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棘手

相比较荆州,江南以及交州,这些地方,对于雍州这一块,如今来说,总归是刘备势力的薄弱点,毕竟荆州作为刘备的起家之地,也是根本,自然是会得到刘备的看重的,除此之外,荆州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已经是刘备这一方势力的财赋,兵源,人才等等方面的最为重要的来源。

毕竟眼下荆州的人口,在刘备手下的五州之中最多,襄阳,江陵,长沙,南乡,房陵,上庸等等,每个城池可都是物阜民丰,加上从刘表当政到如今这么多年,一直传承下来的对于文化教育的重视,使得这里又是刘备手下出人才最多的地方,当然其他的州郡并非没有培育出人才,不过因为时日尚短,在成才上海不及荆州。

故而对于荆州的守护,眼下来说,自是刘备最为重要的,当然从荆南到交州,却也是一顺而带之的事情。相比较江东孙权少有骑兵,故而刘备这一方能够保证相当数量的骑兵,在荆南和交州两地自然也是防备有效。

但是对于雍州来说,虽然在面向东面的曹魏,也有着潼关和青泥隘口这两处险要之处为守,可是从并州而入雍州,却也不是太难的事情,尽管有大河为天堑,可是在并州绵长的边界线上,并不是没有可渡之处的。

像蒲州的蒲坂津便是一处。

对于这些渡口,以关羽徐庶等人眼光,当然是不会放过的。

不过毕竟雍州的地域太过广袤,故而分配到各个据点和隘口处的守御兵力自是有些稀薄了,更何况此次随着夏侯渊进军雍州的兵力不下于十万人,要知道如今在雍州的刘备手下的正规人马总共也才二十万人上下,在北疆的马超现在领兵四万多,还有关羽为了保障长安附近安全也是屯兵十万余人,此外在潼关和青泥隘口两处为了保证两处的平安以及对于弘农和武关这两地的压力,自然每处也都有一万多人马,可以想见,并不是雍州的兵马守御不力,只能是因为雍州兵马毕竟还没有完全发展起来。

如今的雍州总人口也不过是一百二十万人,供养雍州地面上的二十万人,这份儿比例已经很高了,要想在雍州地面上保持更多的兵马,对于雍州的发展实在是有碍,当然除了这些正规军之外,当然还有不少的预备役,可是面对着这突然袭来的夏侯渊所部,短时间内要想征集预备役编入战斗序列,却也有些太过急迫了。

从上郡那里传来的军报,和从雍州方面传来的关于北地失守的军情,以及从并州方面传来的关于夏侯渊所部异动的情报,倒是同时到了襄阳城中。

尽管此时从并州方面传来的情报有些晚了,不过如今的情况下,曹操那边自是加强了对于军情军报等方面的控制,也算是不容易了,再有因为夏侯渊此人向来领兵,都是兵行神速的,不管是他统领的是骑兵,或者是其他什么兵种,他总是能够快人一步,领着麾下的兵士达到同样兵种,他人不能达到的速度,若非如此,却也不会得到曹操予以的“神行将军”称号。

此次让夏侯渊统领并州人马为曹魏攻城拔寨,或许也是曹操看重了夏侯渊这点的缘故,果然夏侯渊这一出手,便让此时在襄阳城中的诸人都很有些犯难。

不过在商议如何应付夏侯渊之前,刘备等人却是先提起了马超等人在北疆处的战事。

“孟起这一次,打的好啊,以四万骑兵,击溃了辽东的十万人马加上轲比能的五万人,不仅如此,阵斩了那元帅卑衍,还俘获了轲比能,以及令狐愚和贾范,真是了不起啊”刘备总是乐观,尽管此时北地为夏侯渊所占领,雍州的情势很是紧张,毕竟有了夏侯渊这十万人在雍州内部作乱,从北地,不管是向那个方向可是都能给刘备他们带来不小的破坏的,而且因为夏侯渊这一次突袭,从蒲坂津这个方向得到了突破,想来曹操定然不会放弃这个好机会,让他的麾下大军不寻隙而进。除此之外,要是从这里有了更多的进展,关羽的长安守军,自然不能坐视不理,继而连带着长安,潼关这些地方,都会生出别样的不利已刘备这一方的情势。

不过此时见刘备先提起马超大军的胜利,众臣下,自然也都先就着这个议题开始讨论。

“如今情势虽然紧张,不过有孟起将军这一场大胜,倒也能够提振因为北地失守带来的士气问题,不过不知道,主公要如何处置那轲比能,还有辽东的令狐愚,贾范以及那些俘虏啊”却是诸葛亮开口道。

以诸葛亮对于刘备的了解,这位汉宁王总不是曹操,那马好杀人,尽管这些年,因为荆州重商,受了邓瀚和诸葛亮等一众重臣的影响,多少变得有些好利,不过那份好义却没有多少的减弱。当然诸葛亮这么说,也是因为此次马超大军自是获得了大胜,以四万之数的人马,打败了十五万人,还俘虏了五六万辽东联军,这些俘虏总是性命,而今被俘,却也是要消耗军粮的,诸葛亮再明白刘备有好生之德,却也不会那么好心继续的给这些人足食供养的。

“呵呵,以军师之意,若何?”相知多年,诸葛亮了解刘备,同样的刘备自然也是了解诸葛亮这个他最为倚重的谋臣的,虽然此时刘备的手下也有了荀?这位大贤,不过习惯成自然,他还是将大多数的政务琐事都交给诸葛亮来处置。

“对于轲比能,此次他所率领的五万人马大多数已经被击溃,像他这样的首领,其麾下的兵马多是为部落联军,此次兵败,即便是放他回去,也会因为兵力大损,在众多部落中,颜面大失,故而不妨就放他回去,当然要让他出些血以自赎”诸葛亮如此说,自是引得刘备点头不已,而此时议事大殿中的诸人也没有任何的反对之意。

“至于辽东的几万兵马,还是放了为好”

“将辽东五六万人马,尽数放了,诸葛军师此言不妥吧”不待诸葛亮说些原由,便有人跳将出来反对。

众人原来是廖立,未待刘备示意,廖立便开口道,“这些人可都是侵犯了我军的敌方兵士,若是如此轻易的放纵,岂不是让天下人觉得我主仁善可欺,更何况,当事之时,我主正是称王不久,如此一来,可是要将我主的脸面置于何地故而以在下之见,为了彰显我军之威仪,我主之尊严,不妨将这些人全部斩杀,以儆效尤”

对于廖立这般急促的站出来反对,此时站立在大殿上的不论文臣,还是武将,都没有过多的示意。

想此时位列大殿上的人物,文臣中,诸葛亮,庞统,荀?,邓瀚,法正,次第而下,武将班中,张飞,赵云,黄忠,陈到,沙摩柯,周仓,向宠等等,自然对于廖立此时的表态心中有数,不外乎是想和诸葛亮于刘备的面前争锋,以期得到刘备的看重。

不过此时的廖立或许是忘了,刘备平时教谕群臣的一句话,那便是,“今与吾水火相敌者,曹操也。操以急,吾以宽;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谲,吾以忠:每与操相反,事乃可成。若以小利而失信义于天下,吾不忍也。”

其中言语之意,便是从来曹操都是好杀成性,但是刘备却是以仁义称扬天下,如今虽然进位汉宁王,要是便变成了一个好杀成性之人,那与曹操何异?

这样的事情,自然对于刘备来说便是要将他从起兵以来,养名数十年的一切种种都给抛弃了,这如何能够在刘备这里行得通?

当然,廖立的话,自然也是有些道理的,毕竟王爷的威严也是很重要的,更何况时下,刘备的王爷之称,在众人的眼中也不过是暂时的,毕竟天子不在了,那进一步便是称帝之举也是理所应当的,不过之前的刘备只是一个汉室宗亲,位不过大将军,想要鲤鱼跳龙门,一步登天,在时人眼中看来,那就显得太过操切了些,而且那样也与刘备一向以来的形象不符,因此之下,才有了汉宁王这中间必须经历的一步。

这种事情,尽管人人都清楚,毕竟刘备的势力和实力,已经到了那一步,可是这中间的过程总是需要走一走的。

而廖立此时口中说明乃是为了维护刘备之意,不过或许是刘备对于廖立之前不少的举动已经有了些不好的观感,故而此时听到廖立这般说,却也只是笑了笑道

“公渊之言,倒也有几分道理,不过毕竟上天有好生之德,辽东数万人马,虽然来袭我雍州,不过毕竟之前乃是各为其主,但是既然如今为我军所俘虏,究其本身,出自辽东,也算是我大汉百姓啊”说道这里,刘备倒是稍微停歇,然后向位列庞统班下的荀?问道,“文若先生,或有他意,可有言赐教于孤?”

对于荀?此次的班次,从开始的时候,诸葛亮便是有意让这位老先生站在第一,不过荀?却是百般推辞而不受,到了庞统这里却也是一样,毕竟这段时间以来,诸葛亮,庞统,屡屡从荀?这里得到了不少的教益,虽然没有师徒之分,到有师友之义,可惜的是荀?也是坚持的很,总是自谦自抑。

不过到了邓瀚,法正处,邓瀚自是没有让这位老先生再推辞下去,此时见刘备开口问道,荀?自是以为诸葛亮所言为善,毕竟刘备如今是以天下为其最终目标的,要是此时将那辽东的五六万人马全部斩杀了,至少辽东之地,或许便在刘备这一世很难成为大汉所有了,“禀主公,以老夫之意,当下情势大家却都是清楚的,虽说五六万辽东人马被俘,也为我军将士的虎威所慑服,不过将之留存于雍州实为不妥,若是没有其他实力侵袭,或许可以让其为我主奉献些劳力,可是当下实在不是时机”

“当然,要是将这些人全部放走,却也太过让人小觑了我军之威,有损我汉军之气势,也有些轻贱了前线将士们百战之辛苦故而,老夫觉得,大军可以放,不过对于那些辽东军中的将领,却是用不着放了,将他们全都押解到襄阳城以为牢笼,这样既可以彰显我主之仁义爱人,也警告了那些有异心之人,莫要轻看了我主之威严”

对于荀?的这番话,刘备自是得意,诸葛亮却也深以为然,至于廖立是何想法,此时的殿中其他人却是顾不上了,毕竟刘备都同意了,眼下荆州的“大管家”诸葛亮,也同意了,廖立却也在刘备让荀?开口的时候,便明白了他之前的话太过激进了些,向来刘备都不是那种人,故而廖立也不再多话。

马超大军自是得胜,对于那些俘虏也是有了交代,当然对于马超,庞德,魏延,田豫等人的奖赏,自然也是提到了议程之中,不过此时毕竟雍州之危不仅没有消减,却还在继续的增加之中,故而这些当然的奖赏,却也只能稍微推迟一下了。

“主公,此次夏侯渊所部的快速突袭着实让我们措手不及,而从各处的情报来看,此次夏侯渊所部的行动,既没有向许都的曹操禀报,也没有过多的和他的友军,如张颌,郭淮等部联系,可见夏侯渊这一次的行动,定是在早些时候便和曹操有过商议的,故而使得像杨秋,等并州所部骑兵也对于他们的行动有些迟误”作为中司马府的掌舵之人,邓瀚此时当然要为此次夏侯渊所部的行动负责的,或许是长久以来太过顺遂了些,邓瀚这里倒是不犯错误是不犯,一犯了错误,居然便是连续两次的犯错。不过这个时候,当然不是追究他责任的时候,各处诸侯都是对于荆州的发展太过眼红,如今自是是强力的来打击刘备了,当下自是荆州上下一心,将这些来犯之敌都予以回击的时候,故而此时的邓瀚也只能更加尽心一些。

当然此时的廖立倒也没有向邓瀚趁机发难,毕竟相对于中司马府的情报收集,廖立手中的缇骑却是更差了些,要是这个时候也攻击邓瀚的话,更会引火烧身的。

不管廖立这个时候如何想法,邓瀚却是继续坦然道,“孟起将军传来的军报中,也已经提及了,此次上郡一战,当然战果辉煌,不过我军的损失也是不小,四万余人,如今也就剩下了两万多人,而眼下从九原而来的曹彰大军也有不下于十万多骑兵至于其他方向,徐晃所率领的司隶方向的曹魏大军,并没有异动。而曹操所率领的中军倒是有几分兵向河内游动的意思”

“至于汝南,方面曹仁大军也已经开始向淮河一带进军。江东的孙权,如今正在建业城大力的调拨水军战船,不过看其调动的速度实在不像是要进行大战之前的准备,故而在下以为,江东兵马虽然也会从水军而来,不过更多的可能,却是不会从水路抢先进军”

“关于江东的周大都督,目下的情报看,似乎不在柴桑,至于其行踪,似乎从上次他和鲁子敬一同出现在建业城,和孙权见面之后,便消失不见了”

“呵呵,这个周公瑾,还真是小家子气习惯了,总是玩失踪,”此时听了邓瀚的话,庞统倒是插话道,军略用谋,自是庞统的长处,这个时候自然忍不住了。

“不管那个小白脸如何玩,总归是要来打我们的,反正就是那几个地方,既然子浩你说那周瑜不会走水路,当然便剩下陆路了,而且这么长时间不露面,或许便是已经南下交州了吧要是到了那里的话,倒还是要看伯言我那侄女婿的本事了哈哈”在庞统之后,张飞却是开口道。

“看样子,不管是交州,还是荆州,至少眼下都没有太多的问题,既然如今的情势是雍州紧,南面稍松一些,我们就调兵北上,先将夏侯渊的危害维持在一个尽量小的程度,当然对于蒲坂津的缺口,也要尽快的堵一堵。”刘备听着手下人的种种言论,却是说道,“马孟起那里,大军尽管损失不小,不过若是让曹彰大军长驱直入,却也是个**烦的,就让马孟起在上郡和左冯翎着广大的地面上,补充些预备役尽量的延迟曹军的行动”

“至于这北上的援军吗……”此时的刘备却是看着身边的几个领兵之人。

“主公,请允许属下领军前往”这个时候居然是黄忠开口抢先道。见黄忠开了口,一边本来还很是淡然的张飞却是变了颜色。

不过这个时候的刘备却是看了看黄忠和张飞,终是言道,“汉升愿往,自是大善”

“谢主公,既然主公同意,老夫这就回南乡,随即领军北上”说着一抱拳便要动脚,看那黄忠的架势,却是有些急不可耐了

第8章 东边日出西边雨(四)第130章 虎口拔牙(下)第52章 斜依第33章 一纸诏书到,众说纷纭第30章 见微知着,令名非幸至,斗气第41章 迷局第77章 雍凉风云(二十四)第161章 下零陵第178章 任凭风浪,我自不动(一)第96章 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点什么来第22章 西北望第115章 山雨欲来(六)第1章 云汉漫荆州第75章 关前阳奉,关后阴为(中)第117章 别样的群英会第24章 刘备的待遇第138章 际会第99章 雍凉风云(四十二)第176章 斗酒战前第2章 庸人我可扰第99章 虽无长坂坡第203章 天下安(三)第8章 母亲的絮叨第10章 亲事第6章 师兄弟答对第158章 荆南一夜第29章 哀默第38章 白幡如云第32章 挣扎第137章 本道柳暗花明(十二)第70章 打卦断事却侥幸,实力做底第83章 前后手第118章 雍凉风云(六十一)第92章 假作真时真亦假(五)第41章 迷局第99章 雍凉风云(四十二)第57章 雍凉风云(四)第21章 羡慕,嫉妒,恨么?第29章 哀默第110章 山雨欲来(一)第105章 张飞的野望(下)第86章 天下博弈第7章 闲话事第108章 雍凉风云(五十一)第36章 那是我的小可爱第58章 无题第52章 在家千般好,闲适自在话东西第94章 制限第34章 西行漫记(七)第99章 雍凉风云(四十二)第123章 孔雀未必东南飞第69章 驿马动,火迫金行,大利西方第8章 母亲的絮叨楔子第111章 山雨欲来(二)第9章 郁闷么第117章 城破人亡第30章 动静第6章 师兄弟答对第31章 西行漫记(四)第77章 得失白水,进兵阳平第52章 一门心思又或两厢情愿第38章 西行漫记(十一)第131章 本道柳暗花明(六)第80章 无题第65章 一发动第121章 忠第189章 任凭风浪,我自不动(十二)第205章 天下安(五)第138章 本道柳暗花明(十三)第124章 夜色弥漫第7章 天上没有乌云盖第59章 终于何处第88章 雍凉风云(三十一)第61章 雍凉风云(八)第28章 姻缘千里牵,拳脚刀枪剑第29章 决断第199章 任凭风浪,我自不动(二十二)第144章 本道柳暗花明(十九)第4章 荐诸葛第27章 忠勇复汉室,刚柔并济第146章 风流总被风雪侵第78章 雍凉风云(二十五)第84章 雍凉风云(二十七)第5章 秀门风第27章 忠勇复汉室,刚柔并济第131章 本道柳暗花明(六)第32章 名动朝堂和江湖,天子征辟第205章 天下安(五)第128章 选也难,不选也难第186章 任凭风浪第37章 西行漫记(十)第4章 当为我师第198章 任凭风浪,我自不动(二十一)第89章 雍凉风云(三十二)第107章 相敬如冰第28章 西行漫记(一)第84章 雍凉风云(二十七)第49章 将无将(二)第189章 任凭风浪,我自不动(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