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议取蜀州(上)

别看那里距离巴郡多远,但是却是一处紧要的地方,扼守着巴蜀联通之路——巴江的咽喉。不仅仅是水路上的咽喉之地,陆地上的也同样是这样子的。一旦那里失守,蜀州大军就能够昼夜兼程,快速的通过巴江逆流而上,抵达巴郡郡城之下,从而控制住巴州的大部分地带。

因为出于对陆慷的能力的信任,也是出于对陆慷的提拔,夏正平才会把他安排在这么一个重要的位置上。

此时,陆慷走出班列讲话,显然是有着重要的事情。夏正平自然是明白这一点的,他抬起手做出了一个请的姿势道:“陆慷将军,您请说!”

陆慷闻言,便是点了点头,走到政事堂的正中央,继续拱手说道:“主公,我原本接到您的诏令,是不需要前来巴郡的,但是实在是因为巫峡谷口,发生了一些事情,让我不得不前来巴郡向您陈述的。刚刚您又是提到了东征蜀州,我便是越发觉得,这些事情,得当面对您述说,或许可以被您当做东征蜀州的借口。”

众人自然是明白,夏正平在诏书之中说的很清楚,位于边境地带的将军,不必回归巴郡,参与事情的商议。可是,这个陆慷,偏偏就是回来了。当初众多臣工还是觉得有些诧异的,后来一想,便是知道,巫峡谷口肯定是出事情了。

这大概就是时间上的巧合吧,只是众人都在猜测,究竟这个陆慷,会给他们带来什么样的消息,又是能够被夏正平当做东征蜀州的借口。

夏正平自然也是觉得好奇,不由得神色温和起来,说道:“陆将军远道而来,怕是辛苦了。来啊,给陆将军看座。陆将军,你且坐下来,慢慢将你所掌握的事情,讲给本王乃至这个政事堂上所有的臣工听听!”

不出几息的时间,一张太师椅便被搬到了陆慷的屁股下。陆慷谢过夏正平,便是坐了下来,缓缓说道:“本年初春的时候,蜀州的一些军队,趁着我大汉和南蛮之间进入敌对状态的时候,竟是直接派兵攻占了天断山脉,靠近我巴州一方的一些无主之地。我原本想要将这件事情飞鸽传书递给您的,后来发现事情远远不止这么简单。就在我离开谷口的前几天,数周方面似乎有着某些阴谋,其目的便是要攻取我临近蜀州的永昌郡。”

无主之地,便是那些既不属于巴州管辖,又不属于蜀州管辖的地盘。在这些地方上,通常都是一些流窜的山贼,没有太多的平民百姓的。

如今的蜀州,攻占了这些地方,只能说明它的野心在膨胀。根据陆慷的描述,似乎他们的目标,远远不止这么简单,想要攻取巴州的永昌郡。

永昌郡是夏正平起兵的地方,也是他这个汉王的册封之地,怎么可能允许被外人染指呢?

众人听到陆慷的描述,也是有些古怪起来了。这个新即位的蜀王,似乎并不像表面看上去的那么简单。

这一件事,从蜀王统一蜀州全境的做法就已经看得出来,蜀王并不是他们想象的那般昏庸无能。

夏正平自然明白,自己看走眼了,被新即位的蜀王迷惑了眼睛,为此他才决定要攻取蜀州的。如果,任由蜀王继续攻城略地的话,保不齐他就会用某些手段,将整个巴州吞并进他的版图之中。这一点,夏正平自然不愿意看到,除非是巴州吞并蜀州才行。

“而在这次的阴谋之中,蜀王一方的军队,打死了我们军营之中的一些士兵,不知道汉王殿下,您是怎么看?”陆慷的言下之意,自然是在问夏正平,不知道这样的一件小事,能否作为东征蜀州的借口,“诸位臣工,你们以为如何呢?”

“我看行的!我们出兵,不能做无名之师,得名正言顺,否则的话,让天下的诸侯耻笑于我们。”

夏正平听着臣工之中有人这么说,不由得点了点头,难免众多臣工之中,竟是有人能够全力支持自己。

他沉思了一下,便是说出了自己的观点,道:“本王认为,陆慷所说的极是。我们想要攻伐蜀州,就得拿得出口的理由,决不能让天下的诸侯嗤笑。”

“这算是一项策略,不知道其他臣工,还有什么想法吗?”夏正平继续试探着问道,这些大臣,都是巴州各地主政一方的人物,其中掌军的居多,“你们这些将军,难道就不出一些主意吗?”

他一边说着,一边将目光飘向了海霹雳施琢公。实际上,夏正平的那一句话,想要问的对象,就是海霹雳施琢公。

这两年来,海霹雳施琢公,在巴州之地,训练着水师战船,其目的就是为了要实现夏正平水师突袭蜀郡的战略策划。

整个蜀州之中,最重要的郡城,自然是蜀郡。那里是整个蜀州的政治经济的中心,这就像是巴州的巴郡一样。

夏正平虽然起兵于永昌郡,但是在攻下巴州之后,为什么要将自己的办公地点搬到巴郡。这其中的原因,自然是因为巴郡在巴州建立的那一天起,便是整个巴州的政治经济中心了。永昌郡、建宁郡、彰徳郡、南中郡等诸多郡城,都可以说是游离在巴郡之外的,它们算不上是巴州的中心地带。

为什么济州城被申不易占领的时候,诸多人物,都认为大夏神朝灭亡了,就连夏正平他自己,都认为大夏神朝亡了,其中的因素,自然是大夏神朝曾经的政治经济中心,已经握在了人家申不易的手中。

申不易想要成为至高无上的统治者,自然需要政治经济中心给他立足的,显然济州城是符合他的意愿的。

攻占了一州之地的政治经济中心,可以带来很多效应,这也是夏正平攻伐蜀州的主要目的地——蜀郡郡城。

海霹雳施琢公闻言,也是明白夏正平问话的目的,他便是走到了政事堂的正中央。拱手说道:“水师战船,皆已完备。、我们建立水师的消息,并没有被外人得知,因此蜀州的蜀王可以说没什么防备的。”

听着施琢公说的这么一句话,夏正平便是点了点头道:“我意,水师大军,沿着巴江顺流而下,攻伐蜀郡!”

“主公啊,水师战船,固然顺流而下,可以说是出其不意,但是是不是应该有什么保障啊?”询问的是何士元。

众人都是明白,诸多臣工之中,最为严谨的,便是军师何士元。他的话,一般夏正平都会很重视,这一次,自然也是不例外的。

夏正平点了点头,拿出一份卷轴,展开之后,招呼众多臣工围了过来,道:“诸位,你们看我们巴州的地理形势,四面环山,几乎是处处险要之地啊。可以这么说,整个巴州的各处郡城,都处于天断山脉的保护之中。没有了天断山脉,我们可以说是被人连年攻伐啊。”

众人闻言,自然是明白夏正平说的极对,若是没有了天断山脉,那么周王南下,雍王东进,蜀王袭来,可以说是三面受敌啊。

如果真的到了那个时候,别说是何士元了,就是天下三公齐聚于巴州之地,都未必能够想得出办法来。

可如今有了天断山脉,就相当于是给巴州之地上了一道保险。但是,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道保险,才导致了走出巴州的道路极其艰难。

水师战船,是一条正确的道路,也是最具有效率的。但是,并不能完全靠水师战船来进攻啊。要知道,水师的局限性很大。除了沿海州郡以外,那便是沿江的郡城。

而那些既不和长江大河相邻,又不靠近海边的郡城,便是需要依靠着步骑战甲了。要知道,整个天下具有这些性质的郡城,何止十之八九呢?

何士元担心的正是这些事情,如果水师攻下了沿江的郡城,但是却被这些陆路郡城所切断后路,那么后果不堪设想。

可以这么说,一旦这种担心实现的话,那么海霹雳施琢公所率领的那数万水师大军,可以说是有去无回。正因为这样,夏正平才将政事堂的诸多臣工叫了过来,观看巴州的地理形势图,以期这些人能够给自己想出一个绝妙的法子。

实际上,巴州的困境,就是守得住,而走不出去,这一点早在多年之前,夏正平拜访何士元的时候,就已经被告知了这些。

步骑战甲,通过崎岖的山路,行走的路程,何止千里啊。陆路交通上的不便,让夏正平当初出击周王,都差点没有实现。

“我们来研究一下,雏凤先生所说的事情,想要让水师没有后顾之忧,那自然是需要步骑战甲的配合。从图上,我们能够找到哪条路,适合我们的步骑战甲穿越整个天断山脉?”

夏正平最终是问出了自己的真实问题,他期待着众人的回答。

第二十一章 三年第十三章 楚王归降第十四章 王业不偏安第三十一章 七分天下(中)第五十章 莫须有第十一章 称帝第二十三章 相视一笑如昔日第二十四章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第六章 农政书第十七章 苦情计第四十章 屯田制(第二卷完)第三十二章 前因后果第三十三章 议取蜀州(上)第五十一章 夏正平大战申不易第二十七章 雏凤之谋第十二章 血溅三步第十一章 称帝第三十五章 舌战诸官第十二章 血溅三步第十章 要抢王的女人第十六章 封禅泰山,千古一帝(大结局)第四十三章 汉王义释黄瀚生第七章 政事堂第十三章 假虞灭虢第十章 襄州雏凤第一章 指桑骂槐第一章 大旱第十四章 王师北上第二十二章 鸿门宴(下)第三十五章 另有其人第三十四章 神秘女子第五章 白发渔樵江渚上第二十五章 大朝议第二十九章 生死人,肉白骨(下)第三十九章 求亲第四十一章 转道西羌第二十二章 鸿门宴(下)第四章 大事不好第十八章 曾经的大夏第一章 指桑骂槐第六章 农政书第四十五章 并南蛮暹罗来使第二十四章 真相第三十一章 七分天下(中)第十一章 张富贵的作死秀第三十一章 平北郡之战第二十九章 出使雍王第三十一章 七分天下(中)第二十四章 真相第三十六章 田曹曹正第十二章 永昌改制第十九章 时不我待第三十六章 人算不如天算第二十五章 大朝议第四十九章 矫诏第二十二章 病重第二十五章 弑君第二十六章 殿下求策第七章 驳第一章 大变革第三十八章 抗旨第五章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第五十五章 黄瀚生突袭后部,夏正平气死醉龙第四十六章 收北川蜀王自焚第三章 滚滚长江东逝水第三十四章 神秘女子第三十四章 刺客第九章 大快人心第四十八章 弄巧成拙(为诸位书友的支持而加更的三千字大章)第三章 花魁柳如烟第十二章 血溅三步第四十三章 承诺第二十三章 相视一笑如昔日第三十七章 三拜第三十四章 刺客第二十四章 蜀王急信第四十章 夏正平刮骨疗毒第十七章 商量第一章 指桑骂槐第十五章 交易第七章 狠角色第五十二章 何士元智斗孔明亮第四十四章 临机制宜之权第三十一章 七分天下(中)第二十章 兼听之策第三十八章 施琢公大战汉水第七章 政事堂第五十二章 还有谁!第十二章 血溅三步第四十三章 汉王义释黄瀚生第四十章 夏正平刮骨疗毒第三十七章 贿赂令狐伤第二十一章 鸿门宴(上)第二十九章 未雨绸缪第九章 镇南将军第十五章 第一位谋士第二十二章 大曹正第三十章 七分天下(上)第四十三章 从君而战第三十九章 声东击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