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 归来解甲抵足眠

月夜下,火光里,千军万马中,孙坚跃骑挥矛的英姿深深铭刻在了荀贞的心里。

荀贞在颍川郡中也有英武之名,穿越以来,他因知乱世将至,在读经学法之余,从十几岁起就打熬身体,习练骑射,并学击剑之术,但他是英武,不是猛鸷。英武者,英俊勇武。猛鸷者,凶猛有力。猛,健犬也,鸷,鹰雕也。这种凶悍扑击的猛烈之势和人的性格有关,是学不到的。

孙坚即是一个猛鸷的人。

韩当、程普紧随着他从敌人的包围中杀出,接着是祖茂带着剩下的部卒亦杀将出来。

荀贞抓住机会,大呼道:“接应司马!”

高素、陈褒、程偃跟着大呼:“接应司马。”

许仲、江禽、刘邓在前边亦跟着大呼:“接应司马!”

蹶张士、长戟士、持刀甲士随之同声呼:“接应司马!”这呼声如浪潮一般,前浪刚退,后浪又来。这后浪却是吴景带的那五六百部众,这五六百人散冲到了荀贞的阵后,也在大呼:“救司马!杀过去!”

两边合拢,七八百人鼓勇再战,将当面的黄巾余卒杀散,与孙坚部会合。孙坚带了五六百人渡河,加上程普带过去的百人,原本共有六七百人,战至此时,伤亡小半,跟着孙坚杀出来的不到五百人,且大半带伤。他们久战,早就力疲了,但突围有望,都振作起了精神,也不知从哪儿来的力气,只管跟着前边的孙坚、程普、韩当,在祖茂的督促下拼力向前冲杀,终与荀贞等人合兵。

荀贞在本部阵中远远地对孙坚叫道:“司马!我给你开道,你跟着我们来!”说着话,指挥部众回首向后。

这次以持刀甲士为前锋,长戟士、蹶张士居后。

上岸以来,大部分的敌人都是长戟士、蹶张士击杀的,他们也力疲了,持刀甲士一直养精蓄锐,故此改以他们居前。

高素自诩大侠,向来也是自以为骁勇的,早前看着江禽、刘邓、许仲在前冲杀,早就急得抓耳挠腮,这会儿总算轮到他上阵了,大喝一声,挥刀从荀贞身侧冲到前去,叫道:“我来陷阵!”

吴景带众从荀贞的阵旁冲过去,与孙坚、韩当等人会师,护卫在冲出包围的众卒左右,包裹着他们跟着荀贞向后撤退。

孙坚却不肯坐享其成,骑在马上,睥睨远近的黄巾兵卒,横矛笑与荀贞道:“君为救我而来,坚岂能坐观君奋战?自当与君并肩杀贼!”催骑向前,绕过吴景等人,直奔到荀贞的阵前,另有两骑在后紧从,却是韩当、程普。

孙坚以矛指挥,吩咐令道:“义公,你居我左侧。德谋,你从我右行。荀君不顾死,为救吾等杀入贼中,吾等今且为荀君前驱!”

三骑组成一个三角,孙坚挺矛在前,韩当挽弓在左后,程普挥铁矛在右后,猱进鸷击,行如虎奔,动如狼噬。荀贞等人转变进攻的方向后,原先在他们阵后的黄巾兵卒变成了在阵前,这些黄巾兵卒本就不多,而且多是接连经受了荀贞、吴景的两次冲击,是被击散后重又聚集的,现又被孙坚三骑一冲,立时大乱。

高素看着孙坚三骑越过他们,一往无前,如风卷残林,无不披靡,急得哇哇大叫,不停歇地催促甲士疾行,奈何他是步行,怎么也追不上,只能落在后头吃灰咽土。

本是荀贞救孙坚,转眼成了孙坚给荀贞开道。

荀贞望着孙坚勇猛进击之姿,心道:“好一个江东猛虎,不肯落在人后!”

从对岸看去,先是荀贞冲上岸去,在黄巾军的重围中杀入二十余步远,接着吴景带部到,紧跟着荀贞前进的路线亦杀入黄巾军的围中,再接着就是孙坚跃马挥戈从黄巾军包围中杀出,再接着两边合兵,荀贞部转而向后,再其后就是孙坚、程普、韩当三骑从荀贞阵畔一冲而过,杀至最前。

此处离岸只有二十余步远,前方的黄巾兵卒队形松散,不到两百人,几乎瞬息之间,孙坚、程普、韩当三骑就冲到了岸上。

文太守看得心神摇荡,原本刘邓势不可挡地从河里冲到岸上已够勇猛,没想到孙坚跃马出现后,他只不过眨了两下眼,再看时,孙坚竟已冲到了岸上。他惊道:“此人便是孙司马么?”他虽是老花眼,但隔着十几丈的距离还是能认出孙坚的,之所以有此问,是因为不敢置信。

朱俊和孙坚是小老乡,会稽郡与吴郡接壤相连,他二人同为扬州人,在看过刘邓等颍川男儿的勇猛后,再看孙坚,他觉得很有面子,又因见孙坚杀出重围,过河的将士必是能顺利归来了,提了半天的心也为之放松下来,抚须笑道,颇是自矜地说道:“不错。”

文太守惊叹赞道:“酣战多时,犹猛烈如虎,雄俊刚健之将也!”

孙坚到了岸上,没有直接下河,而是拨转马头,带着程普、韩当与从周围赶来的黄巾散兵击斗,等荀贞到来。

高素冲到,持刀甲士络绎杀到,荀贞在程偃、许仲、江禽、刘邓等人的簇拥护卫下来到。

“君请先行!”孙坚以矛指向不远处,“贼骑将至,吾为君压阵。”不远处,黄巾军的骑兵大队用马鞭驱散挡道的步卒,急忙忙往这边赶。

打斗了这么半晌,在被黄巾军包围时,孙坚多次出阵突围,战到现在,他半点不显疲惫之态,浑身浴血,越发豪气冲天。

荀贞仰首望了一眼他的雄姿,不推辞,当即带众下河。

他们过完河,吴景等跟着过河,孙坚、程普、韩当三人在岸上驰骋再三,韩当拉弓射箭,连射三矢,把终于冲到近前的黄巾军骑士接连射落三人,再摸箭囊时,箭囊空了。他这次渡河带了三个箭囊,一场战毕,三个箭囊全空。孙坚说道:“走!”三人拨马下河,向对岸行来。

朱俊早就在等着孙坚渡河,此时见他三骑下到河中,而岸上的敌人似有追赶之意,立刻下令:“射箭!”

戏志才、宣康听到后,马上亲自举旗挥动,列在岸上的三河骑士、蹶张士先后拉弦,箭如暴雨,射往对岸。欲要追赶荀贞、孙坚的黄巾军步卒、骑士中矢者甚多,人倒马摔,混乱不堪。见此情况,知事已不可为,带队的渠帅、小帅们停止了追赶,向后退至了安全地方,望着荀贞、孙坚上岸,徒呼奈何。

荀贞、孙坚等相继上岸归来。

列在岸上的三河骑士、蹶张士和观战的越骑营将士、数千步卒看他们在对岸作战,早看的是热血沸腾,齐齐举起兵械高声欢呼。

朱俊见部众兴奋欢呼,暗暗点头,心道:“渡河虽未成功,士气幸未低落。此皆贞、坚之功也。”

两军对阵时,若一方列阵迟缓,另一方常会“选锐冲之”,这叫做掠阵示勇,是为了鼓舞己方的斗志和士气。荀贞这次去救孙坚,虽是孙坚被困在前,但刘邓、孙坚等人的勇猛表现却同样起到了振奋士气的作用。黄巾军虽众,几千步骑留不下一个孙坚,令人藐视。

孙坚最后一个上的岸,荀贞等他多时了,快步迎上。孙坚翻身下马,丢掉长矛,两人握住手,看向对方,彼此都是衣甲染血,战后的模样,不觉相对大笑。荀贞笑道:“今见司马之勇,方知何为虎也。我这个颍阴乳虎是假老虎,司马,你才是头真老虎啊!”

这一次渡河援救孙坚,最后的风头全被孙坚抢走了,荀贞对此并无怨言,心中想道:“记得曹操在听说孙策定了江东后,茫然若失,意甚难之,说了一句:‘猘儿难与争锋’,子犹如此,何况其父?今见孙坚冲阵,才知何为江东之虎。”猘,狂犬、猛犬之意,曹操说孙策是“猘儿”,虽是谩骂之词,加上“难与争锋”四字,却也可见孙策之勇。虎父无犬子。

孙坚笑道:“若非君救,坚纵是一头真老虎,今夜也要变成一头死老虎!”抽回手,肃容下拜,说道,“与君只是初识,而君为了救坚不惜自陷险地、浴血死战,救命之恩,必有后报!”韩当、程普、祖茂、吴景等人亦随之下拜,齐声说道:“救命之恩,必有后报!”

孙坚这一拜看起来很正常,是为了谢救命之恩,实际上却是大为不易。

孙坚在从军前,“少为县吏”,因计杀海贼而“显闻”,年士气被郡府署为“假尉”。次年,许昌、许韶父子之乱,他又被任为郡司马,带兵参与平乱,时年十八。郡司马,司马主兵,此职内郡不设,设在边疆或南方多战乱的郡,也就相当于郡兵曹掾了。

在平定许昌、许韶父子之乱中,他立下了功劳,再被迁为盐渎丞,当时也就二十一二岁。县丞已经是“命卿”了,任免出自朝廷,依照县之大小,秩在二百石到四百石间。接着就是现在,他被朱俊请来,任职佐军司马,秩六百石,六百石已是“下大夫”,六百石以上算是高官了。

荀贞目前只是个郡兵曹掾,也就是说,等于孙坚年方十八时任的职务。

尽管孙坚出身寒门,后期的仕途不太顺当,从任盐渎丞到为佐军司马前,七八年间历任三县县丞,没有能再往上一步,而反过来看荀贞尽管职务低,却是士族子弟,未来的前途可能不可限量,但不管怎么说,只从身份、年龄上比较,孙坚年长位高,却向年少职低的荀贞下拜致谢,这要换了寻常别人恐怕是绝对做不出来的。这与孙坚的本性有关,他出身寒门,不太重视礼节,为人又“轻脱任侠”,故此不以身份轻慢人。

荀贞忙把他扶起,说道:“虽与君初识,然与君为同袍,同袍有急,贞援之,此乃本分,岂敢受此礼!”把孙坚扶起。

大恩不言谢,表示过心意就行了,孙坚不是个婆婆妈妈的人,再度握住荀贞的手,两人再次相顾而笑。

汉之握手,其形式虽与后世之握手相同,然而意义大不同。非亲密之人不会握手,握手代表着信任和亲近。

荀贞和孙坚两度握手,说明荀贞已获得了孙坚的友谊。

荀贞握着孙坚的手,自嘲似的心道:“不枉我出生入死一遭!”

他自嘲归自嘲,对孙坚是非常佩服的,能得到孙坚的友谊他也很高兴。毕竟,孙坚乃是名闻后世的江东之虎,三国之一孙吴的奠基者。在汉末群雄中,他是屈指可数的一个。

波才带着主力来到,惜乎为时已晚。

朱俊等人观望之,见对岸的黄巾军越聚越多,旗帜如林,刀矛如山如林。不时有披甲跨刀的人,带着亲兵,驰马到岸上观望这边的军情,随后又驰马返走,这些是新到黄巾军中的渠帅和小帅。远远望见了波才的将旗,但波才没有到岸上来,可能是已知朱俊这边弓弩厉害,害怕若是靠的太近会中了箭矢。

朱俊等人观望等待多时,黄巾军只在岸上喧闹嘈杂,许多人来来回回地穿梭于阵中与岸上,却一直没有听到对方击鼓进军的命令。众人心知,这必是波才见河水半干,猜出必是朱俊堵住了上游,万一渡河,很可能会被水淹,就成了他们”被半渡而击”,所以不打算过河进击了。

这不是说波才比龙且聪明。龙且当时是“击败”了韩信,以为韩信大败了,想要趁胜追击,故此麾众渡河,而现下孙坚已回,双方脱离了战斗,明眼人一看河中就知必有埋伏,故此波才虽然很想进击,犹豫再三,还是没有下达过河的命令。

天将亮了。

敌我数万人夹河对望也不是个事儿,荀贞说道:“将军,贼兵主力已到对岸,吾等怕是不好渡河了,不如暂且退兵。”

朱俊点了点头,说道:“今夜虽遭贼伏,未能渡河,然荀掾与文台渡河一战,在数千贼兵中来去自如,却也可见贼兵实不堪战!也罢,便且还兵巾车乡,让将士们休整一下,再破此小贼。”

胜败乃兵家常事,朱俊又是个性格刚毅的人,他不会因为今夜渡河失败就沮丧失落,在众人面前更也无惭愧神色,依旧面沉如水,若无其事。接了他的命令,各部整队,次第向后,离开了岸边。为了防备波才渡河袭击,朱俊亲自殿后。

波才没有追击。

天亮后,回到了巾车乡。

昨夜一战得感谢黄巾军,黄巾军到底是支农人组成的部队,波才、何曼虽小有智谋,但是渠帅、小帅们大多不通军事。昨夜埋伏之黄巾军,若是在孙坚渡河后没有起来,而是继续静等,等更多的人渡过河来后再出击的话,朱俊带的这万余步骑即便能够获胜,怕也要折损不少了。

诸部安营扎寨,朱俊请来文太守、费畅、荀贞并及部下诸将召开军议。

现今黄巾军有了防备,再渡河就不容易了,十之**得强渡了。强渡,伤亡必大。

朱俊召请诸人来就是想议一议渡河之事,看看有没有别的方法。

有人提议不如改道定陵,从定陵渡河。定陵在昆阳的东北边,处在滍水与汝水的交汇处,距昆阳**十里。

朱俊否决了这个意见。

如果选择定陵,他昨晚就去定陵了,没去是因为远,去到得两三天,渡了河去昆阳又得两三天,共五六天路程,也即又多给了波才、何曼五六天攻舞阳的时间。他急着打昆阳,就是为了救舞阳,别说五六天,舞阳被围攻了多日,早到极限,怕是连两天都守不了了。所以不能在定陵渡河。

他说道:“吾等若走定陵渡河,贼兵闻讯后必会再分兵去打舞阳。五六天,足够贼兵打下舞阳了。舞阳若陷,则贼兵南下不足二十里即入南阳郡,东南行不足十里即入汝南郡。汝南、南阳贼兵各十数万,加上波才、何曼这股贼兵,合兵后将达二十万众,我与皇甫将军所带之军总计只四万余人,虽不惧贼,但要想歼灭他们就要费些功夫了。大军久在外,劳师糜饷是其一,地方百姓受贼害是其二。上不能解君忧,下不能救民苦,诸君,若出现此等情况,岂不羞愧?所以,吾等绝不能给贼兵打下舞阳从而南下的机会!所以,不能从定陵渡河。”

不从定陵渡河,只有强渡。强渡,也得等波才带主力回城后才能再说。

议了半晌,最终决定:遣哨骑去对岸观察敌情,等波才率部归城后,再选择地点、时间渡河。

议完军事,朱俊笑道:“劳累征战一夜,诸君辛苦。荀掾和文台渡河冲阵,杀敌愈千,小创贼兵,扬了王师锐气!我会把你俩的功劳报给朝廷,请朝廷给你论功行赏!天近午时,你们不要走了,留下用饭。”

诸人应诺。

荀贞心道:“‘渡河冲阵,杀敌愈千,小创贼兵,扬了王师锐气’。昨夜战的虽然艰苦,但杀敌之数远不及千人,也就四五百人。朱俊这是在夸大我和孙坚的战功。”夸大战功也是常见之事,只有把战功夸大了,才能得到朝廷的重赏,也才能使敌人闻风丧胆,使部下斗志昂扬。

中午朱俊留饭。饭毕,诸人各归本帐。

昨天行了一天军,晚上又打了半夜仗,荀贞累坏了,到了帐中,问过部卒死伤者的情况,令许仲、江禽等人安排好岗哨,倒头就睡。

睡得昏天黑地,一觉睡到入夜才醒。

醒来一睁眼,对面席上靠着案几坐了一人,正一手放在案上,笑吟吟地看着他。

“啊?孙司马,你怎么来了?”

荀贞一骨碌起来,眼涩,用手揉了两揉,埋怨守在帐门口的程偃:“你怎么不叫我?”问孙坚,“司马何时来的?等了多久了?”

程偃忠诚,他昨晚跟着荀贞也渡河作战了,也很累,荀贞在睡前令他去睡,他却怎么也不肯,非要守在帐口护卫。这会儿受了荀贞埋怨,他挠头傻笑。荀贞挥手说道:“去,去,我已醒了,你睡去罢!”程偃看了眼孙坚,行个礼,应诺退走,在帐外嘱咐了几句接班的侍卫,这才离去。

孙坚目送他离去,转回头笑道:“是我不让阿偃叫你的!荀君,昨夜一战,你我是生死交情了,为何还如此见外?”

“司马位尊年长,怎能让司马枯坐等我呢?”

“诶,说了生死交情,你还这么见外!什么司马不司马的,一个佐军司马算得什么?我倒是的确比你痴长几岁,荀君,你若没意见,以后你我便兄弟相称,如何?”

荀贞当然求之不得,闻言欣喜,笑道:“既然兄弟相称,大兄为何还称贞为‘君’?”

孙坚哈哈笑道:“是我的不是了!贤弟。”

“阿兄。”

结拜之风汉时尚无,然意气相投者亦有兄弟相称的。叫完这一声,两人再看对方时感觉已大不同,又一次相顾而笑。

是夜,孙坚留宿荀贞帐中。

月光从帐外透入,两人同榻而眠,谈谈战事,谈谈昨夜惊险处,谈谈彼此经历,谈谈颍川郡和吴郡的英雄人物,欢声不断,笑语不绝,通宵达旦直至天明。

——

1,结拜之风汉时尚无。

晋人周处在《风土记》中记道:“越俗率朴,初与人交有礼,封土坛,祭以鸡犬。祝曰:‘卿即乘车我戴笠,后日相逢下车揖。我步行,君乘马,他日相逢君当下’。”汉人的结拜大约是从少数民族处学到的,到了南北朝末期,已成为较为流行的风俗。

10 防寇84 捕拿张直(下)292 陈国相襄军第一(一)58 刚孝好义朱公伟(上)128 广陵兵动徐方沸 鲁阳坐视豫州盟(一)44 而今本为多事秋1 从朱俊看东汉寒士之入仕艰难及试论朱俊之17 身负海内盛名望 云起河内亦如龙23 自古兴亡百姓苦 天子西迁民何辜52 最后的麻痹124 刘备奉使出彭城 郭嘉划策迫薛礼(三)7 置彀在此请君入35 集合97 出身未捷身先死40 荀攸之志282 今贵旧勋徐与冀30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151 沙丘台上旧时月(六)17 兵者政之辅,政者兵之基(上)134 圣旨一下赴冀州(四)218 媒归婚得两家允107 冠盖里中安诸将 上兵当以先伐谋196 周幼平如熊举将(中)221 孙文台传请击鲁134 潘文珪负甲拔县 关云长渡淮克城(一)17 偏将军用计赚盖6 初夜210 岂可因己污主名77 北边健将固何多 南野雄士亦足众71 初见一龙(上)66 急击则负缓则胜79 了却山中寇贼事(三)23 甲光向日来者谁142 潘文珪负甲拔县 关云长渡淮克城(九)187 分用能臣郡国守67 鲜卑复又寇幽并26 招人84 废汉帝陈留登基 察云气程嘉附会153 沙丘台上旧时月(八)75 既见君子其乐如何37 会师(下)125 豪强应曹为投机18 兵者政之辅,政者兵之基(中)20 校尉效从麾下战 将军谋议分进兵204 财用不足何以补137 潘文珪负甲拔县 关云长渡淮克城(四)56 行若纯儒实怀诡75 欺上弄假国之贼45 天寒遥寄冬衣去263 袁子远掌筹舟师43 县尉126 刘备奉使出彭城 郭嘉划策迫薛礼(五)37 天下之中洛之阳(下)9 书笺反复修栈道6 压豫州取占先机 猛刘邓拒领校尉40 路畔相投父子俱 贼名水上号锦帆108 裁存万六精敢士 良苦用心故人全66 尺蠖之屈,以求伸也17 搜山千骑入深幽(八)99 董仲颖毁弃洛阳 孙文台拔剑立誓133 广陵兵动徐方沸 鲁阳坐视豫州盟(六)4 飞檄琅琊御冀方216 征役备物筹入鲁86 风卷雷动诛邺赵(二)157 潘文珪负甲拔县 关云长渡淮克城21 甲兵四千向神都(上)12 搜山千骑入深幽(三)55 下邳国荀贞得子 广陵郡笮融逞威(五)51 下邳国荀贞得子 广陵郡笮融逞威(上)19 搜山千骑入深幽(十)57 程仲德画策狠辣8 朱门酒肉路边骨89 从征汝南(中)93 惊闻曹操豫州亡 从来英雄重英雄54 胆大妄为豫州儿228 琅琊盐乱不足定132 圣旨一下赴冀州(二)292 陈国相襄军第一(一)98 戏忠建言攻山阳79 吕布既遁援将到 两路先取胡文才24 张让宾客13 倏忽如白驹过隙26 乡中四姓82 程荀陈舟船相见 孔文举出任北海11 前倨后恭因何故37 生来无计避征徭97 贾文和出谋分守 戏志才献计驰击34 孟涂敢弃夜袭利6 寻贤不遇(下)15 命令45 虎胆奸雄57 市恩49 本初情谊铭记不忘38 名将不必后世知 取义安雅各有道84 捕拿张直(下)75 爆竹声里辞旧岁(下)85 袭阵兵退夏侯惇(三)30 朱阳第三129 三战尽复东郡地(十四)66 延揽勇士(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