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钓鱼执法

匈牙利独立组织行动只能算是小打小闹,法国革命党的动静才算大。

1865年1月,从巴黎到蒙托邦,整个法国超过30个城市出现了游行示威,仿佛法兰西又回到了大革命时代。

很多人都是迷迷糊糊的加入游行队伍中,喊着五花八门的口号,比如说:

有要求政府支援波兰独立运动的、有反对政府某一项政策的、有主张支持西班牙革命党的、还有反对殖民运动的……

只有想不到,绝对没有喊不出来的。

显然法国革命党也学聪明了,最近几年国内经济发展的不错,大家的小日子过的还可以,这个时候造反根本行不通。

对政府强烈不满的就是他们这些权利斗争的失意者,还有一群理想主义者。

想要推翻拿破仑三世的统治,唯一的办法就是先把法国搞乱,只要国内乱了才有机会。

法国民众富有国际主义精神,很多时候都非常的感性,自认为不合理的就想去管管,这就给他们提供了机会。

凡尔赛宫,乱七八糟的游行引起了拿破仑三世的警惕。表面上看来这只是普通的游行活动,在法国每年都有发生不知道多少次。

可是最近发生的太频繁了,斗争经验丰富的拿破仑三世,一眼就看出了这背后有人组织。

拿破仑三世下令道:“亚岱尔,把幕后的老鼠给我揪出来,我到要看看是谁在捣乱。”

游行在法国是合法的,政府无权干涉。可是天天游行情况就不一样了,这不光影响到了经济,还会影响到人心。

现在还不是那个“春天上班,夏天度假,秋天罢工,冬天过圣诞”的美好时代。

这个年代正是打江山的时候,早在反法战争过后,法兰西殖民帝国就崩溃了,现在拿破仑三世正在努力打造第二殖民帝国。

自然不能够容忍影响国家经济的游行持续下去,毕竟这个年头竞争对手很多,一不小心就会掉队。

“是,陛下!”警务大臣亚岱尔忐忑的回答道

这可不是一件好差事,这些年因为游行造成的治安恶化,已经有15位警务大臣背锅下台,平均任期仅有10.5个月。

不要看拿破仑三世时代经济发展良好,国内社会稳定,就以为他们的日子好过了。实际上他们还是被喷的狗血淋头,仿佛就是有史以来最差的政府。

理由不需要的,摸黑敌人需要什么理由?政府管制不了舆论,反对派要喷,拿破仑三世最多找人和他们对喷。

或许是位置变了,拿破仑三世已经变成规则的维护者。并没有对这些敌人采取非常手段,这就给革命党留下了操作空间。

外交大臣亚伯拉罕开口说道:“陛下,可能是受波兰独立运动的影响,最近一段时间欧洲革命运动,再次高涨了起来。

先是两西西里王国爆发了起义,目前叛军已经控制了三分之一个西西里岛;接着西班牙、葡萄牙也分别爆发了革命。

欧洲其他国家的气氛也紧张了起来,新一轮的革命浪潮有可能再次爆发,我们必须要提高警惕。”

美国人虽然只是鼓动这几个大国的革命团体回欧洲搞事情,可是其他国家的革命团体也受到了影响。

看到波兰独立运动的风起云涌,很多人想当然的认为新一轮的革命浪潮来临了,纷纷出来搞事情。

对别的国家来说,或许问题还不是太严重。对法国来说,这就是一个大麻烦。

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每一次革命浪潮来临,都少不了法国人的身影,巴黎更是被誉为革命圣地。

这种美誉拿破仑三世是一点儿也不感兴趣。如果可能的话,他宁愿把首都放在一座贫穷落后的小城市,也不想放在“革命圣地”。

任何一名君主居住在革命圣地,都会感到亚历山大,生怕一不小心就被革命了。

继位之前,拿破仑三世还以巴黎自豪过;继位之后,这种感情就一去不复返了。

别的不说,巴黎每年发生的罢工运动、游行示威次数,直接超过了奥地利全国的总和。

法国每年发生的游行示威、罢工运动次数,超过了整个欧洲其他国家的总和,拿破仑三世能够坐稳皇位真心不容易。

要是让弗朗茨选择,他宁愿去殖民地当土霸王,也不愿意做法国皇帝。

这跟君主做的好坏没有关系,只要翻开历史书看看法国的革命史就知道了。

作为旁观者可以一笑了之,可是作为当事人就只能哭了。天天坐在火药桶上,一项政策令一部分人不满都可能引发一场革命。

君主制不适合浪漫主义盛行、且精力过剩的法国民众,巴黎民众已经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只有共和制适合他们。

拿破仑三世想了想说:“这确实是一个问题,命令各地的警察加强戒备,让巴黎的城卫军和南特地区的第七师换防。”

换防这是拿破仑三世最常用的手段,为了避免革命党人勾结军方,巴黎的守军从来都不常驻。

奥尔良王朝覆灭的教训已经告诉了他,不掌握一支可靠的部队,江山是坐不稳的。

……

阿蒂萨是一名意大利商人,然后他还是一名民族主义者,这个顺序不能够颠倒。

因此,1848年的大革命中他果断的站在了胜利者一方,逃过了一劫。

然而,这并没有改变他是一名民族主义者的本质。这些年他和一帮志同道合的朋友,为宣扬意大利民族主义费尽了心思。

在维也纳政府在推广民族大融合的大背景下,阿蒂萨自然不敢逆流而上,可是在暗地里他们却建立了威尼斯文化艺术交流中心。

这是单纯的学术交流,只不过交流的都是意大利民族文化、艺术。如果只是个人兴趣爱好,也不会引起奥地利情报组织的关注。

关键是他们非常作死的举办了青少年艺术文化培训班,在暗中宣扬民族主义,甚至还不时流露出希望威尼西亚独立的愿望。

奥地利言论自由,只要没有在公众场合宣讲这些思想,法律上是定不了罪的。

至始至终,他们都只是在嘴上说,没有落到过实处。包括给青少年灌输这些思想的时候,都没有留下任何证据。

德意志统一战争时期,当地政府还故意留下漏洞,希望他们采取行动,好把这帮人一网打尽。

遗憾的阿蒂萨等人都是老油条了,在利益面前理想都要靠边站。

意大利地区没有统一,一个威尼西亚地区脱离了奥地利独立,他们就丧失了现在的大部分市场,并不符合他们的利益。

所以他们不但没有趁机独立,反而说服了激进民族主义者,不要轻举妄动。

这种潜伏者是最可怕的,他们不会冒然造反,却在为造反而努力。

阿蒂萨最近有些心神不宁,总是感觉有不好的事情发生。刚刚回到家中,老管家就递给了他一封信。

“阿蒂萨先生,这是斯蒂芬先生派人给你带来的一封信。”

斯蒂芬是他在一次宴会上偶然认识的,两人闲谈甚欢,斯蒂芬还邀请他加入殖民公司,前往非洲大陆开辟殖民地。

碰到了专业忽悠人士,又有大量的雇佣兵做证据,阿蒂萨没有怀疑斯蒂芬的身份。

欧洲同名的人太多了,斯蒂芬这种大众化的名字,奥地利没有十万也有七八万,谁也不会把一个殖民商人和匈牙利独立组织联系在一起。

打开了信,初略的看了一遍,阿蒂萨脸色大变。

“奈尔,你收到这封信的时候,有没有别人看到?”

管家奈尔一脸郁闷的回答道:“送信的人在大门口交给我的,除了几个街头小商贩,并没有可疑人员。”

他非常的纳闷,完全不能够理解阿蒂萨的紧张。不就是一封信么,就算是有人看到也不知道里面的内容啊!

听到了这个答复,阿蒂萨再次确定道:“那些小商贩有没有新来的?”

奈尔非常肯定的回答道:“没有,都是往常那些人,几乎每天都在。”

阿蒂萨松了一口气,随及又头疼了起来。这个年头闹革命,不是在找死么?

他完全不能够理解斯蒂芬是怎么想的。作为匈牙利独立组织的领袖,在维也纳政府的追杀下,还能够逍遥十几年,为什么要现在跑回来送死。

没错,在阿蒂萨看来现在斯蒂芬就是在送死。匈牙利的情况别人不清楚,他们这些消息灵通的商人还能不知道么。

不要说独立了,估计不用等维也纳政府动手,当地民众就把他们给镇压了。

这些的情况,在威尼西亚地区同样也可能发生。维也纳政府的民族融合运动,还是有作用的。

不管他们怎么努力,当地德意志化的情况越来越明显。尤其是年轻一代,一个个都在学习德文,意大利语言文字已经在义务教育中消失了。

即便是还有人在坚持给下一代灌输,可是奥地利义务教育的课业非常重,学生们每天都很忙,学校考试不考的东西,又有几个人会去主动学习呢?

前些年私立学校还在教授意大利语,结果教育部停止了对他们的拨款,把他们列入了暴利行业运营公司,需要和奢侈品行业一样向政府缴纳高额的税收。

如果只是政府不拨款,大家还可以把学校运营下去。被列入奢侈品行业那就完全没办法了,税率高达百分之九十五,总不能把学费提高20倍吧?

就算是再财大气粗,也没有人坚持的住。现在整个奥地利帝国,就没有游离在教育部监管范围外的学校。

法律上承认的学校,都是接受政府拨款的学校,剩下的都是企业性质培训机构。

这些机构都是要纳税的,税率标准参考同行业利润标准。很不幸学校参照对象是义务教育学校,和0收费相比,无论收多少费用都算暴利行业。

阿蒂萨等人创办的培训中心,都是依靠捐款不收取任何费用,不然暴利行业的帽子,早就给他们扣过来了。

闹事的人不是没有,可惜维也纳政府非常强硬。一千人闹事就抓一千,一万人闹事就抓一万。主犯加入修路大军,从犯连同家属在内全部流放殖民地。

在流放了十几万人后,剩下的都安分了。就算不为自己考虑,也不能不考虑家人啊!

流放的罪犯待遇可比不上移民,通常会分配到条件最恶劣的地区,承担最危险的工作。

现在收到斯蒂芬邀请他加入革命队伍中心,阿蒂萨第一时间决定和他们划清界限,他可不想搭上自己的身家性命。

没有犹豫,阿蒂萨直接划亮了一根火柴,点燃了手中的书信。

没有向政府举报,这就是对得起朋友了。信上相约的见面地点,阿蒂萨直接选择了无视。

在奥地利接触革命党也是有风险的,维也纳政府对这些事情从来都是零容忍,阿蒂萨可不愿意冒险。

烧毁了书信后,阿蒂萨嘱再次咐道:“奈尔,这封信的事情不要对任何人讲。我和斯蒂芬只是在宴会上遇到过,并不是朋友,你明白嘛?”

奈尔管家回答道:“知道了,阿蒂萨先生。”

小心谨慎的阿蒂萨还不知道,从宣扬民族主义那一刻开始,他已经半只脚踏入地狱。

现在烧毁了书信,没有向政府举报,正好把另一只脚也伸了进去。

毫无疑问,这就是在钓鱼执法。如果第一时间拿着书信,向当地警察局报案,怎么也不可能被牵连进去的。

没有把握住机会,那就没办法了。就算是没有参加叛乱,知情不报也是犯罪,没有冤枉人。

第八十二章、战场上的幽默第一章、强取豪夺第一百一十二章、昏暗的日子第两百二十八章、纠结的……第二十三章、大棋盘第二十九章、重新定义‘意大利地区’第九十二章、好消息第一百一十章、封建残留很强大第一百四十五章、诱饵第八十七章、分裂第一百八十四章、股灾预兆第一百八十章、军购第十三章、“爱心”人士出没第两百三十九章、不能闲着第一百一十章、有限战争责任第一百五十四章、落井下石第二章、沙皇玩儿阴谋了第一百五十二章、惊呆了的数字第一章、强取豪夺第一百三十一章、战争爆发第一张百四十六章、威逼利诱第三十五章、又见交易第一百二十八章、殖民之路第九十一章、引爆危机第一百三十章、引子第十四章、误中副车第三十三章、经济危机爆发第两百零八章、金融市场第一百五十章、道德绑架第一百四十九章、美洲人的美洲第六十一章、近东战争爆发第五十章、英国人的“完美战略”第七十五章、俄国人的反击第十章、铸币税第四十一章、无心插柳柳成荫第十七章、提前的米骚运动第一百八十六章、令人瞠目结舌的战略第一百一十六章、联姻第三十九章、亚美尼亚第两百二十章、天坑第四章、狠人利奥波德二世第四十七章、军备竞赛第两百二十章、天坑第一百六十章、狠辣第一百七十五章、黑科技第一百七十四章、殖民第七十八章、不给机会(大章)第三十五章、近东战争结束第四十一章、阅兵第一百七十二章、政客的良心第八十一章、法律武器第两百九十五章、倒霉蛋第十四章、挖美国墙角第一百八十三章、遏制第两百八十二章、驱逐难民第三十四章、夜深人静的时候第一百零四章、琐碎第一百九十三章、主导权第十二章、神圣罗马同盟第四十二章、无良想法和买单第两百一十三章、《告法兰西国民书》第五章、都是运河惹的祸第一百二十九章、贵族第四十章、想做渔翁而不得第七十五章、战争要为政治服务第四十三章、拿破仑三世的想法第一百章、捧杀第两百九十二章、要搞事情了第九十章、政治为王第九章、美国版鸿门宴第六十四章、骑虎难下第一章、新的时代——神盾结算体系第六十三章、战略重心转移第一百一十三章、俄国官僚的战斗力第九章、列强本色第五十六章、岁月不饶人第十二章、为了贵族的荣耀第四十章、苏伊士运河股权第二十二章、吾日三省吾身第两百五十二章、本世纪最大的误会第五十八章、收网第十八章、缺人第两百二十四章、维和部队第两百二十一章、分摊风险第一百九十八章、钞能力第一百二十五章、被演了第两百四十九章、转变第一百七十七章、体制改革第一百三十四章、稳第一百六十七章、圣诞百态第一百四十八章、墙头草第九十三章、算计第两百零三章、不合逻辑第五章、躺赢战术第四十四章、利益决定真相第八十五章、黑历史第八十五章、装逼技术第四十二章、无良想法和买单第两百五十一章、巴拿马独立组织第十四章、赚钱只是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