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夸功游街

杨鹏从正招讨使下救下的大宋百姓,如今都安置在大沟北门外。好在杨鹏在耶侓红光的行营里缴获了三千多匹驮马,十三万两纹银,六万多石粮食。尤其是这六万石粮食很重要,有了这些粮食,杨鹏就能在这非常时节救活这四万难民。

毛信是难民中的一员。他本是拦河县良固里朴家村的普通农户,家里上有老父母两人,下有妹妹一个。家里有土屋三间耕着旱田二十三亩,虽然毛信一直没有成亲,但也是个温饱的家庭。可这兵荒马乱的时代,小百姓的日子哪里是那么好过的。半个月前,契丹军来了,毛信听说契丹人凶残,赶紧赶着牲畜,带着父母和妹妹一起躲到了良固里。那良固里外面有一圈城墙,里面有五十弓手,毛信希望这些弓手能把良固里守住。

然而契丹军真来了时候,毛信才知道事情不是那么简单的。一百多个契丹兵拿着弓箭一下子就把良固里城墙上的弓手全射死射跑了。鞑子用冲车撞开了大门,把良固里的躲灾的三千多百姓全部抓起来,说要押到辽东去做奴隶。

毛信一家四口,就这样落进了契丹兵手里。一路上,契丹兵赶着到南面去抓更多奴隶,走得很快,不停地拿皮鞭抽走得慢的百姓。毛信的老父母快五十岁了,腿脚不方便,走得慢了,就先后被契丹兵用鞭子打伤了。鞑子一天只让百姓喝一次稀粥,百姓们营养不良,老人被打伤了如何好得起来?两个老人发着高烧,相继去世了。

更惨的是毛信的妹妹。毛信的妹妹今年十五岁,本是花儿一样的年龄,是十里八乡青壮汉子们都派人来说亲的漂亮姑娘。可一落入契丹兵手里,就被契丹兵夺去了清白。后来还被契丹兵杀死了——毛信去为妹妹收尸的时候听人说了,是妹妹被凌辱时候不愿意合作,激怒了契丹兵把妹妹杀死的。

一转眼十几天的工夫,毛信本来温暖的家庭就烟消云散,毛信成了一个孤家寡人。那天晚上,在两个契丹兵的监督下,毛信和村里几个汉子一起在行营附近挖了个坑,把妹妹埋了。在妹妹的坟前毛信大哭了一场,暗暗发誓要为妹妹报仇,就是用牙齿咬也要咬死一个契丹兵。

然而苍天有眼,没有让毛信做白白的牺牲。契丹兵进入大沟地界后遇到了敢战的大宋官军——大沟的守军把契丹兵打败了。契丹兵在大沟败了一场后就往北逃,走了十里契丹兵又停下来,全部朝南迎战大沟的官军。又是一场大战,大沟的官军把契丹兵全打死了!还活着的契丹兵冲到行营里抢夺马匹,骑着马就跑,头都不敢回。

就这样,百姓们得救了。救下了百姓的大沟官军们对待百姓很好,秋毫不犯。这年头都说官军如匪,甚至比匪还要凶恶,不欺凌百姓的官军那真是打着灯笼都难找。不少官军看到难民就要杀,把难民的头颅谎报为契丹兵首级交上去。

而大沟的官军们不但不欺压杀戮百姓,还救百姓。这些官军把百姓安置在城北的城墙下面,带着百姓砍伐树木,让百姓们在城墙下面挖土窝子临时先住着。官军组织百姓在城外挖水井,建公共厕所,还从百姓中选了一些年富力强的,让这些人给其他百姓熬粥。浓粥早晚各一次,每人一大碗。那粥熬的浓极了,上面就算是插上一根筷子都不会倒下来。

虽然不能吃得十成饱,但在范家庄不做什么体力活,也不会饿得生病了。有时候,大沟主官副团长大人还会出来亲自为百姓发粥。毛信看了,那是天仙一样的人物。也只有天京新城城主大人这样的英雄,才配得上这天仙一样的夫人。杨彤一听那些难民叫自己城主夫人,心里不知道有多美,做的跟来劲。

毛信四处打听,终于知道这天京新城的城主大人叫杨鹏。这一天,城主杨鹏大人终于来看大沟城北的难民们了。城主大人很年轻,穿着大红的锦衣卫服装的官袍带着十几个随从,浩浩荡荡地走到了难民的土窝子里。土窝子里的难民们知道这是救命恩人来了,一个个全跑出了土窝子,站在外面张望。城主大人一户一户地检查难民们的土窝子,看难民们有没有遭风雨,有没有营养不良。

看到救命恩人这么和蔼,不少人当场就哭了。几个在难民中有名望的老人从人群里走了出来,走到城主大人跟前,颤颤悠悠地就跪了下去。“感谢明公雷霆手段歼灭了鞑子,慈悲心肠救下我等百姓,大人恩德,草民们永世不忘!”看到老人们跪了下去,整个难民群都感同身受,一起跪了下去。几万人匍匐在土窝子前面,对着救命的城主大人磕头,黑压压的一大片只看得到头颅。那场面看得毛信都肃然起敬。要有多大本事的清官,才能这么受百姓爱戴?

城主大人扶起了当先的几个老人,笑着说道:“救助百姓是我大宋武官的本分,不必行此大礼!”城主大人环顾百姓,大声说:“大家快起来吧,快起来吧!”老人端着一碗井水走到城主大人跟前,说道:“百姓们身无长物,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报答城主大人。这是被救下的百姓在城北挖出的井水,给城主大人润润喉咙。”

城主大人二话不说就把那井水喝了。老人们见城主喝了井水,又要跪,城主拦住拉了起来。城主大人别过那几个老人,又走到一间一间的土窝子前面视察。城主大人走到毛信前面时候,毛信终于忍不住,噗通一声跪在了地上。

杨鹏上来扶起毛信,笑道:“年轻人,你这是做什么?”毛信却趴在地上不肯起来,大声说道:“大人,我父母和妹妹都被契丹人害死了!大人让我加你的官军吧,我不要军饷,只要能打契丹兵,只要能救下几个受苦受难的百姓,我这辈子就心甘情愿了!”

咸平元年十月二十,契丹兵兵退出大宋境内,沧州解严。咸平元年十月二十四日,沧州城为天京新城大捷的士卒们夸功游街。天京新城距离沧州城不过六十里,一体相连。一旦天京新城被攻陷,北招讨使一天就可兵临沧州城下。所以沧州的百姓们都知道:大沟大捷,就是保住了沧州城的安全。沧州百姓们十分欢喜守卫他们的军队,所以徐楠安排了这一次夸功游街。

游街的是天京新城虎贲团和沧州其他各路兵马。当先的当然是“立功最大”的虎贲团,段志贤带领一千选锋团士兵代表虎贲团,走在最前面。选锋团的一千老兵排着二十个五十人方阵,从安西门入城,从西城横大街走过县衙门,再走到东城横大街,在百姓的注视下夸功游街,最后从镇东门走出沧州城。

涌到横大街上观看勇士游街的人挤满了道路,横大街的两边以及和横大街交界的大街小巷里全是人。百姓们挤来挤去,只想多看一眼这打败契丹兵的勇士长什么样。听说天京新城的士兵们打契丹兵可以一个当两个,不知道这些士兵有多么彪悍?

在道路两侧乡亲父老的注视下,选锋团的士兵们分外骄傲。他们此时没有带枪,而是人人佩一把短刀。他们一个个挺直了胸膛,把右手虚虚放在刀鞘上,站着笔直的队列昂首前进。

那整齐的步伐队列,引来旁边百姓的一阵阵赞叹!“天京新城的士兵好威武!”“好整齐的队列,五十人走得像是一个人!”“难怪能打败契丹兵,都是百里挑一的好汉!”

不少百姓端出了自家酿的米酒,倒了一杯又一杯给选锋团的士兵们饮用。选锋团的士兵们一边走队列,一边大口喝着两边递上的米酒,喝完把酒碗往旁边的百姓一塞,百姓们就帮士兵们把那些酒碗传递回去。又有富户感谢官军击败契丹兵,感谢官军帮他们保住了脑袋和家产,纷纷拿出精细的糕点送给选锋团战士,战士们一边走一边吃,吃了一路。

选锋团的后面,零零星星跟着一些沧州其他路的兵马。这些兵马就是来凑数的,走得稀稀拉拉没有章法,让围观的百姓们心里嘀咕——这些弱兵也能打败契丹兵?大概都是在战场上负责摇旗呐喊的吧?虽然这些官兵走得不怎么样,其实都是这一战的“功臣”——这些兵丁都分到了这一战的战功,对外宣传时候都说自己是上阵搏杀过的好汉。这些兵丁怕别人说他们不劳而获,那是坚决不会把自己没有上阵的事实说出去的。

百姓们心里嘀咕,对阵型散漫的其他各路的兵马也没有那么热情了,只是站着那里看士兵们走过去。偶尔有一两个百姓递上酒水,就能把这些大兵乐得眉开眼笑。

段志贤穿着御赐的飞鱼服,腰佩玉带,骑着乌孙宝马,昂然走在整个队伍的最前面——昨天,城主赐的飞鱼服和玉带被快马送到了大沟。城主传下话,优言褒奖段志贤击杀耶侓红光的大功,称段志贤为天京新城的大功臣。

受城主褒奖,受赐锦衣卫飞鱼服和玉带,这可是天大的荣耀。那一身飞鱼服上绣着一条张牙舞爪的“飞鱼”——飞鱼大半个身子类似一条大蟒,有角,但尾部是鱼尾——这一身类似蟒服的飞鱼服配上玉带,形制十分威严,让段志贤成为了全场的焦点。

段志贤骑过的地方,百姓们大声叫好,都为沧州有这么威严的武官高兴。段志贤更前面还有张罗的人,是县衙门里的仆人。段志贤每走一段路,就有县衙门的仆人拿出鞭炮来放。那噼里啪啦的鞭炮声,让整个游街的气氛更加火热。

越往前面走,围观的百姓就越多。百姓们端着米酒井水站在道路两侧,道路都被堵着了。还有人爬在道路两侧的屋顶上看,也不知道会不会把房屋瓦顶踩坏。巡抚衙门的人见前面没路了,拿一串串鞭炮往前扔,吓开那些堵着道路的百姓,才得到前进道路。

走到县衙门门口,徐楠率领沧州十几个文官亲自站在衙门门口。段志贤一眼看过去,看到陆化林也在。他的那个宝贝弟弟陆化荣站在官员后面,身子一探一探地往段志贤这边看。看到段志贤身上的飞鱼服,陆化荣脸色发白,似乎十分畏惧——这飞鱼服可是代表着天京新城城主的赏识,这段志贤以后要飞黄腾达到什么地步?他会不会记自己的仇?

就连陆化林也有些后悔——那时候就不该偏袒弟弟,该打陆化荣几十大板给段志贤解气。如今这段志贤平步青云,一年连升六级,当真不知道要升到什么时候才是一个头!也不知道他是否还记着陆化荣这一口气。

徐楠看到段志贤,抚须打量了段志贤一番,点了点头。他用玻璃酒杯给骑在马上的段志贤倒了一杯二锅头酒,往段志贤手上递过来。段志贤赶紧跳下马来,端着酒一饮而尽,大叫一声好酒。

徐楠看了看段志贤身后军容整齐的选锋团,点头说道:“果然都是我大宋的好儿郎!难怪能大破契丹。”徐楠再给李植倒一杯酒,给自己也倒了一杯酒,然后把酒坛传到后面,让十几个文官都给把酒杯倒满,这才举起酒杯,说道:“我带领沧州文官敬团长一杯!”

段志贤将甜酒饮尽,说道:“末将谢过巡抚!谢过诸位!”徐楠率领文官们将烧酒一饮而尽。喝完两杯烧酒,段志贤继续骑马往前面走去。其他的游街武将便也陆陆续续到达县衙门。徐楠就不给这些混功劳的武将们亲自倒酒了,都是仆人上来倒酒,徐楠用嘴巴沾一下酒杯就算是敬了酒了。

段志贤一路往东,率领一千选锋团士兵骑行到了城东井边坊的附近,便看到原先的街坊都已经迎在了道路两边,挤得只留下一条小路供选锋团穿行。

“段志贤来了!快看!快看!段志贤来了!”“段哥儿凯旋而归呢,据说杀敌一千五百多!”“呀!段哥儿怎么穿着龙袍?不是天子才能穿龙袍么?”“你个傻的,看清楚,那是蟒袍,是给官爷们穿的!”“非也,那不是蟒袍,那是城主大人赐的飞鱼服,虽鲜明似蟒,非蟒也!”

段志贤骑在马上,穿行经过井边坊的街口,听到街坊亲热地叫唤自己。“段哥儿!段哥儿!你还记得我么?我是卖油给你的赵三啊!”“段哥儿!我是陈德玉啊!我还带你去买碱面呢!”“段志贤!段志贤!我是林嫂啊!你如今发达得也太快了!还记得我林嫂不?”

段志贤没法一一回答街坊们的叫唤,只骑在马上朝街坊们虚虚行了一礼,大声说道:“此次段志贤若能升迁,改日定回井边坊摆下流水席,请诸位街坊聚一聚。”听到这句话,井边坊的人群里顿时响起一片叫好声。这次的契丹军入关劫掠,算是告一段落。

此次契丹军军入关荼毒沧州附近一百里。沧州以下,契丹军攻克州县大城二座,除天京新城之战外三战皆捷,契丹军俘获人畜五万归幽州。大宋各镇兵马尾随契丹军之后不敢交战,耶侓德光出关时让人砍木书写“各官免送”四字,“艳服乘骑,奏乐凯归”,以羞辱宋军。兵部尚书潘虎、兵部梁栋自知有守关守土之责不能免死,在军中每日服食大黄,至此时已经是奄奄一息。

大宋朝沧州一片狼藉,到处是被契丹军劫掠烧杀后的残垣碎壁,损失惨重。当然,在这一片晦暗中,还有天京新城大捷的明亮处。一战擒斩首级一万一千六百,天下震撼。

天京新城大捷传到各地后,四方一片称颂之声。尤其是徐楠,本来他政治上就过硬属于清流,此时又立大功,更被天下士绅称颂为料敌知兵的能臣,能征善战的帅才。官家亦十分看好徐楠,召徐楠赴京平台答对,赐御膳。

不过徐楠的平台答对却让管家十分失望,那谈论兵事的水平实在不像是个巡抚。

十一月二十二日,耶侓红光的尸体和一万一千六百多契丹兵首级被送到京城。官家下令在皇城前筑契丹兵首级为京观。并竖大木吊起耶侓红光的尸体,供汴京城百姓观看。

京城的百姓们得知此次天京新城大胜,都是十分兴奋。自幽州之争以来,宋军在关外连战连败,只靠一条沧州,晋阳防线死撑着大宋帝国的颜面。辽国,或者说契丹军数次破关而入,四出劫掠如入无人之境,杀死大宋百姓无数。什么时候大宋的官军有过这样一场扬眉吐气的大胜?

这一仗,打得荡气回肠,打出了大宋的国威!此时听说一万多契丹兵首级被堆积在皇城前面筑为京观,还有契丹贵族的尸体,百姓们争先观看。一时间,京城万人空巷。皇城前面的道路挤得水泄不通,百姓们抓着石子挤进皇城前面,对着那些契丹兵的首级扔石头。

“天杀的契丹狗,看我用石头砸死你们!”“哈哈!敢劫掠我大宋百姓,这下全丢了性命!”“这下契丹兵损失惨重,还敢随意进我大宋劫掠否?”“快看那契丹贵族的尸身,好魁梧的身子!”

“我大宋竟有如此强悍的官军,能杀得这么多契丹首级!”真宗皇帝站在承天门上,远眺着远处的京观和百姓,默然不语。昨日快马传来消息,兵部尚书和梁廷栋怕天子追究责任,已经服食大黄一个月,两人都已经是奄奄一息积重难返。

真宗皇帝对这两个人有些无语。这两个人都算是知兵的人才,不想竟这样畏罪自杀了。本来沧州的大捷传来后,真宗皇帝看在功过相抵的份上不会杀此二人,甚至不会夺去两人的职务,只准备降两人官位一级以示惩戒。可没想到这两人根本不相信大宋官兵能取得大捷,早早就把大黄吃了。如今虽有捷报,两人的性命却已是无力回天了。

不过两个文臣虽然已经半死不活,还是向官家写了贺喜大捷的奏章。问题是,两人死后,这空下来的兵部尚书职务由谁来做?本来这次沧州大捷,真宗皇帝本来十分看好沧州巡抚兵部侍郎徐楠,寄希望于徐楠能力出众,能把兵部的担子接下来。但昨日平台答对,徐楠对兵事言论空虚,长篇大论空谈道德,令官家十分失望。

每当说不出个所以然的时候,徐楠就开始说强弩犀利,鸟铳齐射威猛,要真宗皇帝加强军器局的管理,更让真宗皇帝不知道他什么意思。只有当官家问及沧州粮饷漕运时候,徐楠才对答流利,颇有亮色。官家由此知巡抚徐楠不知兵,倒是个整治钱粮的人才。

不过徐楠的表现,却让赵恒陷入了疑惑。徐楠不知兵,大沟的大捷是怎么来的?如此大捷,沧州各路兵马必有过人之处,否则如何擒斩鞑子一万一千六百首级?既然巡抚不通军事,那其下必有能征善战的勇将。然而沧州诸将中,以前也没有听说谁有什么不同寻常。

赵恒突然想起了杨鹏这个名字。已经两次了,每次只要奏章里出现这个小官的名字,就会是一场荡气回肠的大捷。接着在天京新城又出现如今这场大捷,擒斩一万一千六百余首级,阵斩耶侓红光。每一次,这个杨鹏都能在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立下首功!

难道这只是巧合?还是说这个杨鹏有过人之功?对大捷贡献良多?赵恒眺视着皇城前面悬在空中的耶侓红光尸体,看那些京城百姓对耶侓红光的尸体扔石头,吐口水——大宋的百姓们这些年积累了太多对契丹的仇恨和恐惧了,如今得了契丹贵族的尸体,正是可以大大的发泄一通仇恨,降低一些对契丹兵的恐惧。

否则这种恐惧积累下去,大宋的官军将越来越不敢战,投降契丹的官员百姓会越来越多。看了一会,赵恒赞叹说道:“这耶侓红光真是个魁梧的契丹人,击斩此人的武将好身手!”王瑾说道:“官家明鉴!这耶侓红光是几十年来我大宋击斩的契丹最高头领了!”赵恒转过身,对旁边的王瑾说道:“明日朕率百官祭告太庙,将此次阵斩耶侓红光的大捷告于祖宗。”

王瑾拱手说道:“官家圣明!”“将士们立下大功,不可不赏!否则寒了将士杀敌报国之心!”赵恒沉吟片刻,又说道:“朕增赏此次击斩耶侓红光的天京新城城主杨鹏盔甲一副,白金五百两,盼他此后再立新功!”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第六百三十五章 这一家子第九百八十二章 敌军撤退第六百三十一章 反败为胜第七百三十三章 俘虏问题第六百九十二章 初战告捷第二百零一章 英格兰人第二百九十八章 恩威并施第九十六章 功亏一篑第二百七十五章 福无双至第五百六十三章 烈焰焚馆第七百五十一章 城中鏖战第三百零八章 并州民政第二百五十章 情为何物第六百五十二章 若兰情愫第八百一十三章 无可奈何第六百七十三章 突袭腾冲第六百六十二章 如此刺客第一百三十一章 美女杀手第四百七十四章 攻城妙策第二百三十七章 棋逢对手第八百六十三章 大明铁甲第二百四十二章 破北安州第二百一十三章 女人之间第三百七十九章 形势大好第八百五十二章 兵不血刃第九百七十九章 应对之策第七百一十六章 出人意料第五百六十八章 波斯商人第二百零六章 情深难舍第三百六十八章 琼花公主第八百三十九章 逃命要紧第六百九十九章 荒唐一夜第八百七十七章 草原风波第八十三章 除此强敌第六百八十八章 莫昊天的盟友第七百零二章 血性觉醒第三百二十五章 皇宫酒宴第八十五章 萧天左的犹豫第四十八章 黑虎掏心第五百六十七章 高原反应第三百六十九章 大国风范第一百四十八章 江山北望第八百二十一章 待更新第五百六十四章 柳暗花明第六百四十五章 突袭成功第五百一十章 明教圣女第四百五十九章 旁敲侧击第二百九十六章 摧枯拉朽第八百七十二章 双方交战第四百六十章 突起变故第十三章 跨河突袭第九百七十三章 岌岌可危第一百四十七章 明教圣女第二百七十五章 福无双至第四百三十七章 漫步天京新城第七百八十四章 战场转机第五百八十七章 大军压境第九百三十六章 急转直下第八章 年关之战第五百七十二章 刀剑如梦第七百四十九章 大明传说第一百 三十二章 欢乐天京第二百九十三章 以百姓为重第九百五十七章 大获全胜第四百九十九章 蠢蠢欲动第九百八十二章 敌军撤退第五百一十六章 鏖战倭寇第八百六十七章 民心向背第四百七十三章 席卷千军第七百九十五章 燕京公主第二十五章 血腥警告第二百四十八章 奇计百出第三百六十六章 新旧交替第七百六十九章 岛屿争夺战第一百九十九章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第五百一十九章 倭寇计谋第五百零三章 声东击西第四百九十三章 官场习惯第二百三十三章 有家难回第二百一十七章 冤家路窄第三百七十六章 激战琉球第五百八十七章 大军压境第二百四十七章 水军鏖战第五百六十六章 战略方针第七百九十八章 其乐融融第一百四十一章 内政军务第三百三十四章 摇摆不定第四百一十六章 此情难了第一百五十一章 惊世骇俗第一千零一章 战局逆转第一百七十二章 众人计长第四百八十六章 秀才造反第一百四十章 胡姬魅力第五百章 形势危殆第四十章 望远镜第五百九十二章 势如破竹第六百九十一章 全面反击第八百七十八章 花剌子模第二百八十四章 公主柔情第七百四十七章 大意失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