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 叕儿乃有大志乎

这是今天的一更。

——

63叕儿乃有大志乎

却是荀攸、徐福、许季、赵云、刘邓诸人回来了。

上个月,前太尉河内修武人张延为宦人所谮,下狱死,荀攸、徐福等代表荀贞前去吊祭,按照荀贞在他们去之前的吩咐,他们吊祭完了后没有马上回来,而是留在河内,借此机会,主动与河内的名士和从各地赶去修武吊祭张延的士子们相结识,本来他们是打算到年底再回来的,但是数天前,他们听说了荀贞将李鹄捕拿下狱的消息,因此提前归来。

河内挨着魏郡,修武离邺县只有二百多里地,放到海内太平时,邺县发生的事情用不了几天修武就能知道,现而今,魏郡的贼乱虽平,但河内郡尚有巨寇大贼,同为黑山一脉、奉张飞燕号令的眭固现就盘踞在河内的山区之中,——与魏郡相比,河内境内的山地较多,如与魏郡接壤的荡阴,荡阴西南的朝歌,朝歌再西南的获嘉、修武等县都是群山环绕,山中贼多,信息难免就不如往昔灵通了,因是之故,荀贞捕拿李鹄下狱的消息直到前几天才传到修武。

荀攸等人在修武正交朋识友、为荀贞扬名,忽然闻得此讯,登时就待不住了。

荀攸就不用说了,他知荀贞意欲诛赵,同时也知荀贞现还没有做好诛赵的万全之准备,既然荀贞尚未做好诛赵之准备,而骤然闻得赵然之走狗李鹄被荀贞捕拿下狱,他当时就敏锐地察觉到:此必是邺县发生了什么变故。

徐福虽不知荀贞意欲诛赵,然知李鹄与赵家往来密切,并且李鹄是郡丞,他深知荀贞绝不会无缘无故地突然把李鹄捉拿下狱,也从这个消息中猜出了邺县可能是出现了变故。

赵云心思缜密,年纪虽轻,但生性稳重,而且他不像刘邓,他不是一个单纯的“武夫”,可以说是“文武兼备”,也从这个消息里看出了蹊跷。

虽然就敏锐和眼光来说,许季不如荀攸、徐福,他没有这两方面的天赋,他只是一个中人之姿,可跟在荀贞身边历练了这么久,他却也早不是昔年“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了,也从此消息中感觉到了不同寻常之处。

也只有刘邓没有把这个消息当回事儿。

在刘邓看来,荀贞今日的地位都是一刀一枪拼出来的,因为军功而为二千石、而被封侯,如果没有荀贞,赵郡、魏郡乃至巨鹿、常山等郡说不定现在乱成什么样子了,荀贞既有此等显赫之军功,如今高居二千石、身为颍阴侯,那么捕拿一个小小的郡丞下狱又算得什么?

刘邓这是典型的“军人思维”了,这种思维方式有其弊处,然对荀贞来说,更多的却是利了,荀贞巴不得自己帐下所有带兵的将校都是这种思维方式。

不管怎么说,荀攸等五人中,四个人都察觉到了邺县必是有事发生,他们自也就没有继续留在河内的心思了,便在得知此事的当天即辞别张延家,驰行归魏。

入了魏郡境内,他们又得知了“李鹄病死狱中”的消息,入到邺县城中,刚才在府外的墙上又见到了陈仪所写的那篇“诛贼檄文”,种种迹象、种种事迹,使他们更加确信“李鹄被捕下狱”一事必是另有玄虚。

荀贞闻得是荀攸等人归来,甚是欢喜,亲至堂外相迎。

程嘉、陈仪二人亦陪从出堂。

荀攸等离邺县月余,虽说临走时带足了钱财,可在河内郡毕竟是做客他乡,平日里又忙着结交各地士子,饮食上难免会有缺欠,荀攸、赵云、刘邓三人倒也罢了,徐福、许季年少,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一个多月饮食不按时的后果马上就在他们的脸上显示出来了:他两人均比走前清瘦了些。

荀贞先握住荀攸的手,用力晃了几晃,笑道:“昔夫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今公达离我月余,我亦月余不知肉味矣!”孔子三月不知肉味是因为韶乐太迷人了,他的心思全放在了韶乐上,而荀贞说他月余不知肉味则显是因相思之情了。

荀攸答道:“惭愧惭愧。”

荀贞不解其意,不知荀攸为何忽言惭愧,遂讶然相问。

荀攸笑道:“君侯月余不知肉味,我在河内却是日夜酒宴不停,通宵达旦,与各地士子饮谈甚欢也,较之君侯,攸岂不惭愧?”

荀贞哈哈一笑,放下荀攸的手,转到赵云、刘邓身前,又把他俩的手握住,笑道:“自二卿离我之后,我常觉左右空寂,心里空荡荡的,总觉得好像是少了点什么,今二卿归来,我心满矣!”

赵云退后一步,行了一礼,说道:“云离君月余,亦日夜思君,今归郡时,恨不背生双翼。”

荀贞问道:“在河内怎么样?这月余过得如何?”

刘邓摸了摸头,咧嘴笑道:“虽如公达所言,日夜酒宴不住,但总不如在君侯身边时舒服。”

荀贞又哈哈一笑,最后来到徐福、许季身前,仔细端详他二人,握住他俩的手,心疼地说道:“才离我月余,你二人怎么就清减至此了!……,公达,你们走前我不是交代你了么?阿福、阿季年少,你是他俩的兄长,要照顾好他俩。”

荀攸不推辞责任,长揖说道:“此是我之错也。”

其实荀攸把许季、徐福二人照顾得挺好,不管是在与各地士子叙谈时、抑或是平日的饮食穿衣,对他两人都十分体贴看顾,许季是个忠厚人,他不能让荀攸受此“委屈”,当下就想为荀攸开解,却因嘴拙,不知该说什么好,最终只说出了一句:“君侯错怪公达兄了,这一个多月,多亏公达兄处处照料我,我才没有闹出什么笑话出来。”

许季此前很少与士人交往,这回可以算是他头一次登上士人的舞台,头一次“登台”就见到那么多的各地士人,而且是在不同的场合见到、结识的,他难免会有内怯,诚惶诚恐,就像他说的,正是多亏了荀攸处处维护、提醒他,他才没有闹出什么失礼的笑话。

徐福其实也是如此,不过徐福与许季不同,许季忠厚淳朴,在荀贞面前无所隐瞒,有一说一,有二有二,哪怕是丢脸的事情也是如此,有什么说什么,而徐福十来岁时就好轻侠,后虽折节读书,然而毕竟本性难移,兼之他现又正年少,自少不了有些少年人的争强好胜、爱面子之心,所以却是不肯在荀贞面前说他的“丢脸”事。

“诸卿远道归来,路上辛苦,快入堂上坐吧。”荀贞握着许季、徐福的手,当先引路,带着诸人入到堂上。

诸人分别落座。

落座之后,荀攸就想说李鹄之事,不过现下堂上人多口杂,却非开口之时,因把话头压下,改而说起此次去河内吊祭张延的经过、见闻和收获,先是叹了口气,说道:“君侯,吾等此次去河内月余,方知魏郡实为天府。”

“噢?此话怎讲?”

“河内说起来位处京畿,离帝都不远,然却群盗蜂起,民如处水火中。”

“我闻河内有巨盗名眭固者,其势如何?”

“眭固盘踞太行,上应张飞燕之号令,北与上党诸郡之寇贼勾通,我听说他现已拥众数万,渐成气候了,河内诸县常受其侵扰,苦不堪言。”

河内郡的北边是并州的上党郡,两郡之间以太行相隔,张飞燕等黑山贼本就是多起之于太行山谷,眭固亦是如此,以太行山为其根基,向北则与上党等郡的寇贼呼应,向南则侵扰河内诸县。河内郡没有如荀贞这样能战的长吏,眭固之势眼看就要弥漫全郡了。

荀贞说道:“河内临帝都,郡有大贼,河内太守如不能讨平之,为何不求救于朝廷?”

荀攸叹道:“我闻河内本地的士子言:河内太守虽不能治贼,然因惧朝廷会给他以‘软弱不胜任’之评,故隐瞒贼情,不肯上报朝中。”

闻得荀攸此言,荀贞默然无语。

坐在侧席的陈仪忍不住出言痛责河内太守的此等行为。

等陈仪发泄过怒气,徐福离席下拜,说道:“君侯,福有一事,斗胆敢情君侯允可。”

“何事?”

“福愿得五百精兵,为君侯镇戍郡南。”

荀贞笑了起来,顾视左右,指着拜倒堂上的徐福说道:“叕儿乃有壮勇。”

“叕”者,短也。昔年徐福与荀贞初见时,年方十余,身材短小,因被当时随从荀贞身边的小夏笑呼为“叕儿”。现今徐福年已十**,身量早成,然荀贞此时仍以旧日之戏称而称呼他却是显出了对他的喜爱之意。

徐福愿得五百精兵,求为荀贞镇戍郡南,这不必说,自是因为河内郡现在的情况很不乐观,眭固拥兵坐大,或许会有侵犯魏郡之可能,故此徐福未雨绸缪,因有此请。

荀贞转问荀攸:“公达,你以为呢?”

“君侯在郡南屯田,郡南有于毒旧部贼兵六千,郡界若无事,此六千贼兵自亦无事,可如果眭固犯我郡界,这六千降贼却说不定会趁机起乱,是应该遣派一支精兵驻扎郡南,以做镇压。”

荀贞点了点头,沉吟了下,对徐福说道:“阿福,你有壮勇,这是好事儿,但你之前没有领过兵,我如给你五百兵马,你能带好么?”

“福虽未带过兵,然在君侯左右学习日久,自问之,纵不及姜(许仲)、陈(陈褒)诸君,亦不逊于仲业也。”

文聘的年龄和徐福差不多,比徐福大不了几岁,可现在已经是一军之主将,统兵数百常驻郡北,为荀贞镇抚郡北诸县,徐福羡之已久。

荀贞笑了起来,再又指着徐福,对左右诸人说道:“叕儿真有大志也。”再去看徐福,见他虽是拜伏地上,但难掩少年锐气,忽而这才发觉,徐福不知觉间已将弱冠之年了。

荀贞初见徐福时,徐福才十二三岁,转眼他已近二十,荀贞不觉暗自喟叹,心道:“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岁月荏苒,日月若驰,倏忽间,昔之少年已将成年。夫子又云:三十而立。不知不觉的,我快三十岁了,也不知等我三十时,能否‘而立’?”

自古英雄如美人,不许人间见白头。越是英雄之人,对时间越是敏感,时光流逝,不肯停歇,不知有多少豪情壮志的英雄临到老来,壮志未酬,没有败给敌人,却败给了时间。荀贞乃是再世为人,较之常人,他对时光之流逝往往会更加敏感。

他暗自喟叹了两句,重整笑容,笑对徐福说道:“阿福,你年将二十,就要加冠成人了,应该有大名与字了。我送你一名、一字,可好?”

徐福现在的这个名字类同小名,如果他还在干着轻侠这份行当,那么他的名字什么都无所谓,但他现在是“士子”的身份了,又快要成人了,如果还叫这个名字,未免有点不合适。

徐福楞了下,心道:“我正在请战,君侯却为何忽然说要赐我个名字?”他却是不知荀贞刚才感慨了一下时光之流逝,不过虽然不知荀贞的内心活动,他反应很快,马上高兴地说道,“如能得君侯赐名字,此福之福也。”

堂上诸人听了他这话,都笑了起来。

荀贞笑道:“昔年你被小夏戏呼为‘叕儿’,便以卓异之‘卓’为名,如何?至于字,便以‘元直’为字,如何?”

叕、卓同音,但意思不同,荀贞以卓异之“卓”为徐福的大名,显是对徐福期许甚高。

至于“元直”,在原本的历史里就是徐福的字,元者,首也,直者,直道也,亦是两个美字,同时也能够和“卓”字呼应起来。

徐福喜道:“多谢君侯赐名字,福……,不,卓必不辜负君侯所赐之美名、美字。”

“你求兵五百,愿为我镇戍郡南,你既有此壮志,我当许之!”

徐福大喜,伏地叩拜,说道:“必为君侯保郡南晏清!”

66 谋大计暂敛英眉 郡童子显傲刚强32 破敌(中)81 冠军将呼太史慈(三)25 再胜131 圣旨一下赴冀州(一)206 万金不如一文重104 汝辈亦我汉家民105 先登陷城斩刘辟217 选将调兵间先行51 故事212 幽兵临冀可谋兖124 刘备奉使出彭城 郭嘉划策迫薛礼(三)41 雄豪满座乳虎声(下)91 忽然闻得故人到147 潘文珪负甲拔县 关云长渡淮克城(十四)94 桥瑁诈书移诸镇 一声雷响起风云92 虚席问贼进退意雷电灾害啊,晚点更43 搜山千骑入深幽(三十四)29 关云长一身是胆 刘玄德暗猜玄机9 袁公路纵虎谋北229 卞驺黄巾待驱行3 董卓兵掠颍川地 孔伷借兵陈国中1 虎士22 喜闻定策掀须髯 英雄所见原本同77 曹隐袁进皆贵宦194 鲁子敬狂儿奉粮16 乱将至中流击水260 浮华交会时之弊25 搜山千骑入深幽(十六)83 战尚未起勾心角 久别且以雄兵谈37 士疲不宜再强进 骑往东北问袁曹12 仲仁迫凌去檄书47 天下之事何事不成97 赵子龙进克历城6 闻寇115 孙文台半道打劫 陶恭祖忍气吞声25 孟德智略真天授20 今有颍阴乳虎(上)30 奉先驰雄击汝南299 陈国相襄军第一(八)71 俊将徐绲孙家甥 佯取伊阙攻太谷73 大丈夫宁鸣而死52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79 闻听道上辱郡丞(下)16 虎狼之威(上)34 飞蝇逐路厕之臭264 军旗纷至聚昌邑4 墙下相托35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五)113 陈宫催马离营去63 田边断案(下)4 留钱71 擒得郑相逃吕尉94 桥瑁诈书移诸镇 一声雷响起风云83 袭阵兵退夏侯惇(一)72 曹孟德妙解袁怒 荀友若起意归乡91 忽然闻得故人到55 接踵等候召塾中遇49 吕奉先攻胜李通(上)26 招人8 守职岁满乃为真72 健儿战死谁封侯(上)46 离间难离明智主 谗言每自小人来40 雄豪满座乳虎声(中)3 路见白骨露於野34 孟涂敢弃夜袭利12 搜山千骑入深幽(三)145 潘文珪负甲拔县 关云长渡淮克城(十二)56 允诚书从济北来8 邯郸陌上九月秋(八)37 文远突陷颍川营(下)19 血雨腥风洛阳城(上)77 曹隐袁进皆贵宦85 威震阳翟(下)276 才由天授曹东郡48 袁太尉满门被斩 贾文和献策分击132 广陵兵动徐方沸 鲁阳坐视豫州盟(五)50 孰谓盗跖不知义18 诛灭沈家(上)62 其犹穿窬之盗也14 唯恨之流年悄逝8 遍观诸郡(下)40 路畔相投父子俱 贼名水上号锦帆52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34 搜山千骑入深幽(二十五)270 选取文武从南下81 了却山中寇贼事(五)46 可怜的胡/平32 国家栋梁傅南容74 爆竹声里辞旧岁(上)50 忠勇士舍身忘死 善战者后发制人42 鲍信烛下劝离洛79 故齐晏子因君显 北游横连旧苏秦(上)95 徐荣单骑入太谷 胆勇兼备得雄关90 袭阵兵退夏侯惇(八)189 聚得干才羽愈丰(下)24 搜山千骑入深幽(十五)68 司空病薨长安里 相国倒行洛阳城208 督军要务需先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