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七十九 将士百战方为雄 皇帝疾行援兵城

王彦章收兵,梁军潮水一般退却,百战军并没有追击太远,大军到了李从璟身侧,基本就停了下来。眼下梁军虽败了一阵,但损失并不太大,各部也并没有败到一溃千里的地步,其本阵仍旧有数万人马未动,若是百战军追杀至梁军本阵阵前,梁军仍有余力杀上一记回马枪,到那时恐怕吃亏的就不是梁军了。

李从璟下令各部停止追击的时候,仅剩两千战兵的本阵中,也响起了金锣齐鸣的声响,那是郭崇韬在替他下令,命大军停止前进,预备收兵。李从璟回望了一眼望楼,隔着数里的距离,微微颔首。

此战,百战军面对三倍于己之敌,仍然阵战而胜,若是对面主将是庸将倒也罢了,不足为奇,但梁军主帅却是王彦章,是以这一场胜利,就显得极为弥足珍贵。王彦章此番出征以来,不败金身首次被破,这让百战军上下一片欢腾。

大军收兵,退回望楼之前。经过一番惨烈激战的战场,此时尸横遍地,虽不至于血流漂橹,却也血腥异常,夕阳下残败的旗帜斜插在尸堆中,和林立的兵器一起静默无言,虽厮杀已经停止,在肃杀之气仍在。敌我双方的将士相拥而亡,用他们年轻的生命,为今日这场大战画上了句号。

百战军重新列阵之后,近两万甲兵军容肃然,此时无声胜有声,李从璟策马从战场上缓缓回阵,从军阵中间缓缓而过,在马背上一一检视他的将士,面上有欣慰和自豪的笑容。他足以自豪,因为这场看似不可能的大胜,是他一手带出来的将士,为他拼杀出来的。迎接着万道炯炯目光,李从璟能够读懂其中的热切含义,这是男儿热血,是战士情怀,世间最刚强的东西莫过于此。夕阳并不太刺眼,列阵齐整的军阵,一眼望不到头,冰冷而肃杀的军阵,此刻其间仿佛正奔腾着一股汹涌的热流,要在这夏日的黄昏,融化人心。

从魏州出发,李从璟以五百人开始了他独自征战的生涯,在淇门建军,伊始他空有三千人的兵额,却只有两千人,他对李存勖说:将士百战方为雄,所以我要建一支百战军。之后泽潞怀孟数次大战,百战军没有输过,与其说胜利是因为李从璟的谋划,不如说是依赖将士力战。从两千人到两万人,百战军不仅完成了量的飞跃,也完整了质的转变,李从璟的力量越来越强大,他肩上的担子也越来越重。

这些人,他们与他生死相托,同进同退,一次次从尸堆中站起来,是真正的死生挈阔。比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儿女情更为深重。这些人,他早已将他们看作自己的兄弟,同生共死的兄弟。

李从璟不禁停下战马的脚步,默默望着眼前的一张张面孔,在这个大胜的余波中,他张口却不知该说些什么。

十一年前,他不过是一个个普普通通的人,在繁华热闹的都市为了一碗饭吃而奔波劳碌,有时候不得不低下头颅做人,纵有豪情壮志,最终也免不了泯然众人的结局。何曾想到,十一年后,他会带着一支两万人的军队,战胜这个时代一个个耀眼的良将名将?

他并非一个有着妇人之仁的人,否则他也不可能有今天的成就,但他也并非一个冷酷无情的人,在某些时候,他甚至有些多愁善感,尤其是穿越到这一个陌生的世道,一个人独自前行时。

这些都不重要了。因为现在他站在这里。

眼前数万张面孔,或熟悉或陌生,迎接上他们的目光,李从璟心潮澎拜。

不知是谁先大声喊了一句,接着

所有人都不约而同以拳击胸,在沉闷而响亮的甲胄声中,发出了他们震天动地的呐喊。两万人的呐喊如此齐整,如此震撼人心,连头顶的暮云都被轰散,比之前战斗时任何一次冲杀的嘶吼都更具威势。

他们在喊:“军帅威武!”

“军帅威武!”

“军帅威武!”

“军帅威武!”

“……”

这是两万人的心声。

李从璟下马,面对全军将士,狠狠捶胸一拳,行军礼。

什么都不必说,这已经够了。

两万将士,轰然一声,以军礼回应。

——“百战军,威武!”

……

望楼上的郭崇韬,瞧见眼前一幕,恍然失神。

与他同时失神的,还有相隔数里,在梁军阵中望楼上的王彦章。

百战军的呼喝声响彻河岸,传出去数里,自然也传到了王彦章的耳朵里。略微失神之后,王彦章扶着栏杆发出一声叹息,对身边的一位将领道:“军心齐整,士气沸腾,主帅与士卒若成一体,如此之军,当世少见了。怪不得你前番会败在他们手里,倒真是一点儿都不冤枉。老夫本以为我已经很重视李从璟了,却不曾想,还是小瞧了他。今日之败,毫无怨言。”

王彦章身边的将领正是戴思远,比起王彦章的坦然,他眉眼间总有些许忧愁,这时道:“百战军确实不容小觑,但要说李从璟真有通天本领,却也不至于。老将军今日失利,不过是吃了个小亏而已,来日再战,凭我军军力,未尝不能一举而下,将百战军从这里赶出去。”

王彦章摸着下巴上的胡须,微微摇头道:“百战军先败段凝,今日又败老夫,气势一时攀升到了顶点,明日要一战而胜,谈何容易。”

说起段凝,戴思远气不打一处来,“领军西行迎战百战军时,段凝信誓旦旦立下军令状,若是战败宁愿提头来见。可后来如何?抛下数万大军,几乎是孤身回营,如此大败,竟然还腆着脸说百战军有援军,被他们抄了后路,这才不得已战败。这也就罢了,这厮竟然还敢责问老将军,百战军的援军为何会出现在他身后,老将军为何放任李存勖的大军从眼皮子底下经过,而不过问!将败军之责都推倒了老将军身上。强词夺理、颠倒黑白到了这种地步,真是闻所未闻!”

说罢,犹不解气,愤然道:“当日段凝败军而归时,老将军就该不问缘由,先将其正-法,省得如今他还神神气气的,真是叫人气愤!”

王彦章脸色也不好看,末了,满腔悲愤却只能化为一叹,遥遥望着对面的百战军道:“伪唐境内,如今良将无数,良臣遍地,国势日渐强盛,倒是我大梁朝,小人窃据高位,奸臣当道,蒙蔽圣听,值此两军大战之际,平白让许多热血报国的将士送了性命,毁我大梁朝根基,可悲,可叹!”狠狠一击木栏,道:“待此番大胜归朝,定要将段凝这个败军之将和朝中奸佞尽数诛杀,以报先帝知遇之恩!”

眼见王彦章如此模样,戴思远心中也是凄凉,为王彦章感到不平,但有些话注定是不能说出口的:老将军虽然名义上身为北面招讨使,但实际上军中颇多掣肘,便说那段凝,靠着谄媚陛下身边的近臣,骗取陛下信任,在军中时时与王彦章作对。今番便是段凝吃了败仗,立了军令状,王彦章都杀不了他,只能寄希望于大胜之后,携军功归朝,才有可能扳倒那些小人。

戴思远望天而叹,心中悲戚莫名。如此朝廷,可还有药可救,如此国家,可还能抵挡唐军一次次进攻?

这个念头刚冒出来,就被戴思远压下去。他望着须发花白的王彦章,那挺立的身姿,心中涌起一股热流。无论如何,只要老将军还在,大梁朝就未必没有希望!

……

莫离并没有真杀了郭崇韬的山羊胡幕僚,来给李从璟祭旗,他虽然性情不羁,行事有魏晋之风,但并非不识大局之人,杀了那幕僚,郭崇韬面子上必定过不去,不利于李从璟和他的关系,当时所言,不过是恐吓一番罢了。

这会儿,莫离和郭崇韬等人下望楼来迎接李从璟,兀一照面,郭崇韬便拉着李从璟的手,连说了三声佩服,那山羊胡幕僚也是连道李将军大才。

李从璟禁不住夸,笑道:“王彦章今日失利,对梁军而言不过是吃了个小亏,折损也只在数千人,我料定明日王彦章必定会再战,到那时,还是一场大战。”

事情果不出李从璟所想,接下来的几日,王彦章日日遣大军出战,四面进攻,百战军在李从璟的指挥下,四面迎敌,每日都与梁军一顿好杀。随着战事的进行,伤亡增加不少,但是梁军始终不能攻占兵城,初时只是纸老虎一般的兵城,渐渐有了真老虎的威势。如此一来,王彦章的战斗进行的更为艰难。但这也架不住王彦章人多,且有王彦章的调度,梁军士气并未低迷下去,眼见兵城岌岌可危,百战军各部在李从璟等将的带领下,殊死作战。

一支大军从杨刘出发,直奔博州东岸,兵城所在的位置。这支大军由李存勖亲自率领,是应李从璟和郭崇韬的求援,前去支援兵城的。但因为河道被梁军阻隔,因而他们只能在陆地上徒步而行,速度无疑慢上了许多,这让李存勖一直忧心忡忡。

“前日接到的信报称,王彦章率领的军队有五六万之多,而百战军满打满算不过两万人,李从璟要和枢密使挡下王彦章的攻势,艰难得很。”李绍荣在李存勖身边说道,“这两日,兵城已经没有消息送回来了,怕是王彦章已经四面围了兵城,只是不知兵城有没有被攻下。”

李存勖骑在马上沉默不语,他心中同样焦急,毕竟王彦章的手段如何,他与对方斗了十几年,是最清楚不过的,连他面对王彦章都要小心翼翼,遑论李从璟这个还未及冠的孩子?

越想李存勖心中就越如火烧。

“不用多言,命大军在后跟进,传令从马直与朕先行!”最终,李存勖下达了这条命令。

“陛下,这万万不可啊,王彦章大军在前,万一他在半道设下埋伏?”李绍荣连忙劝谏。

李存勖一挥马鞭,疾驰而去,“顾不了这么多了,要是兵城被攻破,百战军被聚歼,王彦章就能直达郓州,到时候大事休矣!”

李绍荣无奈,只得策马跟上,心中焦急的想:李从璟啊李从璟,老哥可是在魏州看着你阵斩张朗的,此番你可得千万给我顶住了……

日暮时分,从马直终于抵达河岸。

奔出林道,李存勖勒住战马,望着前方,掩饰不住脸上的震惊。

李绍荣一阵纳闷,连忙上前,待看见眼前事物,不由得也愣在那里。

一座雄城如一支巨虎,低伏在平地上。

城前,是潮水般退却的梁军大军。

城头,百战军的旗帜在血火中飒飒轻扬。

(本章完)

章三十四 十年国辱自今雪 永无休止的战争(13)章八十 跟不跟我走章八十八 走马观花过扬州 钱元瓘再会太子(上)章三二 欲为大事不避难 细加运筹方有成(1)章八十六 识君方不昧此生 知妾便无意错失章一百二十四 铁甲阵前横杀敌 天将雄师出关急(7)章十七 可敢一战章七 一载相识十载别(1)章二十七 百战军之困章十五 棋至中盘形势明 火中取栗生死局(2)章两百二八 数年之功见成效 渤海四战定大局(5)章四五 天成新政初现世 厉兵秣马看天下(2)章五十二 婉如清扬小娘子 人生最恨离别时(上)章一百二十五 铁甲阵前横杀敌 天将雄师出关急(8)章五十八 北境边城战事烈 庙堂云谲天下变(19)章三十五 心思章两百三二 数年之功见成效 渤海四战定大局(9)章两百十一 安国定邦波澜起 不平尽去平山河(中)章三十七 天下势风起云涌 金陵城龙潭虎穴(5)章九 淇门之变(1)章四十 北境边城战事烈 庙堂云谲天下变(1)章四十二 一日朔方一日战 能得几人见州城(13)章十二 明君可辅臣非才 不觅房杜觅启诵(3)章四十三 洛阳秋雨日绵绵 北归之人入东宫(1)章八十七 夜半疑梦惊诧起 窗外风雨几来袭(3)章七十一 河上决战意纷纷 破敌需策更赖战(3)章两百四七 风卷黄旗过大岗 北境今起无战事(12)章七十一 强一地也强一国 最是谍斗能惊心章八 临寿春城启大战 登八公山论古今(1)章六十二 是非成败转头空 天下尽是乱离人(5)章四十五 先声夺军心(2)【第二更】章一百六十六 郭崇韬争权有方 战事未起死斥候(3)章五十七 其势不可挡【第二更】章五十二 天下士子入洛阳 衣冠南渡自此终章八十八 夜半疑梦惊诧起 窗外风雨几来袭(4)章四十三 一日朔方一日战 能得几人见州城(14)章四一 昨日烟云留不住 明朝双手织凤霞(3)章十九 秋风知剑州 铁甲战普安(3)章一百零四 两计使军安然归 辽东半壁已入瓮(中)章五十八 总攻章二十 天下章五十 得道高僧山中来 出入俗世缘何在(1)章七十八 千军万马竞南下 三尺之舌窃尔城(4)章二十八 十年国辱自今雪 永无休止的战争(7)章一百零三 两计使军安然归 辽东半壁已入瓮(上)章四十五 洛阳秋雨日绵绵 北归之人入东宫(3)章五十八 是非成败转头空 天下尽是乱离人(1)章二十七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章二十五 有人北上去做贼 有人出城去止杀章四 谋国数载弹指间(上)章两百一十 定国安邦波澜起 不平尽去平山河(上)章五六 身在俗世无出入 三王风聚江陵城(3)章一百零五 两计使军安然归 辽东半壁已入瓮(下)章二十六 秋风知剑州 铁甲战普安(10)章八十 亲至芙蓉掀帘幕 一骑独上古北口(中)章九十三 惊涛初起剑南道 诸侯掀起百丈浪(2)章七 谷雨识洛阳 笔落动两川(7)章六十九 金口千军搬山易 袖刀翻入红掌中(7)章九 一载相识十载别(3)章十三 昔曾浴血三十载 而今我为唐皇帝(13)章一百零四 繁华落幕心可安 人生得意往何处章五十六 攻伐的方向章四十七 北境边城战事烈 庙堂云谲天下变(8)章九十五 天下漕运正当通 中央集权何时强(2)章九十 大浪来袭群鱼跃 风雨一路洗鲜血(3)章七十三 谋战更比力战难 取得东阳去成都(2)章两百三十 数年之功见成效 渤海四战定大局(7)章一百四十四 立参谋处全军制 屯田有成再扩军(中)章八十四 今朝又成乱离人 无人怜顾影自怜章一百零一 赵王领军向楚地 秦王洛阳理大局(8)章五十五 生搏死斗欲突围 临死不忘顾大义章八十八 苍鹰戏鼠走檀州 白袍书生战辽东(上)章七十四 忽如一夜春风来 局势变幻激斗开五代大乱与王朝更迭的原因探究章四十六 势来天地皆同力 久负盛名于天下(1)章二十七 剑南快纵马 横刀冷锻甲(1)章七 昔曾浴血三十载 而今我为唐皇帝(7)章六十一 落魄刀客悲杀人 梁军谋深初接战(中)章九十一 夜半疑梦惊诧起 窗外风雨几来袭(7)章十五 心血灌帝国 不负为男儿(上)章十六 淇门之变(8)章六十九 金口千军搬山易 袖刀翻入红掌中(7)章四十八 敢叫勇佐谋 大争于天下(3)章一百零一 千百年金陵风月 数不尽君臣过往(2)章六十六 人算尽不如天算 奔离新乡向西战章四十一 敬新磨章四十一 北境边城战事烈 庙堂云谲天下变(2)章七十五 一片肝胆谁人知 既入檀州势如何?章七十九 亲至芙蓉掀帘幕 一骑独上古北口(上)章十七 昔曾浴血三十载 而今我为唐皇帝(17)章一百九十二 既下雁南复营州 马蹄不停向渤海(2)章一百八十一 有人苦战有人行 有人梦甜有人醒章七十一 王朝往事须为鉴 眼前艰难赖谁平章五十三 皇帝李嗣源章七十九 英雄迟暮未必恨 寒冬不耐早驱秋(6)章五十 得道高僧山中来 出入俗世缘何在(1)章七十一 金口千军搬山易 袖刀翻入红掌中(9)章八十三 千军万马竞南下 三尺之舌窃尔城(9)章五十七 名将风采今胜昔 谁在马上称豪杰(7)章二十 棋至中盘形势明 火中取栗生死局(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