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章 开中实边安疆策

鲜于仲通确实不信,会有商家主动来帮忙。

在他印象当中,商人可都是锱铢必较一毛不拔的货色,若是商人愿意为一件事情投钱,原因一定是那件事情能给他们带来数倍的利润。

叶畅能给这些商贾什么利润,让他们心甘情愿跑来相助?

鲜于仲通琢磨了好一会儿,云南虽然也产丝绸,但仅仅是丝绸罢了,除此之外,哪里有什么物产,值得这些商贾来此?

“想来是些被叶畅赚钱之名唬住的蠢货,来此博一时侥幸,若是有些积累的商家,必不会如此”犹豫了一下,鲜于仲通又道。

“都有些什么人?”这次杨钊没有理睬他了。

“有长安琉璃行的胡家、广陵米行的沈家、苏州丝行的韩家……”

那吏员拿出了一大串名刺,都是著名的豪商,而且其中数家,都在成都亦有分号,鲜于仲通即使未曾与之打过交道,也听说过其人。

或许这些人都比不得王元宝那般富可敌国,但他们加在一起的影响力,却比十个王元宝加在一起都大,因为在他们背后,往往都有朝中权贵、宫中贵人的身影,或者于脆就是山东世家的产业

“这怎么可能……”鲜于仲通喃喃地说了声。

“请他们进来吧。”杨钊虽是骄傲,听得这些人,想到他们背后代表的势力,却也不敢太过托大。

不一会儿,众人纷纷进来,十余位富商济济一堂,纷纷向杨钊见礼。

杨钊注意到为首者,乃是覃勤寿,不由心里一跳。

这个覃勤寿,乃是叶畅的人,帮叶畅在成都建柜坊,也就是安东银行分号,叶畅初入成都时,便带着他来见过杨钊,请杨钊多多与他方便,故此,他没有送名刺来。

杨钊如今对叶畅的手下相当了解,覃勤寿原本是叶畅在家乡的旧交,多年以来,叶畅对他都是极为信任,在提出银行之论后,便带着覃勤寿为之。覃勤寿也不负所望,先是在长安助叶畅办第一座银行,接着叶畅回辽东办第二座时,他留在洛阳办了第三座,现在又到成都来办第四座。

“原来是覃勤寿……汝等来见我,不知有何进言?”

在杨钊面前,诸人自然没有座位,杨钊待他们礼毕之后便直接问道。

“仆等欲筹资助边,沿途经历,请杨公行个方便,下令与诸州县主官……

覃勤寿代替众人发言,其实这个命令,叶畅完全可以下,不过他不想杨钊在背后捣乱,故此还是将一切挑开来为好。

杨钊也明白他的心思,心里暗叹了一声,若是放在当年两人交情好的时候,叶畅绝对不须要这般小心翼翼,他也绝对不会猜忌,现在这模样……终究是立场不同。

他此时就完全没有想到,正是他,将叶畅拉下这潭污水的。

“等一下你们究竟做何打算,竟然如此好心,要筹资助边?”旁边的鲜于仲通开口道:“若其中有诈,谁能负起此责?”

“此公何人也?”覃勤寿讶然道。

有认识鲜于仲通的本地商户,便介绍了鲜于仲通身份,覃勤寿闻言,执礼甚恭:“鲜于公,为国分忧,乃我大唐万民之天责。我等虽是商贾,亦知若无大唐之兴盛,便无我等之财富,故此……”

“你看某象是傻子么,某曾为剑南节度这般高官,难道你不知道这世上做官的比奸商更会说谎?”鲜于仲通口不择言,打断了覃勤寿的话语。

“哈哈……”覃勤寿有些尴尬地笑了笑。

他毕竟不是叶畅,若是叶畅在此,早就打脸打回去了,你自己这等废物官僚,无报国之心,以为百姓就也无报国之心?

不过这些豪商们,倒真不是为报国而来,杨钊见覃勤寿神情,便知道这其中另有奥妙,当下缓缓道:“我与叶十一,多年至交,覃勤寿,当初叶十一引你来我府中时,他曾与你说过吧?究竟是怎么回事,你说与我听,我也好相助

“这个,叶郎君提出一策,名为开中法。”

“开中法?此为何意?”

“就是……”

叶畅没有说这个方法需要保密,故此覃勤寿便说了出来,叶畅其实是将明时的开中法提前到唐朝用了出来。豪商们为叶畅提供粮食、物资,在结算之后,可以换取安东银行的票引,凭借这票引,可以以低于正常价格一成半的价格,从辽东收购辽东产的商品,而且凭借此票引,这商品运贩天下时无须给付入城关税。

且不说低于正常时一成五的进货价格,单是免除入城关税一项,便足以⊥豪商们趋之若鹜了。

而且,叶畅能赚钱,乃是所有豪商们的共识,跟着叶畅,就算吃不倒肉,能喝些汤也不错。

待听得覃勤寿说完这开中法,鲜于仲通的嘴巴已经合不拢了,而杨钊却忍不住击节赞叹:“叶十一竟然还藏着这般妙法”

这确实是妙法,谁都知道,大唐拓边最麻烦的事情不是四周的戎狄,而是如何往边疆输送粮食、器械,对朝廷来说,这是极大的压力。朝廷征发百姓运送,属于服徭役,往往逼得百姓民不聊生。而现在转到商人手中,则属于商人雇工,商人得支付报酬,民夫便是有怨气,也是先撒野向商人,而不是朝廷。

在有的时候,商人便替代朝廷承受了民怨,他们求利,朝廷求稳,倒是相得益彰。

杨钊为户部侍郎时间也有两年,越是咂摸这个,他便越觉兴奋,这样一来,朝廷几乎不花费什么,只是少收些税——那些税也原本就是被各级官吏层层扒皮扒掉的,没有多少能入国库——而欲做之事却完成了。

他猛然想起叶畅修陈留到彭城的道路便是如此,朝廷一分钱没有花用,却得了这条道路之利

当初看不明白,现在才知道,原来叶畅修路,其实是为这种开中法做试验啊。只不过当时此法初试,别的商人不敢涉足,叶畅便以安东商会名义,办安东银行,来投入此事之中。开了此头之后,那些嗅觉灵敏的豪商,自然纷纷跟进。

“你们想要如何方便,只要本官能做得到,自然会给予。”想到这里,杨钊对叶畅的佩服可谓达到了一个顶点,心中明白,自己在理财方面,真的差了叶畅不只十万八千里。不过这没有关系,自己只要比叶畅会做官就行,哪怕叶畅本领再大,最后还不是被自己打发到各个地方,为自己捞取功绩?

“杨公”鲜于仲通有些急了。

杨钊微一摆手,向他使了一个眼色,这眼神有些冷,鲜于仲通接触之后,这才猛然醒悟。

对于杨钊来说,久在剑南,终非好事,他最大的目的,还是回到长安中枢。当然,回去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灰溜溜地等着杨玉环捞他,还有一种是风风光光凭借功绩。尽管李林甫有意堵住杨钊立功之机,但是有协助叶畅筑城这一事实,李林甫想堵也堵不住。

自己再说话,那么横在杨钊回京之路上的障碍就是自己了,哪怕此前两人交情匪浅,杨钊也不会念什么旧谊——他与叶畅的旧谊,现在不就完全变成了相互利用么?

“有几处需得杨公相助的,其一我们会在成都买一批粮,同时购一些斧锹等工具……”

需要杨钊做的事情,无非就是允许他们在成都买粮买物,还有就是允许他们雇请剑南道闲杂百姓为劳力,准这些劳力在剑南至云南的道路上自由迁移。此时为禁流民,百姓连出个县都要严加管控,何况这是去千里之外的地方

“连你们都知为国分忧,本官岂能比不过区区百姓”杨钊听完他们的请求之后,义正辞严地道:“自然准了”

他转向崔圆:“崔司马,拿纸笔来,待本官书写公文,令文吏挑过,盖上大印后颁发各处,务必令各地官员全力配合,不可有半点懈怠”

崔圆拿来纸笔,但在递给杨钊的同时,小声提醒道:“若是许他们在成都购粮,只怕成都米价应声上涨……”

“无妨,我等来之前,已在山南、江南西道采购粮食,快则一月,慢则两月,必有大批粮食入川。”覃勤寿道。

莫说有他这句话,就算没有这句话,杨钊也不会在意成都粮食价格上涨的问题,只要饿不着他,能帮他早些回长安,就算饿死个十万八万的人,那又何妨?

出了杨府大门,诸商人都是松了口气,胡家掌柜笑道:“在长安时,这位杨公可不大好说话,不曾想在此处,竟然如此随和,诸位都是晓事理的,发了财莫忘了打点啊。”

“你道他是随和,无非是看在覃兄的面子上,若换了我们单个来,只怕连杨府的门都难进去”有人道。

覃勤寿嘿然一笑:“我哪有什么面子,真正有面子的是叶郎君,各位可都是识货的,此次叶郎君开边之事,乃是他《边策》、《国富》二论之实用,若是得成,此二论必成我大唐治国之略,到那时,咱们这些商贾,日子也会好过许多。就算不谈这个,单说此次叶郎君拿出来的好处,朝廷给的,还有叶郎君自己给的,足以⊥诸位赚得盆满钵满,诸位千万记得,莫在误了大事”

“不须覃兄吩咐,咱们大伙心里有数,谁误了大事,就是断了大伙财路,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到时不用叶大使说,咱们这十余家,首先就不放过那厮”

众人纷纷表态,覃勤寿闻言连连点头,但最后,他还是象漫不经心一般,补充了一句:“咱们这十六家,是叶郎君挑出来的,后边还有三十余家等着补上,若是有哪家觉得钱赚够了,不欲与大伙在一起,那就请早些退出去,有的是人要来呢”

大伙都哈哈笑了起来。

谁那么傻,会与钱过意不去,叶畅这一次付出的,可不仅仅是开中法那些大唐朝廷的政策,更承诺,事若得成,便成立西南商会,与安东商会并列,到时这十余家,就都是初始股东

杨钊、鲜于仲通觉得云南乃是蛮荒之地,可是在这些商人眼中,这里却是宝地,因为叶畅已经例举了一大堆的物产,除了象牙、犀角这些之外,还有茶叶、珍果、糖类等。叶畅还说,在中原想要开矿不易,朝廷重重设限,但在云南,将来的西南商会将想办法从朝廷获取开矿之权,各家股东只要付出很小的代价,便可以开山凿地,获取埋藏在群山之中的无尽宝藏。甚至连金银铜矿,叶畅都暗示可以由众人开采。

这些豪商哪里不知道,开矿冶炼能带来海量的利润,他们有的心思活络的,甚至开始盘算着私铸铜钱——在安禄山被安东都督府分去了平卢军之后,李隆基为了给他补偿,允许他在范阳设五座铜炉铸钱,故此安禄山才赚得脑满肠肥

众人散去之后,覃勤寿召来一人:“你骑快马,昼夜兼程,速速去见叶大使,只说这边已经准备好了,沿途接应之事,还要烦劳他动动心思。”

那使者二话不说,转身便走,没多久,他便一人双马,先乘船出了成都城,到了戎州之后再转陆路,直向滇南泽而来。

一路上风光他无心浏览,托叶畅扫荡蛮贼之福,倒是没有遇到大的危险。待出了群山,进入滇南泽附近,周围情形,让他觉得讶然。

只见一条大道被修了出来,虽然这条大道也只是二十里,宽也不过五尺,还只是一条黄土路,可比起山路栈道要平坦便利得多。大道两旁的丛林灌木杂草,都已经被烧得焦黑,露出底下的土壤,有些人正在其间挖沟引水。

“看情形,乃是叶大使在进行军屯,只是他取滇南泽时间还不到二十日,便已经做出这么大的动静了?

他却不知,叶畅也仅仅是完成了道路两侧半里左右的工程,毕竟手中有三万兵,哪怕只动用其中一万人,每天放两里的火,也足以将道路两侧清理出来了。此前开垦艰难,无非是人少罢了,只要人手足够,人心又齐,以汉人勤恳,这算得了什么?

信使到时,正值傍晚,才一下马,便见那边人声鼎沸,仿佛是在争执什么,他等人通禀,便好奇地望过去。

第220章 从来反复是蛮夷第29章 初雪受罚(下)第342章 穷则仁礼达则济第457章 一事一事又一事第317章 病虎遗言托心腹第271章 棋盘内外谁棋手第340章 岂因私怨致国殇第254章 昔日亢龙今有悔第13章 推测身份(下)第30章 除夕夜宴(上)第245章 燕子还时叶郎还第24章 隐雾迷踪(上)第508章 色厉胆薄谋无断第188章 东床袒腹无逸少第406章 万事俱备起东风第252章 我自欢笑豺狼泣第178章 扶伤救死论罪功第28章 谁来作证(上)第68章 细软地契替汝藏第287章 契丹小娘颜色殊第39章 青蚨铜钱穿玄机第431章 泾渭浊水浸河洛第25章 合欢玦碑(下)第405章 将此纷争聊解闷第333章 最惧醋海生波澜第20章 可有主意(上)第479章 大唐气数尚未终第37章 班门孰敢弄大斧第104章 献宝御前庆长安第230章 雪火胜负两重天第250章 水晶廊内红颜喜第12章 盗帅韩香(下)第329章 你棋落罢我棋起第46章 梦中偷取生花笔第155章 欲求高卧恐难得第469章 奇祸无凭汝自招第381章 虞诈亦可裹贪肠第3章 昔日王孙(上)第49章 先生清贵勿言俗第194章 血海黄衫亦飘香第171章 诱汝入彀虞诈间第71章 冥幽神通判莠良第407章 负义忘恩真先生第149章 流言积毁困周公第38章 冤头债主问何谁第516章 新罗国王居长安第30章 除夕夜宴(中)第15章 是非又来(上)第409章 京华冠冕独为佳第363章 一纸诏书速还京第4章 长安酒肆(上)第504章 三人殊途却同心第347章 开中实边安疆策第131章 堪为吾师唯叶郎第289章 太阿之柄当自持第348章 欲拒猛虎引豺狼第6章 蒸馏原理(上)第27章 皇公子瑁(下)第448章 反覆无常为官宦第367章 鼠辈何敢呲龙虎第285章 去途漫漫断人魂第428章 重任得遂平生志第281章 素衣血手仁或凶第434章 江南两道警相连第249章 为我汉人谋远计第5章 徐家女儿(上)第515章 大食学者游广州第309章 马不停蹄接踵忙第42章 子与曾点共其志第167章 天下谁人不怨君第489章 潼关表里山河路第455章 前途至此心茫然第169章 南八神射初定计第229章 一夜冰封山路难第271章 棋盘内外谁棋手第116章 陆地舟车移彩楼第177章 机关算尽犹余恨第186章 口含蜜糖腹藏剑第29章 初雪受罚(上)第307章 山重水复遮前方第301章 弦翻霹雳弩作雷第242章 冰海重开回乡路第36章 它山石丑可攻玉第339章 蛮地亦闻汉道昌第129章 千般功业一句谗第402章 祸国狐鼠齐相欢第38章 冤头债主问何谁第110章 素手惊破琉璃盘第339章 蛮地亦闻汉道昌第324章 死有余辜薄情郎第215章 此地肥美可为乡第438章 不信将军可挽天第465章 当知太宗见高祖第431章 泾渭浊水浸河洛第296章 前后筹谋我称雄第210章 无德无行声绕梁第272章 借我锦帆上重九第21章 尚香诗会(上)第136章 洛阳城中福先寺第126章 万中奸猾数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