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九十六章 人口迁移

“可是陛下,河北人口不足怎么办?这个问题已经迫在眉睫了!”田丰轻叹道。

从曹操到刘备再到袁绍,没一个是省油的灯。麾下的人口都让祸祸的差不多了,尤其是青壮,简直十不存一。

一路北征过来,从中原到河北都是十室九空,人口匮乏之极,而且还要让三人带走一大部分去西迁,剩余的人口实在是太少了。

偌大的河北三州之地,算下来人口还剩不到三百万。要知道,光是一个金陵人口就逾百万了,整个扬州近六百万人,是河北三州加起来的两倍。这让田丰如何管理?

曾为天下最富庶的冀州,如今被袁绍搜刮之后,人口还没一个金陵城多。那么多的良田宝地,总不能都荒了吧,必须得要人口补充。

“人口匮乏也是没有办法,留给袁绍曹操和刘备的人口不能削减,那就只能从南方下手了,再迁移一部分人过来。”袁术咬牙道。

“自凉州至豫州,再到徐州青州和兖州,已从南方迁移人口多次。南方百姓对此抵触情绪很大,而且南方各州开发较深,对人口的需求也很大。再行迁移,有些艰难。毕竟河北这些地方根本无法与江南的富庶相比,基础建设、教育医疗等方面都差太多了,没人愿意去。”田丰微微摇了摇头,表示难办。

袁术闻言一阵无语,看来让百姓过得太好也不是件好事。这事也确实是这样,在大城市小县城扎根了,有多少人愿意回去落后的农村?

现在想迁移人口,和西部大开发、让大学生西北支教差不多。若是不采取硬性手段,很难达到目的。

“这样啊。”袁术低头沉吟:“这样,你先甄别一下南方四州的百姓,挑选出适合迁移到河北来的百姓。比如说原本祖籍便是河北的,或者原本生活于此的,在当地没有工作、主要从事务农的。将他们统计一下,先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告诉他们河北将来也会如南方一般富庶,相应的基础设施和医疗教育条件也会迅速跟上,消除他们的抵触、取得他们的支持。若是实在不行,人数不够,那就强行摊派。”

“另外,对于迁往河北的百姓予以优待。包括税收上的减免,免费分配房屋,提供高薪工作,给予荣誉奖励等,表现好的甚至可让其入仕为官。”袁术拿出了杀手锏。

为什么那么多大学生愿意前往西北,除了自身的责任感和善心外,更多的是冲其待遇优厚和后续对于考研、就业或者公务员方面的优待。精神鼓励感染固然重要,物质保障基础也必须得跟得上。要想马儿跑就得给马儿吃草。

“另外,在河北再建一个顶尖学院,请几个当世大儒镇场子。再建个顶尖军校,把皇甫嵩请出山充当教师负责培养将帅。医疗和道路基建等也都要和江东靠齐。”

田丰闻言点头道:“主公英明,如此一来,此次人口迁移的难度应该会降低不少。”

“关于河北的建设,还是按照当初扬州的那种模式,以工代赈。不过有一些还需要注意。其一,黄河两岸泥沙淤积,若不治理情况只会越来越糟,因此,须得派人于黄河两岸多种植树木,并且梳理重整河道,沿岸多设水库和防洪设施。其二,天下已然在手,许多大工程也该开始展开了。”

“将大汉十三州的水系统计一下,标注明细,对于水网水渠水库等系统建设须得逐步开展。从而极大的避免旱涝灾害,同时方便水上运输。一些相距不远的水系可人工开凿河道将之勾连。”

说到这里,袁术忽的想起了隋炀帝开辟的京杭大运河。暗中摇了摇头,将这个想法抛在脑后。现在大楚百废待兴,各处缺人,暂时根本不足以支持这么浩大的工程。

“其二,各地道路建设必须要完善。尤其是各大城市州郡之间的道路,必须严格按照当初制定的最顶级标准铺设,确保我大楚军队能够在最快的时间内到达每一个州郡。一些地势闭塞险要的地方,就是开山裂石也要打通道路,绝不能留下一丝隐患。务必保证整个天下的道路通畅,以避免割据出现和发展经济。跨江跨河大桥都需要修建,益州与凉州之间道路需扩建平整。”

“其三,北方诸胡如今只剩下南匈奴还在苟延残喘。不过有伯符和子龙在,料想用不了多长时间便会拿下。针对羌、鲜卑、乌桓和南匈奴等胡人的问题,必须制定一个完善的制度。既要约束这些胡人部落,避免其坐大,也要派遣大量儒生前往教化,将之融入我汉人之中。相应的文化融合必须尽快完成,将他们的文化体系和神话信仰融入到我汉人文化之中,不过必须以我汉人文化为主体,以大家皆为炎黄子孙为核心。”袁术沉声道。

北方草原的胡人一直是困扰汉人的最大难题,数千年都无法解决。袁术对此自然是极为重视。

“待局势稳定之后,可根据各胡人部落的情况将胡人部落分散,划分成诸多中小型部落,规定其活动区域,禁止相互攻伐,同时也限制其部落人数。当然,这一点暂且不需施行,待日后再说。因为我们现在急缺人手,若是有人口过多的,甄选一部分让其南下,融入我汉人社会,为农夫或者工人,搭桥铺路。”

“陛下此计甚妙!”田丰眼睛一亮道:“此乃绝户之计,只要胡人无法相互吞并壮大,便不足为虑。人口限制可以保证他们不会因人口过多而缺乏粮食生活不下去,从而逼得他们南下劫掠。我等也可居中调和,操控草原局势,确保草原的平静祥和。就是遇到雪灾,大不了征调一些粮草即可。如此基本可彻底解决北方之患。”

袁术点了点头。他的这个方法其实是借鉴了清朝的做法,也正是游牧民族自身才最清楚如何处理这种问题。

“胡人仰慕汉人文化,我们就让其学习。胡人羡慕汉人生活,喜欢汉人的美酒美食,那么我们就给其机会。表现好者让其南迁,给其公平的待遇,让他们也能有升迁之路。只要有能,就是在我大楚为官也是可以。不歧视、不轻视,真心接纳,悄无声息的使其文化消融。令其说汉语、读汉书、书汉字,待下一代成长起来之后,这天下就再无胡人了。”

想要征服一个民族,最好也是最有效的办法莫过于消灭其文化。

第六十七章 讨董檄文第六十六章 商会第七百七十一章 调人第四十四章 财富循环第六百二十三章 蹋顿的疲惫第一百七十九章 颓废的日常第十一章 尴尬第五百九十四章 攻守第五百二十三章 暗谋第一百四十章 单挑第二百六十三章 支援宛城第七百四十四章 盘蛇第一百五十一章 荀家的选择第五百三十六章 归附第五十五章 掌控江东第六十六章 商会第七百一十六章 象兵第六百一十六章 安置周瑜第八百六十一章 车阵第八百八十六章 新的开始第六百五十四章 伪装第三百六十七章 草原风起第六百零九章 搞事情第三百四十六章 北方狼烟第七百五十七章 爆发第八百七十二章 割草第五百二十六章 悲痛第九百三十三章 布置第二百六十九章 以命相搏第五百九十一章 底牌第三百一十八章 诸葛瑾出山第六百零九章 搞事情第二百五十四章 错失良机第五百四十章 私访第一百四十一章 堵门第一百四十二章 目标第六百零五章 兵败第五百九十一章 底牌第七百六十一章 绝境前的疯狂第六百三十章 离殇第六十六章 商会第六百一十八章 南蛮之况第六百二十八章 乌桓降第八章 安排第一百五十六章 威慑第七十五章 阴谋第七百七十六章 出血第五十八章 会稽太守第七百六十七章 妥协第二百六十九章 以命相搏第四百二十章 绝境第六百九十二章 乱战第二百八十章 曹操之忧第一百五十七章 绝境第九百二十三章 规则第七白五十五章 七探第二百四十六章 生路第七百七十九章 国体第七百二十一章 “险恶”用心第二十章 冀州第八百五十五章 围困第八百八十一章 生擒第九百三十五章 城守第八百三十章 令行禁止第一百零五章 进击的黄祖第八百二十七章 入谷第四百五十九章 惊喜第二百八十六章 太史慈的军团天赋第一百二十章 远航第六百二十一章 安排第一百一十五章 养猪第三百二十三章 公孙瓒的腾飞第三百三十九章 北疆之况第四百九十二章 驱狼吞虎第六百三十七章 得白马第一百零一章 人头税第三十五章 官吏第一百五十一章 荀家的选择第三百二十章 八面玲珑第二百二十一章 打算一网打尽的郭嘉第七百四十九章 爆发第七百一十六章 象兵第一百二十九章 世家内斗第八百九十章 曹操的谋划第六百九十九章 危境第六百七十九章 尘埃落定第九百二十七章 战争和商人第五章 抉择第一百零七章 鲲鹏第三百三十二章 李儒的遗赠第一百四十章 单挑第四百五十章 兵发青州第三百一十七章 诸葛亮的苦恼第六百一十九章 贸易城市第八百九十章 曹操的谋划第六百三十六章 劝导第六百八十五章 先登第九十一章 双双突破第四百六十章 羞怒第三百五十六章 分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