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 潘文珪负甲拔县 关云长渡淮克城(九)

申时二刻,刘邓指挥部曲发起了对淮陵的试探性进攻。

屯田兵们搭建起了侦察城中虚实所用的巢车,刘邓、潘璋等负责指挥的军官纷纷登临,居高临下,望探县里。跟着他们一起上去的还有传令兵,传令兵用各色不同的旗帜来给环列于巢车周边的金、鼓手传达命令,同时,亦用旗帜来给前线作战的各部兵士传送作战的指令。

盾牌手们推出了用来横渡护城河的壕桥,和壕桥列在一起的还有用来撞击城门的冲车、用来攀登城墙的云梯,以及用来杀伤、驱赶守敌的搭车等物,这几种器械都是用来近距离作战的,眼下还用不上它们,故而它们所处的位置较为靠后,处在肩负渡河、登城任务的甲士阵前。

列在壕桥等军械阵最前、同时也是整个进攻阵地最前的是弩车、发石车。

弩手、工兵们已经在本队队率的带领下,各到了本屯负责的弩车、发石车前。

刘邓部是先锋,先锋者,先发之锋锐,既是锋锐,那么攻坚作战本即非其所任,所以为了行军速度着想,他部中所带的攻城器械不多,弩车、发石车总共也就只有十余辆。

虽只十余辆,但这两种远距离攻击武器都很大,而淮陵县城又非大城,十几辆间隔着一定空隙地并排列出,却也差不多有淮陵县东城墙三分之一的长度。看着这些凶猛的战争利器,再看着摆在这些战争利器左近,堆积如山的长弩、石块,想来县中守卒此时必然深感压力。

巢车很高,比城墙高出一截,立在车顶,足能俯瞰县中。

潘璋探身细望,把县中的布局、城墙上守卒的部署,一一看得清楚。

他说道:“军报上说得没错,淮陵县中守卒不少,得有千余人。看他们的旗号,虽是一部,但兵源来由不同,应是有下邳郡兵,亦有徐州的州兵,还有一些淮陵的吏卒。”

刘邓已把县中、城墙上看得清楚。

县中的街道上,现下空寂无人,从高处望去,几若是一座空城,只偶尔可见有吏卒匆忙奔过,——那县中的士民不用说,必是都躲在了家中。

城墙上和城墙内侧的下边,除了负甲备战的兵卒外,还有不少的民夫,这些民夫肯定都是本县的县民,应是被淮陵县的县长或者守将吴校尉组织起来,用来支援、协助前线作战的。

而至于守卒,确如潘璋所言,旗号不一,明显是由徐州兵、下邳兵、淮陵吏卒共同组成的。

大约是因为东城墙正迎着广陵郡所在的方向,而刘邓部也正是在东城墙外列的进攻战阵之故,观其旗号,在东城墙上的守御看起来应都是徐州兵,相比之下,不如徐州兵精锐的下邳郡兵则是多集中在北城墙,而南城墙和西城墙,因为一个外边不远就是大湖,不利进攻一方排兵布阵,而另一个则是离广陵所在的方向最远,同样不适合被广陵兵选为进攻的主阵地,所以这两列城墙上的守卒就不如东城墙和北城墙上的守卒那样精锐、单一,是由少部分徐州兵、一部分下邳郡兵,以及淮陵吏卒混编而成的。

南城墙上的守卒既非精锐,又是混编而成,平时还好,一旦出现“夜半有人内应”的紧急时刻,徐州兵、下邳郡兵和淮陵吏卒间必然就会产生配合以及号令上的混乱,而一旦产生混乱,可以想见,趁机取城就非难事。

看清了守兵的具体布防,对今晚取城,刘邓、潘璋在本已很有把握的基础上又多了几分把握。

刘邓望着县中和城墙上,下达军令:“击鼓,进攻。”

传令兵传下号令,巢车周近的鼓手们挥动鼓槌,敲击出了雄浑、激昂的进攻号令。

时当下午,无风,日暖,远河如带,近处山湖寂静,蓦然响起的鼓声传出数里之远,惊动了道边田间的憩鸟,飞鸟四起,也许是它们感受到了压抑的空气,也许是它们预感到了将会出现的血腥场面,一群群地扑棱棱展翅逃向远方。

带着本曲骑士在步卒阵侧休息的陈即,听到了鸟叫声,回首转顾,看到了在万里无云的蓝天下向四面纷飞逃窜的鸟群。有两三只鸟可能是受到太大惊吓,不辨方向,竟是傻乎乎往广陵兵的军阵这边飞来,眼看到得近前,陈即起身张弓,一箭射出,正中其中一只。

被射中的飞鸟坠地。

“轰然”一声巨响,顾不上去看那落地的战利品,陈即掉头望向军阵的前方,却是发石车已然闻令发动,正有一块投出的石头击砸中在了淮陵县的东城墙上。

城头上的徐州兵守卒,当年也是打过黄巾的,对此倒是没有太过骚动,奉着吴校尉的军令,他们高高地撑起牛皮,挡在了城墙的垛口上头。

随着巢车下鼓声的越来越急促,广陵兵军阵前的弩车、发石车不间歇地连续快速发动,矢石渐如雨,有的落空,有的击在城墙上,有的越过城头,打在牛皮上,也有的高飞过牛皮的防御范围,射落或滚落在城头、城墙内侧,伴随着它们的掉落,守卒的惨叫声次第响起。

城头上也有弩车,吴校尉指挥着弩手发起反击。

广陵兵阵前有盾牌手,此时举起盾牌,护在了自家的弩手、工兵前头,为他们抵御敌矢。

刘邓对看到的场景很不满意,叹了口气,说道:“设如季夏在此,贼岂能有反击之力?”

季夏,是江鹄的字。

此次进击下邳,跟随许仲、乐进出战的诸校尉中,刘邓虽是最为猛鸷,号勇冠三军,但他和他的部曲最擅长的却是野战,若讲攻坚,当数江鹄及其所部。

荀贞帐下有不少军官、兵士是兄弟或族兄弟、父子、叔侄或族叔侄俱从的,父子的如魏光和其子魏翁、魏房,李博和其子李续,叔侄的如文直和其侄文聘,最有名的兄弟不算荀家诸人,有四对,许仲、许季是一对,江禽、江鹄是一对,高甲、高丙是一对,苏则、苏正是一对,这四对兄弟都是荀贞的颍阴旧人,而今在荀贞军中除了许季被荀贞留在身边,以文得用之外,其余七人都在军伍中,都是以武得用,并且也都早已成为了荀贞军中的中坚力量。

在许仲等四对兄弟、族兄弟中,最得荀贞信用、厚爱的自是许仲、许季兄弟,其次便是江禽、江鹄兄弟了,江禽虽被调去改掌了屯田,但那也是因为荀贞顾全他、不想看他因为性格缘由而将来受挫的缘故,并且不管怎么说,江禽到底是最早的一批校尉之一,而江鹄也在前时被荀贞表为了校尉,号为“建功”。兄弟两校尉,在荀贞军中,目前他俩是独一份。

而江鹄之所以能得荀贞信用,能被荀贞表为校尉,除了他是颍阴旧人外,再有一个主要的原因便是他临战奋勇,不怕死,好啃硬骨头。在之前的历战中,江鹄虽不及刘邓、辛瑷等显眼,可如论战功,在荀贞军中也是排得上前列的,并因他进如燎火的作风而被不少敌军记住了他的名字,他的眼睛小,遂在一些敌军中得了一个“细眼儿”的称呼,“细眼”是言其眼小,“儿”则是侮辱性的骂詈之称,由此骂詈之称,也足可见那些敌军对他的惧怕、痛恨程度。

说到野战,江鹄肯定不如刘邓,可讲到攻坚,便是刘邓,也得佩服江鹄。

潘璋和江鹄不熟,虽听说过些江鹄的战绩,但感触不如刘邓深,他心里又记挂着今晚的攻城,因而没有接刘邓的这句腔,看了多时攻城的进展,见暮色将至,遂对刘邓说道:“校尉,天色将晚,我下去准备今晚取城了。”

“能否速克淮陵,便在今晚一举。司马勉力!”

打了这么多年的仗,久经沙场,既有充足的实战经验,又常受荀贞的耳提面令,学习过足够多的兵法兵书,刘邓虽然还是猛鸷的作战风格,但在言谈举止上,却已颇有主将风范了。

<

59 吾候诸君久矣169 满营呼拥张益德(下)126 玄德愁闷业不立37 会师(下)29 伯符进献渡河略99 董仲颖毁弃洛阳 孙文台拔剑立誓114 杨蔚奉使出鲁阳 袁术应盟击豫州50 人谋不藏实堪浩叹13 志才出山36 搜山千骑入深幽(二十七)100 将军百战以奇胜252 曹孟德私意图北4 风雪夜刺(上)15 原盼劝贼42 冯巩2 赌钱54 慎事自重,藏器於身19 围不赦以威生仁234-251 公台允诚意相同61 五更鼓角声悲壮(中)88 从征汝南(上)17 无赖45 取天下唯造时势 图兵胜当行正奇289 王太守课政州最(二)2 赌钱56 善练兵者必练胆气53 灭族(上)38 荀攸来访51 谋算将战50 排场91 卸甲擦伤慰功绩 大树司马人口传27 举荐戏忠98 幸有螟蛉机变才53 此非常人所能为也76 臧子源主动请缨 荀贞之感慨风月50 励士出征79 故齐晏子因君显 北游横连旧苏秦(上)80 了却山中寇贼事(四)21 徐羊各献破敌策103 孔德信报刺史病 荀贞再表孙文台122 孙坚族微壮志高85 风卷雷动诛邺赵(一)45 渡汝过澺沿途闻上架感言288 王太守课政州最(一)3 先表北海刺青州125 刘备奉使出彭城 郭嘉划策迫薛礼(四)1 虎士138 建功立业就在冀州(四)40 铁营6 何为乳虎18 未到轻身入京时22 枉费心机空费时70 相见恨晚堂上欢111 争徐未起州已乱 治徐终究用徐人148 潘文珪负甲拔县 关云长渡淮克城(十五)92 先留锋锐鞘中掩 稍容待得变后出52 佳客翩翩洛阳来(中)14 阳城治吏(上)22 枉费心机空费时121 陈群筹粮械颇备 荀彧荐高才使彭1 飞书问君何所欲134 潘文珪负甲拔县 关云长渡淮克城(一)41 效果64 报闻荀兵入符离 徐州群臣心各异221 孙文台传请击鲁128 三战尽复东郡地(十三)72 曹孟德妙解袁怒 荀友若起意归乡8 朱门酒肉路边骨65 邀得念旧仁厚名101 以彼之道,还施彼身53 下邳国荀贞得子 广陵郡笮融逞威(三)42 鲍信烛下劝离洛36 天下之中洛之阳55 此子乃忠直奇节士96 会师城下(下)175 阴德献上削贼策214 一时群贤凤凰聚3 路见白骨露於野105 先登陷城斩刘辟107 克曹而后可图荆89 从征汝南(中)6 初夜33 战罢将军色不改 愿以剩勇取全功143 潘文珪负甲拔县 关云长渡淮克城(十)28 甲兵四千向神都(八)155 潘文珪负甲拔县 关云长渡淮克城215 十年树得梧桐栽55 此子乃忠直奇节士89 陈荀分被董卓征 兵编别部号安郡56 允诚书从济北来50 吕奉先攻胜李通(下)72 曹孟德妙解袁怒 荀友若起意归乡120 三战尽复东郡地(五)68 志怀霜雪曹孟德(中)42 孙郎威震定颍外42 冯巩61 丈夫生当为二千石220 陶恭祖数求归乡39 忽报胡轸袭追到 进去不知何其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