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 荀君为政(上)

第三氏被灭一事,有利有弊。

有利的一面是:提高了荀贞的威望。上至谢、费、高等豪强大姓,下到乡吏、乡民,都因此而改变了对荀贞的观感,不敢再小看他,对他敬畏有加。

不利的一面是:在大多数的乡吏、乡民眼中,荀贞成为了一个“酷吏”,一个不动手则已,一动手便令治下血流成河的“深刻”之人。毕竟,受第三氏“妖言”案牵连的足有好几百人,铁定要被处死的占一半以上。别说西乡,便是整个颍阴县也很久没有这样的大案子了。

也不知是谁最先听说了县令朱敞曾夸荀贞是“荀家乳虎”,遂将之传开,很快传遍乡中。朱敞之意本是夸赞,夸赞荀贞乃是“荀家的一只幼虎”,意在指他有不可限量之前程,但是传话之人却把“乳虎”理解成了“哺乳育子的母虎”之意,暗中把荀贞与前汉的酷吏宁成相比。

宁成是前汉景帝、武帝年间的一个有名酷吏,为政苛刻严酷,“其治如狼牧羊”,不但百姓怕他,宗室豪桀也怕他。在他担任关都尉时,出入关口的人们都说:“宁见乳虎,无值宁成之怒”。“乳虎”有两个意思,一个是幼虎的意思,一个是育子母虎的意思。在这里,这个“乳虎”便是后者之意。猛虎产乳养子之时,往往较平时更加凶猛。老虎就够凶猛了,养子的老虎可想而知,当然是更加凶猛,人人惧怕。

小夏在乡下收马时听到了这个传言,立刻回到官寺,拜见荀贞,说道:“荀君,近日乡中有一传言,不知你听到没有?”

“什么传言?”

“乡人皆称君为‘乳虎’。我昨日在柏亭刘庄买马时,庄主刘翁对我说:‘有人将君与前汉之宁成相比’。他嘱咐我,要我把此事告诉你。”“柏亭刘庄”即荀贞在任繁阳亭长、“越境击贼”时救援的那个庄子。庄主刘翁大约是为了报恩,嘱咐小夏将此事告诉荀贞。

自乐进来后,荀贞连着好几天没有出门,每天只与乐进、许仲畅谈、饮酒,增进感情,此时闻言,怔了一怔,随即失笑:“将我与宁成相比?”

他在决心诛灭第三氏全族时,就猜到也许会在事后落一个“酷吏”之名,这会儿听了后,倒也并不惊诧,笑与陪坐堂上的乐进、许仲说道:“宁成仕至二千石,因罪免官后,转而经商,又贾至数千万,虽残暴不仁,贪污不廉,留恶名于后世,但亦一时人杰。我今秩只百石,家资仅十万,又岂能与他相比?乡人们太高看我了!”

乐进是读过书的,虽因本性英烈,受儒家的影响不深,也不认为执法严苛是件坏事,但却亦知当今的士子、名士们并不喜欢“酷吏”,讲究的乃是“仁治”,因而面带忧色地说道:“为我之故,连累贞之得‘酷吏’之名,进实不安。……,贞之,今之士子皆以宽仁为美,‘宁成’之名若被远传,恐对你日后的前程不利,万万不可轻视,一笑了之啊。”

两汉对民间的舆论十分重视,从前汉时就有源自周朝“采风”制度的“举谣言”之制,朝廷常常派遣使者微服单行,“观采风谣”,然后上报中央,以此作为考核官吏的依据。乡里民谣和地方官吏的政治前途乃至身家性命都是息息相关的。六七年前,熹平五年,朝廷“令三公谣言奏事”,竟致天下郡国的长吏们“奉公者欣然得志,邪狂者忧悸失色”。

荀贞自然是知道这其中厉害的,但为了不使乐进太过内疚,故作不以为然,大笑说道:“文谦何需自责?‘酷吏’本非恶名,又怎么能连累到我呢?今之酷吏如阳球、张俭者,阳球磔王甫之尸,酷之甚矣,而被天下传颂,临获罪身死前,犹言:‘愿假臣一月,必令豺狼鸱枭,各服其辜’,真忠节之士也。张俭因为弹劾中常侍侯览而获罪,亡命奔逃,望门投止,天下破家相容,士子们称赞他是:‘海内忠烈张元节’。

“……,当今天下豪右强横,民如倒悬,正适合使重刑,用重典。‘酷’不要紧,关键是对谁‘酷’。对百姓‘酷’则为恶吏,对豪右‘酷’则是青天。”

乐进知其心意,知道他是为了宽解自家,很感动,说道:“话虽如此,也不可大意。”

前几天,荀彧写了一封信来。信中说道:“近闻兄威震乡中,吏民畏服,虽以仇季智鸾凤之德,亦有严设科罚之举,然弟窃以为,为政之道,终不可一味严猛,最该宽猛相济。《传》云:‘猛则民残’。如今第三氏已被诛灭,豪右奸猾已去,兄威已立,吏民已服,也许该当以宽济之了”。言外之意,劝说荀贞不要一味杀伐,应当“宽猛相济”。

适才荀贞对酷吏的“赞美”只是为了宽解乐进的歉疚,荀彧的这封信其实才是写进了他的心里。他本来就打算在诛灭第三氏后,便再将“仁德”显示给乡民看看的,听了乐进的劝说,沉吟片刻,说道:“也罢,我早几天便有意巡行乡中,只是因文谦你才回来,我甚是欢喜,连日饮酒、畅谈,忘了时日,故而拖延至今。如今既然乡中传言四起,我就下去巡视一番,让他们看看,我不但有‘猛’,亦有‘宽’也。”拂袖起身,吩咐小夏,“去后院厩中牵马过来。”笑对乐进、许仲说道,“你二人与我同行。”

乐进、许仲应诺。

出了堂、院,往寺外去的路上,碰见了几个乡吏。这几个乡吏见荀贞出行,无不屏息凝气,战战兢兢,退让在道侧,跪拜相送。在荀贞诛灭第三氏以前,他们对荀贞也很恭敬,但当时的恭敬大多只是流于表面,现在则是发自肺腑的敬畏,其中尤以一个姓陈的小吏为甚。

这个小吏名叫陈磊,就是那个曾收受第三氏钱财、出卖荀贞行踪,后来又偷窥唐儿,以为荀贞“色厉内荏”的佐史。他那个在第三家做宾客的亲戚死在了荀贞诛灭第三氏一役中,从此之后,他几乎没有睡过一次好觉,一闭眼就是噩梦,要不是他亲戚狰狞的嘴脸,要不是荀贞提剑冷笑,每天晚上都要大汗淋漓的从梦中被吓醒好几回,总怕被荀贞知道他做过的那些事。

做梦尚且如此,何况此时在荀贞面前?他跪拜在地上,隆起后背,把头深深地埋藏在臂肘间,把戴的冠都碰歪了,瑟瑟发抖。

荀贞注意到了他的异常,在他身前停下脚步,和颜悦色地问道:“你怎么了?”

陈磊不敢抬头,撅着屁股,臀高头低地伏在地上,颤声说道:“下吏、下吏,……。”

荀贞正要向人显示他的“宽仁”,对他的颤声失措并没有在意,很温和地说道:“你这浑身发抖的,可是受了风寒?若是病了,就回家歇息几天。”

陈磊趴在地上,语无伦次:“是,是。下吏、下吏,……。”

荀贞瞅了他几眼,心道:“看他的模样不像是受了风寒,倒像是畏惧害怕。难道诛灭一个第三氏竟有这么大的威力?连乡吏都惧怕成这个样子?”说实话,他虽然知道诛灭第三氏会给乡人带来震撼,但是真没想到乡人会被“震撼”到这个程度,蹙眉想道,“过犹不及。看来文谦说得不错,我还真不能对此大意。还真是应该收起严猛,好好地给乡人显示一下宽德了。”

他原本打算此次“巡视”只是出去随便走走,当即改变主意,等小夏牵马过来,吩咐他去把小任找来,再去后院取了一些钱、肉,放在马上,对乐进、许仲说道:“诛灭第三氏前,我也曾巡视过乡中,虽没有走遍各亭、各里,但对乡亭已经是比较熟悉了。乡亭各里中都有孤寡老人,今正旦已过,天气仍冷,也不知他们的日子过得怎样?咱们先去这些人家中看看罢。”

乐进、许仲应道:“诺。”

早先,荀贞在繁阳亭的施政,许仲大多都知道,心中想道:“荀君这是打算把往日在繁阳亭时的施政措施再在乡亭来一遍么?”——荀贞在繁阳亭时为何能得民心?赈赡孤老是其中一个比较主要的原因。

出了官寺院门,小夏因有收马之责,没有陪荀贞同去,告罪离开,接着买马去了。

荀贞、乐进、许仲、小任,纷纷翻身上马,出发前去慰问乡亭里的孤寡人家。——荀贞手头本来只有一匹马,借小夏此次收马的机会,选了几匹好马,没有给高素,而是自家留下了。

……

乡亭的百姓和繁阳亭的百姓一样,有富足的,有贫困的。

富者如高家,一如繁阳亭的冯巩家,自有庄园,广占良田,养有宾客、徒附,出行车马冠盖、豪奴拥护,居家奴婢随侍、锦衣玉食。穷苦者则家徒四壁,无有长物,没有立锥之地,日日奔波劳苦,犹不能得一餐之饱,一衣之暖。以比例而言,像高家这样的豪强,乡亭仅其一户,家资数万、勉强够衣食的约占一二,剩下的全都是贫苦之家。

贫苦之家又分两类。一类是虽然贫苦,但家有壮丁,或者边种田、边打零工,或者干脆就去给豪强做徒附,好歹能刨些食来,一天一顿饭也好,两天一顿饭也好,不致饿死。一类是家中没有丁壮,只有老弱孤寡,已处在饿死的边缘,幸有族人帮衬,方才苟活至今。

这前一类太多了,荀贞暂时是无力相助的。他要想显示仁德,目前只能尽力帮一帮后者。用了大半天的时间,他带着许仲、乐进、小任,把乡亭诸里悉数跑过一遍,凡是属于后者的贫家,无一漏过。

每到一户,他必先致以“拜年”的慰问,随后在贫家孤寡感动的泪水中,留下两百钱和些许肉,诚恳地说道:“我今为乡有秩,不能使黔首富足,我之罪也。本该年前就来慰问你们的,只因为第三氏妖言惑众,推迟到了今日。以后你们若有难处,可来官寺找我”。临走时,又严词厉色,命令里长务必要将本里的贫家照顾好,如果出了差错,“第三氏便是尔等榜样”!

一天跑下来,用出去了八千多钱,收获来了百姓们的感恩戴德。直到暮色深重,诸人才返回官寺。

……

立在萧瑟寒冷的风中,荀贞扶着后院中的大树,看小任在冥暗的暮色下把坐骑一匹匹地牵入马厩中,又看了看在厨房中忙碌的唐儿,叹了口气,说道:“相比那些孤寡贫家,你我享福过甚啊!文谦,我对那些贫家说:愧为本乡有秩,不能使黔首富足。这句话,是我的心里话。”

这句话的确是荀贞的心里话。他来任亭长、有秩蔷夫,目的是为了保全性命,但在任职的过程中,又却因耳闻目睹,对乡间的贫穷百姓产生了深深的同情怜悯。他恐惧黄巾起义,可同时却又同情那些穷苦的太平道信徒。——他今天巡视的那些贫家中有好些都是信奉太平道的。

人就是这么奇怪。

为了拉拢许仲,他可以枉法,但因为愧疚,他又可以主动出手,把骚扰王屠妻女的武贵捕入犴狱。为了立威,他可以诛灭第三氏,但出于同情,他又怜悯将要搅乱天下的太平道信众。

乐进、许仲出身贫寒,比荀贞更了解贫家的不易,世道就是这样,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他们早就见惯不怪,习以为常。

许仲一贯是沉默寡言的。乐进也没有接荀贞的话,而是皱着眉头说道:“贞之,你今天巡遍乡亭,访问孤寡,言辞恳切,馈赠钱肉,明日必有美誉流出。等过些日子,乡民肯定就不会再视你为‘酷吏’了。可是,你今天对乡民虽善,对诸里的里长却未免太过苛责。”

一个好的长官,不但要善待百姓,也要厚待下吏。要想得到治下的称颂,这两者缺一不可。荀贞解释说道:“今天我疾言厉色地训斥里长,是为了表现我的爱民之心,不得已为之。”

“可你这样做,虽能得到百姓的敬爱,难免却会被里长们埋怨,甚至乡吏们也会不满。贞之,你今为乡有秩,乡吏、里长是你的爪牙,日后治民理事,无论征发徭役、收取赋税,没有一个能离得开他们的。若是他们心怀怨望,恐怕会致使政令难行,不利行事。”

里长、乡吏同为乡中小吏。眼见里长们受到严苛的对待,乡吏们说不定就会有兔死狐悲之感,一旦如此,纵然荀贞有诛灭第三氏之威,他们仍然有可能会消极办事。要是到了这个地步,荀贞这个乡有秩也可以说就做到头了。他点了点头,笑道:“我心中有数,自有办法。”

“什么办法?”

荀贞神秘的一笑,说道:“你很快就能知道了。”

……

接下来,连着三天,荀贞巡视了五个亭部。第三天下午,在柏亭,刚从一个里中出来,准备往下一个里去的时候,有一人从里门外的田边窜出,拦马告状。

荀贞为表示谦虚,出入里门的时候都没有骑马,正牵马徐行,被吓了一跳。随从在侧的许仲丢下缰绳,拔刀出鞘,箭步跃上,护在荀贞身前,嗔目喝道:“什么人?如此胆大,冲撞马前!”许仲声音原本低沉,这会儿大喝怒斥,如重锤击鼓,加上横刀在胸,杀气腾腾。

那人骇然,被惊退了几步,腿脚发软,顺势拜倒在地,口中说道:“小人不敢冲撞荀君,是为告状而来。”

乡有秩有听讼之职,有乡民告状,荀贞不能不理。他示意许仲退后,问送他出来的里长、里长老等人:“这是你们里中的住民么?”

里长、里长老不认识这人,皆道:“不是。”

那人说道:“小人是桑阴亭人氏。”

“噢?桑阴亭的?……,你要告谁?”

“小人要告桑阴亭新任亭长。”

桑阴亭就是第三氏家住之亭,因为受第三氏一案的牵连,上一任亭长被门下贼曹秦干办了一个“见知故纵罪”,如今待罪狱中,等着被处死。上头换了一个新亭长来。

荀贞问道:“你要状告你们的亭长?他怎么了?”

“昨天,小人拿了几斤米肉给他,他接受了。”

汉承秦制,对官吏的管理是很严格的,便是接受几斤米肉也不行,如果情况属实,那么轻则罚钱,重则免职,乃至入狱。荀贞在任繁阳亭长时,就曾多次拒绝治下百姓的馈赠。

站在荀贞身后的本里里长、里长老面面相觑,皆想道:“荀君先灭第三氏,一日之内,引领甲士,尽诛其宾客,格杀数十人,复捕四五百人,使亭部为之一空,继又向郡中报杀两百多人;今巡视乡部,又斥责吾辈,威吓我们说,要是不能把里中的贫家照顾好,第三氏就是吾等的榜样。他实在是一个非常严厉苛刻的人!……,这个受赇的亭长怕是要倒霉了。”偷觑荀贞面色,见他面露笑容,不由心头一跳,想道,“他为何发笑?是因为又可以大开杀戒的缘故么?”想到此处,不寒而栗,匆忙收回目光,垂手低头,恭谨而立。

荀贞发笑,当然不是因为“又可以大开杀戒”,而是为了表示自己的亲切。他不知道里长、里长老的误解,自以为亲切的环顾周近,见有越来越多的里民闻讯跑来围观,当下温声问道:“你拿给亭长的米肉,是亭长主动向你索取的?还是你有事求他?”

“都不是。”

“那是什么?”

“是小人见他初来,为与他结好,所以馈赠。”

“既然你是为了与他结好所以馈赠,那么又为何将他状告?”

“小人之所以想与他结好,是因为小人畏惧他,所以才送米肉给他。他毫无推辞地接受了,使小人更加害怕,所以小人来告他。”

里长和里长老心道:“这亭长真是可怜,治下有此等刁民,主动馈赠米肉,待其接受后,又反来状告!这真是无妄之灾。”有心替那亭长求情,又畏惧荀贞的怒火,不敢出声。

围观的里民也不赞同这告状之人的行为,窃窃私语:“又不是那亭长主动索求,而是你主动馈赠的。馈赠完了之后,又怎么能反来状告呢?”

荀贞哈哈笑道,拿马鞭指了指这人,笑道:“你这个人,真是无理之至!哪里有主动馈赠后,又反来告状的呢?”

那人说道:“小人若非畏吏,也不会送他米肉。他不该不加推辞地就接受,这反而让小人更加的惧怕了啊!”

荀贞连连摇头,说道:“孙卿说:‘人最为天下贵’。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人有气、有生,有知、有义,因为人讲求仁爱,知相敬事。互相馈赠礼物本就是礼的一种,是仁爱和相敬事的表现。乡里父老间,逢年过节时,不也常常互遗礼物么?吏和民之间也是一样,这是人情啊。为吏者当然不能乘威力强求,可你送他米肉是为了与他结好,他为何不能接受呢?如果不接受,岂不是不知礼节、没有人情了么?”

那人问道:“假如是这样的话,律法为何禁止?”

“律设大法,礼顺人情。今我用礼来教你,你必没有怨恨;若我以律法来惩治你,你能接受么?要知,受赇和行赇可是同罪!受贿的那个亭长固然有错,你这个行贿的人也是有罪的啊!咱们都是一个乡里的人,有情谊在,小错可免,大罪杀头。你回去罢,好好想想我说的话。”

旁听的里长、里长老万没想到荀贞居然会这么说,愕然抬头,彼此对视,心悦诚服,拜倒在地,对荀贞说道:“‘律设大法,礼顺人情;小错可免,大罪杀头’。荀君,你的仁德,小人等今日方才知道!”旁观的里民们也皆拜倒在地,齐声说道:“荀君仁德,今日方知。”

荀贞急忙转身,把他两人扶起,笑道:“何至于此!”踌躇满志地看向拜倒一片的里民们,瞧见了立在其间的乐进。乐进一脸的佩服,他不是傻子,联系前几天荀贞说的那句“你很快就能知道了”,早已猜出这个告状之人必是荀贞特意找来安排的。

——

1,见知故纵罪。

“见知人犯法不举告为故纵”。

凡是官吏知道有人犯法却不及时举报的,或者对应判刑的罪犯却不判刑的,都是渎职,是“见知故纵”,与罪犯同罪。

2,行贿和受贿同罪。

“受赇以枉法,及行赇者,皆坐其臧(赃)为盗。罪重于盗者,以重者论之。”贪污和盗窃是同罪的,行贿、受贿皆有罪。今之法律中也有行贿罪,有人说是从西方学来的,其实早在几千年前,我国之律法中就对此有规定了。

45 董卓狼顾问英雄(下)96 贾诩忧山东再起 董卓欲求和阵前143 建功立业就在冀州(九)135 建功立业就在冀州(一)7 计划44 练军方略138 建功立业就在冀州(四)29 关云长一身是胆 刘玄德暗猜玄机131 圣旨一下赴冀州(一)210 岂可因己污主名38 范绳11 雪夜攻庄95 袭阵兵退夏侯惇(十三)51 动手前夜44 练军方略149 沙丘台上旧时月(四)113 陈宫催马离营去47 武贵立功258 轻小利乃能远图73 孔伷病榻不足忧 孙坚兵进略如火161 陶谦难催泰山兵3 习射77 张飞宿将袭如狼(中)91 忽然闻得故人到67 志怀霜雪曹孟德(上)30 临大事从容不迫30 奉先驰雄击汝南54 临战合刃之急者三15 问世间谁主沉浮62 忽闻北地羌人乱75 欺上弄假国之贼52 阴少府哀伤洛城 孙讨逆嗟叹往事77 布植党羽养虎豹4 最风流之武评(一苇)134 圣旨一下赴冀州(四)35 乡吏残民86 风卷雷动诛邺赵(二)69 荒年之谷扬名威 巧舌如簧动人心66 延揽勇士(下)58 孙坚21 黄帝邢德有之乎91 忽然闻得故人到69 乐文谦领兵北上57 程仲德画策狠辣11 回天转地将军手 身轻名士一文钱65 奉孝高卧怀栖逸66 延揽勇士(下)35 褒贬由人28 孙文台发豫州兵113 陈宫催马离营去50 孰谓盗跖不知义34 招揽乐进54 灭族(下)294 陈国相襄军第一(三)2 佳妇何人陈家女57 无信不立丈夫举 围而不击事可疑83 袭阵兵退夏侯惇(一)153 潘文珪负甲拔县 关云长渡淮克城47 天下之事何事不成67 凤集西乡(上)138 建功立业就在冀州(四)64 裨将军新旅建组267 荀贞之态渐枭雄61 丈夫生当为二千石40 搜山千骑入深幽(三十一)230 兖州刺史左右难27 如梦93 兵临西华(下)2 二李阴与泽贼通4 最风流之武评(一苇)150 沙丘台上旧时月(五)75 荀贞急信说孙坚 文台二战吕奉先29 许季114 且行且战五百里(上)80 冠军将呼太史慈(二)24 张让宾客96 贾诩忧山东再起 董卓欲求和阵前55 接踵等候召塾中遇83 威震阳翟(上)139 建功立业就在冀州(五)194 鲁子敬狂儿奉粮9 计吏郭图(上)11 孟德穷窘设摸金255 唯有濮阳倾巢来88 风卷雷动诛邺赵(四)144 潘文珪负甲拔县 关云长渡淮克城(十一)138 建功立业就在冀州(四)25 郡府回文13 典韦59 吾候诸君久矣22 甲兵四千向神都(中)9 邯郸陌上九月秋(九)227 孙仲台奉令出兵39 班底182 元龙片言郯城开58 二月习射(下)228 琅琊盐乱不足定1 谋北要在泰山郡49 郭公则拍案痛斥 曹孟德座上借兵102 会猎书来满城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