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节 不见花姐

《大山之子》——第二部 《商殇》

第37节 不见花姐

第一张喜柬是刘知县,第二张喜柬是王老太爷王半城。

出得县衙,再前行三四十步,便是王宅。

于今王家的当家人王明亮,三河人呼王老太爷,其妹乳名香香姐,正是于慈恩老舵爷的正妻王玉芬,这样论起来,于信达得恭恭敬敬地呼一声“舅老爷”。不过么,一般情况下,小外孙还是多呼“太爷爷”。

王老太爷听得小外孙来访,赶忙迎到客厅:“哦哟哟,老爷爷我一早起来,便听得喜鹊叫,哦哟哟,果是我家小外孙孙……”

于信达跪在地上:“太爷爷在上,外孙孙这厢有礼了。”

“哦哟哟,亲戚家家的,用不着虚礼么?快快起来,快快起来。”王太爷一边拉起于信达,一边冲旁边的家仆嚷嚷,“哦哟哟,你些个没眼力的家伙,咱家外孙孙,还不快快上茶!哦哟哟,一个一个的,可是不想在咱老王家混了,咋的?”

于信达从袁崇明手里接了喜柬,双手恭恭敬敬地递上:“我家兰儿小姐姐,出嫁之期定在下月的十六,邀请太爷爷与庆,我家自当备下茶酒,扫地以迎。”

“哦哟哟,我那外孙女儿,与蒋家小子喜结良缘,太爷爷我是知道的,哦哟哟,恭喜哈!恭喜哈!”

王老太爷一阵的恭喜,却半天也不伸手,任于信达伸着双手,将喜柬递在半空中。

王老太爷的长子王光荣,见得于信达好生尴尬,也不顾父亲的脸色,接了喜柬,“我家自当赴宴,随喜随喜哈!”

于信达心中难免的疑惑:舅老爷咋不接喜柬呢?。

也不听王老太爷的挽留了,于信达领着三个小哥哥:田小刀程小炮袁崇明,望了西大街而来。

第三张喜柬,是西大街的冯老医:冯记医馆的主家人冯知仁。

冯家世代祖传的中医,自打三河置县,便到得此地,在西大街租了王家一间铺面,开起了冯记医馆,做着悬壶济世的营生。咱三河县地处省城与藏地的交通要冲处,来往客商熙熙攘攘,络绎不绝,其中不少的商人旅客受不得山中气候,生病得瘴是常事儿,因此,冯家医馆的生意历来兴旺得很,慢慢地积累得资本,便买下三间铺面,雇得数位中医,生意越发的红火。

冯家医馆临街三间铺面,一间用作诊室,一间是药铺,一间做着收购药材的生意。

冯家医馆问诊开方,是不收费的,完全靠配卖药材牟利。冯家医馆的药草,少部分是自己入山采挖,更多的是从山中药农手中收购。慢慢地,冯家从这药材买卖中尝到了甜头,医馆虽是照常,但主要的业务,却是放在了药材上。

山中药农爬山攀岩,采挖的药材售与冯家,冯家累积起来,再批给于家的诚义实商号。

给病人诊病处方,不消说的,需得医术,便是收购药材,也需识得名称,懂得药性,行晓行情。因此,冯家医馆所聘的中医,除了问诊处方,更重要的业务却是辨识药材。

时正深冬,正是收购药草的好时节。几个药农围在柜上,冯老医和冯泽远正与他们交涉,或验货,或侃价。见得于信达前来,冯老医把柜上的生意甩给了长子泽远,引着四个娃娃,径直进到内院。

于信达纳头便拜:“孩儿问过伯父金安!”

冯老医一把拉起于信达:“唉呀唉呀,此是内屋,勿要虚礼,起来,起来,让伯父看看,嗯,看看。噫!信儿呃,你这身子骨儿,咋不往上了长呢?”

于信达只是望了冯老医傻傻的笑。

长子泽远打点完柜上的生意,也进得堂屋,陪了于信达说话。

这冯泽远,也是蒋先生的学徒,如今早已退塾,在家帮着父亲打理医馆生意。

冯泽远:“信儿小弟前来,可是有话?”

“哦,我家小姐姐兰儿,嫁与蒋家介民哥,吉日定在本月的十六,”于信达一边说,一边儿从袁崇明手里接了喜柬,双手递与王希和,“诚邀伯父父母的,全家人都来我家,喝杯喜酒。”

“咹,这个,兰儿小姐……咹,这个,蒋介民,这个小子……”冯老医却并不接喜柬,一边嘟嘟囔囔,一边用了手指,在桌上敲个不停。

倒是旁站的冯泽远接了喜柬:“好哇,好哇,兰儿小姐姐大喜,我家定当随喜的。”

于信达搔着脑袋瓜子,疑惑不已:嘿,这事儿,透着古怪,总得弄明白了才行。

办完了正事儿,于信达却不说走,一边儿跟王家伯父拉些闲话儿,一边儿往嘴里灌着茶水,那眼珠子,老往后院方向瞟,贼眉鼠眼的,仿若揣着些别的心思。

冯老医久在柜台上厮混,咱中医诊病讲究个望闻问节,见得于信达坐卧不宁的神态,心知肚明这小子想些个啥,不由得有些好笑。

“信儿呀,看你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老往后院里瞻,可是忘了早饭?”

“嘿嘿,怎会呢?”于信达搔着个脑袋瓜子,一脸地傻笑,“早饭自是吃了的,不过么,好像有点饿了呢。”

王老医:“哦,饿了?那么,就在伯父这处午饭,可好?”

于信达:“哎呀哎呀,又要叨扰伯父,怎好意思呢?”

王老医:“说甚叨扰不叨扰的。泽远呀,带了信儿去后院耍耍,我去叫你母亲准备午饭。”

于信达欢欢喜喜,随了冯泽远去往后院,眼光却老往厨房张望。

冯家后院只一个小院坝,中央是个光光的小坝儿,摆着一张小桌儿,放着几根小独凳。

周围种着些花花草草的,于信达不识得,问泽远:“泽远哥呀,这啥草儿呢?开花么?”

冯泽远:“这么,天冬,其块根可入药,有养阴润燥、清肺生津之功效,常用于肺燥干咳,腰膝酸痛,骨蒸潮热,内热消渴,热病津伤……”

于信达:“哈,天冬,这么厉害的功效嗦……这个呢,啥东西呢?”

冯泽远:“这是茯苓,俗称云苓,松苓,性味甘平,其效利水消肿,健脾止泻,补益心脾,宁心安神……”

于信达:“哈,宁心安神么?这个呢?”

便是小刀小炮两个伙伴也看出了端倪:这娃娃,心思根本没在这些花花草草上。

直到午饭,众人都围了围了圆桌,仍是不见冯家丫头的影儿。何止冯家丫头哟,便是伯母王刘氏,也没上桌。

于信达终于忍不住了,道:“伯父呀,为何不见伯母他们呢?”

冯老医:“哦,他们么,三子儿和四女儿,都在望山书屋哩,午饭么,就在蒋先生那里了。”

冯家第三是个儿子,冯泽贵,老四是个丫头,冯喜鹊,都被送在蒋先生的私塾里。蒋先生的夫人蒋赵氏,专管着蒋家的家事儿,顺便也为那些个娃娃做做午饭,既方便了娃娃的家长们,也得着些许的劳务之资,补贴家用。

于信达:“那么,伯母哩,总是在家的噻。”

冯老医笑眯眯地:“二女喜花和她娘,都在后堂用饭哩。”

于信达:“哎呀哎呀,这一桌的饭菜,甚是丰厚,把伯母老人家喊来同桌,一齐便吃了,既省得多事,又免了浪费,岂不善哉?”

冯老医:“哦,咱老冯家,虽不是世代的书香门第,但古人之训总是要讲究的。凡有客人,咱家的女人都是不上桌的。”

于信达叹口气:“唉唉,这满桌的好菜,浪费啰,浪费啰……”

没见着花儿姐姐,这午饭便没了味道。于信达胡乱地扒了一碗米饭,把碗筷一扔,道声“慢用”,踮着脚尖,从椅上唆到地面。

冯家长子冯泽远见了,也丢了饭筷,引着于信达到得客厅里,相陪着闲话。

不多会儿,王家主妇冯刘氏,哦,也就是花儿姐的母亲,于信达呼作伯母,端了茶盏出来,笑眯眯地盯了于信达看。

于信达个子实在太矮,屁股虽是落在椅上,双腿儿却吊在半空中直晃。见得伯母上茶,忙忙地踮了脚尖,唆下椅来,双手接了茶盏,装模作样地呡了一口,眼珠儿却老往冯刘氏的身后睃,问:“伯母呀,花儿姐在做啥呢?”

冯刘氏:“哦,花儿丫头么,闺房哩,整天女红,有时也看看书儿。”

于信达:“哦,花儿姐好用功哩,可是要学祝英台,考个女子的状元郞?”

冯刘氏:“信儿说笑哩,啥个状元哟。咱家花儿,常读的《女训》,可是为着状元的?”

《女训》之书?训你个头!于信达忍不住地腹诽,却又敢出声相骂,只得装模作样地啜着茶汤。

冯刘氏:“信儿呀,非是伯母嘴碎,有个理儿哩,咱需说与你知。咱家花儿丫头,既是与你订了媒约的,迟早是你的女人,有些规矩,嗯,譬如,就是《女训》吧,总是须得遵守。”

于信达红了脸:“嗯,伯母教导得是,教导得是,倒是小婿唐突了,还望伯母说与花儿姐姐,咱体会,咱体会。”

于信达脸红得紧,冯泽远忙忙地转了话题:“信达呀,为兄且问你个事儿。”

于信达啜口茶汤:“哦,甚事儿?泽远兄说来听听。”

冯泽远:“嗯,就是,兰儿小姐出嫁,嗯,这事儿,由谁主着?”

于信达:“哦,这事儿嗦,我噻。”

冯泽远盯了于信达:“哦,真是你在主持?”

于信达:“嗨,哄你作甚?真是小弟我在主持哩。”

冯泽远点点头:“哦,原来如此,原来如此。小弟呀,你可知,这事儿,你办得欠妥哩,有些不合章程哩。”

于信达:“咹,不合章程?且请大兄指教。”

冯泽远也不多言,从袖中抽出两个大红的喜柬来,递给于信达。

其中一柬,于信达亲书的,于家嫁女,恭请光临。另一柬,却是蒋家所请,介民娶媳,恭请光临。

于信达把手在小脑袋瓜子上一阵的猛拍:“糊涂!糊涂!”

事儿只一事:蒋家公子迎娶于家小姐,却是两张喜柬,你教那接柬之人如何处断?是赴蒋家喜筵,还是赴于家喜筵?

难怪,刘知县那家伙,王太爷那老头儿,还有,桌上这个冯老医,哦,将来的岳父大人,着自家的喜柬,都迟迟疑疑不接柬。

这事儿办得,是欠妥噻,大大的欠妥噻!

客厅隔壁屋,冯家二丫冯喜花,把手指头蘸了口水,润在窗户纸上,戳了个小洞,拿了眼珠子凑在洞上,盯了于信达:“唉,信儿弟呀,你咋个只长心子,不长个子呢?”

第135节 物理降温第107节 惊魂始定第164节 管家出马第88节 与尔辩辩第24节 黄维风第128节 疑神疑鬼第145节 麻醉之针第172节 黑白通吃第138节 打你屁股第90节 西洋技师第150节 闲说哈哥第40节 众议洋教第140节 华佗之术第22节 太爷之忧第41节 洋人来了第02节 三河于氏第11节 虹儿之死第75节 百顺酒楼第87节 太爷恼了第06节 香香讨计第148节 乡民应差第40节 众议洋教第83节 谋定而动第04节 走商之名第149节 途中受阻第144节 路易主刀第45节 叶儿妹妹第104节 进了陆家第54节 知县拜年第171节 大美二美第100节 此去自贡第31节 运动运动第153节 大刀起盐第14节 袍哥人家第164节 管家出马第90节 西洋技师第07节 义女虹儿第25节 嘉州商号第166节 此去备战第17节 将军衙门第151节 知府劳军第146节 重庆码头第35节 巴黎风情第98节 自贡叶家第111节 一树桃花第44节 吴疆哥哥第167节 哈哥其人第113节 大刀报信第35节 巴黎风情第172节 黑白通吃第125 呆子盐监第140节 华佗之术第30节 菊儿之心第60节 全城扫除第151节 知府劳军第48节 雨兰回门第66节 谈判(二)第81节 城郊有地第69节 持家不易第141节 那就开刀第158节 小刀报信第152节 洪雅沉船第75节 百顺酒楼第149节 途中受阻第153节 大刀起盐第52节 恶人恶行第98节 自贡叶家第167节 哈哥其人第96节 结拜义兄第40节 众议洋教第10节 虹儿作妾第45节 叶儿妹妹第162节 羞死人了第138节 打你屁股第134节 梅子高烧第92节 藏南(一)第157节 三封快信第114节 梅子试衣第32节 小何师傅第158节 小刀报信第125 呆子盐监第147节 码头戒严第24节 黄维风第167节 哈哥其人第120节 大盛余商号第33节 重庆之行第44节 吴疆哥哥第165节 来了炮船第143节 李老头儿第02节 三河于氏第138节 打你屁股第161节 地摊生意第58节 公推主事第24节 黄维风第56节 王家老三第121节  不卖与你第64节 洋人再来第152节 洪雅沉船第108节 好个胡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