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 欲得铁马先得人

补上十一号的。

——

定下了徐福带兵出戍郡南,荀贞与赵云、刘邓、许季等人又说了会儿话,即书军令一道,交给徐福,让他明日去县外兵营里挑选人马。

赵云、徐福等人长途归来,如今天冷,路上没有洗沐之处,一个个风尘仆仆的,荀贞叫他们归舍洗浴,约定了晚上摆酒给他们接风。

赵云等人离开后,程嘉、陈仪有眼色,知道荀攸与荀贞多日未见,可能会有话单独对荀贞说,他二人遂也告辞。

堂上只剩下了荀贞和荀攸。

“公达,此去河内,河内风土如何?”

荀攸的心思不在这上边,他急切地想知道邺县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以至荀贞将李鹄捕拿下狱,但荀贞既然问起,他却也不能不回答。

他答道:“河内,三河之一,天下名郡,本朝以来,素视之为股肱之地。淇园之竹茂矣,山河之固险矣!表里山河、土广民殷,郡产精铁,民蓄良马。今虽郡有大贼盘踞,而因往年少受贼乱之故,仍堪称富庶。”

河内是三河之一,较之河东、河南,这个郡不但农业发达、耕桑兴盛,在太平时,“民放牛于野”,满山遍野都是耕牛,而且因为多山多水,出产精铁,最盛时郡里有公、私铁官四处,又早在春秋时,这里就是天下知名的养马地之一,《诗经》里说:“孑孑干旄,在浚之郊”,描述的就是这里的良马。除了耕桑、产铁、产马,河内还产竹,河内与魏郡接壤的地方有一条河叫淇水,从上古至今,淇水的两岸一直竹林茂盛,《诗经》里有一篇诗叫《淇奥》,淇者,淇水,奥者,水边弯曲的地方,诗中之所讲即是淇水一带的竹林:“瞻彼淇奥,绿竹猗猗”,竹林茂盛有两个好处,一个是风景秀丽,再一个是军事上可以利用:“折竹制矢”。

早在前汉,河内就是帝国的名郡,两汉之际,此郡以“完富”著称,光武帝占取此郡后,说“吾将因是而起”,任寇恂为河内太守,寇恂不负重托,在河内“伐淇园之竹,为矢百余万,养马二千匹,收租四百万石,转以给军”,有力地支援了汉军在前线的作战。

总而言之,河内无愧“股肱之地”四字。

荀贞听了荀攸对河内的描述,不由略觉遗憾,他心道:“这要是换了我去河内当太守?别的不说,只我这三千义从的铠甲、兵械便可悉数配齐,我帐下的骑士也可扩充规模了。”

荀贞部下的义从不少,现有三千余人,要想养三千余的兵,只有钱粮不行,还得有足够的铁,只有铁源充足,才能给所有的兵士都配上铠甲和趁手的兵械。

荀贞先后在赵、魏为吏,赵、魏虽也产铁,但限于人手、场地和铁矿之出产量,铁的产量不如河内,民用尚嫌不足,何况军用?所以荀贞的这三千余义从到现在为止,兵械差不多配齐了,但铠甲却是远远不足,很多的兵士没有甲衣,便是有甲衣的大多穿的也是皮甲,——不过虽是如此,较之帝国的精锐部队可能不及,但比之大部分的郡国武装却也已是胜之许多了。

铠甲、兵械其实还好说点,最难的是军马以及骑士。

一个好的骑士难得,一匹好的军马更难得。冀州的产马地不少,如北边的常山、中山等郡国,皆产良马,可赵、魏却非产马之良地,没有好马,荀贞的骑兵部队就扩充不了,到现在仍然还是只有那么四百多骑,——跟从皇甫嵩讨冀州黄巾时,荀贞见识到了董卓所带的西凉铁骑,那真是“人如铁、马如龙”,数千铁甲骑士驰骋而过,如同一道铁流也似,令人望而生畏。

只希望将来有朝一日,自己的麾下也能有这么一支奔腾如流、迎日生辉的铁骑吧!

荀贞如是想道。

问过了河内的风物,荀贞又问道:“河内士人如何?”

荀攸答道:“河内人文荟萃,士人如云,诸县之中,而又以温之士人最为杰出。”

温即温县。

荀贞“噢”了声,说道:“温县有何名士?”

“温有一人,姓常名林,字伯槐,家虽贫,而自非手力,不取之于人,生性清白,幼而孝悌。他七岁时,其父之党登门造访,问曰:‘伯先在否?’伯先者,常林之父也。常林闻之而不行礼。其父之党斥曰:‘汝何不拜?’常林答曰:‘你是我父亲的朋友,虽说我应该尊敬你,可你当着我的面呼我父亲的字,我又为何拜你?’聪直孝悌至是!”

荀贞没听说过常林的名字,听了这段常林孩童时的旧事,对常林起了兴趣,问道:“常林现在何处?可曾入仕?”

荀攸答道:“常林好学,现为诸生,我闻之,他常带着经书去耕种,由其妻送饭给他,虽在田野,其相敬如宾。”

“卿今次去河内,可见到他了么?”

“他也去吊祭张公了,攸在修武与他见过,相谈甚欢。”

“他在河内的名望如何?”

“虽因单贫之故,家声不显,然其本人在河内颇有名声。”

荀贞心道:“按公达之所说,这常林似是个孝悌重义之人,在河内又颇有名声,且其家贫……。”他斟酌片刻,又想道,“河内产铁、产马,我如能将此人延揽到我的帐下,或许会有助于我?”

这要换了旁人,在听了常林的事迹后,可能最多会赞叹两句,但荀贞不然,他马上就产生了招揽此人的念头。之所以会有此念,不为别的原因,正是为了河内的铁与马。

河内产铁、又产马,荀贞很眼馋,可他在河内没有熟人,他一个魏郡太守不好派人去河内买铁、买马,那么想要从河内弄些铁与马来,就得有河内人来帮助他。

从荀攸对常林的简短描述中,荀贞觉得常林是一个合适的人选。

原因有三:其一是常林在河内颇有名望,如果没有名望,在地方上没有影响,招揽来也无用;其二是常林孝悌重义,凡重义之人,只要你以真心待之,通常都能得到真心之回报;其三是常林家贫,常林既在河内颇有名望,又是个好学的儒生,而至今却没有入仕,也许就是因为“其家贫”、“家声不显”,像这样的“寒士子弟”,要远比那些名门贵族的子弟好招揽得多。

越想越觉得应该把常林招揽来,只是……。

荀贞以手指击案,又想道:“李鹄案刚发不久,赵家会有何反击尚且不知,若是赵然写信求助于赵忠,而袁绍、皇甫公、六龙先生等人又不能救我的话,也许我在魏郡太守的位置上就待不久了,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便是把常林招揽来似也无用……。”

如果在魏郡待不久,那么荀贞接下来就要逃亡江湖,自也就没工夫去弄河内的铁与马了。

荀贞又想道:“不过,话说回来,如果赵忠奈何不了我,治不了我的罪,那这河内的铁与马就还是大有可为的。”

思之再三,最终决定:不能因为不可知的未来而放弃也许可以得到的利益。他最终决定,还是要试试看,看能不能把常林招揽来,反正对自己没什么损失。

他因而开口说道:“公达,你是知道我的,我素来思贤若渴,今闻常林之其人其事,如此一个清正之人被空废于乡野之间,实在是太可惜了,河内既不能用他,你看我能否用他?”

荀攸楞了下,没想到荀贞会忽出此言,但荀攸是什么人?聪慧之极。他很快就明白了荀贞的真实意图,心道:“君侯此必是欲图河内之良马与精铁。”明白了荀贞的意图,嘴上不说破,笑道,“君侯虽思贤如渴,然常林非魏郡士人,君侯如想招之,怕是不易也。”

两汉的惯例:本郡之长吏通常只会辟用本郡之士子出仕郡府,而本郡之士子也通常只会出仕于本郡。荀贞一个魏郡太守,如果他想用河内的士子,就算他愿意,常林还不一定会愿意。

荀贞也想到了这一点,他说道:“朝廷不以我卑鄙,赐我以颍阴之爵,前些时,我辟元直为庶子,而家丞一职至今空悬,我想辟请常林为我之丞,卿意如何?”

“……这倒是可行。”

“既如此,便烦请卿为我书写辟除文书一道,明日我便遣人赴温县,辟请常伯槐。”

写道辟除文书是件很简单的事,荀攸应道:“诺。”

话至此处,河内的风物、士人,荀贞都问过了,接下来可以谈正事了。荀攸正想提及李鹄案一事,却闻荀贞慢悠悠地问了一句:“常林是温县人,公达,我听说温县还有一名士,名叫司马防,中平元年,我从皇甫公讨黄巾,在军中尝闻孟德说及:说孟德昔年之所以能以二十之龄出任洛阳北部尉,便是因受此人之推举。……公达,你此去河内,可曾见过此人?”

“司马氏世为二千石,司马防之父曾为颍川太守,其祖曾为豫章太守,其曾祖在安帝时曾为征西将军,其家乃是河内之名族。司马防现仕宦在外,我此次去河内,未曾见到他本人,不过在修武张家见到过几个他家的子弟。”

“我闻司马防多子,可见到他的诸子了?”

“司马防多子么?这我倒不知道。我没见到他的诸子,只见到了他的两个从子。”

“张太尉乃河内之望,今其不幸亡故,司马防仕宦在外,没有去,他的诸子竟也未去?”

荀攸不知道荀贞为何对司马防和司马防的儿子们这么感兴趣,回答说道:“我听司马防的那两个从子说,司马防的长子司马朗,数年前,以十二之龄为童子郎,现也不在家中,其余下诸子如司马懿等皆年尚童稚,故均未去修武。”

“噢!原来如此。”

荀贞心道:“原来司马懿‘年尚童稚’,……也是,他若不是年岁远小于孟德、玄德、文台,到最后也不会轮到他窃取天下。”

荀攸见荀贞总算没有话问了,轻轻咳嗽了下嗓子,乃把强自按在心头多时的疑惑和担忧道了出来,他出言问道:“攸在河内闻君侯捕郡丞李鹄下狱,归入郡后,又闻李鹄病死狱中,……君侯,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85 袭阵兵退夏侯惇(三)126 玄德愁闷业不立59 吾候诸君久矣26 威震郡北58 孙坚29 钟繇3 书里有一个错处,向大家道歉8 朱门酒肉路边骨34 大胜(上)4 邯郸陌上九月秋(四)21 赏钱152 潘文珪负甲拔县 关云长渡淮克城23 自古兴亡百姓苦 天子西迁民何辜105 许显截击济水岸143 建功立业就在冀州(九)151 沙丘台上旧时月(六)73 大丈夫宁鸣而死91 事了挂印江湖去(上)8 程嘉献策难吴辑65 归来解甲抵足眠13 孔德再献明良策 江东猛虎孙文台32 破敌(中)1 关东州郡联兵盛 建威讨逆二将军121 芮祉奉令送女来65 安之若素使人奇37 生来无计避征徭67 发踪指示功人也 能得走兽为功狗13 孔德再献明良策 江东猛虎孙文台52 佳客翩翩洛阳来(中)6 寻贤不遇(下)275 夏侯渊传捷坎谷(下)122 三战尽复东郡地(七)26 威震郡北19 诛灭沈家(下)9 袁公路纵虎谋北291 王太守课政州最(四)97 贾文和出谋分守 戏志才献计驰击32 国家栋梁傅南容100 弃郡而走袁伯业143 建功立业就在冀州(九)63 荀姚谒见陶恭祖 江湖豪气陈元龙111 朝中争斗起风波(下)111 争徐未起州已乱 治徐终究用徐人25 孟德智略真天授206 万金不如一文重33 督邮一怒(下)31 搜山千骑入深幽(二十二)27 高素三劝81 琅琊太守牢骚盛 孔明当年正少年63 同道48 正旦之日129 三战尽复东郡地(十四)133 圣旨一下赴冀州(三)153 潘文珪负甲拔县 关云长渡淮克城30 将战52 市义36 第三兄弟103 孔德信报刺史病 荀贞再表孙文台11 前倨后恭因何故52 下邳国荀贞得子 广陵郡笮融逞威(中)67 操以兵战振郡气 报得长安急信来211 抚戒刺吓二策行11 孟德穷窘设摸金21 今有颍阴乳虎(中)72 初见一龙(下)226 藏宣高请子入府58 曹子孝奉令趋行116 陶恭祖荏不可轻 荀友若敢问争徐103 孔德信报刺史病 荀贞再表孙文台80 恨天失我傅南容7 生死之恩何以报30 奉先驰雄击汝南25 甲兵四千向神都(五)156 潘文珪负甲拔县 关云长渡淮克城108 震张北进以逼兖269 先叹董卓再叹民63 同道5 言而有信荀贞之165 常山中军真倜傥(下)122 孙坚族微壮志高184 拣选英俊充州任37 会师(下)64 戏忠31 程普谏止回师救57 尺素飞传相思意10 搜山千骑入深幽(一)71 初见一龙(上)78 了却山中寇贼事(二)62 赐字202 议得良策增民户77 北边健将固何多 南野雄士亦足众86 风卷雷动诛邺赵(二)88 从征汝南(上)4 冀州牧迎节以征149 潘文珪负甲拔县 关云长渡淮克城(十六)162 一将功成万骨枯(中)30 将战133 广陵兵动徐方沸 鲁阳坐视豫州盟(六)285 彰廉礼贤下邳行(上)32 搜山千骑入深幽(二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