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时不我待

夏正平从襄阴郡出发,前往襄阳郡,已经是二月五日了。前几天,他已经将百里子明安排好了,由关长云护送,去往永昌了。

他必须抓紧时间,前往颍川郡,拜访何士元。因为,按照他的时间计算,这个时候,巴子平大概快到了济州,要告自己擅自使用临机制宜之权。

他必须赶在朝堂之上的命令到来之前,做完一些事情,以应付未知的情况。

这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前往颍川郡,说服雏凤何士元,前往永昌郡仕官。

沿途之上,一片平原,麦苗郁郁葱葱的,象征着荆襄九郡所在的平原,行将在夏季的时节,获得大丰收。

麦田之中的农人,东一个西一个的,点缀在绿油油的麦苗田园中。

公羊假驾着马车,缓缓而行,不时遇见来来往往的车队,那是商人的货车。

夏正平在襄阴郡半个多月的时间,亲自访问过多个商家,明白襄王的理政政策,是极为符合人心的。

他重视货物流通,平抑物价,同时大力发展平原地区的农耕,鼓励生育。这一切,无一不体现着襄王作为一个贤王的能力。

但是,越是这样子,夏正平心中就越沉重。

襄王的政策,在这里得到了大力的支持,也就意味着这里的人心,不出十年的时间,就会渐渐归附于襄王。到时候,即便有人想攻打襄王的荆襄九郡,也要看看这里的人民同不同意。或者说,在攻打的时候,荆襄九郡的百姓,铁定会抗争到底,誓死不让外敌入侵一步。

说的更难听一点,哪怕是打下了这里的九郡地区,将来也会有数不清的麻烦,尤其是民变。

荆襄九郡,四通八达的同时,掌控着天下近乎三分之一的人口数量,换句话说,三分天下,荆襄九郡独占一份,其余的两份被其他州占据。

尽管,这三分之一的人口中,有许多时流动人口,但战争时刻,许多未知的情况都无法预判,指不定那些人就会选择帮助襄王呢?

“这是一个不能招惹的诸侯王!”夏正平心中有些不快,坐在车驾上,望着渐渐远去的襄阴郡的城郭,“我最好等到他老死!”

襄王的年龄大概在四五十岁的样子,属于夏正平父亲辈的人物,还能活个二三十年。但是,夏正平无法保证,在这二三十年的时间,襄王会不会有什么动作,毕竟时不我待!

根据自己掌握的情况,上次黄安到来诉说的情况,以及张伯生在济州寄来的书信,夏正平已经能够确定,自己的父皇,身体状况快到极限了。

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够长寿,也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够健健康康的。就是夏正平离开济州的时候,他已经察觉出自己父皇的身体,因为积年累月的沉湎酒色,有些撑不住的样子了。

古语说,沉湎酒色之人,活的不长久,这一句话看样子要印证在自己父皇的身上了。

在襄阴郡的许多日子里,夏正平接触各方士子,尤其是司徒伯懿和百里子明,从和他们的交谈之中,夏正平隐隐约约的能够判断出一个既定事实,天下之变的契机,在于自己父皇的驾崩。

不管,那个秘密建储的指定人是谁,也不管自己是否被废黜太子之位,因为皇子众多的缘故,大夏神朝都会面临分崩离析的结局,各个诸侯王彻底独立。

要知道,众多皇子,除了那几个极其年幼的以外,基本都和济州之外的诸侯有着联系,这其中自然数皇长子的势力最大。毕竟,皇长子是宗法制度下,最应该继承皇位的人选,可谓是名正言顺。

“希望父皇,能够多撑个几年,让我能够积蓄一定的力量。”夏正平的心情很沉重,“也不知道未来的大夏,将会什么样子的?”

从襄阴郡到襄阳郡,夏正平一路上都在考虑关于如何积蓄力量的事情,但总觉得有些不现实。

路上走了三四天的时间,路过一座接着一座村庄,夏正平一行三人便是到了襄阳郡。

襄阳郡极大,人口众多,郡城中的经济也是更为繁荣,毕竟这里是襄王的治所位置,相当于一个国家的首都。甚至是,襄阳郡的繁荣及城市规模,甚至比济州还大。

进入襄阳郡,热闹的气息,便是扑面而来,夏正平在考虑,要不要去拜访一下襄王。在这之前,他都是以萧正这个化名,在南山客的易容术帮助下,面对外人的。

他现在想以真实身份,去拜访一下襄王,毕竟据传闻,薛离和襄王之间存在着某种关系。

“公羊老伯,寻一个馆驿住下,然后弄一个拜帖,送上襄王府,我们去拜见一下他!”夏正平思来想去,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自己还是决定去襄王府走一遭,会一会这个襄王。

其实,在这之前的襄阴郡,襄王的那份帛书,就邀请他可以去襄阴郡的一个馆驿之中,拜见襄王殿下。

如此推算出来,也不晓得这个襄王,有没有返回襄阳郡。不过,在那之前,还是下个拜帖询问下,这样夏正平也能够有着弹性的时间安排自己的事情。

“你们听说了吗?上个月,襄阴郡的望月台下,有个叫做萧正的小子,可是出尽了风头啊!”

“怎么不知道?听说当地的襄阴郡郡守,都想要征召他去做官!”

“柳如烟那个美人胚子,不知道那一夜有没有和他相过?”

“听说是马孟起和萧正一同过去的,大概就是看了容颜,再也没有做其他的事情吧!”

走下了马车,夏正平与南山客,便是听到了许多议论。南山客的面容早已经变了颜色,只是因为易容术的缘故,而无法被人看见真实的神情。她的心里说实在的,有些酸酸的。

夏正平摇头苦笑:“不曾想着,这些人,也是那么的好事?竟然把这些私人事情,打听的一清二楚!”

“公子宽心,我们且在这襄阳郡走一遭,回头去襄王府逛一逛,说不定有什么收获呢!”公羊假笑着说道,“前面就是馆驿,我们去那里休息,一些事情还需得从长计议!”

第三十八章 抗旨第四章 大事不好第十五章 十五年第四十四章 雏凤计取交州地第五十一章 杀薛离第二十章 岁月如流水第四十四章 雏凤计取交州地第四十三章 承诺第二十六章 窃国之贼第四十一章 战隆江汉王鏖兵第二十八章第二十一章 代受刑责第三十八章 拜见雍王第四十八章 夏正平斗将首胜第二十九章 头盔第十七章 商量第一章 大变革第三十二章 前因后果第三十四章 刺客第二十三章 相视一笑如昔日第十二章 修法第十六章 张冠李戴第四章 出人意料第五章 斩杀薛世成第三十一章 晏婴旧事第二十八章第二章 又三年第五十二章 还有谁!第二十一章 代受刑责第三十八章 好消息第三十六章 田曹曹正第二十九章 未雨绸缪第三十一章 平北郡之战第五十章 取三江汉王用计第十四章 小心思第三十三章 议取蜀州(上)第十四章 王师北上第二十五章 烽火台上狼烟起第三十七章 流言四起第五十章 莫须有第二十二章 鸿门宴(下)第二十七章 大夏神朝亡了第四十章 夏正平刮骨疗毒第二十六章 三江湖大战(下)第四十七章 夺军第六章 农政书第十三章 楚王归降第四十三章 从君而战第五十一章 夏正平大战申不易第十五章 交易第二十三章 题字第二十八章第二十二章 大曹正第二十章 认死理的程汤第十二章 永昌改制第二十六章 落凤坡第三十三章 卫烬第三十三章 初见成效第二十八章第十二章 北伐中原第十四章 王业不偏安第一章 指桑骂槐第八章 夺权第二十九章 头盔第八章 望月台下扬名第二十七章 心病第十四章 南蛮来使第十八章 翰林院第三十九章 事必躬亲第二十七章 醉龙的劝诫第二章 天下腹地第二十一章 三年第二十五章 三江湖大战(上)第二十一章 鸿门宴(上)第十九章 时不我待第二十八章 大战起兮雪飞扬第四十五章 乱政皇子第八章 专卖第三十四章 刺客第十五章 三个月第十二章 北伐中原第四十一章 战隆江汉王鏖兵第二十五章 三江湖大战(上)第十六章 张冠李戴第五章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第五十章 取三江汉王用计第三十八章 抗旨第四十八章 弄巧成拙(为诸位书友的支持而加更的三千字大章)第三十六章 田曹曹正第四十七章 夺军第二十八章 观其大略第十四章 王业不偏安第二十五章 大朝议第四十一章 转道西羌第七章 政事堂第二章 又三年第三章 花魁柳如烟第二十三章 贾公舞剑,意在皇子第四十七章 夺军第三十四章 神秘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