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章 授人以柄

不过,朝廷中的能人极多,所以反对朝廷实行祸水东引战略的人,也不是没有。反对祸水东引的,就有校尉曹操、侍御史郑泰和尚书荀攸三人。这三个人是朝廷中难得的智者,但只有郑泰得到大将军兼国舅何进的重用,曹操和荀攸则是人微言轻。荀攸虽是旬氏豪门世家出身,但不党附,不贪污,为其他官僚所隔绝。但不论他们官职若何,他们的观点是一致的。

在曹操、郑泰和荀攸三人看来,祸水东引,就是第二次郑国渠之计。昔日六国之中,韩国国土最狭小,国力最弱小,兵力最少,偏偏离虎狼秦国最近,又夹在秦国、楚国、齐国、魏国赵国之间,形势极为不利。秦国常常逼迫韩国割让领土,久而久之,韩国那本来就不够瞧的领土(只有三郡之地)越来越少,眼见着就要亡国了。为了削弱秦国的国力,约束秦兵东侵的铁蹄,让秦国在关中消停点,韩国君臣想出了一个堪称弱智至极的计策——郑国之计。

韩国派了一个名叫郑国的名匠潜伏到秦国,但没想到郑国一到秦国,就被人告发。秦人审讯之后,就把韩国君臣的打算和盘托出,全告诉了秦王。秦国君臣上下皆是智者,秦王来了个将计就计,就让郑国在关中修渠。结果,郑国渠修好了。在修渠期间,秦国确实没有出兵侵犯韩国。但郑国渠能够给关中数万顷土地提供灌溉,秦国因此国力愈发强盛起来。没出几年,借助郑国渠而变得更强的秦国第一个就灭掉了韩国。

在郑泰、曹操和荀攸看来,祸水东引,真真切切是郑国渠的翻版。凉州在被刘范平定时,算上豪强的徒附,总人口不够八十万。但凉州经过刘范的改革,积极吸引流民迁入,短短两年,人口就翻了几番,达到了惊人的三百五十万。这就足以证明,刘范和他领导的凉州官僚,有一定的能力和经验去安置流民。

况且,刘范坐大的历史已经昭示了,此人绝非庸主。更何况,刘范身边还有田丰和贾诩两位无双国士,还有管宁和邴原这两位名誉天下的贤士。洛阳之变后,刘范又迎回了刘焉、卢植、刘虞和黄琬此四人,此四人以前历任朝廷重要官职,能力经验,不在话下。刘范凭借这些人,加上几次改革和战争积攒下来的财富,安顿好流民的机率还是很大的。

退一万步说,参杂在流民当中的黄巾余孽万一真的煽动起流民来,刘范也有很大的机率平定之。历经黄巾之乱、幽州之战、凉州之战和西域之战,刘范练就了一支强军——西凉军。虽然西凉军经过了多次扩军,军士数量增加的同时,其综合实力也在下降。

但曹操等人分明看得出,就依靠刘范那传说中十分厉害的军事训练方法,早晚西凉军不仅会数量庞大,而且战力惊人。更何况,刘范的兵源得天独厚,多选自幽州人和凉州人,凉州人中也包括有以前的羌人和氐人。这两个州的人,因为家乡靠近夷狄之地,经常要和游牧民族交战,或者本身就是游牧民族出身,所以不仅体魄健壮,身材伟岸,而且也悍不畏死,好勇斗狠。

依靠这两个州的士兵,就算刘范不制定什么特别的训练方法,他们就天然地是一支强军。譬如原来历史上的董卓,他根本就没有什么训练和军纪的概念,甚至董卓的西凉军野蛮到能随心所欲地屠杀庆祝春社的村民,可他的西凉军还是让天下为之胆寒,让袁绍等联军逡巡于虎牢关下,而不敢破关西进。

而反观刘范潜在的威胁——黄巾余孽,这些人就是败在了刘范的手里,就连张角、张宝和张梁三兄弟没跑,都是死在刘范手里。刘范能灭掉他们一次,未尝不能灭亡他们第二次。况且,黄巾之乱后还残存着的余孽,大多数都是黄巾军中的老弱病残。黄巾军的主力,早就在官军的镇压下荡覆一空。

就这些人,难成大器,更难成大事。在黄巾之乱中,黄巾军逐渐暴露出强盗般的掠夺性,已经失去民心。为什么会产生这么多流民?其中一个原因就是黄巾之乱爆发,百姓为躲避黄巾军才背井离乡。其实道理说白了,还是得民心者得天下。如果民心在黄巾军这边,汉朝何复存在?

刘范在流民中,些许声望还是有的。刘范战功赫赫,在他的治下,起码比在幽州、并州和冀州安全。冀州都有过被乌桓人入侵的记录。刘范的治下富庶兴盛,依靠屯田制,至少还能有块地能种,不至于饿死。刘范还乐善好施,流民大多愿意听从指挥。

况且流民颠沛流离,一心只想安顿下来,找块地安安静静地种地,不想掺合到别的事去。而黄巾余孽就是想拉其他人下手,一起起来造反,这就是和流民们的意愿和利益背道而驰。一心只想安置的流民哪有那闲工夫去管太平道?再说了,黄巾军也是由失地农民组成,他们也是愿意安顿下来。生活安稳了,谁还会想去造反,干流血牺牲的事?所以,由此观之,黄巾余孽即使是煽动起造反来,想必也是小规模、暂时的,早晚要被镇压下去。

综合看来,流民对于刘范看来,利大于弊。刘范的治下,凉州、天州和昆州,都是西北边陲,人口稀少,本不能成事。但只要刘范解决了人口稀少的问题,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流民的到来,意味着天州和昆州的开发更彻底更成功,刘范的兵源翻了几番,赋税也翻了几番。流民对于刘范来说,非但不是祸水,而是肥水。

常言道,肥水不流外人田。朝廷把流民拱手让人,在曹操、郑泰和荀攸看来,真是授人以柄,形同郑国渠之事。但衮衮诸公们可比他们乐观多了,而且他们也知道,朝廷没那个能力养活这么多流民。留着他们,反而是拖累朝廷,威胁朝廷。倒还不如把这个沉重的包袱扔给西凉,让他们当背锅侠。虽然可能会让他们变得更强大,但朝廷好歹也能喘息一下。

第六百一十章 备战情况第八十一章 鲜卑无谋第七百一十八章 四处视察第四百八十三章 袁绍暴走第四百一十四章 两线作战第六百二十五章 伐凉同盟第四百九十九章 出城决战第七百四十五章 争取之心第十七章 几言定广宗第七百五十五章 图穷匕见第十四章 火烧黄巾军第一百三十二章 人之将死第三百四十二章 将计就计第一百三十九章 天下反响第三百八十三章 曹操之思第九百一十二章 绍之谋算第一百八十八章 将遇良才第三章 初识卢植第八十二章 道破天机第八百二十三章 克里安德第六百五十七章 酣战敌将第七十五章 规章制度第八十二章 道破天机第五百一十章 开城投降第四百五十三章 八卦连营第六百四十二章 两相交兵第二十六章 忽悠刘焉第五百零二章 杀人比赛第六百四十九章 突围妙计第一百七十章 黄氏教媳三百二十二章 以工代赈第十四章 火烧黄巾军第九十六章 兄妹龌龊第八百零六章 马市见闻第三百九十一章 十军会攻第五百一十二章 偶见火油第八百四十五章 破阵破阵第八百四十七章 栽培新人第五十一章 拜访毒士第三百三十五章 展望匈奴第八百九十五章 桓帝托梦第四百八十五章 遁地之术第八百零七章 民心向背第八百零七章 民心向背第二百九十五章 唇枪舌剑第六百三十二章 最后准备第六百一十六章 少女幻梦第三百八十三章 曹操之思第二十四章 拜见刘焉第六百七十二章 木鹿之克第二百二十章 逼上绝路第三十六章 天下无贼第六百三十七章 大战开启第六百六十三章 姐弟再见第二百九十三章 兴师问罪第八百七十五章 宣室之谈第一百八十九章 龙争虎斗第四百九十九章 出城决战第三百四十一章 天价牛马第五百六十四章 一场赌局第四百四十三章 阵前动员第一百一十章 巾帼英雄第九百一十三章 各怀鬼胎第四百六十四章 十将之战第二百二十五章 孟德高见第九百零五章 实兵演习第四百六十七章 生擒徐荣第五百三十九章 天亡我也第八百七十二章 移风易俗第三百三十章 农牧安排第四百三十八章 西凉军容第八百八十二章 闻风而动第一百三十章 别无选择第四百九十九章 出城决战第二百七十八章 狱中之会第六百八十一章 蚀骨销魂第五百四十六章 突遭伏击第五百三十六章 偷袭失败第一百零二章 帝后之赏第五百零八章 擒贼擒王第九十三章 回京受赏第六百八十五章 无药可救第四十七章 有朋党了第七百八十六章 郭嘉赌约第八百五十四章 战败收场三百二十二章 以工代赈第二百七十九章 心急如焚第六百八十二章 捷报两至第七百四十章 宫名大明第三十八章 秉烛夜谈第六十五章 马镫和马掌第六百七十四章 虚张声势第二十六章 忽悠刘焉第六十一章 黄忠归心第六百八十三章 毒杀之计第六百七十一章 木鹿城主第五百七十二章 君臣相见第一百三十六章 凉州改革续第七百七十三章 怨言又起第六百零二章 祸事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