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零八章 董卓上表

想到这里,曹操不禁志得意满地笑了。虽然凉军四十万、官军也四十万,且凉军战斗力要远远高于官军,凉军的步骑比率为一比三,官军的步骑比率勉强达到三比一,在军队实力上,大汉和凉国还存在较大差距,但这并不能丝毫动摇曹操对大汉的信心。他相信,以大汉的底蕴,假以时日一定能抹平这一差距。

曹操开始考虑,既然自己已经赢了,是不是应该去信刘范,要求他遵守当初的诺言,率西州五州降于朝廷?想到这,坐在略有些昏暗的马车车厢里的曹操,双眼顿时一亮。他知道,凉国已经强大如斯,乃至于有与堂堂强汉平起平坐的实力,刘范绝不会舍弃他的凉国,甘心投降于朝廷。虽然这么做得不到什么,但却能狠狠地羞辱刘范一番。想到这,曹操的恶趣味立即上来了,他打定主意等在大将军府议事结束后,回到家里他便着手给刘范写信,要求他兑现承诺,率领西州五州上千万百姓归降朝廷。

至于怎么把这封信传递给远在数千里外的凉国国都姑臧城的刘范,曹操也很快有了计划。在绣衣卫打击锦衣卫时,曾在他的府中揪出了十几名锦衣卫安插的卧底。但他为留余地,故意留下其中一名卧底,没有对他下手。要给刘范传信,最快的方法便是抓住那名卧底,命他滚出曹宅,并把信带给锦衣卫。

曹操想到这,马车突然停下了。车夫掀起帘子,曹操才发现已经到了大将军府。曹操结束了自己的遐想,与荀彧一同走下各自的马车,走进大将军府里。

在大将军府正堂之中,何进、袁隗、王允、杨彪、朱儁、袁绍、袁术、王匡、郑泰、淳于琼、陈琳等朝廷重臣和大将军府幕僚,已经大多到齐。曹操和荀彧到了后,众人行礼一番,便分宾主落座。

曹操环顾四周后,发现人大多数已经到齐,但却唯独不见了车骑将军何苗。曹操有些疑惑,何苗身为朝廷的车骑将军,地位大致相当于三公,可谓位高权重;同时何苗手里还掌握着三万军队,宫变之后,太后又指派他亲自掌握十万西园军,因此他的兵权十分重大。大将军府已是朝廷之中的朝廷,朝廷大事都在这里商议。可何苗如此位高权重,居然没有到场,曹操实在是百思不得其解。

曹操正疑惑着,何进的话打断了他的思路。

何进从桌案上拿起一卷绢帛来,说:“诸位,今日并州牧董卓给朝廷上了一道表,他举荐其女婿李儒和弟弟董旻到朝廷出任议郎,并建议朝廷同意他率军五万驻扎到河东郡,以期日后与驻守关中的皇甫嵩一同对榆林之地进行夹击,而从西州人手里收复榆林之地。诸位都看看吧,看完后我等议一议朝廷该怎么办。”

榆林之地,就是凉国新设的榆林郡。在打完陈仓会战后,凉国逼迫并州牧董卓把他的并州上郡境内的奢延水以南的雕阴、夏阳、定阳、高奴、漆垣、桥门、奢延、肤施等县,割给了凉国。除此之外,凉军又占领了司隶的夏阳城。因境内多榆林,凉国以之为榆林郡,挖掘郡内盛产的煤矿作为凉国官民所用的燃料,并在榆林郡驻扎重兵,对东边的并州和南边的关中都构成极大的威胁。因朝廷不承认榆林郡,因此统称为“榆林之地”。

陈琳便把早已誊抄的董卓的表,各自分发给众人一份。

众人看完后,沉思片刻,袁术不屑一顾地把表文扔在自己桌案上,冷笑道:“驻兵河东?哼!谁知道他是想帮助朝廷收复榆林之地,还是想问鼎轻重于雒阳?”

郑泰也皱着眉头,说:“是啊,明公,虽说河东郡与失陷于凉的榆林之地仅仅隔河相望,但河东郡却也是司隶的北端,是雒阳城的北方防线。一旦放董卓进驻河东,万一他心怀叵测,便可从河东直趋雒阳城下,社稷便有倾覆之忧啊!”

听了袁术和郑泰的话,何进皱起了眉头,没说话。

曹操也极为赞同,也道:“在十军之战前,刘范就曾向朝廷揭发董卓有谋反之心。称朝廷若是不信,大可以借征辟董卓的女婿,同时也是其谋主的李儒来朝廷就职。李儒身为董卓谋主,为他出谋划策,董卓离不开他。若董卓肯顺从朝廷之令,那么便证明其为忠臣;若不肯,便一定是其还要依靠李儒谋求造反。结果董卓玩了一把李代桃僵的把戏,骗过了朝廷。若不是在陈仓会战中被刘范再次揭发,朝廷根本都不知道董卓其实包藏祸心。

在渭水之战被打败后,李儒便与吕布逃回并州。当时朝廷也刚刚打完陈仓会战,无力再去讨平董卓。在绣衣卫未曾被锦衣卫击败之前,绣衣卫曾经在并州探查到董卓自渭水之败后,一直在紧锣密鼓地扩充并州军。时至如今,恐怕董卓之并州军,早已恢复元气,人数重新恢复到八万之众了。”

淳于琼沉吟片刻,说:“八万之众,若进入河东,便是一柄利剑悬在朝廷头上。明公,朝廷断断不可答允了董卓。朝廷应当明发诏令,命令其退回晋阳。”

见众人都持反对观点,何进便也暗下决心,但当他正要开口答应淳于琼时,袁绍却从席位上站了起来,他道:“明公,在下却与诸公意见相左。”

何进一向器重袁绍,因为他知道袁绍将是汝南袁氏的领头羊,而汝南袁氏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布天下,是他所必须要拉拢的对象。何进问:“本初,你怎么看?”

袁绍道:“明公,以及诸公,虽然董卓包藏祸心、意欲谋反是不假,可是这并不代表着朝廷就一定要与并州为敌啊!”

众人一听袁绍这话,有些人急怒不已,有些人疑惑不解。袁隗焦急得从席位上直起身子来,严厉地训斥道:“袁本初,你安敢出此不忠之语?!还不快退下!”

袁绍却没有动,他道:“叔父且听侄儿一言。董卓虽然是反臣,但朝廷当务之急是应对凉国。相较于并州,凉国对朝廷、对社稷的威胁才是致命威胁。董卓虽反,但却也与凉国有仇隙,正可为朝廷所用。

第三百六十八章 有条不紊第七百四十一章 移民实边第三百九十一章 十军会攻第三百九十五章 购买和平第二百三十八章 家的温馨第六百零二章 祸事又起第八十五章 忠奸不分第八百四十七章 栽培新人第四百七十六章 合围吕布第三百一十八章 借刀杀人第二百一十二章 危急关头第六百四十章 阵前誓师第四十八章 与狼共舞第三百九十四章 荀攸之功第二十章 张角身亡第五百八十二章 大战已止第二百七十二章 战争结束第六百二十二章 伯乐安出第七百六十一章 当街行刺第七百零六章 酩酊大醉第三百四十章 痛骂奸贼第五十六章 借酒题诗第五百二十一章 人间地狱第二百四十章 升堂议事第三百八十章 能屈能伸第五百六十五章 议将和谈第七百零八章 大怒未休第八百二十八章 无边箭雨第五百九十章 大乱祸根第一百二十六章 舍命相救第七百五十四章 家之温馨第三百三十三章 查缺补漏第六百九十一章 临别赠言第一百四十五章 工业改革第七百三十章 对症下药第三百四十七章 接踵而至第二百七十八章 狱中之会第八百五十六章 亲入敌营第七百八十五章 是否援助第二百九十章 仓皇失措第四百五十六章 营寨见破第六百七十五章 两城又下第六百五十一章第十四章 火烧黄巾军第七百二十六章 新政之行(又下)第八百二十七章 殊死血战第一百八十三章 行刺后续第三十八章 秉烛夜谈第一百三十六章 凉州改革续第七百三十五章 师徒矛盾第八百三十八章 再次战败第五十七章 昭姬评诗第三百八十一章 貂蝉之子第八百九十二章 密信传递(上)第九百一十二章 绍之谋算第八百七十五章 宣室之谈第八百一十五章 西行见闻第三十四章 长社首战第三百四十五章 风闻风语第七百七十四章 夜潜行宫第七百八十三章 求援凉国第四百二十四章 盖勋之意第三十五章 故技重施第六百五十八章 公主成擒第七百零二章 文武争名第一百二十八章 穷途末路第一百章 正式成婚第八十六章 大雕陨落第五百章 挑衅开战第一百九十一章 重骑之弊第七百九十五章 单独行刺第四百七十八章 危机四伏第四百五十五章 声东击西第七百一十一章 无限苦衷第五百一十章 开城投降第三百四十九章 吊人胃口第五百四十三章 王允智算第二百一十六章 太监献计第七百四十六章 贸易困局第二百八十七章 出师东征第八百七十一章 钱币钱庄第三十九章 枭雄本性第二百四十一章 人口压力第二百六十二章 全面胜利第一百二十五章 先杀羌氐第五百八十五章 白水条约第三十三章 猛将投效第五百一十三章 贵山奇谋第五百五十七章 妙计夺城第四百一十五章 战意已决第六百二十九章 豪言壮语第五百八十八章 关下笑谈第四百四十八章 悍不畏死第一百八十八章 将遇良才第五十六章 借酒题诗第九十七章 父子夜谋第四百五十七章 大势已去第六百八十三章 毒杀之计第六百零九章 一盘大棋第七百五十章 史阿入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