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五章 力量对比

董卓深知,刘范的凉州军,不仅普通军士都是万里挑一的西凉勇士,而且凉州军的军纪严明,训练严苛,他的董家军,可不是换上一个响亮的名字:并州军,就能一下子就超过凉州军。乱世之中没有一支强大忠诚的军队,就等于吃饭不用筷子,这个浅显易懂的道理,机智如董卓怎会不知?他将并州军交给吕布一干武将和他的三个弟弟整改,他就在背后统筹安排,宏观调控。

并州军的士兵,都是地地道道的并州人。在中国的大地上,总有这么一个规矩:越是穷乡僻壤、环境越是恶劣的地方,那里的人民就越发的彪悍、刚强、泼辣、坚毅!由于并州主要处在后世的黄土高原和太行山上,环境恶劣,土壤贫瘠,水源稀少,农业落后,又有黄河的摧残,导致并州人也很彪悍。但凉州人的彪悍程度是并州人无法企及的,更何况,凉州军中还有很多羌人和氐人,他们即使是被汉化了,但身上还留存有蛮族的习性,身体也更健壮。性格彪悍,打起仗来更加卖力气,甚至爱上杀人之感。董卓知道,他在兵源的素质上就先输给刘范一大截了。

在军纪上,并州军也无法和凉州军相比。董卓军建军时,朝廷一分钱不给他,没有粮饷,董卓怕军队哗变,于是就放纵他的士兵去抢劫普通百姓和一些世家大族,这就给并州军开了一个不好的先例。后来董卓急剧扩军,又缺钱花了,他没得办法,又放纵并州军去抢劫,杀人越货、杀人放火的,什么罪都敢犯。所以并州军的军纪十分败坏,动不动就全军出动去抢劫,所有的并州军士兵,活脱脱地都是抢劫犯!

士兵的素质和军纪,董卓的并州军无法和刘范的凉州军相比,那董卓只好严加训练了。董卓效仿刘范制定的训练大纲,给并州军严格规定训练,力求样样训练都能赶超刘范的凉州军。例如,刘范规定,凉州军每训练五天便休息一天,那董卓就规定,并州军每天都要训练,没有休息日;刘范规定,一天之内,凉州军训练六个时辰,那董卓就规定并州一天要训练七个时辰!这样,并州军的素质很快就提升上来了。但不同的是,刘范不仅注重训练,还注重训练士兵们的知识功底。董卓在这一点上没有学习刘范,他认为,士兵只要打好仗就行了,学那么多知识,反而会让士兵有了自己的思想,对并州军的管理不利。

刘范的凉州军更得意的地方、并州军所不能企及半分的地方,还有其士兵的优待政策和伙食的丰盛。凉州军普通士兵一个月的粮饷,就是普通农人两个月的收成,也是并州军士兵的四倍有余;凉州军全军每天都能吃上肉,连战马都能在饲料中掺上鸡蛋,这样有利于补充士兵的营养,增强士兵的身体素质,应对繁重的训练。后来刘范提前发明了磨面技术,凉州军又能吃上香喷喷的烧饼和面条。并州军就没这个福分了,别说烧饼了,就连汤里能多放点盐,那并州军士兵就感到幸福了。

不仅凉州军的普通士卒的素质不是并州军士兵可以比的,而且凉州军的将领也不是并州军的将领可以比的。戚继光训练戚家军时,就注重培养将领的素质;孙子也将“将孰有能”放在打仗的关键中第二重要的地位。简单来说,就是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在董卓发迹之前,他就领略过刘范的风采;随着后来刘范的逐步壮大,他麾下的大将涌现得越来越多,比如埋伏射雕谷的赵云、箭术百步穿杨的黄忠、一人独四将的张郃、生擒韩遂的文聘,这些著名将领,董卓都听说过。凉州军不仅只有这些大将,听说还有能和黄忠相持一百回合而不下的典韦、与张郃平分秋色的张辽等等。董卓对此感到惶恐不已。

但董卓的武将虽然比不上刘范的,但好歹还是很不错的,他有吕布、徐荣、李傕、郭汜、樊稠、牛辅、胡轸、段煨、张济、张绣、董旻、董越、董璜等十三名上将,吕布的武艺自不必说;其他的将领武艺也能处于中中、中下的水平,他的三个弟弟水平比较低下,都在下上的水平。另外,他的谋士李肃也能客串为武将。对于并州军那样的军队,有这些武将的带领也算合适了。

在军旅上董卓比不上刘范,在民政治理上他更比不上。刘范的凉州,人口在十一月时已经积累到了两百五十万;而并州由于之前的不太平和后来的董卓抓壮丁充军的政策,致使水深火热的并州人民纷纷逃离并州,赶往地下天堂——凉州,所以并州的人口渐渐地降低到八十多万。之所以并州人口没有降低得更多,那还是因为董卓抄世家大族的家,把世家大族的佃户都释放出来的缘故。

并州人涌向凉州,这就是董卓的实力下降,换来刘范的实力上升了,这董卓能忍?身为一个屠夫,董卓马上就颁布法令,阻止并州百姓逃离并州,他采取的措施就是杀,无休止的杀,他企图用杀戮吓阻住那些想去凉州的人。另外,董卓还巧妙地利用扩大并州军的方式,留下并州的人口,因为并州的二十万男子都在并州军中,所以军属只好留在并州。但这两个方法不管用。董卓的杀戮,没有遏制住逃亡大军的势头,只能让人民恨透了他;有些士兵还和军属串通一气,士兵逃离并州军,和军属一起逃离并州。

董卓再怎么凶恶,也懂得人口的重要。无奈之下,董卓只好颁布法令,像刘范那样吸引流民进入并州。原本并州临近冀州、司隶、兖州等流民聚集的州郡,很容易就能招来流民,但因为董卓的倒行逆施,流民们都不敢进并州,怕被董卓所杀。故而并州只吸引来了区区十几万流民,远不及逃离去凉州的人多。

刘范又对董卓采取了一个卑鄙的对策,就是暗中和无极甄家、东海糜家等商贾合作,让他们去粮食不能自给自足的并州大肆购买粮食。这不仅导致并州的存粮越来越少,还导致并州百姓因此逃往凉州。董卓听说了这个情况,大惊失色!天下人都知道无极甄家和东海糜家是刘范的亲家,董卓用脚趾头算算就能知道这是刘范在搞鬼。董卓于是便颁布法令,效仿刘范,严禁私人买卖粮食,粮食只能卖给官府。虽然措施采取的正确,但因为发现得太晚,并州的存粮只有区区几万石了,只能供养他的并州大军,却不能吸引流民了。董卓从此知道,在这么下去,他迟早要被刘范整死于无形之中,甚至不用打仗,他就已经输给刘范了。

被刘范整惨了的董卓,也觉悟了,他竟然也开始学好了,不仅学刘范的措施,大大降低赋税,还减免徭役,还慷慨地把从世家大族那里讹来的土地交给流民耕种。中国百姓就是这么纯朴,只好有人对他好,但凡是只好一点,也会感恩戴德。随着董卓态度的转变,流民也不那么害怕董卓的屠刀了,为了生存,许多流民便进入并州。进驻并州的人数越来越多,逐渐赶上逃往凉州的人数了。但被董卓祸害了几个月,并州的元气大伤,即使是董卓励精图治,也不可能赶上还在如火如荼地进步的凉州了。同理,董卓永远也赶不上刘范了。

第五百四十七章 南郑陷落第二百八十九章第六百零九章 一盘大棋第三百七十八章 阴谋败露第四百八十五章 遁地之术第七百二十八章 王越史阿第七百四十九章 科学进步第七百一十八章 四处视察第六百一十三章 安息公主第三百七十六章 加封贬抑第八百六十七章 携财密逃第四十六章 拜将封侯第八十二章 道破天机第二百三十二章 两全其美第四百零九章 惊天危机第二百九十六章 兵临城下第一百二十五章 先杀羌氐第九百零一章 主谋自尽第六十八章 甄尧献美第十六章 强攻广宗城第五百五十章 下阳平关第八百九十九章 计划开展第一百九十五章 名由天定第五百七十八章 逐条妥协第四章 第一次杀人第六百四十五章 危机降临第八十章 诈败之计第三百一十章 人心天下第七百五十二章 深夜潜入第七百五十九章 最坏打算第八百二十七章 殊死血战第四百三十一章 旷世之战第六百三十三章 窃听密语第八百六十七章 携财密逃第八百零五章 大获全胜第一百七十章 黄氏教媳第二百六十五章 西域在手第二百四十章 升堂议事第五百三十六章 偷袭失败第三百九十六章 昏君之由第八百六十三章 大举征召第六百六十二章 忠臣直谏第五百九十七章 主臣相认第八百一十章 何后之谋第五百二十七章 西线告平第一百六十五章 情报机构第三百八十八章 光武在世第一百四十六章 视察东市第六百四十五章 危机降临第三百七十六章 加封贬抑第五百四十章 升为军师第六百八十四章 中计中箭第四百七十七章 渭水之战第六百六十五章 以其人之道第四百九十九章 出城决战第八百三十九章 战后缴获第两百零一章 大战前夕第五百一十五章 昆苏耶伽第八百七十九章 裸游暴病第四百八十七章 断粮之险第四百五十章 内讧初起第一百三十七章 羌氐改革第四百九十一章 令明奇谋第五百二十八章 军粮再断第二百零八章 本初危险第六百五十章 强攻大营第四百三十二章 出其不意第八百四十六章 元老塞氏第七百零八章 大怒未休第四百九十五章 西域以西第两百零三章 老将出马第六百七十七章 推算援军第五百七十八章 逐条妥协第六百九十九章 万众迎接第一百七十五章 力量对比第七百二十章 募兵改制第七百八十四章 儿女情长第四百七十五章 密林中伏第二百七十八章 狱中之会第六百七十章 木鹿鏖兵第四百九十九章 出城决战第六百五十三章 西征安息第五百八十七章 战后余威第八百二十章 建立互信第七百七十八章 发现铁矿第一百一十三章 历史重演第八百三十三章 守营不出第六百三十四章 中平新政第三百二十五章 人才困境第四百二十九章 贾龙惶惶第三百二十五章 人才困境第二百四十七章 扩军准备第一百二十七章 羌氐末日第二百六十八章 帅帐策论第七百九十二章 粮食问题第一百九十一章 重骑之弊第二百八十三章 是进是退第三百五十三章 无敌铠甲第一百八十七章 雏鹰起飞第七百三十六章 关键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