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 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第一更。

——

荀贞在瘿陶城外驻兵两日,等来了王芬的回文。

却与田丰的预料不符,王芬没有采纳“击真定以分裂贼兵、先取褚飞燕、后击其余诸贼”的计策,而是令荀贞与郭典合兵北上击杨氏。

饶是以荀贞喜怒不形于色的城府,看到这条军令后也差点没把它揉成一团扔出去。

田丰没他的城府,当即变色,说道:“王文祖名列‘八厨’,我本以为他是一个智谋高远之士,却不料竟是如此的智短谋浅!竖子不足与谋!”

文祖,是王芬的字。

昨天宴席上,田丰没有表现出他刚傲的一面,今天荀贞见识到他火爆的脾气了。

郭典愁眉不展,说道:“褚飞燕诸贼都退去了杨氏,彼等有数万之众,又有坚城为凭,杨氏城南且又有洨水为壕,而咱们这边,我与中尉合兵亦不足五千之数,如何击之?”

荀贞上次献策建言,王芬没有听,这次仍然没听,两次不听的原因一样:害怕褚飞燕击高邑。

郭典唉声叹气,又说道:“方伯此令、方伯此令……,唉。”

田丰断然说道:“府君、中尉,王文祖此令乃是昏聩之令,绝不能从之!”

郭典苦着脸说道:“军令如山,怎能不从?”

田丰凛然说道:“‘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守,君命有所不受’。”

——此话出自《孙子·变篇》。

郭典问荀贞的意思:“中尉以为呢?”

“府君,冀州生乱,诸郡自保不暇,现可用之兵除了数千州兵,便只有你我两郡之兵。你我两郡之兵如果覆亡于洨水之岸,则巨鹿、赵郡,包括高邑都将不复我有。”

“中尉的意思是?”

“方伯击杨氏之令,实不可从。”

“牧伯权重,我等如不从命,恐会受劾。”

本朝的刺史远比前汉权重,从一个细节就可看出:本朝自光武皇帝以来,在皇帝颁发的正式诏书中经常会把“刺史”放在前,把“二千石”放在后,而这种把“刺史”置于“二千石”之前的写法在前汉是几乎没有的。前汉的刺史只有监察部内郡国守相之权,而本朝的刺史还能干预地方政事,并从安帝、顺帝年间起,因为随着戚、宦之祸的加剧和皇权的日益削弱,社会矛盾日益激化,各地起义此起彼伏,刺史又被普遍地被赋予了领兵统郡之权。

去年初,王允被朝廷拜为豫州刺史,携荀爽、孔融诸州吏至颍川,就曾统带郡兵协助皇甫、朱俊平乱,在皇甫嵩、朱俊转去别州之后,豫州的兵事更是由王允全权负责。

豫州如此,冀州亦不例外。

荀贞、郭典如不服从王芬的军令,王芬固然无权处置他俩,可却能上书朝中,劾奏他二人。

前汉时,“州牧奏二千石长吏不任位者,事皆先下三公,三公遣掾吏案验,然后黜退”,本朝则是“不复委任三府,而权归刺举之吏”,“有所劾奏,便加退免”。这也就是说,只要王芬劾奏他俩,不需要像前汉时还得再由三公遣吏案验,朝中马上就会对他们加以“退免”。

这也是为什么荀贞此前虽然不情愿,但还是按照王芬的命令带兵来了瘿陶之故。

不过这一次,他不打算再听令了。

“府君勿忧,我自有办法劝方伯收回此令。”

郭典讶然,问道:“敢问中尉有何妙计?”

荀贞笑了一笑,却不肯说,只道:“府君且请等着就是了。”

回到军营,荀贞又写了一道上书,命人送去高邑,两天后,王芬的回文下来,果然收回了此前的命令,改令荀贞与郭典“见机行事”。

郭典、田丰啧啧称奇,追问荀贞是怎么说服了王芬,荀贞却就是不肯回答。

……

高邑,州府。

王芬拿着荀贞最新的上书,读之再三,连声说道:“没有想到啊没有想到。”

陪坐堂下的一个州吏问道:“何事值得明公感叹连连?”

“没有想到荀贞之不仅知兵善战,而且对望气卜筮之术也甚是精通。”

“此话怎讲?”

“你看他的这封上书。”

这个州吏离席起身,来到王芬的案前,接过荀贞的上书,展开细看,却见荀贞在书中写道:“贞夜观北方之气,云赤而仰,此败气也。筮而后卜,俱凶象。如击杨氏,恐不利。”

这个州吏看罢,笑道:“明公,下吏虽是冀州人,也知颍川荀氏家传《易》学,荀中尉家学渊源,通晓卜筮之术有何奇怪?”

王芬点头称是。

王芬早就知道《易》是荀氏的家学之一,他昔年与荀昱、荀昙兄弟相熟,和荀爽也有过数面之缘,对昱、昙、爽三人在《易》上的造诣佩服得是五体投地,——要非如此,他也不会轻信荀贞上书中所云之“击杨氏,恐不利”。

……

假托望气卜筮之言,荀贞把王芬糊弄了过去,哄骗他收回了成令。

可只让王芬收回成令却还不够,还得想办法把褚飞燕从杨氏、从巨鹿赶走才行。

褚飞燕一日不离开巨鹿,荀贞此次出兵就一日不算功成。

兵营里,帅帐中。

荀贞、荀攸、宣康、徐福、许季等人立在地图前,讨论该如何才能把褚飞燕逐出巨鹿。

徐福说道:“杨氏周边的地形有利于贼兵,我军不能硬攻,要想把褚飞燕赶走,只能智取。”

荀攸以为然,颔首说道:“前数日在郭太守为迎中尉而摆的酒宴上,田公引李左车之言,云‘百战奇胜’,现在就是用‘奇’之时了。”

正面交战没有把握取胜,那就只能出奇兵,以奇胜之了。

荀贞细细审察地图,问徐福、许季、宣康:“卿等可有逐贼之策?”

宣康、徐福、许季皱眉思忖,一时均无计策。

“公达,你可有良策?”

“倒是有一策,只不知可行与否。”

“说来听听。”

荀攸上前一步,手指点在地图上瘿陶的位置,向下滑动,滑过汦水,随后转向右移,顺着汦水的河道折往斜上去,最后停在了汦水北岸的一个地方。

他一个字都没有说,但荀贞已经明白了他的意思。

看着地图,入神地深思了会儿,荀贞重重地在荀攸手指最后停留的地方击了一拳,说道:“就按此策来!”

宣康、许季没有看懂。

宣康惑然不解地问道:“荀君的意思是建议我部从此地渡河,偷袭杨氏么?”

荀攸手指最后停留的地方名叫薄落亭,在杨氏的东南边,离杨氏有二三十里地。褚飞燕等贼就算是再谨慎小心,也不可能会在离杨氏三十里的地方布防,从此地偷渡过河是完全可行的。

许季也是大惑不解,说道:“刚才不是说不能硬攻杨氏,只能智取么?就算从此地偷渡过河了,可最终不还得硬攻么?”

荀贞见徐福注目地图,独不出声,乃笑问道:“阿福,你可猜出了公达之意?”

徐福答道:“荀君之意应是:我部先诈做南撤归赵郡,然后潜行向东,顺汦水西北上,从荀君最后落指的这个地方渡河,……。”

荀贞含笑问道:“接着呢?”

“接着北上击阜城。”

一言既出,宣康、许季恍然大悟。

宣康喜道:“此避实就虚,围三缺一之策也!此策如能得行,诸贼唯有弃杨氏西北遁。如此,杨氏可以收复,巨鹿郡南亦可收复了。”

阜城县不是巨鹿郡地,是安平国地,位在巨鹿与安平的接壤处,处于杨氏的东北边,距杨氏约五十里。此城现也在贼兵之手,不过城中驻军不多,攻之不难。

避开有数万贼兵屯驻的杨氏,改击城防空虚的阜城,此是“避实就虚”。

阜城在杨氏的东北边,瘿陶在杨氏的北边,高邑在杨氏的西边,打下阜城后,此三地就能形成一个对杨氏的半包围,单单把西北方向留给了杨氏城中诸贼,此是“围三缺一”。

数万贼兵屯驻杨氏,日用耗费必然很大,阜城在贼兵手中的时候,他们需要的补给可以从北路来,而阜城一旦落入汉兵手中,北边的补给就送不来了,在这个情况下,褚飞燕等只能放弃杨氏,向西北撤退。杨氏的西北边是常山,换而言之,就等于是把贼兵的主力赶出了巨鹿。

宣康越想越兴奋,说道:“阜城的贼兵肯定想不到我部会绕过杨氏,改击阜城,我部有备贼无备,一战即可取城!……,荀君,此真妙策也,真妙策也。”

褚飞燕退回杨氏,是为了扭转张牛角阵亡的被动局面,是想逼使荀贞进入他预设的战场,以此取胜。荀攸选择改击阜城,也是为了扭转现下对汉兵不利的局面,欲以此逐褚飞燕出巨鹿。

褚飞燕回杨氏是一退,荀攸建议击阜城是一进,一退一进之间,敌我两军表面上看矢未一发,而实际上在战术、战略层面上已是交手一合。就眼下看来,是荀攸占了优势,褚飞燕的一退至多是一种战术,而荀攸所建议之一进,已是一种战略了。

荀贞笑问宣康、徐福、许季:“卿等可知薄落亭缘何名为薄落?”

许季读书多,答道:“是因薄落水而得名的。”

《淮南子》云:“峣山崩而薄落之水涸”,薄落水即瘿陶县南边的大陆泽。——大陆泽有好几个名字,又名巨鹿泽,又名广阿泽,杨氏这个县名亦是由大陆泽而来的,大陆泽又名杨纡薮。

荀贞笑道:“不错,战国时,此亭为齐、赵之疆,两国往往战戍于此。待来日我等从此亭渡河时,诸卿,我等可以追慕一下赵、齐故将的遗风。”

286 彰廉礼贤下邳行(中)83 袭阵兵退夏侯惇(一)102 殊死鏖战破敌营(上)66 急击则负缓则胜56 行若纯儒实怀诡44 高家43 县尉18 搜山千骑入深幽(九)121 三战尽复东郡地(六)84 了却山中寇贼事(八21 上任西乡101 许逢共上辣毒计 二袁不谋而意和75 既见君子其乐如何167 满营呼拥张益德(上)87 恐将危矣数请救 营有公覆必能撑134 圣旨一下赴冀州(四)213 简卢从程计说孙108 转战十县归平舆(中)188 聚得干才羽愈丰(上)10 洛阳图穷将匕见36 第三兄弟57 无信不立丈夫举 围而不击事可疑222 临将战复授机宜58 关张各有惆怅情31 唐儿47 山雨112 伯符叱咤破俊宠68 凤集西乡(下)49 圣如仲尼也好名4 留钱293 陈国相襄军第一(二)38 列得严阵詈以挑224 破敌溃阻骄兵计69 跻身才俊(上)126 玄德愁闷业不立6 何为乳虎10 计吏郭图(下)4 豫州乳虎第一威81 了却山中寇贼事(五)272 公仇称引水灌城97 出身未捷身先死156 沙丘台上旧时月(十一)75 荀贞急信说孙坚 文台二战吕奉先123 吕布剑客意亦雄26 威震郡北53 劝降非是一路使 临敌当有攻守备68 志怀霜雪曹孟德(中)9 结交6 夫欲攘外者,必先安内36 我所邀者仁民名213 简卢从程计说孙88 徐荣久观疑云起 荀贞静候将欲击260 浮华交会时之弊29 伯符进献渡河略50 吕奉先攻胜李通(下)100 弃郡而走袁伯业214 一时群贤凤凰聚94 桥瑁诈书移诸镇 一声雷响起风云86 戏志才谋划粮械 程君昌察漏补缺69 孔公绪郁积染病 荀贞之喜得麟儿100 弃郡而走袁伯业67 本以霸王道杂之8 士族293 陈国相襄军第一(二)134 潘文珪负甲拔县 关云长渡淮克城(一)79 吕布既遁援将到 两路先取胡文才88 了却山中寇贼事(十二)68 唐虞不能以化天下301 陈国相襄军第一(十)8 推衣67 二月风雷重又动31 唐儿57 尺素飞传相思意37 天下之中洛之阳(下)65 归来解甲抵足眠28 甲兵四千向神都(八)26 祖宗德泽在遗黎1 张长詈骂府门外184 拣选英俊充州任57 尺素飞传相思意67 志怀霜雪曹孟德(上)24 铁官见闻28 搜山千骑入深幽(十九)27 搜山千骑入深幽(十八)140 潘文珪负甲拔县 关云长渡淮克城(七)12 郡兵曹椽4 将近临湘桃花盛50 排场84 诛赵家者在今日130 三战尽复东郡地(十五)103 归来美酒洗征尘12 一檄引得泰山惊189 聚得干才羽愈丰(下)95 袭阵兵退夏侯惇(十三)80 故齐晏子因君显 北游横连旧苏秦(下)49 本初情谊铭记不忘2 由许仲复仇试看两汉复仇之风20 血雨腥风洛阳城(下)8 清洗颍阴(下)35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