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永昌改制

诸多官员,闻听夏正平这般言语,不禁心中暗叹,言语之间,就巧妙的将事情的原因,引到了郡尉薛离的头上。

不是我不愿意给你们设置司副,而是我管不到你们,你们的上级不是我!你们要是有什么不满,去找你们的上级郡尉薛离去反应!更何况,你们本来就是薛离郡尉的人,跟我有什么关系?我凭什么要把这个大好利益,送给你们四个,送给我敌人的下属?我身为大夏皇子,难道不知道这种小儿科的事情?

这是赤裸裸的离间计,目的就是要削弱薛离在尉、兵二曹之中的影响力,但是又无法让人说出哪里不对,毕竟这都是事实。

只有郡尉薛离,在尉、兵二曹之中的影响力削弱了,夏正平才有机会,彻底掌握永昌的军政大权!

此时,政事堂上的众多官员,再一次对夏正平高看了许多。曾经的大夏神朝昭明太子,今日一见理政风格,果然非同一般,名不虚传。

那跪在地上的决曹、贼曹掾史四人,此时也是点头如捣蒜一般:“卑职四人,必定会尽心竭力,绝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他们自然要这么说,一郡之中,通过察举制选拔出来的士族子弟,担任司副的点头权力,在夏正平的手中。只有通过夏正平的点头,士族子弟,才能够走上司副的位置。

郡城之中,诸多士族,当官的人,自然要为自己家族牟利。这是人性使然,夏正平正是看中了这一点,才会说出那样的话。

三天的闭门不出,并不意味着夏正平什么也不干,反倒是在这三天里,夏正平结合赵灵吉曾经的政令,以及现在永昌郡的形势,逐渐制定出了自己的理政计划。

这计划的第一步,就是要改革郡守府衙及其从属的其他机构。

永昌郡,毕竟算的上是一个比较大的郡城,十万人的规模,仅靠朝堂上这些官员,实在是难以将政事处理的过来。

就像夏正平刚刚对决、贼二曹四官提到的那三件案子一样,之所以拖得久了,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四位掾史实在是分身乏术。久而久之,恐怕也就忘却了许多事情。

夏正平这么一改,可以说扩充了司官数量,也同时使得决、贼二曹四司,变得统一有序起来。

一件案子,须由察司审核,然后交由审司讯问,再然后将得出的结论,交由刑司度量刑罚,再之后狱司执行刑罚,最后察司复查,对整个过程提出问题。若是悬而不决,便可以交由郡守决断。

表面上,四司职权分离,但实际上,却是息息相关,相互掣肘的。尤其是,在审司和刑司之间,如果刑司发觉审司审查出错,便会打回重审,这样子一来,便能提高永昌司法案件的公平公正性。

当夏正平提出要这么做的时候,决、贼二曹四官,皆是连连点头,表示支持。他的太子之位虽然被废,但是依旧是八皇子。

皇子出阁,依旧能够开府治政,享有一定的决断权,更何况八皇子之前,说过已经上奏朝廷,要改制永昌之政!正是因为这一点,夏正平提到的事情,诸多官员并未反对,反而是连连点头,表示支持。

一晃时间,便是到了午后。政事堂中,夏正平处理完了何长风的册表簿子,又与诸多官员,讨论了一些紧急事情,制定了一些政令,一日的郡守工作,便是结束了。

“殿下,您这样对待尉曹和兵曹的四位大人,真的好吗?”待得众多官员离去,赵灵吉单独留了下来,“怕是他们回去以后,心生不满,彻底投靠薛离郡尉啊!”

夏正平走出政事堂大门,望着离去的诸多官员背影,道:“他们就是想那么做,背后站着的家族,也不会答应。不要忘了,我是皇子,薛离不是。我能奏请父皇,在永昌改革政制,薛离不能。”

赵灵吉闻言,便是默然不语。夏正平说的不错,他是皇子,这是与薛离的最大不同。一个皇子担任郡守,和一个士族子弟担任郡守,这两种情况,完全是没有可比性的。

皇子能做的一些事情,士族子弟绝对做不到;士族子弟能做到的,皇子绝对能做到。这,就是两者之间的区别。

赵灵吉细细想来,也就明白了其中的道理。自己曾经想到最开始提到的那种改制方案,但收效甚微,恐怕就和做到与做不到有关了。

他是士族子弟出身,做不到皇子这样的特权。或者说,一郡之地,夏正平就算在永昌郡,一个司里面设置十个八个的司副,也没必要上奏申请。他是皇子,永昌郡就是他的,特权在那里,谁也不会说什么。就算巴州州牧亲来,也不会说二话。

只是为了安稳人心,夏正平才借助奏章这一说罢了。

但若是对于自己的话,设置一个司副,上上下下,跑朝廷,跑州牧府衙,没有半年,别想做成。这就是赵灵吉做不到的一方面,夏正平抬手就能做到。

因为,夏正平是开府治政的皇子,更何况还是曾经的太子,权力要比普通官员大得多!

想通了这些,赵灵吉心中不由得钦佩。夏正平今日这几项政令以及改制行动,恐怕会让诸多家族受益,也能够获得许多人的支持,从而稳固他在永昌郡的地位。这样子一来,对于夏正平彻底掌控整个永昌郡的日子,也就不远了。

“殿下之才,卑职钦佩啊!”赵灵吉拱手,看了看天色,也是告辞,“这一段时间,怕是要薛离伤神的了!”

永昌郡薛府,正堂之上,聚集了数人,乍看之下,其中却是有着今日政事堂的几人。

尉曹、兵曹的四人,此时带着哭腔,对着正堂上的薛离抱拳:“大人啊,您可要为我们四个做主啊!”

“急什么?要不是有碍着国舅爷的面子,那小子还能在我们头上拉屎?”薛离冷哼,将手中的茶杯,猛地磕在了面前的茶几上,“陈旭陈大人,今日政事堂上,都还有什么政令?”

陈旭闻言,赶紧上前几步,将政事堂上的诸多事情,挑拣了几样的紧要的说了说,不过依旧是在最后,提醒了一句:“大人,其他的皆是不重要,唯独改制这件事,最为紧要啊!”

“是啊,这一件事情,最能影响永昌士族了!”

“若是这件事情让他成功了,怕是我们都要没饭吃了!”

“家族子弟,何其多也?优秀者更有几人,皆是以做官为志向,我们这样子回去,怕是没法交代!”

“哐当——”一声响起,正堂之上,七嘴八舌的数人,立刻闭嘴。薛离手中的茶杯,已经再一次磕在了茶几上,提醒着他们,这里是薛府,不是自己家。他是郡尉,一切听他安排,你们之中,有谁想反叛我薛离的,尽管去支持他夏正平好了,到时候我的主上,一旦得势,你们几个羡慕去吧!

薛离神色不悦,紧皱着眉头,缓缓踱步:“适才你们说的不错,这的确是一件棘手的事情,但我们也没有办法阻止。”

“你们想想看,夏正平那个小子,这样子做,无非就是为了收买永昌郡的士族子弟的人心。偏偏这一办法,却是最为奏效的。若是我们妨碍这一政令,怕是要得罪许多人了!”

薛离的脸色,至始至终都没有丝毫的缓和,看样子是对永昌改制这件事情,也是无可奈何。

他是郡尉,在永昌这里,风风雨雨打拼了少说也有二十年,根基深厚,自然明白夏正平这一改制的威力有多大。

若是他出手抵制,那么就会遭受永昌士族成百上千人的唾骂;若是他不出手,怕是完成不了主子交代的任务。

要知道,他的主子,直达天听,若是自己办好了主子交付给自己的差事,那么在将来,自己乃至整个薛家,飞黄腾达就会悄无声息的降落到头上。

正堂上的数人,皆是变得沉默起来,他们神色复杂,心中也不知道究竟在权衡着什么。就算是陈旭,也丝毫不例外。他也在思索着,今日政事堂上的诸多事情,想要寻找一个对自己利益最大的方向。

这些人,皆是依附薛离的,此时他们,却渐渐对薛离,有着别样的想法。所谓人心趋利,大概说的就是这个样子的吧。

亦或者说,夏正平政事堂中所说的永昌改制,实际上是一个绝妙的离间计,此时正在生效。

离间计,离心离德,破坏人际关系与无形之中,这需要对于人心有着极强的把握。夏正平有着两世为人的经验,更何况前世又是历史专业的大学生,对于人心的把握,自然极为容易做到。

薛离再怎么聪明,也不会想到,永昌改制这一事情,实际上就是一出离间计,目的就是要破坏,薛离和众多官员之间的关系。

陈旭想了许久,又看着薛离在政事堂上踱来踱去,便是缓声道:“大人,要不这一次就算了?向那个小娃娃求一次饶怎么样?”

这话刚一说出口,众人闻听,皆是脸色剧变。这陈旭太不要脸了,竟然为了自己的利益,向敌人低头?

果不其然,薛离闻听此言,冷哼一声:“哼!陈大人,您要是觉得我这薛府,保不了你将来的荣华富贵,您尽管离去!”

“想要我向那个小娃娃低头,除非我家的鸡窝里,能够飞出金凤凰来!”

薛离说罢,脸色一黑,一甩袖,便是坐回座位,不再去看陈旭。众人面带笑意的看着陈旭,自然明白薛离所说的究竟是什么。

鸡窝里飞出金凤凰——异想天开,这陈旭也真是不知好歹,枉费薛离大人那么栽培你,现在倒好,关键时刻却异想天开的,让薛离大人向那个小娃娃低头。要说你脑子是被驴给踢了,估计正堂这里,没几个人不相信。

第二十二章 鸿门宴(下)第二十七章 雏凤之谋第十一章 诈降第六章 诸侯形势第三十四章 议取蜀州(下)第三十九章 声东击西第十七章 苦情计第三十三章 不为我所用,必为我所杀第三十六章 奔油江王朝身死(四千字大章爆发,求支持!)第十章 襄州雏凤第三十二章 七分天下(下)第二十章 认死理的程汤第五十五章 黄瀚生突袭后部,夏正平气死醉龙第五十二章 何士元智斗孔明亮第三十一章 平北郡之战第十章 西羌少年第三十七章 三拜第十九章 时不我待第四十七章 申不易御驾亲征第三十四章 刺客第二章 贱民?第十六章 忽悠第五十二章 还有谁!第十八章 东野小城第三章 滚滚长江东逝水第五章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第三十七章 流言四起第二十一章 代受刑责第二十七章 雏凤之谋第三章 滚滚长江东逝水第十九章 时不我待第八章 水师第十五章 交易第三十一章 七分天下(中)第三章 三堂会审第十章 襄州雏凤第二十二章 大曹正第三章 滚滚长江东逝水第十三章 楚王归降第十六章 考校新官第二十二章 大曹正第三章 三堂会审第二十五章 三江湖大战(上)第六章 水淹建宁郡第二章 天下腹地第二十四章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第三十八章 抗旨第十一章 张富贵的作死秀第二章 先下手为强第四十三章 承诺第三十章 七分天下(上)第二十六章 三江湖大战(下)第一章 大旱第二十六章 落凤坡第二章 贱民?第四十九章 弃北川雏凤烧城第二十三章 题字第二十三章 题字第六章 农政书第二十一章 吴越之地第十七章 苦情计第二十八章 大战起兮雪飞扬第十六章 考校新官第十九章 时不我待第三十二章 牺牲第三十二章 战国第三十一章 晏婴旧事第五十四章 巴州汉王三连驳第二十四章 真相第四章 城下搦战第六章 农政书第五十章 取三江汉王用计第十三章 宫刑第二十七章 大夏神朝亡了第二十章 岁月如流水第四十章 屯田制(第二卷完)第十章 劝进第十三章 假虞灭虢第十四章 南蛮来使第二十七章 雏凤之谋第七章 狠角色第二章 天下腹地第十八章 曾经的大夏第四十二章 日落之城第三十七章 三拜第十二章 永昌改制第八章 巡查街道第十九章 狗急跳墙第十七章 商量第十八章 百年诸侯贼第二十六章 落凤坡第十章 要抢王的女人第三十六章 人算不如天算第四十八章 弄巧成拙(为诸位书友的支持而加更的三千字大章)第八章 望月台下扬名第三十一章 晏婴旧事第十七章 苦情计第二十三章 夺诏第三十四章 刺客第十二章 修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