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 幸有螟蛉机变才

瘿陶城外,张牛角、褚飞燕联军大营。

第二更。

——

帅帐中聚集了数十个各营小帅。

众人围成一个环形,中间空出了一块空地,地上的席子上放置着一具尸体。

这尸体就是死去的张牛角。

张牛角四十多岁,虬髯红面,身体壮健,虽已死去,然依然给人以威武之感。

在席子上首边儿,跪拜着一人,年约二十**,黑面短髭,健硕雄壮,尽管是跪拜在地上,却犹如半截铁塔也似,此即褚飞燕。

褚飞燕和张牛角相识多年了,张牛角是冀州大侠,褚飞燕对他向来是执子侄礼的,这次张牛角起事便是被他说动的,却不料出师未捷身先死,才起事了不到一个月张牛角就阵亡疆场。

褚飞燕伏地恸哭。

“褚帅节哀。张帅已故,再哭也无用处了。当下最要紧的,忠以为是该尽快决定我军的进止。”

说话之人个子不高,嗓音却很大,他叫李忠,是常山郡的一个山贼头目,部下有一两千人,很早前就被褚飞燕收服到了帐下,因其声大,有个绰号,被人唤为“雷公”。

“褚帅,张帅临终前令我等奉君为我诸部之帅,现今内有瘿陶未破,外有荀公虎视,而三军失帅,士气浮动,于我大不利也!当下之局,我军是该进还是该退,请你下令吧。”

这个说话之人的个子也不高,然相貌堂堂,一双大眼,他名叫李修,因为眼大,被人唤作“李大目”。他不是常山人,也不是博陵或巨鹿人,是中山郡的一个豪杰,与张牛角关系不错,张牛角起事后,他带了两三千人来投,跟从张牛角征战博陵、巨鹿。

雷公、李大目说完,余下的诸多小帅也纷纷出声,请求褚飞燕下令。

阵前失帅是军中大忌,雷公等人虽多不识兵法,却也能意识到这一点。张牛角没死时,数万兵马团结在张牛角、褚飞燕身边,众志成城,士气高昂,而今张牛角一死,军心立刻不稳。

说到底,瘿陶城外的这数万步骑是由多股人马联合而成的,其中有褚飞燕的嫡系,也有张牛角的嫡系,有奔着张牛角名头来的,也有奔着褚飞燕名头的,有愿意遵从张牛角的军令、奉褚飞燕为帅的,也有不愿意遵从张牛角的军令、心生异志、欲自立为帅的。

比如杨凤,他就不愿意遵奉褚飞燕为帅。

杨凤是张牛角的嫡系,在褚飞燕来前,他是张牛角军中的二号人物,直接听从他指挥的有两三千人马,和他交好、心向他的四五个小帅帐下合计一块儿也有两三千人马。三千加三千,就是六千人马,相当于联军五分之一的兵力,确也有资本和褚飞燕争上一争。

他伏拜在席子的另一侧,正对着褚飞燕,一边痛哭失声,一边心里琢磨:“张帅昏了头,却怎么把我博陵、中山人的家底交给一个外人?”

博陵本是中山郡地,博陵独自成郡还没有多少年,在很多中山人、博陵人看来,他们还是同郡之人。

听得对面褚飞燕哭声渐止,杨凤也慢慢止住了哭声,借擦眼的机会,窥视了眼对面的褚飞燕,见他双眼红肿,哀戚满面,又心中想道:“装得还挺像,……他这次来与张帅会师,只带了万余人马,连同与我交好的诸小帅,现在铁定听从我命令的有五六千步骑,如果再争取一下,许些好处出去,我未尝不能再多争取到点支持,只要能再拉拢个几千人马,就可与他一争了!”

杨凤盘算已定,随着褚飞燕一同起身,正要抢先说话,听得褚飞燕低沉地说道:“今得张帅把三军托付,燕愿改姓为张。”

杨凤瞠目结舌。

褚飞燕改姓为张,这是要以子事张牛角。

杨凤盘算得再好,也敌不过褚飞燕的这一句话。

父业子承,既然褚飞燕成了张飞燕,既然褚飞燕与张牛角成了父子关系,那张牛角的部队和在联军中的地位自然而然地就该由褚飞燕的继承。

有了他这一句话,原先本不太服他的那些小帅也和杨凤一样无话可说了,诸人下拜,齐声说道:“请张帅下令!”

张飞燕适才恸哭的时候,就想好了该怎么应对张牛角阵亡的这个变故,最上佳的应对之策自是继续攻城,用一场胜利来为张牛角报仇,同时以此来巩固自身在联军的首领地位,只可惜现而今在汦水南岸有荀贞虎视,荀贞知兵善战,定然是不会放过张牛角阵亡、联军军心不稳这个对他有利的形势的,必定会渡河进击,如此一来,这个上佳之策就用不成了。

只能选择其次之策。

他立于诸小帅之前,下令道:“撤围瘿陶,全军退回杨氏。”

杨凤忿然叫道:“退回杨氏?当此之时,难道不是该为老帅报仇?却为何撤围后退!”

张飞燕登上联军统帅的第一道军令就被杨凤反对,他亦不着恼,和颜悦色地说道:“父帅阵亡瘿陶城下,我等自应为我父帅报仇,只是汦水南岸现有荀公虎视,荀公,知兵善战,我部当暂避其锋。”

“这么说,你是不打算为老帅报仇了?好,你可以走,我不走!我要留下来打破瘿陶,尽屠其人,为老帅报仇!”

“父帅,我之父帅也,我岂会不为父帅报仇?但是报仇也不能蛮干。”

“那你打算怎么干?”

“欲破瘿陶,必得先破荀公,去掉了我军的后顾之忧,然后才能尽力攻城。”

“怎么先破荀军?”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现今的形势是:我军士气不稳,荀公养精蓄锐,外有荀公的虎狼之军,内有瘿陶坚城,如在这个局面下交战,我军必败,因此为避免失利,我军就得另外选择一个对我有利的战场,在那个战场上击败荀公。”

“哪里对我军有利?”

“便是杨氏了。”

“杨氏为何对我军有利?”

“杨氏现在我军的手中,我军如退回杨氏,首先,能避免内外两线作战的不利局面,其次,杨氏南临洨水,也就是说,荀公如要击我,就必须要先渡过此水,这对我军有利。”

“你说的好听,可你又怎能保证荀贞之会渡河击杨氏?如果他不来呢?”

“他一定会来。”

“为何?”

“杨氏离高邑不远,高邑是冀州的州治,汉刺史在焉,为避免我军改击高邑,荀公必会前来。”

张飞燕侃侃而谈,帐中诸小帅尽皆钦服,杨凤亦哑口无言,无话可说了。

张飞燕顾视帐中诸人,问道:“诸君谁还有异议?”

“我等无有异议。”

“荀公战功赫赫,瘿陶城内的巨鹿太守郭典曾从皇甫公击天公将军,亦是知兵之人,他两人均不可小觑。今次我军撤围北退,需得万分谨慎。为防他两人率部追击,各营暂时都不要动,等会儿汝等归营后,不仅要照常攻城,而且攻势要更加猛烈一点,要做出不破瘿陶、不为我父帅报仇就不肯罢休的样子,以哄骗荀公、郭典。待到后天晚上,三军各营再悄悄依次绕城北去。”

诸人应诺。

“为确保万无一失,这次撤军,我亲为诸君断后!”

听了张飞燕的这句话,连杨凤都有点佩服他了。

内有郭典,外有荀贞,局面是极度不利联军的,在这种局面下断后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事,杨凤自问如果换了是他,他是绝不会主动提出断后的。

……

汦水南岸,荀贞询问斥候:“贼兵动静如何?”

“又开始攻城了。”

“攻势如何?”

“非常猛烈,褚飞燕等贼帅均亲临前阵,催促督战。”

荀贞狐疑心道:“褚飞燕他们这是要为张牛角报仇么?”问斥候,“河对岸的贼营情况怎样?”

“较之此前,多了两千步骑。”

荀攸嘿然,说道:“中尉,褚飞燕这是在防我部渡河啊。”

“又是给河北岸增兵,又是亲督攻战,褚飞燕意欲何为?难道张牛角之死对贼兵的士气没有造成什么打击?”荀贞又问斥候,“贼兵的士气如何?”

“单从攻势来看,似乎甚旺。”

荀贞问荀攸:“公达,你有何高见?”

“张牛角是贼兵主帅,他的阵亡不可能不会给贼兵的士气造成打击,而今贼兵不但不乱,反而攻城愈烈,攸以为,有两个可能。”

“哪两个可能?”

“张牛角死前指定了新的主帅,这个主帅并且已经得到了贼兵诸部的认可,此其一;贼兵攻城愈烈,有可能是在迷惑我等,此其二。”

荀贞知道在张牛角死后是褚飞燕接任了诸部主帅之职,可张牛角才刚死没多久,难道褚飞燕就已经得到了诸部贼帅的认可?何其速也!

他蹙眉深思,想了会儿,说道:“褚飞燕不简单,是个人物,确有可能已得到了贼兵诸部的认可。你说他‘攻城愈烈,有可能是在迷惑我等’,确实有这个可能。……来人!”

帐下的斥候应道:“在。”

“继续严密监视对岸,尤其是晚上,要时刻注意对岸的动静,以防他们夜遁。”

斥候应诺退下。

“中尉,还要不要遣兵渡河,骚扰对岸贼兵了?”

“且不急,等摸清了褚飞燕的底细再说。”

河对岸贼兵诸部攻城不息,攻势比往日强猛许多,不过入夜不久就停下了攻势。

前几天,贼兵的攻城是日夜不停的,这攻势一停下来,马上引起了荀贞的警觉,但是据如流水也似来去的斥候回报,贼兵各营却都无撤退的迹象。

荀贞在营里一直熬到天亮,确定了褚飞燕等没有夜遁,这才熬不住困倦,披衣睡下。

这一日,贼兵又是猛攻一天,入夜停歇。

很快到了第三天,荀贞与荀攸不禁怀疑起了自己的判断,荀攸说道:“怪了,接连猛攻三天,毫无撤退迹象,难道说贼兵果然是欲为张牛角报仇?”

荀贞却是个不肯大意的人,虽说连着熬了两晚没睡,这一晚却依旧警觉十足,不肯放松对对岸的打探,是夜两更,斥候送来了消息:“城外的贼兵弃营北撤了。”

“岸边的贼兵呢?”

“也撤了。”

荀贞立马抖擞起了精神,令道:“立即传我军令,命李骧部马上渡河!命中军、后军亦立刻备战,从我渡河。”

192 诸葛瑾携弟俱至117 袁本初议废天子 戏志才笑其无谋188 聚得干才羽愈丰(上)87 风卷雷动诛邺赵(三)11 荀家五虎度陈仓(中)80 故齐晏子因君显 北游横连旧苏秦(下)54 胆大妄为豫州儿158 沙丘台上旧时月(十三)5 邯郸陌上九月秋(五)9 袁公路纵虎谋北15 搜山千骑入深幽(六)31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一)15 燕赵意气多豪侠(上)22 旋舞24 旗鼓鲜明三军出 牛刀小试一战胜5 言而有信荀贞之10 防寇54 私愤何及国事重 兄弟阋墙两不和77 演武荐贤(下)69 英雄志气袁本初113 长安董卓坏五铢 广陵荀贞制二器33 程偃45 渡汝过澺沿途闻71 董仲颖操立天子 袁本初离洛奔冀141 潘文珪负甲拔县 关云长渡淮克城(八)68 唐虞不能以化天下33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三)112 诏讨东郡出汝南(上)28 辰彼硕女60 刘备月下图远志 关羽林中慨为驱114 杨蔚奉使出鲁阳 袁术应盟击豫州58 曹子孝奉令趋行26 当过小城取大敌 自领中阵分左右76 臧子源主动请缨 荀贞之感慨风月29 乐进归来195 周幼平如熊举将(上)59 荀君为政(上)18 府主簿拒降守名73 忠孝勇武129 广陵兵动徐方沸 鲁阳坐视豫州盟(二)27 将之慎者其有五 君侯良计在腹中21 黄帝邢德有之乎56 允诚书从济北来56 允诚书从济北来202 议得良策增民户11 雪夜攻庄9 高子绣髡发代首57 尺素飞传相思意125 三战尽复东郡地(十)18 未到轻身入京时194 鲁子敬狂儿奉粮59 轺车从事雷霆来48 搜山千骑入深幽(三十九)25 郡府回文18 第一天(下)5 当民兵预备役遇到野战军,后者华丽败退了28 孙文台发豫州兵52 下邳国荀贞得子 广陵郡笮融逞威(中)46 可怜的胡/平8 势先造成计乃行154 潘文珪负甲拔县 关云长渡淮克城9 邯郸陌上九月秋(九)35 大胜(下)117 刘备轻色赠猛士70 陶谦虽怒忍不言 糜竺借力反愈重6 夫欲攘外者,必先安内261 重儒引风导以良27 举荐戏忠87 袭阵兵退夏侯惇(五)33 偏师掠颍桥蕤横52 市义36 搜山千骑入深幽(二十七)88 风卷雷动诛邺赵(四)93 袭阵兵退夏侯惇(十一)10 江东猛虎兵将近 豫州精甲摆车前163 常山中军真倜傥(上)32 国家栋梁傅南容104 殊死鏖战破敌营(下)36 我所邀者仁民名259 宣文教何劳三请77 布植党羽养虎豹93 袭阵兵退夏侯惇(十一)104 汝辈亦我汉家民62 五角鼓声声悲壮(下)159 沙丘台上旧时月(十四)23 搜山千骑入深幽(十四)61 曹刺史安定济北212 幽兵临冀可谋兖62 五角鼓声声悲壮(下)99 做下何事引敌惊乱1 光和六年(上)26 招人64 戏忠4 初雪84 捕拿张直(下)12 驰援90 周毖巧言说董卓 袁绍得赦拜渤海102 殊死鏖战破敌营(上)52 受表扬威心感动16 五日九战(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