一把火第二章 孟德第一十一章 茶艺第四十六 叔慈侄孝第二百二十八章 友军有难,不动如山第九章 寿诞第三十九章 吕布第八章 疯狂的何氏第七十一章 民族认同感第二百六十四章 入宫第四十一章 陈暮是我弟第五十九章 曹操无路可逃第一十五章 易阳城破第一百一十六章 总攻开始第三十八章 合纵连横古无双,国之功勋。第八十一章 大战前夕第七十五章 吾才满腹,袁本初竟不从之第一百五十一章 斗智斗勇第七十九章 徐荣的部署第二百七十八章 我之罪也第十章 逼上梁山第一十五章 易阳城破第一百零七章 卖儿卖女第一百三十七章 毁成第六十三章 玄甲重骑第一百六十五章 破计!第五十六章 沮授三步应敌第八十一章 花里胡哨与一拳超人第七十五章 盟主他爹来了第六十一章 人命如草芥第二百七十三章 决战之日第一百零一章 取汉中第九十七章 各有算计第一十二章 投降是一门学问第九十四章 欠我三条命第五十四章 斗法第七章 觊觎河内第五十二章 泰山书院第六十三章 荀攸与许褚第一十三章 收权第六十一章 人命如草芥第一百二十一章 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