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章 重任在肩

毌丘俭勤王失败被杀,他的儿子毌丘甸、妻子荀氏应株连处死。荀氏的族兄荀岂页、族父荀虞都与司马师有姻亲关系,共同向曹髦上表,乞求饶荀氏命。曹髦下诏让荀氏离婚。荀氏所生女毋丘芝为颍川太守刘子元妻,也株连判死刑,因怀孕囚于监中。荀氏去信向何曾求情说:“毋丘芝囚在廷尉狱中,命运可知,死亡计日可待。我请求去做官婢,以赎毋丘芝一命。”何曾哀怜他们母女,上递状辞请求复议,朝廷议论都以为何曾的意见正确,于是修改了法律条文。

司马昭接下了从父亲传到兄长的权力宝剑,他一脸茫然,他这一刻就被任命为总统诸军,这也是临时想到的名词。而此时,朝廷方面对于司马师的健康也十分关注,司马师病危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宫中。

自从废黜曹芳以后,过去一直是盟友的郭太后似乎与司马家也渐渐出现了一丝不快,而新上任的皇帝曹髦虽然年轻,却是那样咄咄逼人,不甘屈服。

公元255年(延熙十八年)七月,蜀卫将军姜维乘魏大将军司马师病亡之际,督车骑将军夏侯霸、征西大将军张翼等数万人攻魏。

蜀军出征前,张翼与姜维有很大的辩论说:“国家弱小百姓疲惫,不应该滥用武力,我相信丞相在世时,也是不愿意看到的。”姜维不听说:“难道你忘了丞相的遗志,光复汉室的意愿吗,打进长安是我们蜀国上下一致的意愿,难道你不想吗,张将军你还是要跟我一起出征。”

八月,到达枹罕(今甘肃临夏东北),遂向狄道(今甘肃临洮)进军。魏征西将军陈泰命:“雍州刺史王经率所部进驻狄道,待他率主力自陈仓(今陕西宝鸡东)到达后,再钳击蜀军。”王经不俟陈泰军至即擅击蜀军,姜维率军先后故关(今甘肃临洮北)、洮西大败王经,魏军大部伤亡或逃亡,损兵数万,王经只残部万人还保狄道。姜维乘胜围狄道城。魏大将军司马昭命长水校尉邓艾出任安西将军,与陈泰并力抗击蜀军,并遣太尉司马孚为后援。邓艾等人认为:“王经的精兵在西边战败,贼军士气很旺盛,乘胜的军队不可抵挡,而将军带领乌合之众,跟在战败的军队后面,将士们丧失了斗志,陇右动荡不安。古人有这样的话:‘蝮蛇咬了手,壮士就砍掉自己的手腕.’孙子兵法说:‘车队有时不去进攻,地方有时不用把守。’这是在小的方面有损失而在大的方面得到保全的缘故。现在陇右的灾难,比毒蛇还要过分,狄道这地方,不只是不能把守的问题。姜维的军队,这是我们应该避开的锋芒。不如分割险要防守,观察敌人的破绽,等待敌人疲惫,然后再进军救援,这才是获胜的计策。”

陈泰却说:“兵书说‘修治大盾牌和攻城的战车,要三个月才能完成,筑起土山要三个月以后才能完工’。这确实不是轻兵深入,凭姜维的诡计所能仓猝办到的。姜维孤军深入,粮食供应不上,这是我们迅速进军打败敌人的时机,所谓迅雷不及掩耳,是必然的形势。”

邓艾于是听从陈泰建议,陈泰与邓艾军会合后,分三路进至陇西,避开蜀军,出其不意地绕过高城岭(今甘肃渭源西北),进至狄道东南山上,燃火击鼓与城内联络,守军见援军至,士气大振。姜维即督军沿山进攻,被魏军击退。这时陈泰扬言截断蜀军退路,姜维遂于九月二十五日撤军退走钟堤(今甘肃临洮南)。

于是,朝廷任命邓艾为安西将军,假节,兼任护东羌校尉。此时,魏军多数人认为姜维已经力竭,不可能再出兵北向。邓艾却不这样认为。他指出:“洮西的失败,可谓不小,军心溃败,仓库空虚,老百姓流离失所,几乎一败涂地。现在来看,敌人有乘胜追击的势头。而我方虚弱不堪,这是第一原因。敌人上下官兵级级相通,兵器锐利。而我方将领换了,士兵大多是新补充的,武装器械也都陈旧,这是第二个原因。敌人乘船行进,而我们靠步行,敌逸我劳,这是第三个原因。狄道、陇西、南安、祁山,各自都需要守备的兵力,他们专心进攻一城,而我方则一分为四。这是第四个原因。从南安、陇西,要征用羌人的粮食,如果向祁山进军,麦浪千里,很容易搞到粮食,这是第五个原因。敌人也有狡诈的计谋,他们一定会来进攻的。”分析了以上情况后,他断言姜维还会伺机进犯,加紧备战。

九月二十二日,征西大将军张翼撤军对姜维说;“姜维大将军,请求你不要劳民伤财了,这样下去只是穷兵黩武的。”姜维冷道:“你不要说了。”张翼只是无奈看着离去的背影。

逝者如斯,死了就是死了,可是活着的人还要继续好好干,由于司马炎的大伯司马师没有儿子,过继了一个司马攸还是司马炎的亲弟弟,也是司马昭的儿子。所以,整个司马家族和魏国的权力,就当仁不让的由司马师最大的兄弟、司马炎的亲爹司马昭全盘接收了。

司马家族是曹魏帝国的大臣,可是这个家族有些特殊,虽然表面上有无数的人拥护他们,然而暗地里有很多人想要他们死,司马师死了,皇帝还在洛阳,就在司马昭一帮人以为一切顺利的时候,发生了一件足以让司马家族一家老小全体完蛋的惊险事件。

小小年纪的皇帝曹髦,主动给当时随军参战的尚书(国务院部长)傅嘏(古)发来了诏书,上面写着,因为淮河流域刚刚发生叛乱,现在形势还不很稳定,司马昭你就别回首都了,留在许昌这里替我镇守,让傅嘏带着中央军回首都就行了。

司马昭接到诏书后,立即汗流浃背说:“没想到这个皇帝还是蛮厉害的,咄咄逼人。”曹髦之所以敢给司马昭发这种诏书,是因为他看到了夺回权力的希望。因为司马师死得太仓促了,让忠于他的人们一点儿准备都没有。权力交接制度,尤其是权臣之间的权力交接制度,本来应该严丝合缝,可是司马师的疾病发展得太快,他快死了的时候,司马昭才赶来见他,而且再仔细想一想,周围的人怕引起恐慌,掩盖了司马师的死讯,等到司马师死了司马昭才赶到也不是没可能。这样慌慌张张、乱七八糟的权力交接,不让曹家的皇帝和忠于他的势力有想法才怪。

这个诏书,绝对可以说是司马家族的催命符。如果司马昭遵照这个诏书执行,留在许昌,就会从此失去对首都洛阳和曹髦的控制权,降格成为一个军区司令。然而,只要司马昭一降格成为军区司令,曹髦就会掌握魏国实权,到了那个时候,曹髦想怎么收拾司马家族,都是合理合情合法的了。

但是司马昭这时候还不敢明着违抗曹髦的命令,他马上找来亲信钟会和傅嘏,商量如何应对。这个时候,曹髦已然就是和司马昭翻脸了,但是司马昭可不能和曹髦翻脸,可是走正当程序、等曹髦允许司马昭回首都,也绝对是痴心妄想。

最后,三个人得出一致结论:由傅嘏走正当程序给曹髦写信,说司马昭是擎天支柱、必须回中央;而司马昭趁曹髦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立刻带着军队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就赶回了首都洛阳城外洛河南岸的军事基地。

小皇帝曹髦的奋力一搏就这样化为了乌有,唯一可能夺回权力的机会就这样失去。

公元256年(延熙十九年)正月,姜维在驻地被后主封为大将军。六月,姜维与镇西将军胡济约定在上邽(今甘肃天水)会合。

在司马昭回到洛阳不到一个星期,2月5日,曹髦就被迫封他当大将军,负责统领全国军权。而年青的司马炎,也随着爸爸达到了权力顶峰而被加官进爵,在经历了三次可能发生的灭顶之灾后,司马炎随着司马家族进一步朝着权力顶峰前进。

公元256年夏,司马炎20岁。

这年4月,他的爸爸司马昭得到了皇帝的高规格赏赐:龙袍、皇冠、赤色长靴。

这三样东西,前两样比较好理解,最后那个赤色长靴,可是大有讲究,不像我们现在,红色长筒靴是很多时尚靓女的最爱,那时候,随便一个人穿这种长靴可是要杀头的,因为只有皇帝才能穿。

我们可以肯定的说,皇帝曹髦根本不是心甘情愿的给司马昭这些自己才有权用的东西的,他在心里一定恨死了司马昭,可是没有办法,胳膊拗不过大腿,司马昭想要他就得给。

因为没有一个皇帝愿意把只属于自己的东西给别人分享。

公元256年(甘露元年)正月,司马昭加大都督职衔,正式奏事不提自己的名字。六月,晋封为高都公,封地方七百里,加九锡,假斧钺,晋号为大都督,带剑穿履上殿。又辞让不受。此时蜀国姜维被后主封为大将军。

公元256年(甘露元年),司马昭将陈泰调回朝廷,任尚书右仆射,负责选举任命官员。

七月,姜维率先出兵祁山(今甘肃东南部山地),闻邓艾有备,乃改从董亭(今甘肃武山南)攻南安(今甘肃陇西东南)。邓艾则率军抢占武城山(今甘肃武山西南)据险拒守,与之相持。姜维见地利已失,强攻不克,乃于当夜渡渭水东进,沿山路进取上邽。两军战于段谷(今甘肃天水西南)。胡济失期未至。邓艾大败蜀军,蜀军士卒溃散,死伤甚众。姜维败归,自请贬为后将军。此战,邓艾战前料敌准确,战中因机制变,始终掌握着战役主动权,为后世防御作战留下了宝贵经验。同年,曹髦下诏褒奖邓艾,命邓艾为镇西将军、都督陇右诸军事,进封邓侯。分五百户封子邓忠为亭侯。胡济失期未至,蜀军交战不利,士卒溃散,死伤甚众,百姓多有埋怨,而陇山以西的地方也趁机骚乱起来。姜维败归,谢过引责,自请贬为后将军,行大将军事。胡济升任右骠骑将军。

司马昭依靠钟会,钟会升迁为黄门侍郎,东武亭侯,邑三百户。钟会开始得意,傅嘏向其警戒说:“你的志向大过你的能力,功业很难建立,怎么能不谨慎一点呢!”傅嘏回师后以功进封阳乡侯,增邑六百户,与之前的共一千二百户。同年,傅嘏逝世,时年四十七岁,追赠太常,谥号元侯。其子傅祗袭爵。

傅嘏自少与冀州刺史裴徽、散骑常侍荀甝相善,二人早亡。傅嘏又与镇北将军何曾、司空陈泰、尚书仆射荀顗、后将军钟毓共结友好,一起在朝任职,都是当代名臣。

8月末司马昭又得到了皇帝更高规格的赏赐:向皇帝报告事情时不用自称姓名,并得到皇帝诛杀大臣时专用的铜斧。诸位可

别小看这个东西,古代皇帝最牛的权力在于有生杀大权,让你死就死,让你活就活,不是被逼无奈,皇帝绝对不可能把这玩意儿赏给谁。

戴着皇帝才能戴的皇冠、披着皇帝才能披的龙袍、穿着皇帝才能穿的红色长靴,手里拿着皇帝才能用的铜斧,可以这样和皇帝说话:“嘿,我有点儿事儿想和你商量商量。”

年仅20岁的司马炎看在眼里,深知最高权力这个东西,和自己命运的关系。

兄长司马师的死,给司马昭带来很大的冲击,司马昭不得已开始认真起来,与昔日当初放荡,天真的自己告别,他开始思考司马家的未来,王元姬看在整日眉皱的司马昭笑道:“子上大人,居然开始认真起来了。”

现在自己已经完全控制了中央政府,可是控制地方的将军们,是否对自己绝对效忠呢?

曹魏帝国对于地方驻军最重要的一项军事制度,就是“四征四镇”,四征就是征东西南北将军,四镇就是镇东西南北将军,四征将军要高于四镇将军。一般情况下,被任命为四征四镇将军的人就是兼任北河北军区、淮河军区、湖北军区、陕西军区的总司令,司令部分别设在蓟县(北京)、寿春(安徽寿县)、湖北襄阳、西都长安。

四征四镇将军一般不同时设立,比如说,有了镇西将军就不设征西将军,如果同时设立,征西将军理论上比镇西将军高,实际情况也不好说。四征四镇将军负责统领的是曹魏帝国最重要的四个前线地区,他们的态度,对想要取代曹魏帝国皇室的司马昭来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司马昭决定开始派出他的亲信们,去看望一下征镇将军们,顺便去试探一下他们对于司马昭取代当今皇上有什么意见。过了一段时间,亲信们都带来了好消息,这些封疆大吏们对司马昭的拥护,让司马昭很有安全感和成就感。

贾充被司马昭派到了诸葛诞那里,贾充试探诸葛诞说:“洛阳的贤人们,都同意皇帝禅让,这您知道的。您认为如何?”但遭到诸葛诞厉声指责:“你不是贾逵的儿子!你世代受曹魏的恩惠,怎可以辜负国家,欲将曹魏江山给了人?这话我根本听不下去。如果洛阳皇帝有难,我会力搏一死。”贾充沉默不言,回去后对司马昭说:“诸葛诞在扬州,早有威名,能得人死力。看他略显规模,必然反叛。如今征讨反而是小事,若事情迟了必大祸。”

司马昭听后忧心忡忡,他知道诸葛诞是对司马家有功的,自己与兄长司马师跟他年轻时候有交情的,他很不愿意去相信和去想诸葛诞会反叛,他只是淡淡地说:“还是慢慢观察吧。”

公元256年(甘露元年),诸葛诞以东吴有意进攻为由,向朝廷要求增兵十万和沿淮河筑城抵御。贾充从诸葛诞那里回来,立即建议司马昭说:“诸葛诞现在在淮南很得民心的,应该让他征召入朝,试探他的忠心。”

八月十六日,司马昭被加赐黄钺,增加封邑三县。

诸葛诞,人称诸葛公休,是诸葛亮亲叔叔诸葛玄的儿子,与诸葛亮兄弟们是堂兄弟,与夏侯玄、何晏等人当初是浮华会成员,与司马师也是算旧识,因为自己的作风被曹睿免职了,这个免职也影响刺激改变了司马师。曹爽当政后,诸葛诞得到夏侯玄等人的提拔,出任扬州刺史加昭武将军军衔。后来曹爽一帮人被杀后,统兵在外的诸葛诞和很多被曹爽一派提拔起来的在外将领一样,没有受到什么打击。王凌起兵的时候,他还被司马懿任命为都督扬州军事(淮河军区司令)、加镇东将军军衔、封二级侯爵山阳亭侯,后来因为在和东吴军队的作战中失败,被平调当都督豫州军事(河南军区司令)、转封为镇南将军。毌丘俭、文钦谋反事件,诸葛诞也没有参与,而且还因为平叛有功,第二次镇守扬州。

也许看到这里,我们会感到非常矛盾,从诸葛诞反对司马昭称帝看来,他是忠于曹魏帝国的,但是既然他忠于曹魏,为什么王凌、毌丘俭起兵的时候,他不跟着起兵,反而还充当司马家族的急先锋呢?为什么到了司马昭的势力已经稳如泰山的时候,他才要明确反对司马昭取代曹魏呢?

归根结底,诸葛诞自己认为自己是曹爽一派的人。诸葛诞出身于琅邪诸葛家族,这个家族,在两汉尤其是三国时代,是一等一的家族,和很多家族都有着亲戚、好友、门生、故吏关系,虽然他的女儿嫁给了司马懿的儿子司马伷,但是曹爽是他的好上级,夏侯玄是他亲密兄弟、王凌家和诸葛家也是儿女亲家。所以在司马昭看来,诸葛诞和曹爽一派的关系,要远远超过他和司马家族的关系,他是现存的、唯一掌握军权的、和曹爽一派有着亲密的人,只要他手握军权,司马家族就不会真正信任他,而诸葛诞目睹当年曹爽、和自己混在一起的邓飏、夏侯玄,以及反对司马家族的地方大员王凌、毌丘俭,一个一个的失败,一个一个的被灭门,也绝不肯放弃手中的军权。诸葛诞和司马昭这对亲戚,也就成了死敌。

公元257年4月20日,司马昭以皇帝曹髦的名义,给诸葛诞发下诏书,升诸葛诞当一品大员司空,即刻到洛阳上任。他是去还是不去呢?

(本章完)

第七十六章 刘备曙光第一百五十九章 新旧功臣第一百六十章 家族臂膀第九章 美人心计外记(二十四)司马懿的悲剧第七十章 初战三江口第十四章 濮阳大战外记(二十二)月英其人第六十七章 中流砥柱第一百七十二章 殊途同归第一百五十六章 好与坏弟弟第一百零九章 三路伐吴第一百五十三章 二将争功第七十五章 重用贤能第一百零六章 刘备称帝第一百一十七章 天水幼麟第三十二章 白马解围第四十一章 坐领江东第四十四章 三顾茅庐外记(三十七)人杰第七十四章 智算华容第一百二十一章 孙权称帝外记(三十二)短命法家第四章 关东联军第四十三章 蠢蠢欲动第二十一章 辕门射戟第一百零一章 白衣渡江第一百一十三章 南中降服第一百六十六章 羊陆宿敌第一百一十四章 文帝归天第一百三十九章 新的时代第一百零七章 蜀汉兴兵外记(三十六)英雄记第九十二章 自领益州第六十九章 江东都督第十章 长安之乱第一百六十七章 背离人心第一百章 暗藏杀机第一百五十章 风雨欲来第二章 洛阳之乱第六十五章 江东水师第一百四十七章 淮南三叛第十二章 以父之名第七十五章 重用贤能第五十三章 当阳交兵外记(四十五)西晋西北名将第一百三十七章 大权独揽第一百一十章 永安托孤外记(七)袁绍的失败第八十章 蜜月阴谋第一百零五章 宫闱斗争第三十七章 再破袁绍外记(十五)曹丕三路伐吴下篇第一百二十一章 孙权称帝第一百六十九章 惺惺相惜第八十七章 孙权艺术第九十四章 平定汉中第九十七章 夺嫡之争第八十三章 离间之计第九十二章 自领益州外记(四十三)曹魏统治西北外记(四十五)西晋西北名将第一百六十七章 背离人心第九十五章 威震逍遥津外记(二十二)月英其人第一百章 暗藏杀机外记(三十四)道德改革外记(四十七)人物生卒.魏第四十二章 江东基业第六十章 江东使者第一百二十三章 剑阁身死第一百三十六章 正始之变第二十七章 青梅煮酒第三十四章 相持官渡外记(四十八)人物生卒.魏国后期外记(十五)曹丕三路伐吴上篇第五十二章 兵临城下第九章 美人心计第二十八章 袁术败亡第一百七十一章 天下一统第七十五章 重用贤能第七章 争霸序幕外记(三十五)东吴孙氏第七十八章 计取桂阳第四十章 对峙博望第三十一章 刘备败走第三十二章 白马解围第八章 界桥争锋外记(三十五)东吴孙氏第一百五十四章 功臣叛乱第七十章 初战三江口第一百五十四章 功臣叛乱第六十六章 口舌争锋第二十章 平定江东第一百五十九章 新旧功臣第一百零七章 蜀汉兴兵第一百三十九章 新的时代外记(二)劫持献帝的乱局第二十三章 大战袁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