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一章 辽国韩家

可以说,韩德让已经是足以并肩耶律休哥的一个实权派的‘摄政王’。就是这么一个在辽国跺一跺脚也能掀起风浪的人物。居然请杨鹏一个来路不明的商人吃饭。沈鹏见杨鹏眼神怪异的看着自己,就陪着笑脸解释道:“城主,您别这么看着老仆,真正请您吃饭的,自然不可能是韩德让。事实上真正请您去吃饭的,是韩府的二公子。他只是假托韩德让之名。”

杨鹏挑眉道:“韩府的二公子,能有办法让我见到我四哥?”沈鹏轻咳了一声,低声道:“老仆听说,辽国皇太后萧倬,和韩德让的关系不一般。因此,辽国皇室的几位公主,和韩府两位公子的关系也比较亲近。

据说,辽国皇太后萧倬,已经答应了把自己膝下的大长公主晋国公主,下嫁给韩德让的大儿子。总之,韩家和皇室的关系匪浅。如果韩府的二公子肯帮忙,您想见四少爷,也不是什么难事儿。”杨鹏挥动着手里的请柬,轻笑道:“这么说,这位韩府的二公子,我是非见不可咯?”

“应该见见。”沈鹏含蓄的笑道。杨鹏似笑非笑的问道:“你如此费心的推举韩家,我不信你在这其中没图谋什么……”沈鹏脸上的笑容一僵硬,尴尬的道:“实不相瞒,咱们钱行,虽然跟萧氏后族搭上了关系,可是并不牢靠。如果咱们能跟韩家搭上关系,那咱们南国的生意,在辽国就稳如泰山。

老仆这也算不上什么图谋,只是希望城主您能顺便搭把手,帮我们一把。”

“你啊你!”杨鹏哭笑不得的指了指沈鹏,然后把手里的请柬扔给了沈鹏,骂道:“滚去准备。”沈鹏闻言,狂喜道:“老仆这就去准备。”杨鹏能够理解沈鹏,同时也知道沈鹏的话里有水分。他不相信,钱行和韩家没有搭上关系,如果没搭上关系的话,韩家二公子为什么要请他吃饭?

只能说明,目前南国钱行和韩家的接触,只是还停留在最表层的最薄弱的层面,并不牢靠稳固。甚至,沈鹏根本没有跟韩家真正有身份的人交谈过。贵族嘛,总是最自持身份的一群人,总是想尽各种办法把他们和普通人隔绝开,甚至通过各种手段,在两者中间设立下巨大的不可逾越的鸿沟,以此来衬托他们的身份。

韩家好不容易混到了辽国最顶层的贵族圈子,自然更加自持身份。因此,在韩家真正有身份的人眼里,或许只有南国钱行的东家,勉强才有资格跟他们攀谈。沈鹏在得到了杨鹏的应允以后,迅速的和韩府的人联系上了,双方共同商定好了赴宴的事件。

事实上,基本上是韩府的人定下时间,沈鹏根本没有拒绝的余地,只是耐心的当了一次传声筒而已。约定好的时间是两天后的晚上。沈鹏特地为杨鹏准备了一身看起来充满了贵气的衣装,却被杨鹏给拒绝了。

杨鹏只是简单的穿上了一件雪白长衫,头上绑上了一个束发的玉冠,手握着一柄象牙骨扇子,披上了一件熊皮大衣,敢去赴宴。

赴宴的地方在樊楼。上京城的樊楼。相比于汴京城的樊楼,上京城的樊楼更具有异域风情。虽然从酒楼的建设和装潢都是仿造的汴京城的樊楼,但是相比于汴京城的樊楼充满的书卷气,上京城的樊楼则充满了铜臭气息。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场面,在上京城樊楼里看不到。一进入上京城的樊楼,看到的更多的是那些辽国的贵族子弟们,牵着恶犬,驾着雄鹰,在互相争斗。似乎两犬相争的胜负,远比一篇道德文章更引人注目。

偶尔也有一些打扮的不伦不类的书生装扮的人留恋在其中。但是他们口中的淫词艳语,简直是不堪入耳。些许在大宋被批判为庸俗话本的东西,在他们中间似乎更受欢迎。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你们知道杨鹏人这首词是在什么情况下作出的吗?”“什么情况下?”“嘿嘿嘿……你想象,你一回头,看到有个女子在灯火忽明忽暗的地方,你说说,这个女子在干什么……”

“在思春……”“在偷窥男人……”“在洗澡……”“……”

当杨鹏听到了自己剽窃的诗词被如此解说的时候,他脸色黑的可怕。恨不得掉头就走。不过,一转身,对上了沈鹏那可怜巴巴的眼神以后,他只能叹了一口气,踏进了上京城樊楼。杨鹏一进门,喧嚣的樊楼清净了不少。杨鹏的装扮,和他身上的气质,都彰显出他是一个纯正的读书人。

在这上京城,纯正的读书人并不多见。大多读书人入了上京以后,都改弦易张,穿起了辽人的装扮。他们似乎想要借此方式,博得辽国贵族的欢心,好借此能谋取一个一官半职的。还有一些骨头硬的读书人,其中长相俊俏的,都被辽国彪悍的妇人们抢到了府里去了。另外一部分,则被身份高贵的辽国贵族,强硬的收入到了府上当了幕僚。

总之,辽人似乎对大宋的读书人,充满了无限的征服欲,而且不分男女。而似上京城樊楼,每曰其名是读书人待的地方,可实际上真正的读书人却并不多见。突然冒出了一个样貌俊俏,纯正的读书人。一下子就像是唐僧进入了女儿国一样,引人注目。

随着杨鹏进入到了上京城樊楼,樊楼里的辽人吵闹的声音下意识的变低了不少。许多人看着杨鹏窃窃私语。其中有一些陪伴着家中兄长出来玩闹的女子,毫不掩饰眼中充斥的占有欲。杨鹏像是一块肥肉,一下子出现在了一群恶狼面前。

“看什么看,我们韩府请的人,也是你们能随意窥视的。”一个身穿白衣的女子,突然出现在了樊楼通往二楼的楼梯口,脸色冰冷的冲着一楼的辽人训斥了一句。那些个辽人中间,明显有人感觉到了畏惧。

但也有人心存布满,低着头满脸怨毒。总之在场的辽人,没有人敢直面韩家的威势。由此可见,韩家在辽国如日中天的地位。白衣女子训斥过了在场的辽人,欠身向杨鹏施礼,“可是钱行的易公子。”

杨鹏拱手还礼,“正是。”白衣女子做了一个请的手势,“易公子楼上请,我家公子已经恭候多时了。”杨鹏也不客气,在沈鹏的陪伴下,一路跟着白衣女子上了二楼。过了二楼,白衣女子却没有停下,而是带着杨鹏继续上楼。

一直上到了四楼顶层。四楼顶层,面积不大,布置的却很精妙,处处充满了儒雅的气息。整个四楼,没有包间,更没有分桌,看起来更像是一个人的书房。在四楼的正南面,是一片开阔的窗户,一个青衣男子盘膝坐在窗户前,在他面前点燃着一个火盆,火盆里的火熊熊在燃烧。

在青衣男子身侧,放着一张矮几,矮几上红泥小火炉正烹着热水。杨鹏余光瞥见了镶嵌在整个四楼的一个正中的柱子上,略微愣了愣。旋即,在白衣女子的带领下,到了青衣男子身边。

“公子,客人到了。”白衣女子在青衣男子身侧施礼,轻声说了一句。青衣男子站起身,略弹衣袖,拱手向杨鹏施礼,“鄙人韩清。”杨鹏回礼,“琉球易行。”

化名而已,只要杨鹏不暴露身份,用什么名字都是次要的。两个人在互相施礼的同时也在打量着对方,韩清给杨鹏的感觉,就像是在面对一个汴京城里读书人。

温文儒雅,颇具公子气质,即便是身世显赫,身上也看不到任何的傲气。在韩青清眼里,杨鹏这个琉球钱行的东家,也没有他幻想中的那一身铜臭,更不是大腹便便,反而是一个不卑不亢,身具傲骨的读书人。

至少,在韩清遇到过的读书人里,能在他面前做到不卑不亢的人,很少有。清对杨鹏的第一感观不错,他做了一个请的手势,“易兄请。”

“韩兄请。”互相寒暄了一下,杨鹏盘膝和韩清相对而坐。沈鹏和白衣女子伺候在一旁,随时等候传唤。清在烹茶,烹的还是清茶,而不是大宋士大夫们喜欢的茶汤。一碗滚烫的清茶烹好了,韩清递到了杨七面前,笑问道:“易兄是商人?”

杨鹏端起了清茶,抿了一口,眉头一挑,略微有些错愕。韩清烹的茶叶,居然是南国的茶园里出产的一种名叫稻花香的茶叶。这种茶树种植在距离稻田不远的地方,稻子长开了以后,迎风一吹,稻花纷纷洒落在了茶叶上。

在稻花的熏陶下,茶叶天然的染上了一丝稻花香,故而得名。杨鹏是最喜欢这种稻花香的。由于大宋出产的茶叶都是发酵的红茶,杨鹏喝不惯,所以杨彤经常给杨鹏备上一些稻花香在家里。杨鹏没想到居然能在辽国,遇到一个和自己品味差不多的人。

杨鹏一边细细品茶,一边回答韩清的问话,“算不得是商人,行商也只不过是恰逢其会罢了。本质上,我依旧是一个读书人。”韩清似乎很满意杨七的答案,点点头,又问道:“那么,易兄就以读书人的角度,帮我看看,我这房内收藏的画卷典籍,那一本最具价值。”

杨鹏愣了愣,摇头笑道:“你这是在质疑我读书人的身份。”韩清只是笑了笑,并没有开口。杨鹏应邀,巡视了一圈,仔细的观察了一下韩清的收藏后,重新坐会了原位,笑道:“韩兄还真是收藏大家,在你的收藏里,不乏孤本、名人字画。要论最有价值的,莫过于那一幅张旭的狂草。”

韩清笑眯眯的说道:“易兄此言差矣,张旭的狂草虽然难得,但是存世不少,以后未必没有超越他的人存在。所以,韩某认为,韩某的收藏内,最具价值的,应该是杨鹏的一诗、一词、一画。杨鹏可谓是天纵奇才,习文短短一年,就练就了满腹经纶,诗才更是冠绝天下。

除此之外,杨鹏创出的素描画派,自成一家。独创的瘦金体,更是有大家风范。最重要的是,杨鹏人今岁才二十有一。

如此人物,我等只能望其项背。即便是再过千百年,也无人能超越。”韩清一脸倾佩的表情,搞得杨鹏都有些不好意思了。杨鹏很想告诉韩清,让他再等几年,等他掐死了年幼的苏老泉,把苏轼灭在萌芽之中以后,韩清再吹捧他无人超越也不迟。

当然了,这话杨鹏只能想一想,没办法说出来。而且,就算是他真碰到年幼的苏老泉,也不会真的这么做。顶多把苏老泉收入到门下,当一个记名弟子。然后让以后的苏轼苏大吃货,一辈子站在他的光辉下过活。

也归正传。让杨鹏没想到的是,韩清居然是自己的粉丝。杨鹏唯有陪着韩清,厚着脸皮,一起吹捧自己,把自己吹的天花乱坠的。

一开始吹嘘杨鹏人,韩清就像是打了鸡血一样。杨鹏努力回忆着自己抄过的诗词,吟出来,每一首都加以赞扬。

一下子就得到了韩清的认可。韩清几乎把杨鹏引为了知己,无话不谈。白衣女子在一旁听的心驰神往的。知道内情的沈鹏,翻着白眼,嘴角抽搐,差点儿羊羔疯都犯了。

韩清和杨鹏也没光顾着聊杨鹏人,在话题扯开了以后,两个人也抽空聊了聊正事。“易贤弟,听闻琉球钱行是琉球皇室所设,琉球皇帝又姓易,莫非易贤弟乃是琉球皇室之人?”两个人在交谈的时候,曾经互相通禀年龄,杨鹏比韩清小一岁,因此被称之为弟。杨鹏摇头笑道:“琉球钱行只是假托于琉球皇室之手,并不是琉球的产业。我虽和琉球皇帝同姓易,但是却并没有血缘关系。

说来也惭愧,陛下在创立琉球的时候,我祖父曾出重金支援与陛下。陛下在立国以后,怜悯我祖父的功德,赐下易这个皇姓。本质上,我们家还是我们家,一个纯粹的商户。琉球皇室是琉球皇室,跟我们却并非一家。”

韩清恍然大悟道:“原来如此,没想到这其中还有这么一番故事。如若今日没有见到易贤弟,为兄还了解不了其中的道道。”

杨鹏讲述的这个故事,很明显也是摸着韩清的脉搏讲的。韩家也面临着赐姓的问题。因此韩清对于琉球的说法,有一种感同身受的感觉。

“皇室尊贵,贤弟祖父能蒙南国皇帝赐姓,也是福缘深厚。”这话听着是在夸奖杨鹏,实际上何尝没有安慰自己的意思在里面。改姓耶律,或许对于韩家来说,能让韩家的富贵更上一层楼。

可是,从小崇尚汉学的韩清,却觉得这有种背宗忘祖的感觉。他其实并不赞同韩家改姓的问题。奈何,他老子和皇太后打的火热,又是一家之主,他的决定谁也无力阻止。

“哎~”韩清长叹了一口气,索性不去再想这些烦心事儿,他对杨鹏道:“易贤弟,今日为兄请你到此处赴宴,主要为两件事儿。

我们族中有人看中了你们琉球钱行的财力,所以想在里面掺一脚。但是他们又怕惹上不必要的麻烦。所以在得知了你这位钱行的东家到了上京城以后,就派我出来,探查一下钱行的底细。”韩清顿了顿,坦言道:“为兄也不瞒着你,族里的人决定,若是你钱行背景身后的话,他们就选择跟你们采取合作的态度。若是你们背景浅薄的话,他们就会生吞了钱行。”

杨鹏愣了愣,拱手道:“多谢正清兄告知。只是贵族的族人,想要杀鸡取暖,就不怕崩掉了牙口吗?”韩清感慨道:“他们随着我父的权力日益高涨,已经越发肆无忌惮了。为兄虽然跟你谈得来,但也只能把实话告诉你,却不能帮上你。”

杨鹏笑眯眯道:“正清兄能坦然告之,我已经感激不尽了。至于贵族的族人,想要吞掉我琉球钱行,是不是有些托大了。辽国如今内忧外患,内部政局不稳,外部又有大宋这个强敌环伺,还要算上最近崛起的复兴关杨家。如果再惹上我们琉球,不怕招来灭国之祸吗?”

韩清迟疑道:“他们认为,琉球距离我辽国甚远,并不足以形成威胁。”杨鹏摇头笑道:“我琉球距离辽国随远,但也不是全无干涉战争的力量。先不说我琉球海船无数,随时能运送我琉球的精锐兵卒过来。就单说宋辽之间,我琉球最不缺的就是钱粮,若是我琉球肯出三千万担粮食,支援宋国伐辽,你觉得辽国的胜算有多少?”

韩清眉头一皱,沉声道:“我父和南院大王麾下的兵马是战无不胜的。”

“不不不……”杨鹏摆手,笑道:“宋辽之间一旦爆发战争,那就是惊天动地的大战。军队的人数会急速的提升到几十万,双方合兵,甚至超过百万。

再加上,民夫、仆从等等,人数将会达到几百万。在这种情况下,战争的性质就会产生变化。从最初的军队与军队之间的战争,演变成一场国力的消耗。谁的国力弱,谁就会败下阵。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如果说我琉球可以持续向大宋提供粮食支持,合我们两国之力,足以耗死你们辽国。因此,在目前这种局面下,得罪琉球,对你们辽国来说,是在招惹祸端。而且,我认为,琉球和辽国不应该成为敌人,反而应该成为朋友。

你说呢?”韩清是一个纯正的读书人,虽然他有一个当南院枢密使的老子,但是他对战争涉猎甚少。对战争的认知也停留在最基础的战斗力和兵力上。

全然不知道国力对于战争的重要性。杨鹏一席话,听的韩清目瞪口呆,他强装镇定,说道:“易贤弟还真是学问高深,即便是对兵法,涉猎的也如此之深。为兄自愧不如。

这些事儿,为兄会会去告诉族人的。至于他们如何决定,就看他们了。是福是祸,也是他们自己招的,和为兄无关,为兄只是一个跑腿的。”杨鹏笑眯眯的附和道:“还是正清兄活的豁达率真,不像是我,整日里劳碌奔波。”

话是这么说,可是杨鹏心里却不相信,韩清这位韩府的二公子,只是一个跑腿的角色。还又说回来,即便是韩清真是一个跑腿的。那么能命令这位韩府的二公子跑腿的,恐怕整个韩府上,也只有两个人能做到。一位就是他那个牛逼哄哄的老子,还有一个就是他那久居不出的大哥。

无论是这两个人其中的任何一个人,其实都能代表韩清。也就是说,不论这背后有什么故事,跟韩清都脱不了关系。两个人又客套了一番,临别之际。杨鹏沉吟了片刻,略带害羞的对韩清说道:“韩兄,我有一件私事想请托韩兄,不知道韩兄能不能行个方便。”

“私事?你说说看。”杨鹏压低了声音,小声道:“我听闻,贵国的铁镜公主,是难得一见的佳人,更是一颗草原上的明珠。不知道我能不能有幸见一见……”

“噗~”韩清把刚喝进嘴里的茶水喷了出来,一脸愕然的盯着杨鹏。

毕竟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第一百二十八章 剑拔弩张第八百五十章 丞相妙计第一百九十章 杨鹏对乡绅第一百八十八章 杨鹏出手第一百八十三章 单刀赴会第六百三十四章 漏网之鱼第九百二十七章 情到深处第七百六十九章 岛屿争夺战第九百四十章 铁甲战舰第九百一十七章 再见杨彤第五百一十一章 里应外合第七百零三章 荒山尼庵第三百二十五章 皇宫酒宴第一百八十一章 色胆包天第一千零四章 班师回国第三百八十三章 后院起火第四百五十一章 月亮惹的祸第六百五十四章 大理内乱第一百四十九章 蛮横家长第一百六十九章 丰州乱起第二百一十二章 洞房花烛第二百六十八章 两淮宣威使第一百九十二章 三州教育第四百三十章 考预后路第四十四章 敌人突围第五百零三章 声东击西第七百四十九章 大明传说第五百五十八章 暗潮汹涌第一百九十八章第三百三十七章 全军覆没第三百六十七章 意气之争第三百七十七章 最后的疯狂第六百七十四章 大明大军现第七百一十七章 兵败如山倒第八百零六章 西辽的决心第一百五十二章 女中诸葛第七百六十七章 无上光荣第七百零九章 神秘教宗第二百一十八章 意想不到第五百七十一章 半夜风光第六百七十四章 大明大军现第九百二十六章 一家三口第八百二十五章 事有变化第二百九十三章 以百姓为重第四百七十章 强弩之末第七十八章 呼延赤金第三百七十九章 形势大好第九百三十四章 倭国情结第四百四十六章 海上副将第五百零六章 出人意料第一百二十八章 剑拔弩张第六百零一章 英雄救美第三十八章 磨玉工匠第一百四十二章 监察院第一百二十章 海战,海战第九百二十三章 恶战无果第三百三十二章 西方武士第一百三十五章 扎马合部第九百七十六章 大军汇合第四百四十二章 燕王赈灾第三百二十四章 辽国新君第二百零七章 五凤朝阳第三百六十五章 试探底线第八百八十五章 子女反抗第九百二十四章 摧枯拉朽第二百五十九章 情到深处不至拔第七章 战场检验第四十五章 狭路相逢第五百三十八章 恶狗相争第七百六十六章 大明勇士第七百七十六章 悍将之名第八百二十二章 耶律夷列第二百七十一章 清官,狗官第四百九十六章 将计就计第二百一十一章 美梦成空第六百五十四章 大理内乱第九百一十五章 杨彤密谋第四十五章 狭路相逢第一百九十四章 势不可挡第八百五十九章 待更新第四百九十四章 倭人舰队第三百八十六章 双方鏖战第五百零五章 暗潮汹涌第六百九十三章 皇室密道第十三章 跨河突袭第二百八十六章 趁其不备第六十六章 制造镜子第九百二十二章 自相残杀第二百六十章 峰回路转第二百五十章 情为何物第三百零三章 心理战第三百三十五章 致命破绽第二百四十四章 险死还生第一百一十三章 杨八妹的怒火第六百零九章 恢弘景观第七十二章 帮士兵找老婆第三百二十八章 凤凰涅槃第一百七十二章 众人计长第五十四章 击杀两翼第四百三十六章 出人意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