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四十四 北境边城战事烈 庙堂云谲天下变(5)

深秋天气多阴沉,天空在灰幕后静默无言,整片苍穹如一张没有表情的面孔,只看一眼,都让人觉着压抑。

穹顶之下,远山近野尽是枯黄的落叶、衰败的野草,百里内外几乎没有人迹,唯余几只鸟雀,在光秃秃的枝头扑腾着翅膀,不知要飞往何处。

在这幅苍劲荒凉的图画中,四四方方的营州城被砖石围在一隅,如同一个不知归路的孤儿,张皇四望。从城中主街一直延伸出去的大道,在城内城外都没有青石板覆盖,土黄的路面细沙无数,似如破衣烂衫。

李从璟站在这条大道的城中心,凉风拂动他的衣袍,轻轻作响,他面对望不到边际的东方,不发一言。在大道的尽头,无尽荒野的深处,那里正在进行一场关乎整场战局命运的激战。

没有人从大道上回来,那场李从璟所看不到的战斗,甚至没有半点回响。荒山依旧,古道旁没有长亭,天空中有不知名的大鸟掠过,乘风飞行,俯瞰众生。

不同于身前路的不见尘埃,身后身的战场喧嚣刺耳,铁血和金戈充斥着每一个角落,包围着每一个挥刀挺槊的将士,如挥之不去的梦魇。

“军帅,契丹蛮贼已冲上岸许多人,李副帅恐怕支持不了多少时辰了!”丁黑的声音沉重若大鼓低鸣。

李从璟负手望了一眼天色,出声时只缓缓吟了七个字,“黑云压城城欲摧。”

“军帅……”丁黑很担忧。

李从璟转过身,面对白狼水南岸的战场,微微一笑,“放心,李绍城还能坚持得住。”

丁黑默然颔首,不知该作何言。

半响,抬起头,丁黑语气坚决,“若要死战,丁黑必不负军帅累日厚恩!”

李从璟先是一怔,随即笑着摆了摆手,“何至于此。”

白狼水南岸,两军将士殊死相搏,鏖战不休。战斗至此,契丹军士已有不少人曾冲上过河岸,但不是死于唐军刀下,就是被赶回了河中,始终无法在岸上站稳脚跟。北岸,耶律敌刺脸色已不复之前那般沉着冷静,眼见契丹军士一波又一波攻势被打退,尸横遍野,血染长河,耶律敌刺甚至动了亲自上场拼杀的心思。

但他最终还是克制住了这个冲动,心道:“李从璟那黄牙小儿尚且不曾现身拼杀,本帅怎可被唐军逼迫到要亲率近卫冲阵的境地,这岂不是说本帅不如他?哼,李从璟这竖子真个能托大,都到了这份上,竟然还自持身份不肯亲战,当真是死要面子!”旋即又想道,“我契丹大军累日连攻,今又本帅尽起大军与之决战,李从璟竟然不曾多遣一兵一卒增援南岸,当真是狂妄、自大至极,目中无人太甚!”

念及此处,觉得有些不对,又想道:“莫不是那黄牙小儿麾下已经无人,非是他不愿支援南岸唐军,而是已无力支援?若是如此,唐军主力去了何处?不用问,定然是耶律鲁已经发难,唐军主力去阻截他了。如此说来,这岂非是千载难逢的机会,正好本帅一举将那黄牙小儿击溃?”

这个念头一冒出来,就不可遏制占据了耶律敌刺整个思绪,他越想越觉得有理,心道:“兵贵谨慎,李从璟向来奸诈,可得提防他使手段。不过大好机会就在眼前,却也不能平白放过,若是

放任战机溜走,本帅岂不成了笑话?惜乎耶律鲁多今日没有军报送回,若是能让本帅知晓他部情况,本帅此刻何至于左右为难!”权衡再三,又数遣亲信勘察战场形势,终于做出了决定。

营州城内,丁黑指着白狼水变色道:“军帅,契丹蛮贼攻势突然凶猛甚多,有大浪卷石之势!”

李从璟定神看去,因他所处位置较高,得以看得清整个战场局势。白狼水上,契丹军新投入的一部将士,不仅阵型严整,且气吞如虎,战力不知是否高过之前军士,但士气绝对不在一个档次。而随着这波契丹军士加入战斗,契丹军一次性能动用的兵力,全部都开展了冲锋。

那部契丹将士中,一只大船上,立着一杆巨大黄旗。

契丹蛮贼的帅旗!

“耶律敌刺,亲自上阵了!”李从璟看着那杆黄旗道。

丁黑惊道:“怪不得契丹蛮贼气势大盛,原来是耶律敌刺那老贼出笼了,这下契丹蛮贼个个都如疯似癫,浑然不要命也似,可是大为不妙啊!”

李从璟点点头,目光远远落在将旗旁的李绍城身上。充斥着血与火的战场中,一片狼藉,李绍城脚下尸体横陈,血染大地,远近有人站着,也有人躺着,他正在包扎手臂上的伤口。

闻听契丹蛮贼动静,得到部卒禀报,李绍城也知道耶律敌刺亲上了战场,作为前线指挥,李绍城比任何人都知道那意味着什么。

李从璟站在城中阁楼上,李绍城站在河边的战场上,他们之间隔了半座城池,也隔了大片空地。这一刻,李从璟却看到,李绍城回头朝他所在的位置看了一眼。

李从璟微不可查点了点头。

李绍城提起长刀,头也不回的带领部卒冲上了战场。

血战复血战,将军几时还?

丁黑眼巴巴看着李从璟。李从璟一动不动。

良久,丁黑叹了口气,“临危不乱,镇定自若,泰山崩而色不改,军帅定力,丁黑万不能及!”

李从璟笑了笑,没有说话。

李绍城,李从璟之兄弟,自淇门结义,便屡屡为李从璟出生入死,每有苦战,常奋躯在第一线。李绍城平日沉默寡言,不苟言笑,除却军事,甚少说话,身为百战军副帅,却安静本分得令人心酸。然对李从璟的军令,向来一丝不苟执行,可以说百战军若无李绍城,李从璟无法将其掌握得如此牢靠,其也无法形成今日战力。

李从璟是重情重义之人,对此焉能没有感怀,对李绍城岂不分外珍视?若可能,李从璟也不愿李绍城涉险。

然则,军人征战,多身不由己之时;戎马沙场,尽九死一生之境。

生于当世,七尺之躯往往都不能自己做主,时代的大河中,沙粒一般渺小的个人,有多少资格去说伤别离?

君若生,携手把酒言欢;君若亡,且堆一抔黄土。如是而已。

“非是我定力非常,不过是抱定一起马革裹尸的底线罢了。”李从璟心中的这句话,并没有说出来。

耶律敌刺亲自冲锋陷阵后,契丹攻势逐渐压制了唐军,李绍城奔走各处,支援各部,一刻不得停歇,连喘口气的机会都没有。唯一一次脚步稍顿,是扶着河

堤吐了一口血,那短短的两息时间,于他而言就是无比奢侈的休息时间。

但即便如此,李绍城也挡不住耶律敌刺了。

李从璟眼睁睁看着他一次次被包围,又一次次杀出重围,带领部卒将面前的契丹军士砍翻、击退,聚集将士死战,然后又被源源不断冲上岸的契丹军士压制、围困。

李从璟数不清李绍城从重围中突出来几次,也不知他还能如此突围几次。或许,下一次,他就会倒在途中,被人潮和刀浪淹没,再也爬不起来,从此消失的无影无踪。

但李从璟不能动,至少现在不能。

“军帅,李副帅支持不住了!”丁黑哑着嗓子喊。

李从璟没有任何多余的动作,只是看着战场,淡淡道:“本帅知道。”

丁黑:“……”。

李绍城死战不退,因此白狼水南岸唐军死战不退。

李从璟忽然看向东方。大道上,一骑飞奔而归。

李从璟耸然动容,轰然转身,大步走下阁楼。丁黑等人相视一眼,立即跟上。

在府门前,李从璟碰上了从东而归的骑士。

骑士滚落马鞍,喜悦、兴奋异常,“禀军帅,李彦超将军遣卑职回报:依照军帅计策,大军在遭遇耶律鲁多骑兵后,郭威将军佯作仓皇迎击,交战一阵,露出破绽退走,一路丢弃财货,将契丹蛮贼引入李彦超将军布置好的埋伏中。午时三刻,耶律鲁多入围,大军群起而攻之,遂一举破敌!现大军已在火速回援途中,不时即归!”

李从璟听完军报,直接翻身上马,带着百余护卫,向白狼水南岸奔去,“接应河岸同袍回撤!”

李绍城浑身已是多处受伤,很多伤口来不及包扎,血然盔甲。一日激战,精力、体力消耗都甚巨,现又失血过多,李绍城直觉四肢乏力,脚步重如磐石。如此,当他最后一次陷入重围之后,他已无力再带部卒突出去。

身边的契丹军士越来越多,仿佛一眼看不到尽头。李绍城知道,这些北方蛮子都将他鲜亮的甲胄看在眼里,知道他是大将,因是即便死在他手里的人不少,其他人仍旧前赴后继。

后背再中一刀,李绍城无力的向前扑倒,却以刀驻地,强撑着不肯倒下去。就在这么一个空档,数名契丹军士的马刀向他斩下来,他已无力再去躲避、迎击。

昂起头,左脸上的长疤一如既往狰狞、冰冷,李绍城眼神有些恍惚。

契丹蛮贼的马刀并没能落在他身上。一骑飞奔而至,马蹄扬起无数细沙,战马飞跃间,马上骑士长槊飞舞,如影似魅,看似飘忽无力,实则每点到一个契丹蛮贼,都会叫他们命丧当场。

李从璟一把将李绍城从地上拉起,“二弟,我来了!”

“大哥!”

李从璟将李绍城交给丁黑护卫,自己在前方纵马开道。丁黑将李绍城拉上马背,吼道:“将军,归城!”

百骑入战场,将契丹军阵硬生生撕开一条缝隙,救起李绍城,转了个弯,又冲杀出一条血路出阵,奔驰间竟然无人能挡。在他们出离契丹军阵后,那撕开的空白地带,才得以合拢。

百骑汹涌而来,扬长而去。

(本章完)

章七十二 人间忠义有谁识 强国有道莫自毁(1)章一百七十二 军堡军堡何安在 边境边境局若何(下)章十二 袭营章六十九 独在异乡为异客 何处是家有家人(4)章十二 有人西楼杀宰相(1)章一百九十八 守得云开终见君 虎踞龙盘战扶余(1)章八十四 一朝掌得天下权 我为万世开太平(3)章两百十三 君问归期未有期 风雪漫过中州城(上)章九十三 惊涛初起剑南道 诸侯掀起百丈浪(2)章九十七 西行云州会良将 夜火起时奔逃忙(4)章九 风月之地有深机 看似是山不是山章一百零四 千百年金陵风月 数不尽君臣过往(5)章四十三 北境边城战事烈 庙堂云谲天下变(4)章八十一 良禽择木离暗主 坚心赴死慨而慷章七十 都是你的人【第三更】章三十四 一日朔方一日战 能得几人见州城(5)章二十九 欲征边疆先存甲 从璟酒棚识民心章二十五 十年国辱自今雪 永无休止的战争(4)章三二 欲为大事不避难 细加运筹方有成(1)章八十九 大浪来袭群鱼跃 风雨一路洗鲜血(2)章九十 一别数载仗剑来 彼之英雄我仇寇(1)章两百十一 安国定邦波澜起 不平尽去平山河(中)章四十二 董璋章二 俯观八百里洞庭 回望三千里山河(2)章两百零四 百战山河寸寸血 拼却死地开生门(中)章七十七 两军交战气势隆 阵内阵外人心切(5)章一百八十八 不熄烽火八百里 水穷处自有云起(6)章二十五 天下未平 征战不休(4)章六十二 北境边城战事烈 庙堂云谲天下变(23)章四十三 北境边城战事烈 庙堂云谲天下变(4)章三十二 楚地战事不如愿 拟调郭威往替之章三六 欲为大事不避难 细加运筹方有成(5)章三十七 十年国辱自今雪 永无休止的战争(16)章七十九 亲至芙蓉掀帘幕 一骑独上古北口(上)章五十 南有白鹿洞三害 北有应天府双杰(上)章一百六十七 上阵父子死沙场 但留残躯祭英魂(1)章十 家国天下无事平 算计谋划谁人清章十八 昔曾浴血三十载 而今我为唐皇帝(18)章二四 世间有风情万种 大丈夫当归何处(2)章八 一支凤钗引风波 不是斯人胜似是(下)章十九 秋风知剑州 铁甲战普安(3)章七十三 锦绣江山万万里 阳关未必无故人(1)章七十五 谁在谤新政【第三更】章十二 临寿春城启大战 登八公山论古今(5)章五十二 天下士子入洛阳 衣冠南渡自此终章十六 昔曾浴血三十载 而今我为唐皇帝(16)章一百零三 赵王领军向楚地 秦王洛阳理大局(10)章一 谷雨识洛阳 笔落动两川(1)章十五 明君可辅臣非才 不觅房杜觅启诵(6)章六十二 伐谋伐交可得利 唯独伐兵令人惧(下)章七十九 少女的烦恼章三十三 从天而降章三 雄才大略为君王 盛世帝国新大唐(3)章二 奋我躯兮章一百三十九 东归再会秦仕得 北上吴使徐知诰(下)章三十一 宴会风波章二 为国征战不惜身 欲为忠臣不可得(中)章一百六十六 郭崇韬争权有方 战事未起死斥候(3)章三十八 一日朔方一日战 能得几人见州城(9)章两百四八 风卷黄旗过大岗 北境今起无战事(13)章十九 当年明月仍皎洁(上)章六十九 自古君王信过谁 拥重兵几人不叛(1)章五十四 帝国之两难【第二更】章五十五 士子风流有金戈 大唐雄威终复振章三六 欲为大事不避难 细加运筹方有成(5)章七十八 千军万马竞南下 三尺之舌窃尔城(4)章七十一 独在异乡为异客 何处是家有家人(6)章四四 天成新政初现世 厉兵秣马看天下(1)章两百三二 数年之功见成效 渤海四战定大局(9)章三 雄才大略为君王 盛世帝国新大唐(3)章八十 千军万马竞南下 三尺之舌窃尔城(6)章十六 淇门之变(8)章十 一载相识十载别(4)章二十六 秋风知剑州 铁甲战普安(10)章三十三 军情处章八十 跟不跟我走章七十 自古君王信过谁 拥重兵几人不叛(2)章四十 一日朔方一日战 能得几人见州城(11)章四十三 给我砍死他章七十八 千军万马竞南下 三尺之舌窃尔城(4)章一百八十九 不熄烽火八百里 水穷处自有云起(7)章一百零一 赵王领军向楚地 秦王洛阳理大局(8)章六十五 北境边城战事烈 庙堂云谲天下变(26)章四七 欲往荆南历波折 从龙老臣今如何(1)章五十二 旦为私利百般斗 暮见禁军万事休(8)章五十一 旦为私利百般斗 暮见禁军万事休(7)章十八 秋风知剑州 铁甲战普安(2)章五十六 攻伐的方向章九十七 西行云州会良将 夜火起时奔逃忙(4)章九十九 万里江山一洞庭 百年金陵一白袍章二三 世间有风情万种 大丈夫当归何处(1)章一百 千百年金陵风月 数不尽君臣过往(1)章一百三十五 势有分合难预料 夜半有人入梦来(中)章十九 你知死吗?章三十四 十年国辱自今雪 永无休止的战争(13)章十二 临寿春城启大战 登八公山论古今(5)章五十三 皇帝李嗣源章三五 欲为大事不避难 细加运筹方有成(4)章七十四 两军决战于滁和 尽得江淮莫神机(1)章六 俯观八百里洞庭 回望三千里山河(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