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六章:勇冠三军

登州营回到蓬莱已经有一个多月,管清天拿着军议司核算的战损结果在堂上一念,大家当下就是什么高兴的心思都没了。

王争也是悲痛不已,这些阵亡在辽东的战兵,个个都是身经百战的角色,随便拿出去一个,就是刘泽清的家丁都比不了,居然就这么扔在辽东一千多员,不心痛是假的。

不过打仗哪能不死人,特别是对付鞑虏,这只是个开始,今后与鞑子的大战小战说不定还要有多少。

王争毕竟不是那种优柔寡断的人,伤心不久很快就想通了,想着怎么能慰劳一番,让自己安心的同时,也能让战士更加死心塌地的跟着自己。

王争来这边之前曾是部队服役的士兵,这一想自然而然就联想到两个字——勋章。

可不要小看了这小小的一枚勋章,对所有兵士的意义十分重大,后世拿了勋章的兵士都是当成宝,挂在身上行走在外倍儿有面子,精良做工更是能代代相传。

勋章这件事王争不可能去问别人,这东西在后世虽然常见,但在这时候怕是他登州营的创举,当然要细细思量。

王争让玉儿研墨,连两个人续几夜都窝在书房里商量,登州营后来闻名于世的勋章也就是在那时定下来的,只是这东西想起来容易,真正画起来才体会到有多费脑子。

大约是几天后,完善的勋章草图连同王争的亲笔文书一同下发到军议司,经由军议司层层下达到登州营各级将士的身上。

这勋章看着简单,却非经年手艺的匠户制作不成,不倒十天的功夫便开始陆陆续续产出成品,其实模样只比铜钱大了一圈。

这头一种也是最为稀少的,用纯金缀配点玉打制而成,一座迷你的赫图阿拉城就刻印在上面。

这是专门为去辽东立了大功的兵士而打造,除了这三千多枚,今后即便是登州营也不再生产,图纸都烧了,为的就是物以稀为贵。

很快,这枚纯金的勋章便一一发到了战兵们的手中,起初大家并不以为然,觉得这么一个铜钱大小的金块块能值多少银子,拿着又能有什么用。

后来听军议司派来的文吏细细的讲完,才是有如获至宝的感觉。

未成想这小小一枚勋章,今后可就是他们荣誉的见证,世上只有这三千多枚,其余的兵士们不知有多羡慕。

说是发下去让战兵们佩戴,但大多数有家有室的兵士哪舍得拿出来风吹日晒,趁着当周的假期便回家好好的封存起来,并且临走时还不断的千叮咛万嘱咐,让自己老婆儿子当成最重要的东西保存。

这可是自己杀鞑子的荣誉见证,说是传家宝都不为过,自然要代代相传。

趁着这次机会,王争也在登州营内颁行了一整套的勋章制度,除了每场战役特制的限定勋章以外,登州营还要有上中下三种勋章,奖赏给平日操训与任务突出的兵士。

不过只有战役的限定勋章才是纯金打制,其余的勋章都是银刚所造,但是这并不影响兵士们的热情似火。

这三种分为战斗勋章、操训勋章与杰出军功勋章,图案分别是两把交叉的钢刀,面目严谨正在操训的披甲兵士,与一顶旌旗飘扬的军帐。

新增的《登州营勋章军功条例》中明确规定了三种勋章的获得方式,勋章每三月与拉练一同结算与发配兵士,一经发下,如何处置就都是兵士们自己的事了,王争不加干预。

本来王争曾有些担忧,因为这时候的人和后世不一样,后世通用的东西在这里不一定能吃的开,但后来却觉得是自己多虑了。

王争现在对兵士们的待遇可谓是全大明最好的,不仅饷银从不间断,月月足额发放,而且一旦入了正兵籍就有五亩田地的赏赐,这次颁行的勋章制度则让军士们觉得荣耀加身,归属感更强。

据军官们上报,说是自打勋章制度开始实行,兵士们每每提及战兵获得的赫图阿拉勋章便是眼红不已,登州营自此武风盛行。

好比同列奔行的马儿,只有竞争才能产出更多的良驹,兵士也是这个道理,一支军队如果竞争力经久不衰,那这支军队的战斗力必然直线上升。

王争看着军议司报上来的公文也是不断点头,今后日常的勋章种类要增多是一定的,但又要巧妙的控制住,既不能过多的发放,也不能发放的太少。

目前自己就只想出这么多,只好走一步看一步。

正想着,忽然从门外跑来一名兵士,也许是由于勋章制度,这名兵士跪在地上都是腰板挺直,抱拳肃声道:

“启禀将军,京师钦差已到境内。”

崇祯十二年的二月二日,正值春节的前一天,钦差终于从北直隶来到蓬莱,随同前来的不只是司礼监的人,还有几名兵部官员。

除此之外,陪同前来的还有登莱巡抚徐人龙与莱州府一应有司官员。

王争和登州府知府孙化龙立即带着府城文武官员出十里相迎,接了钦差往蓬莱而去,随行的官员足有几百号人,徐人龙更是安排随从仆人一路吹锣打鼓,旗牌当先,热闹非常。

王争不禁感叹,这钦差的排场就是大。

很快,在校场内,传旨的司礼监钦差太监小心翼翼拿出金黄色的卷轴,慢慢在半空铺开,咳咳几声,尖细的喊道:

“登州府海防副总兵王争接旨~”

“末将王争,率登州营众将士接旨,皇帝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王争与登莱两府的官员立即匍匐跪下接旨,周围的登州营将士旌旗招展,阵容更是整齐,几乎是王争话音刚落的同一时间便立即半跪在地,头向地面,行迎天大礼。

“登州海防副总兵王争,率登州营将士攻陷鞑虏兴京城赫图阿拉,俘嫩哲等一干宵小奴贼,克谨、忠贞,有大功于朝,着升实授两级,授总督登莱沿海兵马备倭都司都指挥使,充任登莱总兵官,掌总兵大印,仍率登州营驻防蓬莱,掌登莱二府海防、备倭,粮械、兵马调度诸务...”

不过这圣旨还没完,太监换了一头继续念道:

“...登州营将士勇猛敢战,斩奴级三千,立不世之功,当属三军之首,朕心甚慰!营官王争指挥、操训有功,加封五品骁骑尉,夸功于天下,是为,勇冠三军!!”

“其余一应诸事,兵部及各部院、有司协调相帮...”

话音落地,全场皆惊。

第一百三十八章:其势不可挡第五百六十四章:亦勇亦怯第五百八十七章:林大人,借你的脑袋一用第一百二十三章:宁海盐第三百七十八章:冲冠一怒第二十五章:王争献计剿巨匪第二百二十一章:什么都不给鞑子留下第三百三十九章:嗣昌伏法,王争失信第五百八十五章:软硬兼施,帝王权道第七十章:循序渐进第二百五十四章:巾帼杰女——红娘子第五百九十九章:瞬息万变,云贵告急第二百一十七章:进城不封刀第三百三十九章:嗣昌伏法,王争失信第三百九十三章:“德才兼备”第一百一十八章:泛泛之辈第五百零五章:克定南京(上)第四百四十一章:赵振镗第一百二十一章:瓷罐与木盒第一百四十六章:自给自足第五百六十四章:亦勇亦怯第四百二十七章:沧州兵谏(下)第四十九章:知州生辰第一百三十一章:发财大计第一百零一章:赴任第五百七十三章:猪一样的队友第一百六十五章:神秘的京师信件第五十三章:董成平赴宴第五百一十五章:赵之龙的卓越贡献第三十五章:瓮中捉鳖斩龙王第六百章:甲申四皇,乙酉一帝第三章:致命风寒不致命第二百九十一章:历城军校第三百六十七章:大捷 震动第四百二十七章:沧州兵谏(下)第二百六十四章:刘泽清之死(完)第二百五十一章:进援第三百五十一章:皇帝 监军 势颓第三百零八章:审时度势,兵不厌诈第七十九章:舌头第五十三章:董成平赴宴第五百九十八章:三面施压,分崩离析第四百三十章:温水煮青蛙第二百二十九章:谈笑间震慑群小第七十三章:不容乐观第五百七十三章:猪一样的队友第一百一十二章:两心相悦终定情第二十八章:神火飞鸦夺水门第二百九十章:山东军第三百八十四章:攻城第一百一十六章:直呈御案第二百八十三章:杨阁部督师襄阳第五百一十三章:分化瓦解,一举多得第八十八章:血战赤山第四百零三章:懦弱圣公第三百二十六章:钻狗洞的大明游击第一百三十五章:风潮 启程第二百七十七章:革里眼进逼临清第六十九章:五队嫡系第六十九章:五队嫡系第二百一十七章:进城不封刀第二百七十三章:杯酒间虎威尽显第十章:杀人越货难觅踪第一百四十一章:艰难的决定第五章:路遇不平拔刀助第四十四章:捷报传闻第五十六章:把控源头第四百章:杀千刀的忠烈伯第五百七十七章:李自成登基第十章:杀人越货难觅踪第五百零三章:多功能磨盘车第一百二十三章:宁海盐第二百一十五章:偏师向东第三百一十五章:神机妙算,天公作美第三百五十四章:远处山顶的大火第五百五十章:重要的棋子第三百六十七章:大捷 震动第四百五十九章:游刃有余第十六章:请命征兵拔头筹第六十二章:后者居首第二百四十一章:高亮提亲第三百四十八章:非无为,实乃大势第二百四十四章:老母牛吃嫩草第四百二十五章:晚明兵谏的序幕第三百五十一章:皇帝 监军 势颓第四十七章:成大事者,不拘小节第四百一十三章:各有私心第二百六十一章:进袭益都第六百章:甲申四皇,乙酉一帝第二十六章:相送西门情谊深第五百四十六章:甲申中荷台湾条约(上)第三百七十六章:睢州 拓城 归德府第二百七十四章:缺陷与短处第一百三十一章:发财大计第二百九十七章:有子汉兴第五百九十四章:火器之利,天壤之别第六百零四章:一统历 汉农籍 火器局第三百八十六章:兵凶战危第二百五十一章:进援第一百二十四章:扩招 足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