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我公恩信结人深

邺县,赵宅。

赵然惊愕地问道:“梁期令挂印自辞了?”

堂下一人答道:“是。”

“为何自辞?”

“太守面斥他治县无方,威胁他如不自辞便以‘不胜任’的罪名上书劾他,并会遣调守令。”

回答的这人是赵然家的门客,赵然派他去梁期县配合梁期令为难荀贞,结果荀贞才到县中,梁期令就挂印自辞了。这个门客没办法,只好回到邺县,报与赵然知晓。

赵然生在权贵之家,平素耳濡目染,知道“不胜任”这个罪名的可怕,也知道“遣调守令”意味着什么,更知道这两条加在一起的可怕。

本朝开国功臣、云台二十八将之一的卓茂在前汉末年曾任河南郡密县的县令,到县之初,“有所废置,吏人笑之,邻城闻者皆嗤其不能”,在这么个情况下,河南郡守乃调置守令。

也就是说,通常只有在县令长极其无能的情况下,郡守才会调置守令长,代原本的令长治县,这对原令长来说,毋庸置疑,在政治上是个极大的打击。

荀贞抓住梁期令“不胜任”的把柄,威胁弹劾他,又威胁要调置守令,梁期令如果执意不肯自辞,那么等荀贞的弹劾送到州府、等守令到任,他在整个魏郡、乃至整个冀州的官场上都会成为一个笑话,会被人视为无能。毕竟,他没有卓茂的才干,——“守令与茂并居,久之吏人不归守令”,卓茂在守令和他并居的情况下,“理事自若”,仍然坚持用他的办法治县,数年,教化大行,路不拾遗,县中的吏员遂归他,而不再听从守令的命令。

梁期令自问比不上卓茂,更重要的是,如他不肯自辞,连带他的举主也将会被人嘲笑,并且万一朝廷认可了荀贞的弹劾,以“不胜任”的罪名治他的罪,那么他的举主也会受到牵连。举主对他有举荐之恩,他不能报答,反使举主受累,这已不止关系到他的仕途,还牵涉到他本人、他家族的声誉了,这个打击太大了,他是宁愿死也不能接受的,所以只能自辞。

赵然怒极,骂道:“豫州儿竟然霸道至此!”

来报讯的这个门客不敢答声,伏拜地上,默默无言。

“他欲调何人为守梁期令?”

“汝南陈到。”

“此何人也?”

“是太守的一个义从。”

“用一兵子来任守令?郡朝的吏员难道能够接受?梁期县的吏、民难道能够接受?”

依管理,守令多是从郡府吏中选出。

“太守威重朝中,府吏无人敢有异议。太守方至梁期,人未入城,即遣功曹与甲士把县掾吏魏某下狱,刚到城里,席不暇暖,又把县令逐走,县吏、民惶恐震骇,亦无人敢有异议。”

梁期县的吏民没有异议确如这个门客所言,是被荀贞的雷霆手段给吓住了,但郡府吏员没有异议却不仅是因为荀贞“威重朝中”,亦是因为荀贞此前已经接连调派了数个郡吏为各县的守令长,既然郡府吏的利益已被荀贞兼顾,郡府吏员自然就不会有什么异议。

赵然咬牙说道:“郡府吏或不敢有异议,但我就不信梁期县的吏民会永远没有异议!……,你现在就回梁期,去找梁期的功曹、主簿,去找梁期的大姓冠族!”

“小人愚钝,见到这些人之后,小人该说些什么?请少君示下。”

“什么都不用说,就问他们一句话。”

“什么话?”

“梁期可还有大丈夫?堂堂功曹,堂堂主簿,堂堂梁期冠族,难道甘心听命于一兵子?”

“兵子”是对兵士的蔑称。

在原本的历史中,刘备入主蜀地后,张飞想和少时就有才名的名士刘巴结交,尝去刘巴家借宿,可是刘巴不搭理他,诸葛亮乃亲自出面,帮张飞给刘巴说好话,说张飞“虽实武人”,然“敬慕足下”,希望刘巴能“少降意”,稍微放下点身段,但刘巴回答说道:“大丈夫处世,当交四海英雄,如何与兵子共语乎?”张飞时为刘备的心腹重将,而刘巴却丝毫不给他脸面,可见当世的士子虽然多看重军功,不轻视武职,但对非士子出身的兵将却是瞧不起的。

赵然这是在用激将法。

这个门客听了,应诺接令,转归梁期。

……

梁期县寺。

荀贞前天到的梁期,昨天一早,梁期令悄悄地挂印归家去了,他在县寺里查阅了两天的各类案簿,此时已到深夜,他和荀攸、陈到、王淙、徐福、许季以及四五个随从他行县的郡吏聚坐室中,正就着烛光在继续验查余下的各种宗簿、案卷。

古之士子讲究“君子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这六艺都是有实际作用的。不知礼乐,无以立身处世,不知射御,带不了兵,不知书数,当不了文吏。礼乐、射御且不说,只说书与数,官寺的各种案宗簿、各种案卷、各种公文都有特定的格式,对字体也都有要求,如果格式出错或者字体不工整,又或者写错了字,都会受到上司的处罚,而户、仓、比等等和数字有关的诸曹则对算术有很高的要求,若不知数,不但做不了这些工作,也当不好长吏。

是故,早前荀贞视邺县耿家的那几个子弟的各自所长,分别安排他们去适合他们本身能力的各个郡曹里任职,也是故,今晚查阅宗簿、案卷的时候,荀贞把徐福、许季叫到了身边,借此来试一试他两人各自的能力如何,试一试他两人在书、数这两方面学得如何。

荀贞现下帐中不缺武臣,缺文吏,尤其是在宣康、李博两人相继被外放,一个出任守繁阳长、一个出任守魏丞之后,文吏尤缺,虽说他上任魏郡太守初就已给族中、陈家和颍川故交如郭俊、杜佑、枣祗等分别写去了几封信,希望他们能各自推荐些家中的子弟来,特别是点名希望陈群能来,甚至为此搬出了陈芷,说陈芷甚是想念他,可远水解不了近渴,所以早有了任用许季、徐福两人的打算,可在正式任用前,就算许季、徐福是他的亲近人,也需得先试之。

——说起来,许季、徐福也到了可以出仕的年纪了,许季已然加冠,二十出头,是个成年人了,徐福虽尚未加冠,但在两汉之世,未加冠而即出仕的例子亦不缺乏,如上文提到的刘巴,年十八,此人即出任郡户曹史,又如孙坚,少为县吏,年十七,为郡假尉,也即代理郡尉。

荀贞带头,诸人挑灯夜战,对坐席上,各伏案前,认真地查阅梁期各县之案宗、簿子。

室内烛光摇曳,不闻人声,只时不时地听到一阵翻看或搬取的竹简的声音。

徐福、荀攸负责查阅的是过去一年的司法案宗。

徐福抬起头,捧着案卷,移坐到荀攸身边,小声对荀攸说了几句话。

荀攸接住他捧来的案卷,细细看了一遍,点了点,说道:“确是可疑。”和徐福一块儿,捧着案卷来到荀贞案边,将之呈上。

类似的这一幕已出现很多次了。

荀攸等人各自负责的案卷不同,有负责司法案卷的,有负责钱粮的,有负责民户的,有负责吏簿的,等等,凡是发现疑点,经过两次审阅,确定存在问题的,他们全部呈给荀贞。

荀贞要求梁期县呈上一年内的各曹案宗,方方面面俱有,竹简装了好几车,人少简多,荀贞亲自上阵,没闲着,也在查阅,这时见荀攸捧简奉上,遂放下手中正在看的案宗,改看这个。

他先大概扫了一眼,说道:“又是失踪案?”

荀攸答道:“是。”

此前,荀攸、徐福已经呈上了五六个存在问题的司法案卷,其中有两个都是失踪案,而且报案人是同一个家族,是县内的某大姓,并且报的都是奴婢失踪,此两案均未能告破。

荀贞、荀攸、徐福都是颍川人,颍川士子“重文法”,即使是儒士,很多也学过“法”,对汉家律法不陌生。既通律法,三人又非愚笨之人,根据这两个失踪案的案宗里的疑点,已经大致确定此必是这个县内大姓“擅杀奴婢”,为逃避责罚,故此买通县寺,可能是买通了负责侦办此两案的县吏,也可能是连梁期令也一块买通了,由是以致此两案成了悬案,不能告破。

汉之律法,承袭前秦,对“杀以及伤害奴婢”者惩罚很重,光武皇帝更曾严令“杀奴婢不得减罪”、“炙灼奴婢论如律”,即便是王侯、贵族如犯此罪也不能幸免,不少王、侯因杀奴婢而被“国除”或者削县,王侯以下杀奴婢者,轻则入狱,重则偿命,前汉宣帝时丞相魏相家有一个年轻貌美的婢女“有过,自绞死”,京兆尹赵广汉怀疑是“丞相夫人妒杀之”,即上书告丞相罪,并“自将吏卒突入丞相府,召其夫人跪庭受辞,收奴婢十余人去,责以杀婢事”,本朝安帝时的常侍樊丰“妻杀奴婢,置井中”,时任洛阳令的祝良“收其妻,杀之”。

对杀伤奴婢者的惩罚如此之重,就少不了有擅杀奴婢的人家会走通官寺的关系,以求减免惩罚,这个家中连死了两个奴婢的大姓料来就是这一类。

和别的有问题的案宗一样,这两个失踪案的案宗,荀贞已经交给了陈到。

现在又见一个失踪案。

不过,这个案子却和那两个案子不同,那两个案子是奴婢失踪,这个案子却是县吏失踪。

荀贞细细看来。

此案大概的案情是:

县贼曹某吏“备盗贼”,于上个月壬午日,巡行公梁亭,结果失踪,不知去向,至今没有音讯,求之不得。公梁亭的亭长怀疑是本亭的求盗某人把这个县吏给杀了,于是“无系牒,弗穷讯”,“无系牒”即没有逮捕证就把这个求盗给抓起来了,“弗穷讯”,即不好好地审问。

荀攸说道:“上月壬午日案发,至今近一个月了,梁期县寺毫无动静,没有查问追究就认定求盗是疑犯,没有系牒就把他下到亭中的狱里,也不好好审讯,此案必有奸诈。”

荀贞颔首称是,叫来陈到,将此案卷给他,说道:“此案有疑。县吏被杀而县寺不问,其中必有重大案情,你可穷问追究之,务必要彻底查清。”

陈到应诺。

荀贞望了望室外,不知不觉,东方将亮。

他问荀攸、徐福:“卿已经查阅到上个月的案卷了?”

荀攸、徐福应道:“是。”

负责钱粮等案宗的王淙、许季等人也差不多都查阅到上个月的了。

荀贞笑对堂上诸人道:“诸卿再加把劲,等查阅完,给你们放半天假,可以好好休息休息。”

吏员休沐惯例是五天一次,但在特殊情况下,如吏员出了一次公差或者如眼下,连着加班熬了两夜,这个时候,郡守可以特别开恩,给他们放假。

王淙诸人应道:“是。”

待荀攸、徐福退下,回到案前,接着查阅案卷之后,荀贞对陈到说道:“叔至,你是外籍人,在本郡没有名声,又是军伍出身,不曾出任过郡县吏职,今梁期县的吏、民虽然因惧我之威而不敢反对你来当守令,可对你必存轻视,我离开后,他们或许会给你使绊子,你要想把这个守令当好,不容易,你要有心理准备。”

“是。”

“我且问你,你打算如何施政?”

陈到答道:“如明公言,到是外籍人,又出身军伍,无名于州郡,如欲执政县中,到窃以为,需得刚柔并济。”

“如何刚柔并济?”

“刚以立威,柔以礼士。”

荀贞点头说道:“你如能做到这两点,治县就不难了,但在这两者之中,你又打算以何为先?”

“以刚为先。”

“如何以刚为先?”

陈到指了指荀贞刚交给他的这个案宗,又指了指自己案边堆积如小山一般高的案卷,说道:“明公为帮助我,夜以继日,连着查阅了两天两夜的县中案宗,找出了这么多存在问题的,几乎囊括了县中各曹,并涉及到了好些县中大姓,有这些案簿在,我就可以刚以立威了。”

荀贞满意地说道:“你能体察到我这番苦心,很好!但是,你要记住一点,虽有这些案卷在手,这些案卷里牵涉到的吏、民却不一定全部都要处治。你可先隐忍数日,以暗中查看这些吏、民,看其中有无可收为己用之人,如有,则收用之,而对不能收为己用者,可以此治之!”

陈到应诺。

“很快就要秋收,秋收过后便是秋种,秋收、秋种俱大事也,不可耽误,你要抓紧时间在梁期站稳脚。”

“是。”

“梁期县虽因临赵邯郸,盗贼不多,然却也有,此外,流民亦有。流民事,你可在立稳脚跟后自为之,不欲留本县者,遣还其乡,愿意留本县者,给其落籍,以增本县户口;盗贼事,你可配合文聘。”

陈到喜道:“明公要把仲业留在梁期么?仲业少年老成,如得他之助,到无忧也。”

荀贞摇了摇头,说道:“于毒兵乱,肆虐郡西、郡南,郡北、郡东诸县虽无大股盗贼,但小股的贼寇却不少,这些贼寇不除,农事就没法得以恢复,我准备令文聘督郡东、北盗贼。”

陈到略微失望,说道:“原来如此!”

“这件事我已对文聘说了,我打算拨给他二百义从,郡东、郡北除魏、元城二县,计有六县,二百义从远远不足以剿此六县之贼,这就需要此六县的县兵相助,梁期县兵由你督之。”

郡北的梁期、曲梁,郡东的斥丘、平恩、清渊、馆陶,此六县各有县兵,或多或少,加到一起有四百多人,四百多县兵加上二百义从,足够用来平剿此六县之盗贼了。

不过,文聘只有一人,顾不了六个县,所以荀贞还准备把何仪、冯巩给他做副手。

陈到应道:“诺。”

“卿沉稳持重,有你在梁期,我很放心,县如有不可决之事,可急报与我。”

陈到应诺。

陈到无治县的经验,荀贞虽相信他的能力,但一番细细地叮嘱还是少不了的。

这日上午,众人查阅完了所有的案宗,荀贞给他们放了半天假,次日一早出城,接着行县。

有了梁期令挂印自辞在前,余下这些县的长吏、县吏就老实了很多,阿附赵然的那些各县之县吏为了自己的仕途考虑,也不敢盲目地听从赵然的指使为难荀贞。

他们既然老实了,荀贞也不为已甚,只要在县中没有发现大的问题便也相待以礼。

出梁期后,荀贞先北上行曲梁,继车驾南下,东行斥丘,然后东北上行平恩、清渊,又南下行馆陶,凡所行之县,皆案狱、观农、访贤,并把文聘、何仪、冯巩介绍给诸县的令长、丞尉认识,命各县的县尉配合他们清缴境内群盗,限其期限,要求他们必须在半个月内把境内的群盗全部清剿掉,告诉他们:“如到期不能,吾将遣守尉”。

此数县皆是没有被于毒打下的,接下来的元城、魏等县是收复的失地。

馆陶南下是元城,元城向西南是魏县,魏县南下是繁阳,繁阳东边是阴安、西边是内黄。

在阴安,荀贞由审配带着造访了审氏,从审氏族中选用了数个较有才能的子弟充为郡吏。在内黄,荀贞接见了降将李琼,赏赐给他了一柄宝刀,李琼感恩戴德。在繁阳、阴安、内黄这几个县,荀贞停了小半个月,之所以用了这么长的时间,是为了选择屯田之地。

正如荀贞、荀攸的预料,此数县之豪强、士族泰半折损于贼乱之中,黔首百姓死在贼中的更多,无主的荒田不少,荀贞将之悉数收为官有,把屯田的土地搞到了大半,余下不足的就按先前商量好的,从此数县的大姓手中租种,在这个过程中,因审配之故,阴安审氏颇是出了点力。

由内黄南下,过黄泽,——黄泽是魏郡境内最大的一个湖,方圆八百里,魏郡共有两个大湖,另一个是鸡泽,在曲梁南边,这个湖小一点,占地二百余里,过了黄泽,复渡清河水,便到魏郡最南边的县,黎阳了。

黎阳在魏郡与东郡的接壤处,东行数里就是东郡,离司隶校尉部的河内郡也不远,向西四十里就是河内郡地。

荀贞的车驾尚未到黎阳县界,远远地就看见许多人等待在县界上,远远观之,等待的人中很多拄着长长的鸠杖,鸠杖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只有年七十以上的老者才能由官寺赐给此杖。

之前那些县虽然因为梁期令被荀贞逐走之故老实了很多,县长吏都有到县界捧彗拜迎,可各县中的父老却没有如黎阳县这样一下子出来这么多的年迈老者。

乡人老者迎接于县界,对行县的长吏来说,从某种程度而言之,这要比县长吏拜迎更荣耀,因为这代表了百姓的爱戴。荀贞方到魏郡不久,尚未行什么善政,虽说从贼兵手里光复了黎阳,但他也光复了内黄等县,黎阳的百姓却为何独独对他这般爱戴?

荀攸没有为此吃惊,他得了前边的报讯,从自坐的车上下来,来到荀贞的车边,笑道:“明公,黎阳父老相迎,公请下车步行,快点过去吧。”

荀贞也没有为此吃惊,从车上下来,与荀攸相对一笑。

两人越过车队,走到最前边,携手迎上欢迎的人群。

219 再选英俊固徐方5 风雪夜刺(下)102 殊死鏖战破敌营(上)16 五日九战(上)16 邯郸荣倾家募兵 蒲观水公帑召勇136 潘文珪负甲拔县 关云长渡淮克城(三)27 将之慎者其有五 君侯良计在腹中69 跻身才俊(上)140 潘文珪负甲拔县 关云长渡淮克城(七)59 慨叹20 校尉效从麾下战 将军谋议分进兵39 雄豪满座乳虎声(上)142 潘文珪负甲拔县 关云长渡淮克城(九)2 郡留四杰内外镇 兵分六部旌旗扬84 捕拿张直(下)45 得士亲附126 三战尽复东郡地(十一)112 陶谦忍怒缘忌器 曹宏献得打劫计23 市中美人114 杨蔚奉使出鲁阳 袁术应盟击豫州198 舍泰钦名臣之望155 潘文珪负甲拔县 关云长渡淮克城142 建功立业就在冀州(八)4 飞檄琅琊御冀方2 安南借重荀与张112 诏讨东郡出汝南(上)16 子长忿仇求为应23 甲光向日来者谁29 伯符进献渡河略30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18 一赌约定先锋注 两骑策行入孔营108 转战十县归平舆(中)46 离间难离明智主 谗言每自小人来59 刘玄德乡亭杀吏 荀贞之道边得民24 文聘(下)36 会师(上)34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四)26 甲兵四千向神都(六)274 夏侯渊传捷坎谷(中)16 子长忿仇求为应72 健儿战死谁封侯(上)4 冀州牧迎节以征29 伯符进献渡河略12 道是襄阳德珪来176 乐进单骑入彭城(上)19 二荀优劣130 伯圭再败龙凑渡289 王太守课政州最(二)204 财用不足何以补33 战罢将军色不改 愿以剩勇取全功25 临水慨叹古今事 莅敌思量远近兵166 城头暮升英雄旌83 访贤非为邀名故 群鸟投巢广陵城85 威震阳翟(下)119 三战尽复东郡地(四)104 殊死鏖战破敌营(下)60 荀君为政(下)29 乐进归来6 初夜15 李孟续仗剑榻前 荀公达夜还如意67 操以兵战振郡气 报得长安急信来64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94 袭阵兵退夏侯惇(十二)2 获名27 将之慎者其有五 君侯良计在腹中15 阳城治吏(下)67 本以霸王道杂之38 荀攸来访87 袭阵兵退夏侯惇(五)19 兵者政之辅,政者兵之基(下)297 陈国相襄军第一(六)270 选取文武从南下60 酸枣十万兵将散 洛阳胜军气恐骄37 天下之中洛之阳(下)47 将军何尝真无情109 转战十县至平舆(下)41 效果193 荀徐州为子储才51 下邳国荀贞得子 广陵郡笮融逞威(上)42 固知功业不易立 败而不馁真英雄14 荀家五虎度陈仓(五)73 众议讨董能行否 首事忠云连薛礼58 曹子孝奉令趋行32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二)53 只知太守不知君36 天下之中洛之阳169 满营呼拥张益德(下)65 为政之要宣文德 轻车简从访张纮47 武贵立功13 倏忽如白驹过隙53 佳客翩翩洛阳来(下)63 荀贞之两问治郡事 张孟高席间相托私30 奉先驰雄击汝南62 其犹穿窬之盗也3 先表北海刺青州15 命令13 荀君有召108 裁存万六精敢士 良苦用心故人全45 搜山千骑入深幽(三十六)64 裨将军新旅建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