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骑兵与手铳

玻璃镜子的需求,还在一点点发酵。河北东路德州,陶器坊陈家的丫鬟环儿这天坐在小姐房里,一边吃着黄瓜片一边和小姐有一句没一句地闲聊。“小姐你知道不知道,隔壁刘家的三小姐买了一面大玻璃镜子,花了三十两银子。”

陈家小姐问道:“这么贵的镜子啊?比铜镜好么?”环儿吞下一片黄瓜,说道:“这玻璃镜子有三种,小的巴掌大,十两;大的人脸大,三十两;最大的一百五十两。听刘家的翠儿说,那镜子比铜镜好多了,不但可以看清楚人脸,连眉毛眼睫毛都可以看清楚。”环儿又捏了一片黄瓜塞进嘴里,侃侃说道:“那镜子是城东李家造的,就是卖肥皂的城东李家。”

“城东李家造的东西,想来定是不差的。”陈家小姐想了想,说道:“环儿,你去刘家把镜子给我借来,若是好的,我们也去买一面。”环儿愣了愣,说道:“这么贵的物事,刘家不借给我怎么办?”陈家小姐说道:“不会,刘家的三姐儿最喜欢炫耀,她有好东西肯定愿意借给你展示展示。”

环儿听到这话,想了想,便弃了黄瓜片,往刘家去借镜子了。她找到了刘家三姐儿,说明了来意,便听到那三姐儿得意地说道:“自从买了这个镜子,来借镜子观看的人就要踏破我的门槛,真是挡也挡不住。得了,刚好黄家小姐把镜子还来,我便借给你们看看吧。”

三姐儿让丫鬟翠儿取来了镜子,用一块红绢盖着交给了环儿,说道:“这可是三十两银子的镜子,你可拿好了,别摔地上摔碎了!”环儿满口答应下来,欣喜的拿了镜子走回陈家。走到半路环儿忍不住,偷偷打开红绢看了一眼。她对着那玻璃镜子一看,便看到自己的眉眼清清楚楚地印在了那镜子上。环儿还从来没有看到过自己这么清楚的样子,当时她就吃惊地叫了一声,差点把镜子摔在地上。

原来看仔细了,自己长得还挺好看的。环儿美滋滋地走回小姐闺房,把镜子交给小姐,说道:“小姐,真的和你说的似的,刘家三姐儿把镜子借给我了。”陈家小姐笑了笑,把镜子放在桌上,揭开了红绢。看了镜子一眼,陈家小姐就哎呀一声叫了出来。“原来我仔细看是这个样子的!”

环儿凑过来看了看小镜子,说道:“小姐你长得顶漂亮的,仔细看比我好看!”陈家小姐眼睛一转,啐道:“仔细看比你好看?你怎么知道自己仔细看的模样?你路上偷偷看了?”环儿愣了愣,才知道自己说漏嘴了,讪讪说道:“我就偷偷看了一眼。”陈家小姐哼了一声,不再教训环儿。她对着镜子左看右看,看了半天说道:“有了这个镜子,画眉毛涂胭脂才知道该怎么涂,不会像对着铜镜时候那样模模糊糊了。”

想了想,陈家小姐说道:“这真是好东西,不过我们不需要这么大的,有个巴掌大的就够了。环儿,你到箱子里取十两银子,去买一面十两的小镜子来!”

从辅国大将军,登莱节度使耿应节是土生土长的沧州人,天京新城大捷后,他从沧州副将升为登莱辅国大将军 。虽然调到登莱做辅国大将军 ,他依旧把小女儿留在沧州。每隔几个月,他就回沧州看一看。

四月上旬,他又从登州回到沧州,看一看女儿。耿华一看到耿应节,就眼睛一红,扑到了耿应节的怀里。“爹爹,你可算回来了!”耿应节笑着拉开耿华,说道:“我不在,有人欺负你了?”耿华红着眼睛说道:“爹爹和哥哥不在,他们都欺负我。爹爹,我也要去登州!”

耿应节笑道:“登州没有沧州繁华,你从小在沧州长大,以后嫁个沧州的郎君,多好。要是跟爹爹去了登州,那里满眼都是穷兵汉。”耿华嘟囔道:“沧州也全是穷兵汉...”但她话说了一半就停住了,转口撒娇说道:“爹爹,你这么久才回来一次,要给我买好东西!”耿应节笑了笑,问道:“买什么好东西?”耿华说道:“买镜子,隔壁秦家姐姐买了个城东李家的衣冠镜,别提有多清楚了,连眼睫毛都能数得过来,用来梳妆打扮最好了。”

耿应节愣了愣,说道:“我也听说了这个镜子,听说在汴京城已经流行起来,大户人家都买有一面。”耿华拉着父亲的胳臂,说道:“爹爹给我也买一个衣冠镜!我涂胭脂时候要用。我再不打扮漂亮些,嫁不出去了!”“嫁不出去?来提亲的都快把门槛踏破了,你是一个都看不上。”耿应节笑道:“那衣冠镜可不便宜,听说要一百五十两一面!你就喜欢这些新鲜玩意,玩个几天就丢一边去了。”

耿华抱着耿应节的胳臂,眼巴巴地看着父亲。耿应节拿娇滴滴的女儿没有办法,一拍手说道:“好罢,给你买一个,下午我们就去高家的店铺里买一面来!”耿华放开耿应节的手臂,欢乐地拍起手来。耿应节无奈地摇了摇头,说道:“爹爹如何?”耿华拍手说道:“爹爹最好了!”

幽州,张岩今天去拜访耶侓楚荣。张岩在瀛洲得到契丹军的欢迎,特别是瀛洲的那个百户队张岩言听计从,现在大批的铁矿石通过张岩,运到天京新城,而且还都是契丹兵押运,接收的樊龙对那些契丹兵也是很好,走的时候每次一人都有二两银子和俩快香皂,要不然就是五斤盐,那个百户把自己的百人队整整扩大三倍,就是帮张岩运送铁矿石,为了挣一个运送的名额,那个百户长不知道收了多少礼物。

那个百户长一听张岩要的幽州去看铺面,马上把自己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介绍给张岩,张岩也送了一面衣冠镜给那个百户,张岩带着一百块香皂,倆面衣冠镜,五百斤盐到耶侓楚荣家里,耶侓楚荣也是大辽国顶级契丹贵族,在幽州可以说一手遮天,看着张岩送的礼物,开心的要命,现在香皂和盐幽州有的卖,但是镜子可是稀罕物,张岩一送就是倆面。耶侓楚荣那可就大出风头,一张口就送了张岩一个铺面。占地有一千多平方,张岩也是高兴,因为杨鹏说了,其实镜子不值钱,就是没有人会做而已,天京新城的锦衣卫在幽州有了落脚的地方,还受人保护。

四月份,玻璃镜子的销量越来越大,已经把杨鹏三月份的积存镜子全部卖出去了。杨鹏赶紧又雇佣了五个人增加人手制造镜子,赚更多的银子。镜子比玻璃酒具的利润还要高,杨鹏把玻璃酒具的产量都压缩了一些,腾出产能来生产镜子的玻璃。

这天杨鹏正在玻璃作坊里研究怎样提高产能,听到士兵来报告,说有沧州中路管粮昭武校尉 余毕池拜见。沧州镇分为五路,其中中路包括沧州城和天京新城。沧州中路管粮昭武校尉 管理沧州中路的粮草军饷,是沧州中路武官眼里的大红人,一般的游骑参将见到他都要恭敬行跪礼。但杨鹏主要力量依靠士兵,士兵的粮草一直是自筹,所以他也没有把这个昭武校尉 太当一回事,只是去拜见过一次就没有往来了。

昭武校尉亲自跑到天京新城来做什么?杨鹏拍了拍身上的灰尘,回到官厅。走进二堂,杨鹏看到管粮昭武校尉 余毕池带着一个面容清瘦的中年人已经坐在那里等待了。见到昭武校尉 ,杨鹏没有行跪礼,而是拱手作揖说道:“昭武校尉 大人亲自来访,有失远迎。”昭武校尉余毕池知道杨鹏是个有实力的,连宣威将军骆振都被他干翻。而且杨鹏对一千营兵的军饷粮草也不太上心,余毕池多给一成少给一成杨鹏都可以。反而是余毕池忌惮杨鹏的实力,分配粮草时总对杨鹏另眼相看。

余毕池对杨鹏不行跪礼倒也没有什么办法,只是拱手说道:“游骑将军别来无恙!”昭武校尉又指着旁边的中年人说道:“这是舍弟余毕仁!”那个中年人拱手行礼,唱道:“余毕仁见过游骑将军大人!”杨鹏听到来人的自我介绍,知道这是汴京八大商号之一的余家余毕仁。余家经营粮食,利用余毕池管粮通判的身份调集船只,从运河进来大量的南方大米在京畿销售,获利匪浅。这兵荒马乱的年头,北方越来越依赖南方的粮食供给,余家的生意是越做越大。

这余毕仁来找自己做什么,难道他也要买镜子?杨鹏正在那里琢磨,就听到余毕仁说道:“游骑大人的镜子生意越做越大,令人羡慕!”杨鹏呵呵笑了笑,没有回答。余毕仁说道:“在下想每个月和游骑大人购买三百面小镜子,贩到南方去售卖!”

原来真是买镜子的。杨鹏笑道:“余公也要买镜子?”余毕仁说道:“不少漕船回南方都是空船回去,不贩卖些东西实在太可惜了。游骑大人的镜子十分新奇,一定有销路。”杨鹏笑道:“这镜子要用透明玻璃做成,成本颇高!”

见杨鹏一上来就说成本高,余毕仁知道李植这是要讨价还价了,拱手说道:“在下一年买三千六百块镜子,游骑将军大人能让利多少?”杨鹏突然想到这余家做粮食买卖,自己是不是可以跟他买些养猪的麸皮和米糠呢。如今杨鹏养着大量的猪仔,每个月需要大量的麸皮和米糠,靠小商贾从各地贩卖推高了价格,如果有余毕仁从江南大批贩来,成本会低一些。

“余公,我想和你买大量的麸皮和米糠,不知道可行否?”余毕仁闻言一喜,拱手说道:“麸皮和米糠是贱物,我在南方积存甚多。游骑大人要的话,我可以运来便宜卖给大人!”杨鹏这才欢喜说道:“如果这样的话,我的小镜子可以便宜些,九两一面卖给余公!”

余毕仁说道:“游骑大人再便宜些!”“已经是成本价了!”“游骑大人说笑了!”“确实是成本价!”和余毕仁讨价还价一番,杨鹏最后死死咬住了九两银子的底价,和余毕仁说好了三百面小镜子一个月的生意。李植又和余毕仁订下了买麸皮和米糠的生意,让余毕仁以优惠的价格从江南运来这些猪食。谈了一个小时生意,双方都比较满意,昭武校尉 余毕池便带着弟弟回沧州城了。

四月上旬,杨鹏的镗床已经造好了三个月,工匠们已经生产了六千多把新枪。杨鹏的一万新兵已经人手配备一把燧发步枪,并且每天打靶。经过几个月的射击训练,大多数新兵都能在两百米距离打中人形靶,平均下来十次射击能上靶八、九次。再练几个月,估计士兵们就能次次上靶了。

杨鹏如今拥有俩万八千士兵,这些士兵配备燧发步枪,战斗力远强于这个时代的其他步兵。说能以一敌二是保守估计,说的是对上经久战阵的契丹军。如果对手是流贼山贼,杨鹏的步兵能以一敌三,甚至以一敌四。

李植的强弩部队同样强大,李植用铜体铁芯技术改造了这个时代的强弩,同时又给强弩车装上了轴承,极大提高了野战六磅炮的机动力。李植用铁模铸强弩,废品率很低,几天就能铸造一门强弩。部队配备强弩众多,火力十分凶猛。

但是杨鹏的部队仍然有短板——骑兵不行。杨鹏到现在都没有组织正规的骑兵,有的士兵是有战马的,但那只是骑马步兵,真打起来还是要下马用步枪射击。真正马上战斗的骑兵,杨鹏的部队里一个也没有。

即便是流贼的塘马,冲击力也远强于杨鹏的骑马步兵。没有骑兵,军队就没有冲击力,完全依赖于步兵和炮兵的射击。而且没有骑兵保护侧翼,步枪手们随时面临被骑兵集群冲击侧翼的危险。如果侧翼被敌人的骑兵冲垮,整个战阵就会动摇甚至崩溃。

更别说需要骑兵机动力的追击战了。没有骑兵的部队无法追杀逃兵,打赢了只能是小胜,而一旦溃败就是大败,十分凶险。而且骑兵还可以扮演斥候的角色,四出刺探敌军情报。如果没有可以对阵敌人厮杀的骑兵,就没有可以收放自如的斥候,在战场上就是睁眼瞎。虽然杨鹏的望远镜让杨鹏可以看到几里外的情况,但再远处的情况,杨鹏就完全不知道了。

为了适应未来的战斗,杨鹏迫切需要建设一只强大的骑兵队伍。杨鹏部队原来就有两千多匹战马、驮马:其中战马七百匹,驮马一千六百匹。击败耶侓红光后,杨鹏又在战场上缴获了一千一百匹战马,如今杨鹏共有战马一千八百匹。

利用这些战马,杨鹏决定成立三个骑兵营,合计一千五百名骑兵部队。骑兵的士兵,就用久经战阵的选锋团老兵。这些老兵不但是见过血的战士,而且一个个都练了两年的格斗,他们的刀剑搏杀技巧在杨鹏军中是最强的。而且这些老兵都配有历次战斗缴获的军马,骑术娴熟。骑兵要突阵搏杀,杨鹏只能选他们。

占金国现在是选锋团团长,听说杨鹏要把他麾下一千五百士兵变成骑兵,占金国有些发愣。“大哥,骑兵近身肉搏我也不会啊!”杨鹏笑了笑,说道:“近身肉搏是最后一招,我给你的骑兵装备手铳,打完步枪打手铳,敌人早就崩溃了。”杨鹏当然不会让这些骑兵随便冲上去和敌人肉搏,这些骑兵依旧装备燧发步枪。骑兵靠近敌人两百米时候就可以开枪射击,打完一轮子弹后才骑上马接战。

而且杨鹏还要给这支骑兵队伍装备手铳,让他们冲到敌人二十米时候可以再射击一次。两次射击后如果敌人还没有崩溃,再冲上去肉搏。相信这样的战术足以让选锋团士兵击败同样数量,甚至多于自己数量的敌人骑兵。

手铳可以说就是后世的手枪。在近身搏斗中,手枪的灵活是足以决定战局胜负的。打定主意,杨鹏开始制造手铳,把自己设计的手铳画成了图纸。杨鹏设计的这种手铳同样是燧发弹燧发枪。虽说这种枪一般是在十几米距离射击,但也可能是在二十米、三十米的距离上应急射击,有时候也是需要一定的精度的,而燧发弹能提供比圆形弹丸高得多的命中精度。而且燧发弹密闭性好,威力大于漏气的圆形弹,破甲能力更强。

最后,因为杨鹏的士兵们用惯了燧发步枪,突然在手枪上用滑膛枪还会有些不适应。而杨鹏的两百米尼枪工匠有专门的膛线拉床两百台,拉膛线成本不高,所以当然选用线膛手铳。

后世的手枪虽然也是短程武器,但同样也都是线膛枪。杨鹏设计的手铳长三十五厘米,重三斤,同样使用燧发点火。战斗时候骑兵先给手铳装上火药、引火药和子弹,用棉布包住子弹塞进铳膛,不让子弹和火药从铳内掉下,然后将手铳插进腰上的手铳皮袋里。战斗中近距离遭遇敌军时候从皮袋子里取出手铳,直接射击。

手铳一把的成本只要五两,枪匠们七天就能造好一把。四月下旬时候,杨鹏已经得到了一千五百把手铳,装备给了配有战马的一千五百选锋团骑兵。五月初二,天气已经很炎热了,大家都换上了轻便的夏装。杨鹏带着几个军官来到训练场上,看选锋团骑兵演示手铳冲阵。

十五名士兵排成三排,先在两百米外射击稻草人。只听到噼哩啪啦的枪响,十五个稻草人身上纷纷被打出窟窿。十五个选锋团士兵入伍已经两年多,训练了上千发打靶,此时十五枪全部命中目标。

打完步枪,士兵们翻上马背,朝前面的稻草人冲去。冲到二十米的距离上,骑兵们拔出腰上的手铳近距离射击。稻草人被手铳命中,又是一片草屑飞舞。射击完后,士兵们把手铳插入枪袋,拔出腰上的腰刀。他们快马掠过稻草人的身边,一刀刀砍在稻草人的身上。训练完成,骑兵们利用步枪、手铳和腰刀三次击杀稻草人。

看到手铳的战斗效果,几个军官们都十分兴奋,围着李植议论起来。“大哥,你这手铳确实厉害,近距离一下子要打倒一大片!”程世杰说道:“城主大人,这手铳效果极好,等于再给士兵一次射击机会。”

占金国琢磨着说道:“城主,这手铳若是能装备步兵,也能提高步兵的射击次数。”杨鹏点头说道:“步兵装备手铳也不错,只是如今火枪作坊产量有限,想每人一把还要等几个月。”周大勇听到杨鹏有意将手铳装备步兵,哈哈大笑说道:“城主大人,一定要给每个步兵都有手铳,我已经等不及了!”

杨鹏来到了官厅,看见林青儿和佘老太君在一起聊天,杨鹏走进去和林青儿打了一个招呼,就对佘老太君说道,“老太君,我想让八姐和杨排风帮我管理骑兵部队,我也看到八姐在骑兵作战中很强,要是我和八姐打的话,可能一个回合都不用,还有那个杨排风简直就是天生神力,在大沟没有人是他的对手,那个团长段志贤现在看着杨排风就躲,就是怕和杨排风较量。”

佘老太君说道“一下子给他那么大的官不好吧?还是让她帮你训练骑兵部队不就行了。”杨鹏说道“老太君,你也知道我们就是一帮在万人坑里出来的孩子,没有父母。也没有依靠,唯一的就是自身强大才是保命的方法,八姐这个人对我们兄弟姐妹都很好,我可是一直把八姐当做我自己的亲姐姐一样看待的,还请老太君答应。”

林青儿对着佘老太君说道“姐姐,你就答应他吧?要不然这个小猴子是没完没了的烦我,那个时候我就躲起来让你应付他,哈哈。”佘老太君说道“那就好吧?”

“老太君,还有一件事也要和你商量,我那个兄弟张翔对杨排风一往情深,张翔现在都二十四了,不管哪家的姑娘就是看不上,最后一打听张翔就喜欢杨排风,要不然你就把杨排风收为义女,这样杨排风心里就没有疙瘩了,这个社会也是讲究门当户对,老太君你看杨排风也不小了,你老人家就成全小辈一段姻缘。”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第二百零一章 英格兰人第六百九十六章 仓皇撤退第八百七十八章 花剌子模第七百六十六章 大明勇士第四百九十三章 官场习惯第二百零八章 公主驾到第一百八十七章 残忍的契丹第五百一十七章 势不可挡第三百九十五章 定州兵变第八十一章 萧天左第十八章 单独行动第九百九十三章 改变策略第六百三十八章 有女香兰第一百八十七章 残忍的契丹第五百零三章 声东击西第一百九十七章 密卫出击第九章 深入虎穴第六百七十二章 惊恐不安第六百四十四章 消息走漏第五百一十九章 倭寇计谋第五十七章 视察伤员第七百一十八章 席卷千里第四百一十五章 大宋来使第二百八十三章 醉在君王侧第五百七十四章 都市之夜第七百三十一章 投资部门第五十七章 视察伤员第四百零七章 晴天霹雳第一千零一章 战局逆转第六百二十二章 将计就计第十三章 跨河突袭第六百六十五章 杨鹏的荒唐事第七百七十二章 大战前夕第四百六十四章 黄雀在后第五百七十五章 街边邂逅第三百一十一章 燕京动态第一百四十八章 江山北望第六百六十三章 春光无限第八百七十六章 疑虑重重第一百零二章 高丽半岛第八章 年关之战第五百一十六章 鏖战倭寇第八百六十九章 计划不变第四百一十四章 高丽战况第一千零三章 鲁莽之祸第九百二十章 不战而下第四百五十三章 闺中密友第八百零六章 西辽的决心第一百零八章 朝堂争执第五百九十六章 全军覆没第一百二十四章 美女救英雄第九百二十一章 决战部署第九百九十一章 难以抉择第八百零四章 情况有变第五百三十六章 生意经第九百九十八章 双方对视第一百七十五章 信口胡说第一百七十九章 意外来客第七百三十七章 皇帝的难题第八百零四章 情况有变第二百六十二章 山西内政第六百二十一章 势均力敌第六百六十五章 北方局势第八百四十八章 前锋交战第四百三十一章 真假难辨第六百四十七章 皇后之争第一百零四章 契丹南下第八百二十九章 弄巧成拙第四百六十一章 前倨后恭第四百三十六章 出人意料第八十一章 萧天左第九百二十四章 摧枯拉朽第八百五十章 丞相妙计第一百六十四章 少妇之心第七百三十四章 和亲政策第九百八十六章 莫名其妙第七章 战场检验第五百七十七章 段志贤的春天第二百五十九章 情到深处不至拔第六百六十七章 形势危急第八百一十四章 继任之君第六百五十章 闲言碎语第二百三十七章 棋逢对手第六百四十一章 广西问题第六百五十四章 大理内乱第三百一十一章 燕京动态第六百六十六章 大理风云第三百四十八章 烈焰退敌第四百三十七章 漫步天京新城第一百零七章 算计伏击第九百八十二章 敌军撤退第九百一十三章 宫廷夜宴第四十二章 官府拜访第三百零一章 人心叵测第八百七十八章 花剌子模第七百一十七章 兵败如山倒第九十六章 功亏一篑第三百五十章 螳螂捕蝉第三百一十一章 燕京动态第一百九十六章 一骑退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