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七章:欣喜若狂的颜继祖

“登莱总兵是个虚职,向来只能管驻城,但是这王争还挂着备倭都司的都指挥使的头衔,真是官运亨通啊......”

“可不是,登莱总兵挂着备倭都司官身的不是没有,很少罢了,可这回皇上加封了他骁骑尉呀,这可是正五品的荣勋,前几任的吴惟忠,韩大虎等人都不曾有过,还是历任登莱总兵的头一遭啊!”

“看来接旨后要好好去巴结巴结了,这王争手段多的很,听说去年,就是刘部都在他手上吃瘪了。”

“这位同僚说的是,这登莱两府怕要变天喽。”

前来传旨的太监叫张京,倒是与鞑子的章京相谐音,他传完了旨,避开众人来到王争身前,拱着手似笑非笑的道:

“恭喜升官嘞!王镇台!”

张京是大内乾清宫的管事牌子,在司礼监的门下,是司礼监秉笔太监王承恩的人,本来当太监当到他这个份上,不是大事基本不会跑这么远的道儿来传旨,一般这种活计都交给小太监来干。

王争一早便打听清楚了这位钦差的来历,稍微一寻思就能明白,张京这次来定然是有王承恩的授意在里面,想试试自己的意思。

顿时是推脱了几句,塞一块金锭过去,笑着道:

“王公公的意思是...?”

张京一脸惊讶的看了一眼王争,又是从上到下的扫视了一番,这才是搓着手把金锭收了进去。

感受到金锭的重量,张京心花怒放,是搓着手笑道:

“王镇台倒是明白人,不怪乎儿王公公如此看重于你,倒不是什么紧要的事,只是想让我来给你提个口风,说是让你安耐住性子,为朝廷再立新功才是真的。”

看见王争面有沉吟,张京笑吟吟的提醒道:

“王镇台~?哟呵呵,那个,这都是王公公的意思,可都听明白了?”

“明白明白。”

王争转念过来立刻就是说道,派人把张京好生送走后回到书房独自想起来。

看王承恩这意思,是怕自己嫌官封的小,带着登州营在这边闹出乱子,这才特意让张京来安抚自己。

明白了前因后果之后,王争倒是苦笑起来,这都是哪跟哪的事儿啊,虽说这登莱总兵自己早就是有收入囊中的打算,不过他还真没有贪得无厌的那份心。

登州营到今天可不是靠的一口吃个胖子,那都是一步一个脚印踩出来的,升任登莱总兵估计已经有不少人暗地里眼红妒忌,直接到山东总兵岂不是立马成了出头鸟,到时候怕人人都要出来打上几枪。

再者说,如今的登州营战兵只剩下三千多人,其余的兵力要留着防范地方,这点人数平定登莱倒是绰绰有余,在整个山东就显得捉襟见肘了。

山东是大省,这可不仅体现在省境,自打明初以来山东就一直是税赋与产粮大省,又同江南接壤,运河穿境而过。

这也造成山东商业经济算是比较发达,地方富足,更是有济宁这种繁华不逊于苏杭的大城。

圣旨下来的第二天就是春节,这或许是老天给王争最好的年节大礼,登莱官员就不说了,几乎趁着过年过节这几天来了个遍,把王争的门槛都要踢破。

就连山东其他府境,诸如青州府、济南府的官员也有些来凑个热闹,不过这些人除了道贺,大多数却是来哭惨的,说起清军的暴行一个比一个绘声绘色。

其实他们说的大多也都是确有其事,去年的清军入寇要不是王争带着登州营到后面闹了一下子,这时候怕才完事。

就是这三个月,相比北直隶,山东也被多尔衮的正白旗涂炭不轻,竟然有二十几座大小城池失陷。

作为山东总兵的刘泽清本该带兵统筹各地,协调抵御建奴的入寇,但这小子压根没想过抵御这码子事,得到消息后,一早儿带着人跑远了。

直到上个月才慢腾腾的挪腾到东昌府驻扎,看这意思是提防着,万一建奴再回来,立马带人掉头跑到河南。

年前的时候刘泽清以山东总兵的名义煞有其事的上了一份奏疏,责任自身一点没沾,全都推到那些失守城池的军将身上,口口声声说自己是“数度转战”。

南直隶镇守太监刘福那边协调一番,负责清查此事的阁臣杨嗣昌与刘福也有交情,这事也就算过去了。

最后到了三月份,杨嗣昌清查完毕报了上去。

各地有调度有方功过相抵的,也有痛改前非自缢身亡的,在刘大总兵的奏疏里,甚至出现地方军将投敌献城的。

总而言之,无论杨嗣昌如何左遮右掩,终究还是挡不住各地溃败的大势,最多就是调度有方减少伤亡,压根没什么胜迹传出来。

在这种时候,王争率领登州营突然来了这么一场大捷。

崇祯将信将疑,当即命北镇抚司的锦衣卫专门查验,最后都是纯正的鞑子首级,又惊又喜的时候,各级有司衙门自然要大大宣扬起来。

将鞑子首级堆叠京官那是必须的,杨嗣昌本来和山东巡抚颜继祖素有不合,这回本来想理所当然的给他定个死罪,可却突然出现登州营这样一场大捷,据说连老奴酋努尔哈赤的亲女儿都给抓了活的回来。

杨嗣昌得到秉笔太监王承恩的提醒,态度立刻来了个三百六十度翻转。

当然了,他也明白,这时候若是再想把颜继祖定罪是不可能的了,这等大捷,那老小子怎么也能有一个驭下有方的功劳落到头上。

尽管心里有些气,但杨嗣昌还是老老实实的上疏为颜继祖审辩,再一意孤行要整颜继祖,只怕会如同王承恩说的那样,死的将是他自己。

颜继祖这次算是躺着也能拿功劳,捡了条性命回来,小心翼翼的送走传旨钦差后立即就是提前操办年货,张啰着吧大红灯笼在府前挂了一排。

当然了,欣喜若狂的同时,他自然明白是因为谁这次才大过变大功,所以颜继祖立马行文登莱巡抚衙门,深切嘱咐登莱的各级有司衙门,登州营的一切事情都要优先承办。

其实就算颜继祖不发话,王争在登莱两府也是风光无限,登州营孤军深入,所有人都以为是有去无回,羊入虎口。

但人家不禁回来了,建州一战,更是斩首建奴三千余级,这比北直隶各省的官军斩获加起来都要多。

王争个人不仅直接坐到升登莱总兵的位子,更是有正五品骁骑尉的荣勋加身,被崇祯称赞为“勇冠三军”,登州营也被赞为三军最勇。

这一战实在是太过耀眼,这等光芒下,无人怀疑登州营目前的实力,就连山东总兵刘泽清的刘营都被比了下去,不少人暗地在说。

现在的山东,论起实力,当是王争的登州营为首。

第四章:以假乱真险入城第二百六十五章:回师 后事 官官相护第四百七十章:谁的时机来了第六百零四章:一统历 汉农籍 火器局第四百零二章:衍圣公孔胤植第六百零一章:三军云集,帝国开篇第四百四十九章:本王,必除王争第一百一十章:王守备军令如山第一百七十六章:霹雳手段第一百七十三章:南京!南京!第五百五十五章:装备了火器的新式骑兵第一百三十四章:这辈子都没见过第三百零六章:始料未及,割肉补疮第四百三十四章:会晤陕督第二百六十章:勇擒江义第三百零一章:有马有刀,唇舌无谓第四百三十章:温水煮青蛙第二百二十二章:山东告急第三百八十八章:血战拓城(二)第三百七十二章:树大招风第三百一十八章:彼之奇兵,我之期兵第五百二十三章:大户们的去处第五百三十三章:军魂 铁律 肃心第二百二十三章:回城 佳人 告捷第三百四十二章:朱仙镇第三百一十九章:绞首三千,克定开封第四十章:文登锐卒逆乾坤第二百九十章:山东军第八十二章:所向披靡第三百四十三章:圣旨 革职 奸臣第三百九十二章:我让他今日死,他便活不到明日第三百四十八章:非无为,实乃大势第五百零八章:传庭死,而明亡矣第四百九十章:夺门之变第四百七十三章:半月内必克襄阳第一百一十七章:士子毒瘤第六百零六章:追赠 诰命 西征第三十一章:欲擒故纵得江大第五百六十五章:闯王泄愤杀吴襄第五百四十三章:大顺北上,屠掠宁武第五百八十五章:软硬兼施,帝王权道第六百零七章:斩将 收权 定策第一百八十四章:任命第四十一章:萤烛敢争日月辉(新发布,求推荐票!)第三百八十五章:见招拆招第三百三十七章:约法三章第一百四十九章:孤注一掷的刘泽清第五百一十八章:甲申年的元旦第二百三十四章:并克胶州第三百一十四章:四面遭围,列阵摧锋第一百八十一章:李军议激试顾君恩第三百九十一章:转机第三百一十三章:乱象纷纭,闯营挑衅第二百四十三章:缘分到了挡不住第一百五十五章:夜袭空空岛第四百一十九章:扩招第三章:致命风寒不致命第二百六十五章:回师 后事 官官相护第一百四十五章:天网第五百六十三章:多尔衮的棋高一招第五百九十四章:火器之利,天壤之别第五十六章:把控源头第一百二十四章:扩招 足额第三百二十九章:为利趋使第四百二十二章:礼服第二百六十章:勇擒江义第三十章:河湾长谈鱼水情第四百一十五章:历城军校一期学员第二百六十四章:刘泽清之死(完)第二百九十章:山东军第五百九十五章:小挫无碍,满汉无情第五十六章:把控源头第四百三十六章:不来?发炮平之!第六百零四章:一统历 汉农籍 火器局第一百一十五章:双喜临门第四百七十二章:饱掠归襄阳第五百二十五章:这事闹的第四百一十三章:各有私心第二百零九章:深秋十月向辽东第三百九十一章:转机第五百八十五章:软硬兼施,帝王权道第一百一十四章:收复养马岛第四百零四章:南宗北宗第六百一十八章:合围 崩溃 击毙第三百二十四章:欲盖弥彰第五百零三章:多功能磨盘车第五百三十四章:整军纪,围安平第一百四十七章:鞑子需要用命来还!第十三章:铮铮誓言合众心第三百四十二章:朱仙镇第五百三十五章:趁你病,要你命第五百三十六章:望披靡,强军到第五百九十五章:小挫无碍,满汉无情第一百零五章:大乱第九十九章:倭寇第五百九十七章:反戈相向,卸磨杀驴第二百三十七章:问茶 品茶 小民第七十章:循序渐进第四百四十二章:舍不得第九十一章:守备坐营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