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九章 守关之重

大散关高耸巍峨的关墙上,此刻伫立着一道背影,他正远远地向北望去,一手搭在关墙上厚实的女墙上,一手紧握着挂在腰间的宝剑。毫无疑问,这人便是大散关守将文聘。文聘是荆州人氏,与刘范是同乡。在刘范平定黄巾之乱后载着滔天的声誉和皇帝重重的赏赐衣锦还乡后,听闻刘范要还乡,文聘与魏延两个少年游侠,早就仰慕刘范之少年英雄,又听闻刘范即将要赴任征北将军,和枭雄檀石槐对敌,势必要招募将佐军士,于是两个年不满二十、与刘范一样都未曾加冠的少年,就四处打听到刘范的返家之路,特意在半路上等候刘范。他们想着,可以求刘范任他们为一二侍卫,如此他们也就心满意足了。但没想到刘范陡然听说他们的姓名,却精神为之一振,从此之后,对他们二人委以重任,甚至是一营主将,统领一营数千骁骑。

白云苍狗之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的三年过去了,文聘始终忘不了当年的幸事。那个问题仍然盘绕在文聘的脑海中,久久未曾散去:为何刘范一听他们的名字,就对他们如此之厚爱?毕竟,他和魏延都还没有加冠,至于军旅之事,更是一窍不通,还是在后来的军旅生涯中慢慢培养而来。难不成,刘范会算命看字,透过人之姓名,便可看出此人之本事、前程?文聘心想。但要是真如此的话,那刘范也太过厉害了!这等本事,文聘只听说当时只有左慈和于吉两位道人拥有。尤其是左慈,通晓天遁、地遁和人遁,当能有如此神力。刘范难不成也有着左慈一样的道行?文聘不知道,也不想知道。文聘知道的,就是不管怎样,刘范对他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在建立征北军时,就早早地立他为一营主将。如此重用,实在令文聘感动不已。而这一次,刘范将大散关之守备交给他,这更令文聘觉得骄傲。

临行之前,文聘之家奴对他嚼舌根,说凉王之所以把大散关交给他,就是要借盟军之手,除掉文聘。文聘立即命人杀了这个家奴。文聘知道,刘范不可能如此对他。大散关自然是首当其冲,但大散关一旦有失,凉州十六郡就会面临陷落之危,刘范也会倾覆。换言之,大散关是刘范的要害所在。只要文聘投降盟军,大开大散关,刘范必死无疑。刘范又怎会利用他之要害,来谋害文聘呢?更何况,刘范果真要杀文聘,根本不必如此费力,一道军令下达,文聘自然授首。

相反的是,刘范将大散关交给文聘把守,这才体现出刘范是真心信任他。大散关对于刘范而言,有如心脏一般重要。大散关若坚若磐石,刘范必胜;大散关不幸被攻下,则刘范必败。刘范多谋,当会体察如此道理。将大散关交付文聘,就是把刘范自己的身家性命、成败荣辱都托付给他。这一份信任,绝不是一般人能够得到的。能在众多猛将之中脱颖而出,赢得刘范的信任,文聘的自豪之情油然而生。

但这对文聘来说,也是一个极大的考验。大散关年久失修,刘范将全部的精力都用在了修建街亭城上,无力在翻修大散关。而且,文聘接到了锦衣卫的线报,说上军校尉袁绍,奉车骑将军皇甫嵩之命,率领整整二十万大军正朝着只有五十里的大散关进击而来,敌情汹汹。袁绍的才干有多高,文聘不得而知。但二十万大军的威势,文聘却了然于胸。他只有一万羸弱的步兵,却要硬抗袁绍之二十万之众,而且也得不到什么援助,弄不好背后的张任还会率众偷袭。文聘部如同是波涛汹涌的海面上的一叶扁舟,随时有可能沉没。

就在九月中旬,刘范发动对盟军连营的猛攻的同时,袁绍率军前抵至大散关下五里处下寨。二十万之众的营寨,宽阔深厚得遮掩了整个塬,不见地平线。文聘没有丝毫慌张,命部下安睡一晚,不必夜巡关城。军中政委不知其故,问文聘为何不出夜巡。文聘回答说,袁绍军远来,必定疲惫,无力再夜袭大散关。且前有曹操夜袭街亭不成,反被剿杀,又遭反袭,这等惨痛的前车之鉴,袁绍必定会引以为戒,不敢再以奇兵打仗,只能稳扎稳打。而西凉军以逸待劳,才有夜袁绍军的可能。故而,袁绍需做的,就是安排夜巡之兵,谨防西凉军夜袭,而不是反过来学曹操夜袭。众皆叹服,未曾夜巡,尽皆安睡,养精蓄锐。果然如文聘所料,一夜无事,袁绍一点动静也没有,乖乖地等到第二天太阳升起。

早晨时,袁绍军纷纷埋锅做饭。待吃饱喝足之后,袁绍便留下一些老弱留守大营,率将近二十万的大军出了营寨,抵至大散关下一里。袁绍将大军排开阵型,声势浩大。然后,袁绍独自一人骑着马,奔到大散关下,避开弓箭射程,然后就朝大散关上高声呐喊道:“大散关上,谁为主将?袁某奉命,提领王师,星夜前来,势要破关,为贼将者,可来答话!”

文聘便站出女墙来,依靠女墙,对城下的袁绍回答道:“我乃凉王帐下,一员大将,名为文聘,特为凉王,受此关隘。你是何人,竟敢大言不惭,欲破我关?可速速报上姓名!”

袁绍说道:“我乃当今陛下亲封的西园军之上军校尉,袁绍袁本初!今刘范擅自称王,为祸西州,我奉皇命,特来讨伐奸贼,挽救汉室危亡!我有一言,文聘可静听:天道有常,纲常不改!自古常言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你主刘范,虽是汉室宗亲,却也是当今皇帝之臣子。皇帝对你主多加封赏,命其一黄口小儿为一州之牧。却不料刘范此人狼心狗行,桀骜不驯,不思上报君恩,却在西州反叛!”

第二百七十七章 雒阳惊变第一百七十五章 力量对比第六百七十五章 两城又下第八十三章 狗急跳墙第四百三十九章 言语交锋第三百零九章 刘范论策第五百八十七章 战后余威第八百二十五章 秩序之争第二百七十二章 战争结束第五百一十九章 佯装伏击第三百五十三章 无敌铠甲第五百二十九章 真假军粮第五百八十一章 诛杀宦官第八百八十三章 硬闯西园第五百一十五章 昆苏耶伽第八百六十五章 和谈开始第八百章 王越之死第一百二十章 杀机已起第五百三十四章 郿县失陷第六百四十五章 危机降临第五百九十四章 知己之交第三百五十八章 准备就绪第二百六十五章 西域在手第二百九十二章 交锋开始第六百三十八章 新月之阵第二百九十六章 兵临城下第五百九十五章 访见荀攸第四百九十七章 胡毗色伽第三百九十章 多路兵马第四百二十九章 贾龙惶惶第二百二十六章 争执又起第六百章 赤霄临世第八百二十七章 殊死血战第七百四十八章 重大突破第八百五十一章 群策群力第一百五十三章 修路之意第二百九十三章 兴师问罪第四百一十四章 两线作战第五百六十八章 留之一命第三百五十六章 …转变态度第四百五十一章 曹操阳谋第一百六十三章 贾龙崛起第五百六十四章 一场赌局第一百五十四章 甄尧献女第七百九十一章 罗马军团第一百五十八章 招揽流民第八百一十二 人性贪婪第七百四十五章 争取之心第七百六十二章 街巷酣战第五百二十一章 人间地狱第二百三十五章 家人团聚第六百四十五章 危机降临第七百四十六章 贸易困局第四百六十七章 生擒徐荣第四百一十四章 两线作战第六百四十五章 危机降临第五百三十章 屯粮之地第二百一十六章 太监献计第八十七章 战后商议第六百三十一章 互放狠话第七百一十五章 虎子异志第三十九章 枭雄本性第五百六十八章 留之一命第二百九十二章 交锋开始第八十四章 镇北军首战第七百二十三章 新政之行(中)第一百零三章 女神来了第三十一章 董卓刁难第六百三十六章 重重假象第一百八十章 董卓吃粪第七十八章 大战将起第一百八十五章 实兵对抗第一百零五章 西征准备第四百三十一章 旷世之战第五百五十一章 南郑有伏第七百五十二章 深夜潜入第四百五十五章 声东击西第五百六十一章 四面楚歌第八百六十四章 商议条约第六百二十三章 凤宫求官第一百一十五章 陷入绝境第五百八十七章 战后余威第二百一十四章 赵忠救星第四百六十二章 神射对决第三百一十三章 善意警告第八十章 诈败之计第五百二十七章 西线告平第七百六十八章第三百八十九章 才多异人第四章 第一次杀人第三百六十七章 贾龙鹰扬第五百二十五章 王储被俘第九十七章 父子夜谋第八百一十三章 屯田之弊第三百四十章 痛骂奸贼第七百零七章 醉后之怒第八百零二章 报中端倪第四百七十九章 守关之重三百二十二章 以工代赈第四百一十六章 称帝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