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0.第390章 亲友最知音

尽管杜十三娘回家之后,昨日傍晚,赤毕等人就最终平安无事地回了家来,说是因为天子急命,因而杜士仪等人全都留在丽正书院中修书,不能出宫,可此前他们被人看住的经历,仍然让杜家和崔家全都忧心忡忡。所幸崔俭玄和崔九娘这兄妹两块爆炭,被赵国夫人死死看住,而崔五娘亲自去了金仙观和玉真观回来,又告诫两人不得轻举妄动,即便如此,这一晚上杜十三娘仍旧执意守在了兄长的书斋中,由崔俭玄陪着度过了这漫漫长夜。

而翌日一大早朝会上传来那匪夷所思的结果,非但没让他们安心,反而就连崔五娘也觉得事情实在是蹊跷。奈何崔泰之已然病休在家,具体的消息难以打探到,于是一家人眼看赤毕带人去大明宫前守候,他们只能翘首盼望杜士仪的归来。好在午后时分,在门口张望的刘墨终于看到了那个熟悉的身影。

“回来了,回来了,郎君回来了!”

“阿兄!”

“杜十九,你可算回来了!”

看到崔俭玄和杜十三娘夫妻俩一块疾步迎了上来,杜士仪正要安抚一下两人,却只见后头崔五娘扶着赵国夫人也上了前来。他正为之一愣,崔五娘便抢先说道:“杜十九郎,昨日圣人命杨将军带人到家中取了那部《史通》,十三娘亲自把你那些校注也捎上了,随着一块入宫,后来她虽平安出来,却一直都心焦如焚。你在宫里也没法捎信,结果十一郎和九娘也跟着担惊受怕一整个晚上,连九娘都一早就去了玉真观。谁知道天亮了朝会过后,又是那样难以置信的消息,大家都快急死了!”

妹妹竟然跟着杨思勖进了宫!

这是杜士仪无论如何也没想到的消息。见杜十三娘只是紧紧抿着嘴,丝毫没有提及此事的意思,崔俭玄亦是面露急切,他对赵国夫人和崔五娘长揖行过礼后,便请他们一块进屋说话。等到一大堆人都跟到了自己的书斋里,他言简意赅地把昨天发生的事情全都复述了一遍,就只见赵国夫人满脸的心有余悸,而崔俭玄则仿佛在冥思苦想这一件件事中的关联,反倒杜十三娘和崔五娘并肩而立,两人谁都没有做声。

“都已经过去了,雨过天晴,不妨高兴一些。”

“阿兄,昨天圣人看过你的一卷奏疏之后,突然脸色很微妙,直接就令我回去匆匆出了紫宸殿,你究竟写了些什么?”

妹妹如此细心,杜士仪不得不嗟叹是不是把人养得太聪明了。待见崔五娘虽不说话,却用和杜十三娘同样的眼神看着他,他想了想,索性就直言不讳地说道:“我早就写了自荐书,自荐出为县令。”

这一次,竟是赵国夫人先惊呼了一声:“什么?杜十九郎,要知道左拾遗之位,也不知道多少县令可望而不可即,兼且任满之后,大多是到御史台为殿中侍御史,甚至直接为侍御史,而后再为郎官,可谓是通天之路,你怎会想出为县令?”

崔俭玄本想附和母亲的话,却被崔五娘一个严厉的眼神给止住了,只能闷闷不乐地闭口不言。而杜十三娘虽也讶异,却认真地说道:“阿娘,阿兄必然是早就考虑好的,绝不是贸然行事。阿兄留在京城虽为谏官要职,可几次三番遭人算计,出为外官不一定是坏事。如同已故姚开府,如今的宋开府,甚至张相国源相国,谁人没有出为外官的经历?”

“阿娘,十三娘说的没错,十九郎还年轻呢,哪用急在一时……”

见崔五娘软言劝慰,先把年近五旬的赵国夫人先哄回去休息了,杜士仪方才对满脸不得劲的崔俭玄笑道:“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留在京城里头能做的事情很有限,而且未必能出彩,还不如去外头磨砺一番。不但是我,你难道就想一辈子只管马球?”

“哼……”崔俭玄有些不服气地嘟囔一声,但心里不得不承认,杜士仪这话并没有说错。只不过,自己才刚释褐为官,杜士仪就不知道要去天南地北哪个犄角旮旯,杜十三娘也要和敬爱的兄长分开,这也太没意思了!于是,他几乎没怎么细想便嚷嚷道:“那你去什么地方,我到时候也想法儿跟着去!”

扑哧——

这一次笑的是杜十三娘。笑过之后,她上前去替崔俭玄整理了一下不知怎的弄乱的衣领,这才低声说道:“好啦,你又不是当年那年纪了,说这样的傻话。当了官便不能随心所欲,就算阿兄离开十年八载不能回来,你也不能随随便便离开任所去探望他的。再说,阿兄这一次必然不是左迁贬黜,圣人不会让他去那些犄角旮旯的。倒是你,琳娘那么一丁点大,你舍得她跟着车马劳顿?”

“啊……”

杜士仪见妹妹三言两语,便把崔俭玄说得哑口无言,暗叹一声以柔克刚之后,他少不得也劝了崔俭玄两句。无非是让他在京城熬过这一任,然后去外官任上积攒资历和功勋,等到把人说得又高兴了起来,他便哄了这位二十四孝老爸回去看女儿。等到送走了人关好房门,他方才回转身看着身后的妹妹。

“你怎么那么冲动?要知道我和老叔公都已经商量好了,万一圣人震怒牵连到你,你让我……”

“谁让阿兄事先一点风声不露?莫非我嫁了人,便不是你妹妹了?”杜十三娘寸步不让地和杜士仪对视着,见兄长心虚地别过了目光,她方才似笑非笑地说,“五姐说,玉真公主和金仙公主这次都镇定得很,你肯定对王娘子透过风声,可却偏偏瞒着我!”

见杜十三娘显然是真的生气了,杜士仪这才又是赧颜又是着慌,赶紧解释道:“这不是因为你如今是当阿娘的人了,阿兄怕你知道了心中忧虑,再加上老叔公也说,不要让你担心,所以我才瞒着你的吗?你这回是不知情都已经面圣一回,要是你知道……”

杜十三娘原本心中有些小小的酸意,可见杜士仪露出了那种夸张的担心表情,她立时轻哼了一声:“我哪会像你想的那么冲动,那是十一郎!闹腾到最后,竟然是废后这样不得了的大事,我现在想想都后怕……阿兄,我刚刚对大家说的是真心话,与其你呆在长安看似官运亨通,我真的更愿意你去外头闯荡磨砺,也不至于在长安这样处处掣肘,处处算计。”

“我知道你向来最为我着想。”看着杜十三娘低下了头,仿佛要藏住脸上那难过的表情,他不禁又想起了当年兄妹相依为命的那时候,便伸出手去抓住她的手轻轻握了握,这才一字一句地说道,“你留在长安,好好看住崔十一郎。阿兄等着你们再给我添两个外甥!”

“阿兄!”

本来有些伤感惆怅的气氛,可经此一调侃,这些离愁别绪顿时无影无踪。而杜十三娘提醒兄长别忘了去玉真观金仙观露个面,一来可以让王容安心,二来也可以向玉真公主和金仙公主亲自说一声,免得她们还要从别人口中得知这么一回事,可末了,她却忍不住踌躇了好一会儿,这才低声说道:“阿兄,有件事我不知道该告诉你,还是不告诉你……五姐……她仿佛一直都对你别有一番情意在,她一直都对你很关切,可却很少往你面前凑……”

想到崔五娘,杜士仪顿时沉默了。最难消受美人恩,他又不是呆子,崔五娘对他的好感,他自然能够隐隐约约觉察到。可是,有时候第一次见面便能决定接下来的缘分,兴许是崔五娘当时扮作赵国夫人给他留下的印象太深,之后留下杜十三娘的手段又太过强势,使得他不知不觉对其敬而远之,哪怕在崔五娘因为父亲崔谔之的去世而露出真正柔弱如寻常女子的一面,那种第一印象也已经根深蒂固挥之不去了。

他敬她如姊,视她如友,可若要再更进一步……他只能对不起她了。兴许崔五娘也正是因为知道,所以方才从来不捅破。

“十三娘,谢谢你告诉我这些。”

见阿兄只是面露怅惘,继而便露出了毅色,杜十三娘顿时明白了他的心意,遂再不提此事,而是岔开话题说道:“倒是九娘的事,阿娘原本一直操心,可谁曾想她竟是和王十五郎投契得很,所以阿娘已经试探过王十五郎,结果让她欢喜得很。阿兄如果要出为外官,恐怕未必赶得及这桩婚事呢。”

“赶得上就喝一杯喜酒,又或者帮王十五郎当一回傧相,酬谢了他帮十一郎迎亲的情分,赶不上,就只能补一份厚礼了!”

杜士仪一想到王缙竟然真的会和崔九娘凑成一对,心头就不禁百感交集。这还真是缘分一到,别人纵使瞠目结舌也是枉然。而杜十三娘见兄长脸色微妙,她突然想起还有另外一件更重要的事,连忙低声说道:“我险些都忘了,老叔公让人来捎信,让你回来之后立刻去见他,有十万火急的大事!”

尽管杜十三娘回家之后,昨日傍晚,赤毕等人就最终平安无事地回了家来,说是因为天子急命,因而杜士仪等人全都留在丽正书院中修书,不能出宫,可此前他们被人看住的经历,仍然让杜家和崔家全都忧心忡忡。所幸崔俭玄和崔九娘这兄妹两块爆炭,被赵国夫人死死看住,而崔五娘亲自去了金仙观和玉真观回来,又告诫两人不得轻举妄动,即便如此,这一晚上杜十三娘仍旧执意守在了兄长的书斋中,由崔俭玄陪着度过了这漫漫长夜。

而翌日一大早朝会上传来那匪夷所思的结果,非但没让他们安心,反而就连崔五娘也觉得事情实在是蹊跷。奈何崔泰之已然病休在家,具体的消息难以打探到,于是一家人眼看赤毕带人去大明宫前守候,他们只能翘首盼望杜士仪的归来。好在午后时分,在门口张望的刘墨终于看到了那个熟悉的身影。

“回来了,回来了,郎君回来了!”

“阿兄!”

“杜十九,你可算回来了!”

看到崔俭玄和杜十三娘夫妻俩一块疾步迎了上来,杜士仪正要安抚一下两人,却只见后头崔五娘扶着赵国夫人也上了前来。他正为之一愣,崔五娘便抢先说道:“杜十九郎,昨日圣人命杨将军带人到家中取了那部《史通》,十三娘亲自把你那些校注也捎上了,随着一块入宫,后来她虽平安出来,却一直都心焦如焚。你在宫里也没法捎信,结果十一郎和九娘也跟着担惊受怕一整个晚上,连九娘都一早就去了玉真观。谁知道天亮了朝会过后,又是那样难以置信的消息,大家都快急死了!”

妹妹竟然跟着杨思勖进了宫!

这是杜士仪无论如何也没想到的消息。见杜十三娘只是紧紧抿着嘴,丝毫没有提及此事的意思,崔俭玄亦是面露急切,他对赵国夫人和崔五娘长揖行过礼后,便请他们一块进屋说话。等到一大堆人都跟到了自己的书斋里,他言简意赅地把昨天发生的事情全都复述了一遍,就只见赵国夫人满脸的心有余悸,而崔俭玄则仿佛在冥思苦想这一件件事中的关联,反倒杜十三娘和崔五娘并肩而立,两人谁都没有做声。

“都已经过去了,雨过天晴,不妨高兴一些。”

“阿兄,昨天圣人看过你的一卷奏疏之后,突然脸色很微妙,直接就令我回去匆匆出了紫宸殿,你究竟写了些什么?”

妹妹如此细心,杜士仪不得不嗟叹是不是把人养得太聪明了。待见崔五娘虽不说话,却用和杜十三娘同样的眼神看着他,他想了想,索性就直言不讳地说道:“我早就写了自荐书,自荐出为县令。”

这一次,竟是赵国夫人先惊呼了一声:“什么?杜十九郎,要知道左拾遗之位,也不知道多少县令可望而不可即,兼且任满之后,大多是到御史台为殿中侍御史,甚至直接为侍御史,而后再为郎官,可谓是通天之路,你怎会想出为县令?”

崔俭玄本想附和母亲的话,却被崔五娘一个严厉的眼神给止住了,只能闷闷不乐地闭口不言。而杜十三娘虽也讶异,却认真地说道:“阿娘,阿兄必然是早就考虑好的,绝不是贸然行事。阿兄留在京城虽为谏官要职,可几次三番遭人算计,出为外官不一定是坏事。如同已故姚开府,如今的宋开府,甚至张相国源相国,谁人没有出为外官的经历?”

“阿娘,十三娘说的没错,十九郎还年轻呢,哪用急在一时……”

见崔五娘软言劝慰,先把年近五旬的赵国夫人先哄回去休息了,杜士仪方才对满脸不得劲的崔俭玄笑道:“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留在京城里头能做的事情很有限,而且未必能出彩,还不如去外头磨砺一番。不但是我,你难道就想一辈子只管马球?”

“哼……”崔俭玄有些不服气地嘟囔一声,但心里不得不承认,杜士仪这话并没有说错。只不过,自己才刚释褐为官,杜士仪就不知道要去天南地北哪个犄角旮旯,杜十三娘也要和敬爱的兄长分开,这也太没意思了!于是,他几乎没怎么细想便嚷嚷道:“那你去什么地方,我到时候也想法儿跟着去!”

扑哧——

这一次笑的是杜十三娘。笑过之后,她上前去替崔俭玄整理了一下不知怎的弄乱的衣领,这才低声说道:“好啦,你又不是当年那年纪了,说这样的傻话。当了官便不能随心所欲,就算阿兄离开十年八载不能回来,你也不能随随便便离开任所去探望他的。再说,阿兄这一次必然不是左迁贬黜,圣人不会让他去那些犄角旮旯的。倒是你,琳娘那么一丁点大,你舍得她跟着车马劳顿?”

“啊……”

杜士仪见妹妹三言两语,便把崔俭玄说得哑口无言,暗叹一声以柔克刚之后,他少不得也劝了崔俭玄两句。无非是让他在京城熬过这一任,然后去外官任上积攒资历和功勋,等到把人说得又高兴了起来,他便哄了这位二十四孝老爸回去看女儿。等到送走了人关好房门,他方才回转身看着身后的妹妹。

“你怎么那么冲动?要知道我和老叔公都已经商量好了,万一圣人震怒牵连到你,你让我……”

“谁让阿兄事先一点风声不露?莫非我嫁了人,便不是你妹妹了?”杜十三娘寸步不让地和杜士仪对视着,见兄长心虚地别过了目光,她方才似笑非笑地说,“五姐说,玉真公主和金仙公主这次都镇定得很,你肯定对王娘子透过风声,可却偏偏瞒着我!”

见杜十三娘显然是真的生气了,杜士仪这才又是赧颜又是着慌,赶紧解释道:“这不是因为你如今是当阿娘的人了,阿兄怕你知道了心中忧虑,再加上老叔公也说,不要让你担心,所以我才瞒着你的吗?你这回是不知情都已经面圣一回,要是你知道……”

杜十三娘原本心中有些小小的酸意,可见杜士仪露出了那种夸张的担心表情,她立时轻哼了一声:“我哪会像你想的那么冲动,那是十一郎!闹腾到最后,竟然是废后这样不得了的大事,我现在想想都后怕……阿兄,我刚刚对大家说的是真心话,与其你呆在长安看似官运亨通,我真的更愿意你去外头闯荡磨砺,也不至于在长安这样处处掣肘,处处算计。”

“我知道你向来最为我着想。”看着杜十三娘低下了头,仿佛要藏住脸上那难过的表情,他不禁又想起了当年兄妹相依为命的那时候,便伸出手去抓住她的手轻轻握了握,这才一字一句地说道,“你留在长安,好好看住崔十一郎。阿兄等着你们再给我添两个外甥!”

“阿兄!”

本来有些伤感惆怅的气氛,可经此一调侃,这些离愁别绪顿时无影无踪。而杜十三娘提醒兄长别忘了去玉真观金仙观露个面,一来可以让王容安心,二来也可以向玉真公主和金仙公主亲自说一声,免得她们还要从别人口中得知这么一回事,可末了,她却忍不住踌躇了好一会儿,这才低声说道:“阿兄,有件事我不知道该告诉你,还是不告诉你……五姐……她仿佛一直都对你别有一番情意在,她一直都对你很关切,可却很少往你面前凑……”

想到崔五娘,杜士仪顿时沉默了。最难消受美人恩,他又不是呆子,崔五娘对他的好感,他自然能够隐隐约约觉察到。可是,有时候第一次见面便能决定接下来的缘分,兴许是崔五娘当时扮作赵国夫人给他留下的印象太深,之后留下杜十三娘的手段又太过强势,使得他不知不觉对其敬而远之,哪怕在崔五娘因为父亲崔谔之的去世而露出真正柔弱如寻常女子的一面,那种第一印象也已经根深蒂固挥之不去了。

他敬她如姊,视她如友,可若要再更进一步……他只能对不起她了。兴许崔五娘也正是因为知道,所以方才从来不捅破。

“十三娘,谢谢你告诉我这些。”

见阿兄只是面露怅惘,继而便露出了毅色,杜十三娘顿时明白了他的心意,遂再不提此事,而是岔开话题说道:“倒是九娘的事,阿娘原本一直操心,可谁曾想她竟是和王十五郎投契得很,所以阿娘已经试探过王十五郎,结果让她欢喜得很。阿兄如果要出为外官,恐怕未必赶得及这桩婚事呢。”

“赶得上就喝一杯喜酒,又或者帮王十五郎当一回傧相,酬谢了他帮十一郎迎亲的情分,赶不上,就只能补一份厚礼了!”

杜士仪一想到王缙竟然真的会和崔九娘凑成一对,心头就不禁百感交集。这还真是缘分一到,别人纵使瞠目结舌也是枉然。而杜十三娘见兄长脸色微妙,她突然想起还有另外一件更重要的事,连忙低声说道:“我险些都忘了,老叔公让人来捎信,让你回来之后立刻去见他,有十万火急的大事!”

659.第659章 故人再见鬓微霜210.第210章 勇者魄,美人胆1043.第1043章 死战752.第752章 飞箭传书607.第607章 长安急召83.第83章 同姓之谊,忆往昔峥嵘萧索1233.第1233章 存亡之秋33.第33章 越女传人112.第112章 名门夜宿,大风起兮1096.第1096章 全我君臣忠义313.第313章 大功告成487.第487章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978.第978章 新婚燕尔,御前言志1182.第1182章 众叛亲离827.第827章 节堂舞剑259.第259章 丹心和腹心134.第134章 睚眦必报1242.第1242章 高风亮节?303.第303章 不招人嫉是庸才236.第236章 杀威,告急1245.第1245章 疾风骤雨的前夕426.第426章 一哭二闹三上吊385.第385章 事发427.第427章 良才美质,怜卿无暇285.第285章 快刀斩乱麻242.第242章 制书褒奖,天子之赐70.第70章 赐官放归535.第535章 会错圣心48.第48章 但愿年年好563.第563章 暗度陈仓1217.第1217章 匹夫之怒1213.第1213章 千金买马骨1156.第1156章 偷袭和反偷袭646.第646章 名士云集787.第787章 好男儿当如是721.第721章 捷足先登1223.第1223章 一意孤行778.第778章 重建和迎亲1169.第1169章 巨败之后鞭文武408.第408章 谁让你不经吓?130.第130章 万年县试261.第261章 天下第一尉1248.第1248章 惊天动地的登闻鼓251.第251章 不求腾达,但求名师庇寒士1225.第1225章 儿孙如刍狗136.第136章 强中更有强中手!942.第942章 焦头烂额的张守珪1217.第1217章 匹夫之怒420.第420章 酒不醉人人自醉235.第235章 戮力同心!204.第204章 千里之行为杀人418.第418章 诱之以利913.第913章 故人何纷纷1016.第1016章 毕其功于一役682.第682章 千里归来426.第426章 一哭二闹三上吊1226.第1226章 杀人祭旗794.第794章 杨家有女初长成1264.第1264章 郭二的故事447.第447章 上敲下打,吐蕃疑人309.第309章 人生如赌戏551.第551章 钱粮人口,不可或缺1051.第1051章 西域新主395.第395章 李十二郎173.第173章 谁人得利494.第494章 红袖善舞,伊人知心1086.第1086章 人走茶凉,结盟约对敌28.第28章 一舞剑器动四方769.第769章 你输定了!797.第797章 黄金年代732.第732章 骄横遇克星717.第717章 两败俱伤亦奢望580.第580章 凌厉反击888.第888章 义儿安禄山1228.第1228章 军心向背943.第943章 以血盟誓,重振荣光764.第764章 煽风点火61.第61章 赫赫崔氏,天子宣召486.第486章 筹谋江左1007.第1007章 无敌无双2.第2章 山雨634.第634章 杀伐果断6.第6章 婉拒988.第988章 一呼百应,赐刀赠金432.第432章 神仙师娘710.第710章 一夜惊风雨,却是铨试日1275.第1275章 真忠臣也!323.第323章 秦王战鼓1208.第1208章 不死军魂981.第981章 灭国之功787.第787章 好男儿当如是121.第121章 曲如珠玑因定策148.第148章 道曲动人心,贵主邀入宫第1277章 终章 一华年不再909.第909章 千秋节之夜532.第532章 铁骨柔情910.第910章 文人皆宫怨663.第663章 光风霁月1075.第1075章 直面酷吏1061.第1061章 听壁角的长辈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