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章 欲拒猛虎引豺狼

“果然,又是你们今日第一个完成,今天的头赏,又是你们的了,当真不愧是有铁牛在的”

“哈哈,那是自然,咱们喝一杯去,瞧那些家伙,今日又只能跟着咱们吃灰了。”

“若不是你们分得的地方容易,今日第一当是我们的”

“运气也是实力的一部分”

一堆乱七八糟的话传入信使耳中,信使好奇地问了问,原来叶畅将每日的任务都分组,由部下诸军各自去承担,哪一组能拿第一,便可以获得奖励。

奖励虽是不多,但对激起这些军士的好胜之心却是恰到好处,那信使是个明白人,一听就暗暗点头。

若是奖励多了,士兵只想着获奖,再不愿去前线拼生死,若奖励少了,则起不到激励作用。

他还待再问,便听得里边禀报之人回来,叶畅召他入内相见。

叶畅一见他,不由笑了起来:“林希柽,你既然来了,想来覃兄那边事情办妥了?”

“见过叶郎君,郎君所言不差,家主人已回成都,你要的东西,都已经在路上了”

“那就好,那就好……你远道而来辛苦,先去休息吧。”叶畅笑逐颜开。

“这些商贾,当真可以成事?”蔡明在背后仍有些怀疑。

所谓筑城,便从修路开始,他协助李白,为此事务,短短的二十日里,学到不少东西。

“你只管放心,叶十一在《国富论》中说了,商贾逐利,只要有足够的利益,在某些时候,他们比起官府朝廷还要管用。”李白道。

李白家中商贾出身,父亲为了逐利,甚至连碎叶城都去过,对于这些商贾们的性子,他可是很熟悉的。

蔡明心里又嘀咕了声,总觉得有些将信将疑。

叶畅并不准备再细说,但就在这时,外头有人禀道:“大使,前方紧急军情”

“紧急军情?”营中原本有些无聊的善直、王羊儿顿时精神一振:“有仗打了”

“让他进来。”叶畅道。

果然如善直、王羊儿所料想,这紧急军情,来自于洱海。叶畅自己在此,令王天运领一万兵逼近洱海,如今兵力已达宗州,距离洱海甚近了。

“你是何人?”跟着信使来的,还有一个着汉人服饰的壮汉,其人到了叶畅面前,叶畅不识,便问道。

“某王归唐,故河东州刺史、新昌县开国子王公讳善宝之孙也,某之曾祖仁求公,亦曾为河东州刺史,曾请朝廷设姚州。”那人大哭拜倒行礼:“自南诏一并六诏以来,河东州已久不见天朝之官矣,先父心向大唐,故为小人取名为王归唐,今日得见大使,何其幸也”

叶畅神情一动。

来云南之前,他专门研究过一些云南的情形,知道这个王仁求,虽是蛮人,实际上祖上是汉人,乃所谓的白蛮,确实心向大唐,包括他的儿子王善宝,都曾经在长安为宿卫。

“原来是善宝公之孙,那是大唐忠臣啊”他快步上前,一把将王归唐扶起:“王剌史,这些年你们受苦,我来晚了”

王归唐当真是泪流满面。

自南诏崛起之后,便日扩夜张,河东州就在洱海东南,南诏一并其余五诏,便将矛头指向此处。自此之后,象王氏这般心向大唐者,处境便艰难,而李隆基为了其扶植南诏对抗犬戎的战略,便对王氏等诸多抑制。

现在南诏终于暴露出其狼子野心,对于王氏来说,也就意味着他们多年的苦熬,终于有了出头之日。

“大使,我们云南蛮汉诸族,盼大使如久旱望甘霖一般,还请大使挥天兵以西进,救万民于水火”

“那是自然的事情,王天运奉我命征伐洱海,讨逆除恶,便是为此”叶畅大义凛然:“今日得王刺史之助,我军如虎添翼,料想缚元凶以献俘之日,就在眼前了”

听他这样说,王归唐心里欢喜,他寻思着,叶畅虽然称自己一声刺史,实际上自己手中并无多少兵卒,又曾经屈身事阁罗凤,若不能立些功劳,这刺史只怕坐不稳妥。眼见这位叶大使准备在滇南泽筑城,分明是准备在此长留了,既是如此……

“大使,此次南诏逆乱,足以明证若大唐不郡县云南,则乱臣贼子必不绝矣请大使上奏朝廷,改羁靡为直辖,立云南道以治之”

他提出这番话,确实正合叶畅心意。此前早就有在云南设郡县由朝廷委派官吏直接管理的呼声,但是亦有主张放弃云南甚至剑南南部退保川北的声音,其代表人物就是武后时宰相张柬之。

其根本原因,还是当朝诸公看不到这些蛮荒之地能给大唐提供什么,相反倒要牵扯大唐的大量人力物力。叶畅此次来,便是要扭转这种想法,要让众人视为危途的云南,变成华夏的宝库。

“此奏折,请王刺史上,某必附之。”叶畅笑道:“王刺史世代忠良,一心为国,某必为刺史请封”

“多谢,多谢大使”王归唐下拜道。

拜谢完比之后,王归唐又想起一事,肃然道:“卑职此次来,除了拜见大使表达忠顺之心外,还有一事,据卑职所知,犬戎人的援军,已经出铁桥城,过了剑川城,距离太和城只有五日路程了。”

叶畅精神一振:“孰人领兵,兵力几何?”

“领兵者论若赞,先锋为神川都知兵马使论绮里余,兵力据说有五万”王归唐说到这,有些忧心:“不知大唐天军后续之兵,何时可至?”

“放心,不日可至,方才有使者来,说就是十日左右。”叶畅笑着道:“既是犬戎援军来了,我这边便只有暂时停一停,太白兄,智华兄,你们二位辛苦些,我留一千人马与你们,带着左近土人,无论汉蛮,一齐出力,先将这云南城建起来”

“放心,当初安宁城尚能建起,何况如今云南?”

安宁城乃是数十年前大唐为了强化对云南控制所筑之城,位置就在滇南泽之西,章仇兼琼曾修安宁至步头的步头路,从而引起当地爨氏的反叛,爨氏毁安宁城,给了南诏介入滇南泽流域的口实,南诏打着替大唐讨伐不臣的名号,将势力延伸至此。李白以安宁城为例,其实是有些不吉利的,叶畅不在意这点,倒是蔡明皱起了眉。

“太白虽有谪仙人之名,但为人疏狂,故言辞不谨,叶大使督军向前,我须得小心替他安抚后方,莫令李太白犯错。”他心中琢磨道。

王归唐心里想的却是另外一件事情。

阁罗凤之所以下定决心邀犬戎来援,原因就是叶畅筑云南城,摆明了要打长期战争的主意。当初章仇兼琼筑步头道,引起当地土蛮的反对,可是经过南诏的十数年统治之后,当地土蛮中的刺头大多为南诏所屠,剩余人大多恭顺,故此叶畅筑城之举,不但没有谁反对,反而吸引了不少受南诏欺凌的蛮人往来依附。阁罗凤见此,自知争不过大唐,若云南城真成,有了稳固后方的唐军可以活活将他耗死,故此于脆引犬戎来此,其意便是速战。

这等情形之下,换了王归唐,敌众我寡,定是召回王天运,退守曲馆,甚至可能退到龙和城。可叶畅方才的口气,不但不退,还要向前进攻……难道他就这么自信,凭借自己手中这点兵力,与犬戎、南诏联军决战?

犬戎南诏联军,虽没有十万,八万还是有的,而叶畅手中的兵力不足其一半,想要取胜,只怕不易。

他正琢磨着,叶畅又转向他,神情肃然:“王刺史,你远来辛苦,原是该请你暂歇,但如今军情紧急,又有一事,非你莫属,还望你勿辞辛劳,替我奔走”

“请大使吩咐,归唐必全力以赴”

“蛮人分乌、白二种,南诏为乌蛮,欺凌白蛮,残暴不仁,我到云南之后,听得其暴行令人发指。此前南诏势大,故此白蛮敢怒而不敢言,如今大唐天军既至,必为白蛮出此恶气。”叶畅从容道:“刺史乃白蛮世家,于诸蛮中向来有威望,还请刺史为我奔走,邀诸蛮部出兵助我大唐”

这可不是个好活儿,虽然白蛮对乌蛮多少有些不满,但是如今情形让人看不透,谁都不知道未来云南的主人会是谁。蛮人可不是傻子,大伙更愿意的是观望,而不是立刻选边站。象王归唐,如果不是王天运兵抵河东州,南诏主力退保龙尾关,他也会在旁先观望一番再说。

“怎么,王刺史觉得有何困难,都可以与我说,咱们一起想法子,解决这个困难。”叶畅缓缓地说道。

王归唐心里微微一抖,神情就有些不自然。

据他所知,叶畅此前两战俘获近五千蛮人,这些蛮人如今可都在各个危险的地方服苦役,比如说,在唐兵驱使下筑城、修路,并没有直接处死。总的来说,这位叶大使似乎是个“心慈手软”的人,但王归唐很清楚,那些表面上心慈手软之辈做起狠事来,会是一个什么情形。

“这个……没有什么问题……”

“那就好,大唐乃礼仪之邦,唐军乃仁义之师,先礼后兵乃是我们一贯之主张。”叶畅道:“既然王刺史没有问题,就请先行一步,为我前驱……我半日后拔营出发”

从河东州到云南城有五天路程,故此,几乎就在王归唐抵达叶畅军营中的同时,犬戎大将论绮里余的兵马,已经抵达龙首关。

“这便是龙首关,倒是个险峻之所,哈哈,皮罗阁帮着唐蛮与我们相斗,只怕想不到会有今天,他之子请我们入此关”

仰望着关头的角楼,论绮里余哈哈大笑起来,旁边的犬戎诸将尽皆大笑,说不出的快意。

旁边一将待论绮里余笑罢,低声道:“姜域(南诏)富庶,虽不及大唐,亦颇为可观。我国惯例,大将在外,可自行其事,大使何不取南诏以献赞普?

“先灭唐兵,再取姜域。”论绮里余带着讥意:“皮罗阁儿子不肖,没有他半点本领,却敢背叛大唐,大唐怯懦,对这块肥肉有心无力,我们赞普却英武,既然有这样的机会,怎么能放过”

“大使有所不知,这位阁罗凤,据说不是皮罗阁之子。”那将领倒是熟悉南诏内情,笑道:“当初大唐要皮罗阁交出质子,他不愿亲子前往,便择阁罗凤为嗣子,还送到长安去呆了一段时间”

“如此说来,皮罗阁自己也包藏祸心……”论绮里余眼中寒光闪动:“南诏就是墙头草,此等邦国,不可信任,若有机会,当替赞普取之”

正说着间,前方的龙首关大门打开,门里出来一队人马,他们出来之后,门就立刻闭上。论绮里余面色顿时沉了下来,这大门紧闭,只派出数十骑来相迎,显然是欲拒他们于门外了。

“哪一位是论绮里余大使?”南诏来人当中一人昂然问道。

此人汉人打扮,目光闪烁,看模样,不象是蛮人。论绮里余哼了一声,昂起下巴,身边将领顿时上前,凶巴巴地喝道:“汝为何人,见我家大使竟然不下拜?”

“某云南录事参军姜如芝,奉大王之命,来迎大使。”那人听得喝问,从马上翻下,在论绮里余面前长揖:“原来将军就是论绮里余大使,果然威风凛凛,与众颇不相同”

“姜域没有人了么,竟然派了一个唐人来迎接我,唐人除了吹吹牛拍拍马屁之外,别无本领,我看姜域用唐人,国家就要灭亡了,难怪会向我们求援”论绮里余身边一人阴沉沉地道。

姜如芝瞅了此人一眼,笑着道:“某虽是唐人,却不会吹牛拍马,只知实话实说——将军来得正好,唐军已经夺了河东州,就在龙尾关外,将军来了,正合与我军夹攻唐军”

“我军远道而来,先入关休整一番。”论绮里余面无表情地道:“你等闭关不纳,是何用意?”

“关内百姓胆怯,不曾见过世面,恐为将军虎狼之师所惊吓,有伤赞普仁义之名。”姜如芝陪着笑道:“将军远来确实辛苦,不过我等早为将军准备了军营,一应犒劳,亦已备齐,就在营中,请将军随我来”

第21章 尚香诗会(中)第379章 弃军而逃难为将第276章 逆贼汝祖孙万荣第153章 武为止戈忘战危第263章 阴差阳错奈若何第103章 路转峰回洗疑嫌第250章 水晶廊内红颜喜第330章 万人齐呼叶十一第132章 大慧竟是僧一行第2章 古怪女童(上)第457章 一事一事又一事第216章 弦高犒师待飞将第511章 尘埃落定局势明第37章 班门孰敢弄大斧第448章 反覆无常为官宦第184章 忘情楼台请吃茶第333章 最惧醋海生波澜第103章 路转峰回洗疑嫌第287章 契丹小娘颜色殊第399章 暗伏贼胆欲包天第335章 昔日棋子今棋手第247章 班超投笔庸吏讥第372章 制书一封震宵小第336章 旧时情谊今成仇第377章 大角歌里砺刀枪第378章 豪雨滂沱各疗伤第218章 诗书传家有余香第351章 短兵长刃夜相交第257章 后宫醋海生波澜第213章 大汉故疆炎黄壤第191章 绕床呼卢恣樗蒲第304章 关洛坦途亦艰难第46章 梦中偷取生花笔第255章 蛛丝难阻鲲化鹏第18章 微妙转变(上)第465章 当知太宗见高祖第494章 各怀鬼胎算计忙第218章 诗书传家有余香第5章 徐家女儿(下)第220章 从来反复是蛮夷第169章 南八神射初定计第23章 迷雾竹林(下)第206章 翻脸反目自乖张第421章 国事家事乱如麻第335章 昔日棋子今棋手第209章 利欲熏心近灾殃第11章 梁上有人(上)第308章 八方玲珑四面光第341章 时机只与有备者第462章 局外冷眼局中人第316章 羞愧惶恐难担当第305章 郎君不愧见闻广第420章 新有传奇传长安第236章 似有神兵自天来第143章 录事一职隐玄机第224章 西窗共语话叛胡第355章 磨些江上锁铁桥第79章 山因高士有贤名第277章 众汪说龟丽弓辅第223章 吾项之上首在否第331章 阴霾迷影身暗藏第250章 水晶廊内红颜喜第277章 众汪说龟丽弓辅第379章 弃军而逃难为将第182章 天街御道逞凶横第307章 山重水复遮前方第302章 只恨此身无一用第446章 残民爱民各属谁第90章 春来喜气客满堂第181章 虚席前问匪苍生第136章 洛阳城中福先寺第450章 叶畅雪夜入上蔡第275章 牧奴可曾识阿翁第371章 关山万里赴戎机第8章 圣神皇帝(上)第227章 与子同仇岂无衣第388章 血满弓刀单于逃第321章 小子福浅延仙缘第5章 徐家女儿(上)第14章 扑朔迷离(上)第121章 空有飞熊不得用第266章 面似寒梅腰似柳第69章 卧龙谷中起文房第459章 天子御前斗不休第65章 吴泽龙女铺桥梁第279章 兄虞弟诈互欺瞒第23章 迷雾竹林(上)第31章 少年探花(下)第114还彼之道至彼身第81章 胡狄尽是中山狼第82章 争产开泰数三羊第461章 楼外评话楼内客第355章 磨些江上锁铁桥第22章 讨个彩头(上)第324章 死有余辜薄情郎第67章 据闻大牢正清凉第209章 利欲熏心近灾殃第196章 长安城中急风雨第402章 祸国狐鼠齐相欢第511章 尘埃落定局势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