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 荀君为政(下)

又是五千多字,一大节。

——

乐进猜得没错,这个告状之人正是荀贞命许仲、江禽等人找来的。

通过诛灭第三氏一役,许仲、江禽、高家兄弟、苏家兄弟等等这些东乡亭、繁阳亭的轻侠们已经顺利地把势力延伸到了桑阴诸亭,在荀贞的暗中支持下,已将第三家原有的地盘悉数控制,如今在乡中一支独大。原来依附第三氏的那些轻侠、剑客们,或被擒拿入狱,或改投到了他们门下。在这样一个“大势”下,找一个可靠的人来配合荀贞做戏是很容易的。

事实上,不但告状的这个人是找来的,甚至连“这场戏的内容”也是荀贞盗版别人,是从前汉末年照搬过来的。前汉末年,有一人名叫卓茂,南阳宛人,在任职密县县令时,有个人来状告亭长受贿,卓茂最后就是用“律设大法,礼顺人情”这八个字把告状之人打发了回去。结果“人纳其训,吏怀其恩”,治下的百姓、吏员都认为他有德行,是个宽仁的人。

乡人多不识字,知道卓茂故事的寥寥可数,在听闻此事后,无不对荀贞交口称赞,一如当年密县县民对卓茂的称赞,皆议论说道:“荀君灭第三氏,虽然酷烈,但那是第三氏有罪在先,并不代表荀君残忍好杀啊!今听他处理民告桑阴亭亭长一事,实际上是一个敦厚仁爱的人。他虽然年轻,却有长者之风。”

百姓服其道理,吏员怀其恩德。那桑阴亭的亭长更是提了礼物,主动来前来道谢。荀贞怎肯收他礼物?把他留下,招待了一顿酒肉,又亲将他殷勤送出,把一个“仁厚上官”的形象表现了个淋漓尽致。

乐进佩服得五体投地,在将桑阴亭的亭长送走、折回堂中后,他对荀贞说道:“贞之,此真妙计也!你是怎么想到的?”

荀贞摇手笑道:“不过一个小小的‘诡计’罢了,哪里称得上‘妙’字?”不知怎么,他突然想起了曹操,心道,“文谦、君卿会不会因此视我为奸诈之人?”注意了一下他俩的神色,故意叹了口气,又慷慨地说道,“此类‘阴谋小术’,偶尔一用尚可,绝不可多用。用的多了,难免会被世人骂为诡诈。……,大丈夫处世,应该光明磊落。你们不要学我。”

乐进、许仲皆点头应是。

诸人正说话间,看门的老卒来报:“荀君,门外有几个士子求见。”

“士子?”

“他们自称是乡三老宣公的弟子。”

“噢?宣公的弟子?快快请进!”荀贞话音未落,随即站起,又说道,“宣公乃本乡父老,他的弟子都是本乡的俊彦,我应该亲自出迎。”带了许仲、乐进,在堂外穿上鞋,整冠按剑,大步来到官寺门口。

门口院外站了五个人,领先的两个认识,一个是养阴里的前任里监门时尚,一个是宣博之子宣咸。后边的三个人不认识,是初次见面。时尚、宣咸等见荀贞亲迎出来,忙长揖行礼。宣咸说道:“宣咸、时尚、李博、史诺、宣康,拜见荀君。”

荀贞哈哈一笑,将他们扶起。时尚、宣咸早就认识了,不必多看。他细看后头那三人,见这三人年长者四旬上下,年轻者二十多岁,都是中人之姿,没什么独特出色的地方。

他的目光在最年轻的那人身上停了一停,心道:“此人名叫宣康?是宣博的子侄么?”笑道:“自上次拜访过宣公后,至今已有多时未见。年前,我本欲再登门拜访,却因被俗务缠身,未得成行。……,元熙兄,你家君的身体可还好么?”

元熙,是宣咸的字。他回答说道:“除了有时腿疼之外,家父身体还好。”

荀贞点了点头。他对时尚印象深刻,笑着对他说道:“明德,我前几天听你们里的里长说,你辞了里监门之职,被宣公收为入室弟子了?”

时尚躬身应是,答道:“尚本庸才,蒙恩师错爱,侥幸纳入门下。诚惶诚恐,不知所措。”

荀贞大笑说道:“你是庸才?你要是庸才,咱们乡中便没几个有才的了!”西乡是个乡下地方,比不上颍阴县城,既无名士,也没几个能被称得上“士子”的,能拿得出去、说得出口的,除了谢家的几个子侄,也就是宣博门下的这些个门生、弟子了。

荀贞转目看李博、史诺、宣康三人,问道:“这几位是?”

宣咸代为介绍:“此为李博,字子元。这是史诺,字不诺。这个是我的族侄,名康,字叔业。他们现在都在家父门下受教。”

李博三人重新向荀贞行礼。荀贞笑道:“原来阁下便是李子元。久闻宣公门下,子元最长。你是最早师从宣公的?”

李博对荀贞本无好感。当日在宣博家,数他和另一个叫王承的对荀贞批评得最为激烈。不过,批评归批评,他到底年纪大了,和王承不同。王承年少气盛,尚未知人间疾苦,敢和荀贞“道不同不相为谋”,他四十多岁了,至今没有出仕的机会,眼看就要蹉跎一生,最终“形势比人强”,还是委屈了己意,奉宣博之命,和时尚等人齐来拜见荀贞了。

这些曲折,荀贞不知,李博自家清楚。他有些惭愧、有些不甘,心里矛盾挣扎,躬身行礼,说道:“博痴长几岁,虽然最早师从宣师,然若论学识,远不及元熙、明德诸弟。”

荀贞把他扶住,用力地握了握他的手,笑道:“太过谦虚,太过谦虚!”接着又对史诺说道,“君字不诺?可是出自《诗?鲁颂》么?‘莫敢不诺,鲁侯是若’。”

史诺三十出头,单就长相而言,是这几人中最丑的,黑面黄牙,发少而稀。当日在宣博家辩论荀贞诛灭第三氏是对是错时,他和时尚一样,是支持荀贞的。他一揖到底,说道:“荀君博学,在下的名字正是出自《鲁颂》。”

“往时我在繁阳亭时,亭中有好些姓史的。你们是亲戚么?”

“荀君说的可是安定里的里长史调,里长老史期一族么?”

“对。”

“细论起来,小民与他们算是远亲。”

“好,好!我当日在繁阳亭,和诸史皆交情莫逆。如此说来,咱们也算是早就相识了。”荀贞把视线投注到最后一人,即宣康的身上,问道,“君字叔业?”扭头笑与乐进、许仲说道,“可惜仲业不在!要不然,不认识的没准还会把他俩当作兄弟呢!”

从荀贞出来到现在,宣康一直在偷偷地打量他,嘀嘀咕咕地想道:“本以为他是一个强横霸道的人,不料待人接物却如春风化雨。”恭恭敬敬地行了一揖,“在下宣康见过荀君。”

官寺大门临大路,周围没有其它建筑物,风从远处田野吹来,站得久了,颇是寒冷。荀贞握住宣咸、李博的手,带他们往寺内走,边走边笑道:“我前几天回家,闲时游逛大市,碰见了一个从蜀中来的行商,得了数斤好荼。你们来的正是时候,走,走,去后院,请你们尝尝。”

宣咸、李博诸人都是读过不少书的,不比那些繁阳亭的里长们,知道“荼”是何物。李博蹙眉说道:“荼之一物,蜀人好饮。在下早些年前,机缘巧合,尝过此物,却是、却是……。”

“却是如何?”

“却是实在喝不惯。”

荀贞给很多人都推荐过茶叶,没几个喝的惯的。听李博愁眉苦脸的说完,他也不介意,放声大笑,说道:“喝不惯不要紧,我这里还有粟浆。……,说实话,我早就想与诸位贤人君子见见了,难得你们来,咱们一边饮浆,一边畅谈!”——“浆”即带酸味的水汁,或用米酿,或用粟酿。秦汉之人饮浆成风,乃至有的贩浆者家产可比千乘之家。

……

荀贞对宣咸、李博、时尚、宣康、史诺几个人如此热情是有道理的。首先,从他任职本乡以来,这是头回有“士子”主动前来拜访。其次,乡中的“士子”本就不多,一下子就来了五个,其中两个还是乡三老的子侄,怎么也得“礼贤下士”一回。

他领着诸人来到后院,登堂落座。

唐儿、小任捧着漆盘,恭谨地将茶、浆奉上,一一摆放在众人面前的案几上后,倒行退出。许仲、乐进陪坐在侧。

许仲不必再给他们介绍了,现在乡人几乎都已经知道,乡有秩蔷夫荀君身边常有一个蒙面寡言的短小男子随从,听说是“荀君”的远方亲戚。乐进来的时间不长,宣咸、李博诸人对他还不熟悉。荀贞介绍说道:“此为我友,姓乐名进,字文谦。”

乐进离席站起,行礼说道:“在下乐进,见过诸君。”

宣咸问道:“听君口音,不似本郡人?”

“在下籍贯兖州东郡。”

“噢?君是东郡人?贵郡可是贤人辈出啊。先帝年间,阳平刘叔林被郭有道称赞是‘口讷心辩,有珪璋之姿’,在朝为官,亢直敢言,不惧权贵。后因受牵连而被下狱,不愿受刀笔吏之辱,竟自杀身死。真节烈之士,有前汉李广之风。”两汉之人重名尚气,常有官吏宁死不受辱、在狱中自杀的事情发生。只荀贞穿越到来的十来年间,就听说了好几起。

时尚接口说道:“是呀。刘叔林忠直节烈,贵郡又有今人赵文楚纯孝无双,德化群盗。”

赵文楚,即前文提到的燕人赵咨。赵咨不但有“望尘莫及”的故事,而且也很孝顺。有一次,他家中夜晚遭贼,因为害怕母亲受到惊惧,他便主动至门迎盗,一边很恭敬地请求给盗贼们准备饭食,一边诚恳地道歉:“老母八十,疾病须养。家贫,无隔夜之粮。”请求盗贼们稍微留下点衣服粮食,以够他供养老母,而对妻、子和其它东西,只字不提,言外之意任凭贼众取走。

汉人重孝。盗贼听后,“皆惨叹”,深受感动,同时惭愧,跪拜告辞,说道:“所犯无状,干暴贤者。”言毕奔出。赵咨由此益知名,之后才有他被拜东海相,路经荥阳,曹暠“望尘莫及”的故事。

宣咸、李博、时尚诸人和荀贞不熟,想要深谈也无从谈起,干脆就祭出了“士子清谈”这个法宝,顺着乐进的话,从乐进的同郡名人说起,你一句、我一句,议论起了当今的群贤、名士。

从东郡说到整个兖州,又从兖州说回本郡,而要说本郡,又有两点不能不说,一个即荀贞本家,另一个则是邻郡汝南。“汝、颍多奇士”,汝南郡和颍川郡素来是齐名海内,并重天下的。党锢名士里的“三君”之一陈蕃,“八俊”之三李膺、荀翌、杜密,“八顾”之二范滂、蔡衍,“八及”之二陈翔、岑晊都是汝、颍人。可以说,天下名士,小半都是出自汝、颍。

颍川有荀、陈诸氏名扬四海,汝南亦有袁、许诸家足以抗衡,也正因此,出于争强好胜,两地的士子经常会议论对方。如门下贼曹秦干就曾当着荀贞的面,批评过一些汝南的名士。宣咸、李博、时尚等人亦不能免俗,时而尽心尽力地夸一夸本郡的李膺等人,时而勉勉强强地赞一赞汝南的陈蕃诸贤。时而盛赞荀氏之名,时而也略提一下汝南许家兄弟的“清议”。时而讲讲颍阴刘氏乃宗室之后,时而也说一说汝南袁氏四世三公。

荀贞出身荀氏,从小到大耳闻目濡,对汝颍两郡的名士很熟悉,见闻眼界远胜宣咸、李博、时尚诸人。如果辩论律法,他甘拜下风,但要品题人物,他却是在座第一。从最开始的大家一起议论,到最后,几乎变成了他的一言堂。

宣咸、李博、时尚几个都是土生土长的乡里人,知道的汝、颍名士只有那几个特别出名的,荀贞将话题引申开后提起的那些,他们或者连听过都没有听过,或者只是略闻其名,不知其人,这会儿听荀贞随意枚举、加以评点,不时地穿插一些逸闻趣事,皆是自愧不如。

——其实,荀贞并不是一个很健谈的人,和族中长辈里的大贤、同辈里的俊才英杰们相比,他的学识、见闻也不是很出色,平常而已。只是,这个“相比”是相对而言的,相比族人,他仅是寻常,“相比”宣咸、李博、时尚等人,却已是非常的出众了。加上他为了挽回因为诛灭第三氏而带来的不良后果,此时更是加倍卖力,使出了十成十的力气,也难怪能令宣、李诸人自愧。

年纪最小、见闻也是最少的宣康端端正正地跪坐在榻上,摆出一副认真聆听的样子,想道:“荀君果然出身名门,见识广博,不是我们这些乡野之人可以相比的。”不觉自惭形秽,觉得自己就好像是个乡巴佬似的。——相对“荀贞”的出身和两世的见闻而言,他们这些连县城都没去过几次的“乡下士子”也确实和乡巴佬差不多。

有了这个心态,宣康再去看荀贞时,只觉得他风姿特秀,超然高雅,又或许因为高冠带剑、在案后笔直跪坐的缘故,又觉得他非常的英武不凡,恍惚间如见山巅青松。李博和他有同样的感觉,额头上汗水涔出,面红耳赤,坐立不安,惭愧地想道:“我竟以为荀君是一个残忍好杀之人,今日相见,方知大谬。闻名不如见面!”

乐进、许仲亦是十分敬服。他两人算是和荀贞早就熟识了,但荀贞因受保命的压力,最不好浮夸清谈,只愿脚踏实地的做事,除了在与乐进初见时问过兖州有何名士之外,平时几乎就没有讲过这些东西。他们也是头次听他这么神采飞扬、指点江山似的地点评人物、议论名士。

许仲想起了小任前几天说过的一句话:“小任前天私下里对我说:‘荀君出入简易,用具俭朴,从来不讲排场,对人也不拿捏架子,近日巡视乡中,更且亲自下田,踩在泥土里弯腰察看麦苗。每天晚上回来都是两腿两脚的泥,脏兮兮的,如一乡中农夫,哪里有出身高门荀氏的样子?’可惜小任现在不在堂上,要是他能见到荀君此时的风采,怕就不会再有此疑问了。

“要说起来,荀君也确与寻常儒生不同。我侍从他左右这么长时间了,虽常见他读书写字,却从没听他讲过什么大道理,说话都是通俗质朴。待人接物,他也是毫无酸腐之气。记得几个月前,最早在繁阳亭见他时,他似还有些少言收敛,现在则是越来越坦直爽朗了。……,恐怕也正是因为这些原因,江禽、大小高、大小苏才会对他服服帖帖的罢?”

荀贞毕竟是穿越来的,和当世的士子不同,并不认为读书人就有资格高人一头,也从不认为当个官吏就真的成了“百姓父母”,待人接物之时,他只是本性流露,但落在别人的眼中,不免就成了“平易近人”。

一番“清议”,直说到傍晚。堂内的光线渐渐暗淡,唐儿、小任再度进来,点亮烛火。宣咸、李博、时尚等人这才收回神来,恍然如醒,急忙提出告辞。荀贞心道:“不管怎么说,你们也是头一批来访我的士子,我唾沫横飞地说了半天,怎能让你们就此走了?”殷勤留客,令小任去买酒肉回来,又请他们晚上吃酒。诸人推辞不得,只得留下。

饮酒席上,荀贞兴起,唤来唐儿,命她在烛光下抚琴唱歌,自家翩然起舞,旋到诸人面前,请他们相继舞蹈。舞至尽处,他又拔剑出鞘,叫乐进以箸匕击案,召许仲同来,两人前趋后退,在堂上为众人剑舞助兴。

宣康酒量最小,早就醉了,忘了礼法的约束,大呼小叫,喝彩鼓掌。宣咸、时尚、李博、史诺亦借助酒兴,或长歌相伴,或拍打案几,欢笑满堂。直饮到月上中天,众人方才尽欢而散。

……

散后次日,养阴里中,宣博召诸人前来,问道:“昨日汝等拜访荀君,下午就去了,为何直到半夜方还?”

宣咸答道:“荀君好客,咸等难辞。”

“你们和荀君交谈的怎么样?”

时尚答道:“相谈甚欢。”

“都说了什么?”

宣康答道:“弟子等与荀君议论了一下本郡和汝南的名士。”

“结论如何?孰优孰劣?”

史诺答道:“荀君以为:春花秋月,各擅专场。”

“荀君以为?你们的看法呢?”

李博答道:“弟子等皆以为然。”

听了李博的答复,宣博默然,目注他了片刻,最后问诸人道:“荀君何如人也?”

众人答道:“言谈清妙,风姿俊秀,如松下之风,卓然高洁。”宣康又补充说道:“当夜宴席上,酒至半酣,荀君拔剑起舞,英姿飒爽,如神仙中人,非康等可比。”

20 辛瑷(中)116 三战尽复东郡地(一)6 何为乳虎5 当民兵预备役遇到野战军,后者华丽败退了14 阳城治吏(上)63 叕儿乃有大志乎4 郡吏士民齐声请 颍川太守挂印归50 人谋不藏实堪浩叹59 文若誓愿扶汉室 贞之笑辱董仲颖137 建功立业就在冀州(三)177 乐进单骑入彭城(下)2 光和六年(下)61 太守行春(上)60 五更鼓角声悲壮(上)12 琴心剑胆255 唯有濮阳倾巢来12 仲仁迫凌去檄书171 许显临机能应变(中)128 广陵兵动徐方沸 鲁阳坐视豫州盟(一)13 荀家五虎度陈仓(四)15 原盼劝贼14 荀家五虎度陈仓(五)43 李通难择良木栖58 胡轸奔袭鲁阳城 王匡兵败小平津19 血雨腥风洛阳城(上)12 仲仁迫凌去檄书77 曹隐袁进皆贵宦210 岂可因己污主名89 袭阵兵退夏侯惇(七)213 简卢从程计说孙156 沙丘台上旧时月(十一)42 孙郎威震定颍外120 昼聚虎狼争为战 夜宴当以军法行269 先叹董卓再叹民66 负此俸食惭愧极89 智勇兼备褚飞燕48 袁太尉满门被斩 贾文和献策分击65 为政之要宣文德 轻车简从访张纮176 乐进单骑入彭城(上)129 三战尽复东郡地(十四)114 曹操引兵拔寨撤10 计吏郭图(下)69 寻得事由插爪牙62 田使君退还平原101 轻功重节辛玉郎44 龙腾潜渊风云汇 再得虎臣潘与凌17 搜山千骑入深幽(八)89 智勇兼备褚飞燕60 五更鼓角声悲壮(上)31 名重徐州陈元龙7 秦项建言取济南(下)81 捕拿张直(上)11 寇至74 如何练兵1 从朱俊看东汉寒士之入仕艰难及试论朱俊之47 辨旗察鼓52 市义40 搜山千骑入深幽(三十一)160 沙丘台上旧时月(十五)119 三战尽复东郡地(四)38 列得严阵詈以挑88 袭阵兵退夏侯惇(六)33 破敌(下)61 丈夫生当为二千石153 潘文珪负甲拔县 关云长渡淮克城93 孙文台一战破营 荀贞之喜得徐荣62 赐字160 沙丘台上旧时月(十五)62 桥元伟恃功身灭 陶恭祖侵迫彭城136 潘文珪负甲拔县 关云长渡淮克城(三)164 常山中军真倜傥(中)136 建功立业就在冀州(二)60 五更鼓角声悲壮(上)44 董卓狼顾问英雄(中)10 荀家五虎度陈仓(上)191 唯天子方有王命3 董卓兵掠颍川地 孔伷借兵陈国中62 太守行春(下)73 赠马刘备关张喜82 擒贼先擒王(下)73 忠孝勇武48 袁太尉满门被斩 贾文和献策分击20 牵挂者何41 虚虚实实37 搜山千骑入深幽(二十八)152 潘文珪负甲拔县 关云长渡淮克城141 建功立业就在冀州(七)81 漫笑将军弱无胆 当斩青绶以励气92 兵临西华(中)63 叕儿乃有大志乎88 了却山中寇贼事(十二)35 搜山千骑入深幽(二十六)38 荀攸来访34 飞蝇逐路厕之臭37 生来无计避征徭119 郭奉孝东阳说反 刘玄德广陵先至88 袭阵兵退夏侯惇(六)62 赐字79 闻听道上辱郡丞(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