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章 铁镜公主

铁镜公主可是众多公主里最受宠的,权柄也是最高的。她一言下,让海靖公主府上的侍卫们人头落地,还是轻而易举的。海靖公主似乎也被自己姐姐的雌威惊醒了,她看了铁镜公主一眼,小声道:“二姐,我没事儿……”

铁镜公主瞪了自己妹妹一眼,“你还是那么心软……”铁镜公主看向侍卫们,冷声道:“再有下次,你们都得去死,包括你们的族人。”扔下了这句话,铁镜公主让人带着海靖公主回到了府里。早已在府里恭候的御医,立马帮海靖公主诊治。

“海靖公主感染了一些风寒,身上还有多处淤伤痕……”御医在检查过了以后,给出了结论。海靖公主感染风寒的肯定的,至于身上的多处淤伤,是在马车上撞的。御医在帮海靖公主处理了淤伤以后,就下去给她开药了。海靖公主小小的身躯,躺在床榻上,盯着床顶在发呆。

“四妹,在想什么?是不是在想是谁对你下手的?”铁镜公主脸色铁青的道:“姐姐已经派人查过了,是哲古捏和萧太兴。他们不满意母后对他们的处置,所以才暗地里对你下手。我已经派人通知了母后,一定会让他们吃不了兜着走……”

“姐姐,我心里感觉怪怪的……”铁镜公主正在描绘哲古捏和萧太兴两个人被抓到以后处置的场面。猛然听到了海靖公主的话,略微一愣。她坐在了海靖公主床边,低声道:“怎么怪了?”

海靖公主皱着眉头,努力的回忆道:“就是……有一个人,在你身边的时候,你会特别安心……但是当他离开的时候,你会很难受……”铁镜公主目瞪口呆的看着这个只有十二岁的妹妹。“你碰见谁了?在什么地方?对方什么身份?”

铁镜公主一开口,就是三个问题。海靖公主闻言,吓了一跳,她还从没见过铁镜公主这么失态。她脑子里像是有两个小人在打架,她不知道该说还是不该说。铁镜公主脸色铁青,瞪着海靖公主。

海靖公主怯怯的说道:“就是……今天马儿受惊以后,我好害怕……有个人救了我……在他身边,我感觉很温暖……不想离开他……”

铁镜公主眯着眼睛,沉声道:“他是谁?他叫什么?”海靖公主悄悄的瞧了铁镜公主一眼,小声道:“他说他叫杨平……”“杨平?”铁镜公主像是被踩到了尾巴一样,猛然站起身,惊叫道:“他叫杨平?他是宋人?”海靖公主眨巴着大眼睛,小声道:“应该是宋人……因为他身上没有我们辽人的味道。”

铁镜公主瞪着眼睛,直愣愣的盯着海靖公主,低吼道:“他是不是还有一个名字,叫杨鹏?”海靖公主吓了一跳,小声道:“姐姐,你吓到我了。他只说自己叫杨平,等到我想再问的时候,他已经不见了……”

“姐姐,你是不是认识他?”看着海靖公主期盼的眼神。铁镜公主迟疑了一下,摇头道:“不认识,应该是姐姐想差了,他们肯定不是一个人。你先休息,姐姐出去一会儿……”铁镜公主神色复杂的离开了海靖公主的卧房。海靖公主盯着纱帐,呢喃道:“杨平……杨鹏……”……

海靖公主府外。铁镜公主一出府,一眼就投到了她府上侍卫头领的身上。铁镜公主看着自己侍卫头领的脸庞,神色更加复杂。“你到本宫车驾上,本宫有话问你。”铁镜公主率先上了马车,她府上的侍卫头领,迟疑了一下,也踏上了马车。侍卫头领一踏上马车,铁镜公主就钻到了他怀里。

“四郎……”侍卫头领迟疑了一下,还是把铁镜公主搂在了怀里。“又受委屈了?要不要我帮你?”这个被铁镜公主唤作四郎的侍卫头领,不是杨四又是谁?很难想象,一个曾经追杨鹏如同追星的公主,此时此刻却赖在杨四怀里。

之所以会变成这样,纯粹是天意弄人。曾几何时,发现了杨四身份的铁镜公主,想借着杨四的身份钓出杨鹏。却没想到,在和杨四慢慢的接触下,日久生情。在樊龙劫掠辽国两京的时候,上京城内乱象纷纷。杨四凭借着他的本事,屡屡帮铁镜公主解围。

杨四就像是剥洋葱一样,一层一层的剥开了铁镜公主的心扉。而铁镜公主也经常安慰独自悲伤的杨四。一来二去,两个人就互相倾心了。因此,铁镜公主在听到了杨平这两个字的时候,并没有感觉到惊喜,反而感觉到惊慌和恐惧。

她感觉到了危险的临近,也感觉到了心爱的人在渐渐距离自己远去。虽然杨平的身份还没有确定,但是她已经感觉到了危机。她想第一时间问清杨四的心意,可是当她躺在了杨四的怀里以后,却怎么也张不开嘴。

她有私心,她害怕。她害怕说出口,杨四就会离开自己。她不敢去赌,不敢赌杨四对她的感情比亲情还重。“没什么,只是看到四妹那么小,就要被那些居心叵测的人伤害,心里就难过。”

铁镜公主选择了逃避,选择了撒谎。杨四听到铁镜公主的话,愣了愣,感叹道:“有时候,当公主,未必有平民百姓幸福。你如果担心海靖公主的安危,不如把她接到你府上住吧。”

“不行!”铁镜公主果断的拒绝了。她害怕海靖公主说漏嘴。见杨四眼神异样的看着自己,铁镜公主赶忙解释道:“四妹这一次受惊不轻,御医说需要静养。她也住习惯了自己的府邸,贸然搬到我府里去,只怕对她的病情不利。”

杨四点点头,算是相信了铁镜公主的话。铁镜公主和杨四又温存了一会儿,然后让人驾着马车回府了。回到府里以后,铁镜公主让杨四去帮她训练府里的护卫,她自己带着丫鬟回到了卧房。

一进卧房,铁镜公主脸色骤变,她冷声吩咐丫鬟,道:“你去吩咐上京府尹,让他带人密切的注意最近入城的宋人。发现和杨字有关的宋人,通通给本宫轰出上京城。再去给本宫调动一支近卫,让他们守在附近,一旦发现了可疑的宋人,立刻拿下。”

丫鬟愕然的问铁镜公主,“公主,这么做会不会太霸道了。很有可能会惹到其他契丹八族……”

“哼!”铁镜公主冷哼一声道:“反正母后和耶律叔叔正在杀人立威,谁跳出来,就让谁去死。”事到如今,铁镜公主也管不了那么多了。铁镜公主是一个敢爱敢恨的人。既然爱上了杨四,那就绝不会让杨四被其他人夺走。即便那个人是杨四的亲兄弟。……

面对与铁镜公主布下的天罗地网,杨鹏全然不知情。此刻,他刚进城。进入到了辽国的上京城,杨鹏有种进入到汴京城的感觉。虽然是冬日,但是上京城依然繁华。其繁华程度,丝毫不比汴京城弱。

只是相比于汴京城充满的书卷气息,上京城多了一些野蛮的气息。即便是那些个辽人,穿上了宋人的装扮,也掩饰不了他们身上的野蛮气息。在距离杨鹏不远的地方,杨鹏看到了两个书生打扮的辽人,扯着嗓子高声的吟唱汴京城里知名的诗句。只是这两个辽人,学问明显不高,许多诗句都是拼凑在一起吟出,全无美感。

偏偏,还有许多辽人小姑娘,频频侧目观看。当然了,除了辽人以外。杨鹏还看到了许多宋人,他们有挂着辽国朝堂官员腰牌的,也有跟在辽人身后一边鄙夷一边捧臭脚的。总之在辽国的上京城内的宋人,大致上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读书人。另一类就是苦力。杨鹏裹着一张宽大的熊皮,腰间挂着刀,看起来更像是一个辽人。在城内走了半圈,杨鹏到了上京城里的钱行。相比于西京城里的钱行,上京城里的钱行开的更早。

不过,占地面积却不大。仅有三十几亩地。上京城里的钱行很繁华,各地、各国汇聚到上京城内的商人,最喜欢待的地方就是钱行。因此,上京城的钱行,更像是一个商会钱行。而且,在上京城的钱行里,还有酒楼客栈。

掌管上京城钱行的掌柜,也算是一个妙人,基本上把上京城的这三十亩地的地盘用到了极致。杨鹏到了钱行门口的时候,钱行的掌柜带领着一群伙计,已经在钱行门口恭候。杨鹏一身的熊皮很显眼。

即便是在辽国,似杨鹏身上这一张完整的黑熊皮也很罕见。钱行的掌柜名叫沈鹏,五十多岁,是一个很有眼力价的人。

沈鹏见到了杨鹏的时候,匆忙就出了钱行门口,躬身道:“老仆沈鹏,见过城主。”沈鹏以前是杨家的账房,后来被调遣到了天京新城去。如今,已然成为了坐镇一方的大掌柜。跟随在沈鹏身后的一众伙计们,全部向杨鹏施礼,“见过少爷。”

在这里的伙计,几乎全部都是锦衣卫的人马。他们除过了平日里的工作外,还要私底下收集辽国的情报。这也是除了汴京城以外,锦衣卫最集中的情报处之一。钱行的掌柜,在辽国虽然不是什么大人物,可也是能和大人物说上话的人。

猛然间,这位掌柜恭敬的向一个人施礼。钱行里的客人们都下意识的看了过来。几乎所有的商人们,都想记住杨鹏的身影。杨鹏摆了摆手,轻声道:“都是自己人,不用这么多礼数。都去忙吧。”

“是。”扮作伙计的锦衣卫们,快速的散开了,去忙了。只留下了沈鹏一人伺候在杨鹏身边。杨鹏此行十分低调,他不愿意被人认出来,所以没在钱行里多待,就让沈鹏带着他到了后堂。

沈鹏弓着腰,跟在杨鹏身边,轻声道:“城主,您一路舟车劳顿,想必是很累了。老仆已经吩咐人准备好了吃食和热水。您先洗漱一下,用一下饭。”

杨鹏淡淡点头,道:“也好。”沈鹏虽然不是天京新城最内层的仆人,但是他多少了解一些杨鹏的嗜好。因此,在杨鹏洗澡的时候,沈鹏并没有派人伺候。只是让人随时给杨鹏备着热水,以便于杨鹏添水。洗过以后,杨鹏换上了一身宽松的衣衫,进入到了饭厅。

饭厅内的地火龙烧的旺盛。因此,杨鹏单衣进入到了饭厅以后也感觉不到冷。饭桌上的饭菜很有特色。摆在最中间的是一道炖熊掌。剩下的,基本上都是一些肉食,还有两个炒菜。

沈鹏等到杨鹏坐定以后,略显尴尬的道:“上京城里炒菜做的好的厨子都在皇宫里,或者被达官贵人把持着……”杨鹏摆了摆手,打断了沈鹏的话,笑道:“都是自己人,随便吃两口即可。用不着准备多好的菜色。我要是真的要吃好的菜色,也用不着其他厨师。”

杨鹏说的这话极其自信。沈鹏愧疚道:“城主您好不容易来一趟,老仆就是想让你尝一尝,这辽国的所有美食……”杨鹏摆手,道:“坐下一起吃吧。”沈鹏惶恐道:“那怎么敢……”沈鹏也算是知道杨鹏身份的。

他这个钱行的掌柜的,看起来风光,可是跟杨鹏相比,终究是各下人而已。杨鹏执意的邀请,沈鹏才坐下,陪着杨鹏吃饭。一边吃饭,杨鹏一边发问,“之前让你查的事情,查的如何?”

沈鹏慌忙的放下筷子,把嘴里的肉块生生咽下去,恭敬道:“老仆已经查过了。四少爷确实在铁镜公主府上。如今已经坐到了公主府侍卫统领的位置。”杨鹏点点头,又问道:“你有没有尝试过联系他?”

沈鹏尴尬道:“四少爷……四少爷每一次出来的时候,都跟铁镜公主在一起。咱们的人没有接触的机会。而铁镜公主府上,从不用宋人奴仆。所以咱们的人也进不去。”杨鹏吧唧了一下嘴,说了一句让沈鹏摸不着头脑的话。

“千里姻缘一线牵啊!还真是孽缘,逃不过去……”诚如杨鹏所言,杨四和铁镜公主这一段姻缘是天定的。在杨鹏肆意的篡改演艺世界历史走向的情况下,杨四依然和铁镜公主走到了一起。似乎千山万水,也拦不住两人之间的孽缘。

杨鹏在钱行内惊鸿一瞥,看似并不起眼,却引起了上京城内不少商人和权贵的注意。钱行背后的真正的东家,一直是一个神秘的存在。对此,外界一直都颇多的猜测。

有人说钱行的东家,就是琉球皇室。也有人说,钱行的东家是琉球第一大财主。更有人说,钱行背后的东家,其实是源自于先秦的赵氏一脉。每一个身份背后,都有一个布满了传奇色彩的故事。

商人们遍及南北,也把这些故事传到了琉球周边的各个国家。然而,即便如此,依然没有人见过钱行东家的真正面目。今日钱行上京城分号掌柜,对一个年轻公子极其的恭敬,而且施的是家仆礼,这边引起的众人的猜测。

神秘的钱行的东家出现了。这一则消息一出,许多人趋之若鹜,恨不得一睹为快。商人们是最善于攀关系的一群人,他们觉得,只要能跟钱行的东家吃一顿饭,以后出去了,跟其他人做生意,别人也得给他三分薄面。

即便是这三分薄面是看在钱行的面子上给的,那也能为他们带来巨大的利益。一张张烫金的拜帖递入到钱行里以后,沈鹏的脸色就变的十分的怪异。

沈鹏端着一张檀木盘子,盘子里的拜帖码的整整齐齐,进入到了杨鹏休息的厢房以后,他恭敬的把檀木盘子放在了杨鹏眼前的桌上。“怎么会有这么多拜帖?”杨鹏正穿着一身雪白的长衫,盘腿坐在厢房内低矮的书桌前在阅读锦衣卫递给他的有关于铁镜公主府的消息。

瞧见了沈鹏端来的一盘子的拜帖以后,明显有些错愕。沈鹏双手叠放在腹前,笑眯眯道:“这些都是身处在辽国的商人,在得知了城主您到了以后,递上的拜帖……”

“我的身份暴露了?”杨鹏有些诧异。沈鹏摇头,恭敬道:“他们只是想拜访一下钱行背后的东家,并不知道城主的身份。”杨鹏愣了愣,点点头,伸手从盘子里捻起一张拜帖,翻开瞧了瞧,又扔回了盘子。接连翻阅了十几张拜帖,杨鹏一股脑的把盛放拜帖的盘子,推到了沈鹏面前。

“真是一群败家玩意儿,不是镶金边的,就是錾金丝的,甚至还有通体鎏金的?这是在向我炫富吗?”杨鹏兴趣乏乏的摆了摆手,“拿下去想办法把里面的金子弄出来,存到我的户头上。”沈鹏嘴角抽搐了一下,还是照做了。

能把别人递进来的拜帖融了取金子的人,满世界的贵族圈,恐怕也只有杨鹏一人了。沈鹏很想告诉杨鹏,找工匠们把上面的金子一毫不差的剥离下来工钱,远比这些拜帖上的金子更花钱。打发了沈鹏,杨鹏坐在书桌前,继续观看锦衣卫递过来的情报。

根据锦衣卫情报上所述,最近几天,铁镜公主府的护卫们增加了三成。除此之外,在铁镜公主所住的街道两旁,盘桓着数量不少的近卫军军卒。近卫军是辽国皇室的侍卫军之一,人数一直保持在三千人左右。其战斗力,远比辽国的精锐皮室军还要强横一截子。有点儿类似大宋皇室的金枪班、御龙直卫等等大内侍卫。

这些近卫军盘桓在铁镜公主府附近,做的事情让很多人感觉到匪夷所思。那就是驱逐宋人。旁人或许觉得有些莫名其妙,但是杨鹏却从这中间,感觉到了浓浓的恶意。似乎铁镜公主已经猜到了他到了辽国的上京城,所以在暗中针对他。

只是,铁镜公主既然猜到了他到了辽国的上京城,却没报知给耶律休哥和萧太后,这让杨鹏有些意外。杨鹏可是清楚的知道,自己在耶律休哥和萧太后这两位站立在辽国权力顶端的两个人心里的敌对地位。恐怕,仅比被辽国视为心腹大患的赵恒,只低了一头。

若是让他们二人知道了杨鹏进入到了上京城,他们一定会派人封闭四门,然后大军压境,来一个瓮中捉鳖。而上京城内至今没有什么大的动向,这恰恰表明了,铁镜公主并没有把他的身份透露给耶律休哥和萧太后。杨鹏屈指敲打着桌面,一边在揣摩铁镜公主的心思,一边在思考如何接近铁镜公主府的对策。

铁镜公主,一方面对她表现出敌意,一方面又替他隐瞒了行踪,这让杨鹏很费解。杨鹏再思量对策的时候,沈鹏再次捧着一个摆满了拜帖的盘子进入到了杨鹏的房内。杨鹏并没有在意那些拜帖,而是侧头问沈鹏,“沈鹏,你说说,能有什么办法避开铁镜公主府的侍卫和近卫军的眼睛,见到我四哥?”

沈鹏笑眯眯的从盘子里拜贴里取出了一张请帖,放在了杨鹏面前,“或许这一张请帖,能帮得上忙。”

“韩府?”杨鹏翻开帖子,就看到了两个大字,他有些诧异的抬起头,问道:“那个韩府?”沈鹏躬身道:“楚国公韩德让的那个韩府……”辽国楚国公韩德让,那可是一个人物。

唐末的时候,韩德让的祖父韩知古被掠至辽国成为了奴隶,后来他的祖父,凭借着奴隶之身,一路做到了辽国的中书令的位置上。韩德让的父亲韩匡嗣官居南京留守,被封为燕王,后因为与宋军作战失败,遥授晋常节度使,爵位降到了秦王的位置上。

韩德让自小受到了其祖父和父亲的熏陶,智略过人,深明治国道理。后来入仕为官,先后挫败了赵光义两次伐辽的战斗。被授予辽国南院枢密使、楚国公的爵位。成为了辽国最具实权的汉臣。

辽景宗去世以后,他和萧倬达成了密议,拥立了现在的幼帝。成为了四大辅政大臣之一。萧倬为了拉拢他,不仅擢升了他为楚国公,加赐开府仪同三司,兼政事令,甚至还赐下名德昌。

以此洗清他奴隶的身份。甚至近期,还有传闻,说萧太后予以赐皇族姓氏给韩德让。而韩德让,也是萧太后这位皇太后垂帘听政的支持者之一。经过了此次两京被掠夺后,耶律皇族和萧氏后族联合逼宫的事宜。为了解决萧太后的后顾之忧,韩德让已经暗地里开始和萧太后一起谋划,改革辽国的制度,在辽国推行汉制。

毕竟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第七百八十五章 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第六百八十九章 各方调动第一千零七章 不是结局的大结局第九百六十九章 阿莫勒失守第七百一十二章 倭国使者第二百四十一章 左右为难第三百六十八章 琼花公主第四百八十章 人心险恶第一百零三章 不忘恩情第四百七十三章 席卷千军第七百六十四章 待更新第四百五十九章 旁敲侧击第十四章 凌迟处死第八百九十一章 蒙古动态第九章 深入虎穴第一百五十八章 心中理想第九百二十二章 自相残杀第二百二十七章 师徒情深第二百四十五章 惊慌失措第八百二十六章 缓兵之计第五百二十五章 进入四川第二十章 无力再追。第四十一章 新城新貌第九十二章 进京朝见第四百三十六章 出人意料第二百一十七章 冤家路窄第九百七十章 黄雀在后第八百一十七章 内乱平定第六百一十三章 西辽使者第四百九十八章 玄甲无敌第六百七十四章 大明大军现第五百八十六章 兵败如山倒第七百五十四章 情况危急第八百九十八章 悍将无敌第一百六十八章 走一步看三步第九百八十九章 将计就计第七百八十一章 达成一致第六百七十七章 乐极生悲第八百五十七章 诈中之诈第七百九十一章 西方大力士第六百三十章 弃暗投明第五百六十八章 波斯商人第三百二十三章 疑雾丛丛第九百零一章 民间论战第六百五十四章 大理内乱第五百六十六章 战略方针第八百五十五章 大军北上第八百九十八章 悍将无敌第七百七十五章 内部混乱第二百六十七章 出人意料第六百三十五章 这一家子第一千零四章 班师回国第十七章 险象环生第九百七十二章 声东击西第一百八十一章 色胆包天第二百七十四章 犹豫不决第九百九十七章 难以置信第六百七十二章 惊恐不安第二百九十九章 民心如丧第四百六十六章 忠勇好汉第十三章 跨河突袭第九百七十五章 军营情义第五百三十章 倭寇决心第七百八十一章 达成一致第六百四十三章 消息泄露第五百七十八章 重型巡洋舰第九百八十七章 妙计诱敌第三百一十八章 内心不弃第五百八十三章 私生子第五百六十一章 吐蕃使者第七百八十二章 情势逆转第三百七十七章 最后的疯狂第四百九十三章 官场习惯第九百五十二章 围城打援第六百三十一章 反败为胜第七百二十四章 请君入瓮第七百八十九章 女皇之心第一百四十三章 扩张海军第六百六十六章 大理风云第二百五十四章 爆破平定第九百四十五章 中计败北第七百六十三章 比武招亲第二百八十四章 公主柔情第四百七十三章 席卷千军第三百六十二章 西夏使者第八百九十二章 蒙古人动向第三百九十章 顽强血战第四百零四章 夜宴美女第五百三十五章 倒向朝廷第九百七十三章 岌岌可危第七百四十七章 大意失利第七百八十九章 女皇之心第八百七十五章 功亏一篑第四百三十八章 无用书生第十七章 险象环生第五百零七章 势如破竹第九百二十九章 东征开启第七百六十九章 岛屿争夺战第五百零四章 坚定不移第一百八十章 “伐辽第一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