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六章:历史的某些必然

郏县之战后,朝廷最后的精锐陕西秦军几乎丧失殆尽,官军一溃千里,明廷在河南所能控制的地方,实际上只剩下黄河以北的怀庆、卫辉、彰德三府和豫东少数州县。

这个时候,恰逢山东军发动沧州兵谏之初,据说闯王李自成听闻此事后放声大笑,跃跃欲试,想立刻率大军进围开封、归德二府。

但后来这个念想被牛金星等人合力劝止,说是王争虽然率主力战兵北上,但山东内外还留有大量正兵,从前吃过的亏不能再吃一次,还不如转奔湖广。

当时在湖广境内的官军,实际上远不如河南,唯一值得提起的只有平贼将军左良玉,据说在襄阳聚拢了几十万的残兵败将。

崇祯十五年闰十一月,正是山东军挺近河间府的时候,李自成率闯军主力约四十万人由河南的南阳进入湖北,直奔襄阳。

消息传到襄阳,左良玉大惊失色,率左军在襄阳附近州府劫掠一番后趁夜难逃,等到闯军来到襄阳的时候,城内百姓受左军欺压已久,争相喊打官军,浩浩荡荡迎闯军入城。

襄阳不远,便是荆州。

明惠王朱常润、偏沅巡抚陈睿谟率大批官员毫无抵抗之意,随同一众官员弃城而走,驻守在荆州的明军要么就地解散,等待归附闯军,要么就是随之南逃。

闯军自归德一役败后,转瞬间声势再起,所过之处皆是望风披靡,“明廷文武诸司,相率潜逃,各处城门几无一卒。”

闯军进入荆州,杀明湘阴王朱俨钅伊全府数十口后仍觉不快,竟搜找了打量的柴草堆砌在王府内外,烧起大火焚烧湘阴王府。

五日之内,李自成分兵连下枣阳、宜城、谷城、光化等县,一呼百应,各地州府无论官员还是百姓,尽数望风而降。

占领襄阳、荆州之后,李自成马不停蹄,继续率闯军主力向承天进军。

崇祯十六年正月初一日,闯军攻克承天。

此役,湖广巡抚宋一鹤城破后自缢身亡,巡按御史李振声挥木击贼不敌被俘,后绝食而死,总兵钱中选率亲丁登城力战身亡,唯有钦天监博士杨永裕献城投降。

占领承天以后,闯王李自成下令改承天府为扬武州,紧跟着率主力继续东进,并且于正月十五日攻克汉川县。

这里距湖广省会武昌只有一百二十里,又依濒汉水,顺流直下,几日便可达武昌。

左良玉带着部众由襄阳逃到武昌,脚跟还没站稳,屁股都没坐热就听闯军杀来,只好再劫掠一番,顺江逃往九江。

左良玉部逃跑后,闯军取道刘家隔,于正月十八日攻克了汉阳府,缴获船只四、五千号。

闯军乘船渡江进攻武昌,兵锋欲挺进南直隶,可由于江水湍急,闯兵大部分都不熟悉水性,船只几乎都被风浪打沉,损伤惨重。

李自成决定暂时停止渡江,经云梦县返回襄阳。

看到这里,王争虽然对接下来的事情早有预料,但还是忍不住有些吃惊。

闯军占领大半个湖广只用了三四个月的时间,说白了,就是李自成和左良玉追逃战,左良玉打着朝廷官军的旗号到各处逃亡,劫掠百姓,所作所为,比从前的流贼有过之而无不及。

相比之下,李自成的闯军却成了正义之师,只需要简单的几条命令,再散布上一些流言,就能轻易的收获民心。

崇祯十六年正月,李自成完成一切准备,改襄阳为襄京,号称“新顺王”,被罗汝才、小袁营、革左四营等各路农民军尊为“奉天倡义文武大元帅”,并且提升了一大批部下将领。

李自成这次称王之后,闯军对外称“新顺军”,而且营制方面也经过了一次脱胎换骨的整顿。

李自成把原来闯军与归附的明军、各部农民军划分为担负攻城和野战人物的五战营和镇守重要城镇和战略要地的地方军。

在这个时候的人看来,这没什么特别,不过是仿照了山东军正兵、战兵、辅兵的三级兵制。

崇祯十六年李自成在襄阳称王后,原来流寇的各级将领,就好比山东军的各地主将、营官一样,对外都有了正式的职称。

说起来与历史上有所不同,本来新顺军的权将军有田见秀和刘宗敏两人,据说田见秀“为人宽厚,能得众心”,所以李自成命他“提督诸营事”。

刘宗敏则是充当李自成的左右手,并且协助指挥李自成的中权亲军,算得上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

可是现在,刘宗敏横死归德,头颅被安东候王争进献到京师,除他之外,闯军中一时竟找不到第二个权将军的人选。

李过虽勇猛,但资历不足,高一功稳重,却威望不够,罗汝才尽管威望和能力都够,但是李自成心有隔阂。

所以商议到最后,新顺军中只设置了田见秀一个权将军,中权亲军和刘宗敏部都由新顺王李自成亲自统领。

说起来有些蹊跷,山东军上次改组设置了“四营十八战将”,这回闯军改组只隔了几个月,同样设置了“五营二十二将”,不少人都觉得,李自成这可是过于不要脸了。

山东军虽说是天下第一强军,但是你顺军今非昔比,不见得比人家山东兵马差,怎么会仿到这种地步?

从地方军、主力军的制度,再到最后的四大战兵营,五大主力营,几乎都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李自成的中权亲军就好像是王争的明威中军,下辖帅标正威武将军张鼐,威武将军党守素、帅标左威武将军辛思忠、果毅将军谷可成、帅标右威武将军李友、帅标前果毅将军任继荣、帅标后果毅将军吴汝义七员大将。

此外,左营制将军为刘芳亮,还有左果毅将军马世耀,右威武将军刘汝魁为副将。

其余营制大体相同,右营制将军刘希尧,左果毅将军白鸣鹤,右果毅将军刘体纯;前营制将军袁宗第,左果毅将军谢君友,右果毅将军田虎;后营制将军李过,左果毅将军张能,右果毅将军马重僖。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贺锦作为后来归附李自成的农民军首领,此次也被任为权制将军,位在诸将之右。

王争看完,深深地吸了口气。

沉默半晌,王争放下手中邸报,将军案上的茶水一饮而尽,神采奕奕的走出正堂。

李自成这属于治标不治本,就算主力五营战斗力直线提升,但地方兵马的根子还是原明军和地方流贼,虽然席卷的速度快了,但这只是表面现象,后面隐藏着巨大的祸患。

可以预见,一旦顺军的主力五营遭受重创,整个军队的实力便会大打折扣,再加上没有优质的后背兵员补充,精锐死一个就少一个。

历史上清军入关之后,看似百战百胜的顺军,一片石之战,李自成亲率的主力五营近乎全军覆灭,其余地方军素质低下,根本对清军难以抵挡,崩溃的速度令人无法相信。

不过话说回来,无论李自成那边怎么样,这都是历史的某些必然性,自己还是先把钱财紧缺的事情想想怎么处理。

从前王争可能不会想太多,但是现在手握号称天下第一强军的山东兵马,必须为今后长远打算,自然不想多年的辛苦付诸东流。

看着眼前的荷花池,王争不经意间捏紧双拳,眼中流露出不一样的神采。

眼下都到这个地步了,再到日后的崇祯十七年,应该也有实力与鞑虏拼上一拼了吧。

推荐一本明末文《铁血铸新明》,大家可以去支持支持。

第三百七十九章:离心离德第三百四十七章:招安第一百九十一章:一炮第六百零七章:斩将 收权 定策第五十六章:把控源头第五百九十三章:天遂我愿,克复盛京第三十七章:土蛮妄帝不可骄第一百七十三章:南京!南京!第一百六十八章:底细成迷第五百四十八章:鲁王的感怀第六百零七章:斩将 收权 定策第六十三章:杀价第五百一十二章:无风不起浪第九十七章:遇贼,列阵以迎第三百一十章:进退维谷,借机发难第三百七十五章:顺坡下驴第三百一十二章:进剿河南,皮癣顽疾第七十七章:到底哪个才是官府?第五百二十五章:这事闹的第四百五十六章:察金矿 悍将心第六百一十六章:一统天下的雄厚实力第四百九十一章:名声和性命第三百七十八章:冲冠一怒第三百七十一章:汝宁之败第二百八十六章:六府归一第五百五十五章:国姓齐王,统领天下第五百四十四章:破京灭明,崇祯殉国第四百九十九章:天下棋局,三处博弈第二百六十五章:回师 后事 官官相护第五百三十八章:胜不骄,败不颓第四百三十九章:陈新甲仗义执言第五十四章:震慑第六百一十八章:合围 崩溃 击毙第一百六十六章:不知不觉捅了个篓子第一百七十三章:南京!南京!第五百一十一章:士子毒瘤第三百一十章:进退维谷,借机发难第四百三十四章:会晤陕督第九十二章:看笑话与捡便宜第五百五十二章:多尔衮入关,李自成东征第四十八章:争巡检第二百八十六章:六府归一第四百五十四章:兵临徐州第一百八十五章:左良玉第一百三十二章:真正的暴利!第五百七十五章:雄踞草原的土默特第二百九十七章:有子汉兴第二百五十八章:摧枯拉朽第二百三十五章:称雄山东第四百零二章:衍圣公孔胤植第三百一十九章:绞首三千,克定开封第五百八十一章:不要给脸不要脸第五百四十二章:终灭郑氏第五百零六章:克定南京(下)第三十章:河湾长谈鱼水情第四百八十六章:党争又起,圣躬违和第九十九章:倭寇第三百二十九章:为利趋使第十八章:军伍废弛渐堪忧第三百九十一章:转机第二百八十九章:大变革的序幕第三百七十五章:顺坡下驴第四百章:杀千刀的忠烈伯第三百二十二章:处处不平第三百七十五章:顺坡下驴第四百六十二章:怒闯王宅第四百三十六章:不来?发炮平之!第九十四章:必剿之第三百九十九章:此人之奸猾,三百年来未有第四百八十章:人生在世,最快意的是什么?第四百四十二章:舍不得第五百一十二章:无风不起浪第五百四十一章:苏州会晤第五百九十四章:火器之利,天壤之别第四百六十四章:小袁营投山东第三百四十六章:馒头 灾民 义军第五百四十三章:大顺北上,屠掠宁武第三百零五章:霹雳手段,菩萨心肠第十七章:乱世知音莫相问第九章:月黑风高杀人夜第六百二十三章:大封功臣,举兵征辽第四百一十五章:历城军校一期学员第三百五十六章:两厥奴酋第一百八十四章:任命第四百四十四章:入不敷出第三百九十三章:“德才兼备”第九十六章:啼笑皆非第四百九十三章:做准备第二百三十九章:清理门户第八十四章:鹰脸刑一刀第三百三十四章:外系 豪强 人心第四百零二章:衍圣公孔胤植第五百四十四章:破京灭明,崇祯殉国第四百三十八章:朱以派之死第一百一十八章:泛泛之辈第四百九十章:夺门之变第四百五十一章:思进取第四百八十九章:中都 遇刺 滁州第二百四十六章:化敌为友第一百九十八章:大翻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