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四十七 北境边城战事烈 庙堂云谲天下变(8)

李彦超抱必死之志出征,然却并未死在激战中,而是大胜凯旋,因此他平安入城之后,对李从璟更加敬服。

李从璟不知李彦超心中所想,却也从李彦超的眼神中感知到了他的“热切”、“忠诚”,那是一种想要在他麾下,随他征战四方、建功立业的冲动,李彦超不曾掩饰,李从璟亦不难发觉。

相比之李彦超剧烈的情绪波动,郭威、孟平就要淡然得多。作为百战军将领,对李从璟和莫离“神鬼莫测”的计策,他们早已习惯,今日之胜,不过是厚重的征战手册上,又翻过去了平常一页罢了。

在李彦超、郭威等率领唐军主力入城之后,应该是察觉到克城之事,一时不可为之,契丹大军停止了对营州城的围攻,撤退到营地中去了。李从璟因是对诸将笑道:“契丹虽渡河,攻城不到一夜便引退,非是其不愿克城,实不能为也!今我有诸位虎将若卿等,又有八千虎贲将士为羽翼,你我同心同德,契丹蛮贼人数虽众,又能奈我何?”

诸将闻言皆振奋道:“有军帅统军,虽以一敌十,我等不惧!”

李从璟坦然受了这句“奉承话”,和诸将环视城外契丹大营、军阵。近处灯火边地,如浩瀚星海,感受到夜风扑面,耳畔呼啸的北风含着旷野的寂静,他真诚的对诸将言道:“之前骤闻耶律鲁多奇袭时,军中-将士多有担忧怯战者,一日之间而能让形势巨变,多亏众将士众志成城,欲展我大唐儿郎之勇武,不叫契丹蛮贼以为天下无豪杰。幽云数十万百姓,数十年来翘首以盼王师北伐,人人渴求和平若久旱望甘霖,今我等至此,不可叫百姓失望!”

李从璟言辞恳切,众将皆能感受到他言语之间的厚重情义,李彦超叹道:“军帅有悲天悯人之心,心怀天下,目有苍生,幽云能得军帅来坐镇,是百姓之福!”

郭威眼界更宽广些,李彦超话音落下,他接着道:“本朝自安史之乱以来,九州失宁,各地屡有战事,臣子不轨,逆子作乱,更添蛮子为祸边境,我大唐子民早已苦不堪言。尤其是黄巢之乱后,山河破碎,盗贼四起,贤者死于荒野,小人窃权于朝堂,朝廷赏罚失度,天下一片末日之象。想当年高祖太宗在世时,四海升平,八方来朝,上有君王得‘天可汗’之美誉,下有百姓以身为唐人而自豪,万里之外无数夷人不顾万里之遥、关山险阻,只为来我朝一睹天威,当时中原是何等盛世之象?而今不过百年,世风日下,贼寇丛生,国人惶惶,区区草原蛮族,竟然为患边地数十年而不能制,令人痛心疾首!”

郭威有愤然之气,这番话说得抑扬顿挫,很有感染力。的确,太宗武后时,大唐最是鼎盛,以草原为后花园,以西域为庭院,兵锋越过里海,

周边无数小国来朝,争先恐后。大唐的子民走在路上,都是挺着胸,昂着头的。

不过郭威这番话有些犯忌讳,“崇古贬今”,那不是变相批驳当今的皇帝李存勖,说他不贤么?是以李彦超等人虽深以为然,亦有类似感叹,却不敢接话。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不就是眼下的世道么?惜乎王公贵族,不知体恤民力;痛哉满地权贵,不知发愤图强!”在片刻的沉默之后,有人率先打破沉静,话一出口便是“大逆不道”之言。众人循声望去,就见孟平眼有激愤之色,面露不屑之意,似乎是对当朝权贵很是不屑。他望着城外的契丹营盘,扶刀挺立,道:“倘若大唐依旧国强,区区蛮贼,焉敢马踏边关,戮我同胞?!”

李从璟见孟平颇有些意态奋发,遂问道:“世道如此,你我身在局中,该当如何?”

孟平朝气蓬勃,坚定道:“当马上定国,马下安邦,佐我贤主扶河山、正社稷、安黎民,如此方不负此生为唐人!”

这是孟平第一次在李从璟面前吐露大志,李从璟甚奇之。细看孟平,眼前的年轻将军竟是不知何时已褪去了稚色,不复当年的迷茫与懵懂,一身战场上磨练出来的杀伐英武之气,让人顿觉眼前亮堂非常。

兄弟如此雄姿英发,李从璟一时感慨万分,鼓励道:“古之贤才,皆上马能征战,下马能治国。今我兄弟有卫霍之志,闻之叫人振奋,当自勉自励,不叫一腔热血、满腹才学付之东流!”

孟平转身面对李从璟长拜,“公子有言,孟平自当奋勇!”

两人相视一笑,多年的默契让他们无需再多言。

郭威见此,心道:我跟随军帅虽时日尚短,但平日与孟平接触不少,却不曾听他有过豪言壮语,不意其志竟如此宏伟,诚如军帅所言,闻之叫人振奋。孟平,军帅家臣,尚有大志,逢战争先,临阵在前,常有奇功,我当奋发不息,不能叫他给比了下去!

比之郭威,李彦超更惊讶些,他想到:早知百战军良将猛士如云,此番以来数次大战,其战力已让人惊叹。今又见郭威之胸怀、孟平之志向,想不到百战军的将领竟都是如此栋梁之材,难怪其自建军以来,未尝一败。我当自勉,不能落后于人,让军帅小瞧了卢龙军。

念及于此,李彦超道:“郭将军、孟将军志大才高,末将佩服,能与百战军并肩作战,实乃卢龙军之幸。军帅,明日击耶律敌刺,末将愿为先锋!”

李彦超的积极心态让李从璟很欢喜,他笑道:“将军之意,本帅岂能不知?然则,眼下大军尚不急出战,当依托城防工事,疲敝契丹蛮贼,待其兵锋失锐后,再予其雷霆一击不迟。届时,本帅必用将军为先锋!”

李彦超并非不知眼下战事当如

李从璟所说,先求疲敝敌军,再求破敌,之所以请战,是要让李从璟知晓他和卢龙军的战心。见目的达到,李彦超也不多言,抱拳应诺。

接下来几日,契丹大军昼夜不息,在耶律敌刺的督战下,猛攻营州城。唐军依托城防工事和之前所作的充分准备,应付的有条不紊,没有出现什么差池。

唐军固然不满万人,然如李从璟所言,无论是百战军还是卢龙军,只要同心同德,那就是“八千虎贲”,契丹虽兵力占优,要克城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况且有城外土城在,契丹军又不得不分兵牵制,以防土城中的唐军背后突袭,力量又被分散。

耶律敌刺见要攻克营州城,非旦夕之功,几日之后,转而去攻土城。李从璟在看清耶律敌刺的意图之后,下令李彦超、郭威、孟平等率军五千出城迎敌,以牵制契丹兵力,实现建土城时所立下的“相互援引”的战略目的。

不料耶律敌刺攻土城是假,围点打援是真,在五千唐军出城之后,反向杀将过来,想要吃掉这五千唐军。

然而这种战术,对熟悉后世那支军队战法的李从璟而言,明显没什么效果。未等耶律敌刺实现他的战术布置,李从璟就调回了出城的唐军,让耶律敌刺白忙了一场。

几日对战下来,唐军稳如泰山,耶律敌刺始终不能攻上营州城头。

在这期间,出现了一个小插曲。

被李彦超、郭威东征击溃的耶律鲁多,带着数千残兵败将姗姗来迟,终于跟耶律敌刺汇合。

前番李彦超、郭威虽然大胜,但在兵力不占优,且耶律鲁多所部尽是骑兵的情况下,无法聚歼其军,倒让耶律鲁多捡了一条命。

耶律鲁多的回归,无疑壮大了契丹军力。在此之后,耶律敌刺依仗其军力雄厚,对营州展开了多战法的进攻。

那日,李从璟在诸将的陪伴下,立于城头,看见了耶律鲁多率军自东方汇入契丹大营。眼见契丹军力得到扩充,李从璟却没有半分忧色,不过却也对身边众将道:“耶律敌刺军力得到壮大,其必竭力攻城,我等当防其使用手段。”

仿佛是为印证李从璟的话一般,攻城第五日,契丹军大举出现在城南,万余人,人皆荷土,在城南堆土为山,一时间城南尘土飞扬,场面极尽壮观。

这一幕被将士禀报给李从璟后,李从璟立即赶到城南。

人多好办事,李从璟见到了万人之力的强大,只不过大半日,而土山已经初具规模。守卫城南的是李彦饶,他忧心忡忡对李从璟道:“军帅,耶律敌刺不愧是契丹名将,虽是草原将领,然对攻城之法竟也这般精通,他这是意图垒土为山啊,待山与城墙同高,契丹军就能大举越城!局势如此,我等如之奈何?”

(本章完)

章七十八 两军决战于滁和 尽得江淮莫神机(5)章二七 世间有风情万种 大丈夫当归何处(5)章二十七 剑南快纵马 横刀冷锻甲(1)章一百零三 赵王领军向楚地 秦王洛阳理大局(10)章八十四 非忍者不能成事 妒恨之下无同生章五十七 江淮掩有十四州 南北相争今何姓(2)章三十四 亘古之真理章四十二 一日朔方一日战 能得几人见州城(13)章八十二 帝室正统如云烟 能饮三碗鲜血否章二十八 十年国辱自今雪 永无休止的战争(7)章四十九 北境边城战事烈 庙堂云谲天下变(10)章两百零九 阿保机庙算无遗 李从璟胸有不平(4)章三十九 我手握千军万马 要护你一生平安章二五 世间有风情万种 大丈夫当归何处(3)章十 淇门之变(2)章九十七 八仙过海显神通 天下大争在我侧(2)章十二 明君可辅臣非才 不觅房杜觅启诵(3)章六十三 敌情我意难分辨 一路前行且向东(上)章十一 一载相识十载别(5)章六十九 离营将士英雄心 诸事可为农在先章七十六 两军决战于滁和 尽得江淮莫神机(3)章四 若吾王少年章四十九 彼如丧家犬【第三更】章三十九 为我王说天下章四十 月垂龙门山 英雄逞强时(1)章两百一十 定国安邦波澜起 不平尽去平山河(上)章十五 明君可辅臣非才 不觅房杜觅启诵(6)有关李嗣源章六十七 搜刮章十八 淇门之变(10)章三十八 踏营章三十六 青袍与黑氅章一百零九 千百年金陵风月 数不尽君臣过往(10)章六十九 河上决战意纷纷 破敌需策更赖战(1)章六十九 名将章一百零四 唯有凌云多壮志 敢叫旧貌换新颜(1)章三十二 一日朔方一日战 能得几人见州城(3)章六十四 谁在喊威武【第三更】章七十三 天下精锐出我部 茉莉凋零大江岸(1)章二十六 崔玲珑寺庙设伏 赵象爻挑选坟墓章一百一十五 既复故土不忍弃 亡羊补牢候乳虎(上)章五十六 精骑破敌甲【第一更】章一百八十六 不熄烽火八百里 水穷处自有云起(4)章一百二十四 铁甲阵前横杀敌 天将雄师出关急(7)章二十三 天下未平 征战不休(2)章五十七 首战怀州城章一百二十 铁甲阵前横杀敌 天将雄师出关急(3)章九十八 八仙过海显神通 天下大争在我侧(3)章六十五 金口千军搬山易 袖刀翻入红掌中(3)章五十 李继韬的怒火章八十七 谁为读书人立心 谁向宣武军告密章一百三十七 东归再会秦仕得 北上吴使徐知诰(上)章一百零二 八仙过海显神通 天下大争在我侧(7)章一百零一 惊涛初起剑南道 诸侯掀起百丈浪(10)章两百零六 阿保机妙算无遗 李从璟胸有不平(1)章六 谋国数载弹指间(下)章两百五一 一代雄主终落幕 兴亡从来因人事(下)章一百二十七 鞑靼公主勇披甲 戈壁风情异江南(上)章一百七十八 新弩有成三百步 求战需得有力为(下)章七十九 百年安西都护府 十万铁甲出阳关(2)章五十二 军入潞州(第一更)章一百四十七 同光二年将去尽 行远何处觅归程(下)章四十 要杀了这个人哦章五十六 旦为私利百般斗 暮见禁军万事休(12)章七十三 死字怎么写【第一更】章三七 欲为大事不避难 细加运筹方有成(6)章九十一 怒抢佳人回军营 三军齐发至中都章一百一十一 士卒死战活离阵 将军浴血为哪般(下)章二 神仙山(1)章三十四 剑南快纵马 横刀冷锻甲(8)章五八 身在俗世无出入 三王风聚江陵城(5)章一百零八 耶律敌烈所图何 风云际会桑亁关(3)章三十 和泥刺史理滁州 除尽不平得民心章十五 昔曾浴血三十载 而今我为唐皇帝(15)章五一 得道高僧山中来 出入俗世缘何在(2)章九十一 一别数载仗剑来 彼之英雄我仇寇(2)章六十三 敌情我意难分辨 一路前行且向东(上)章三十九 女豪镇契丹章七十一 抬头问苍天【第一更】章二十五 莫离献策定滁州 冯道驱至寿春城(3)品书章四七 欲往荆南历波折 从龙老臣今如何(1)章三十一 天下未平 征战不休(10)章一百五十八 万事俱备东风起 终是离人盼归人(1)章七十四 天下精锐出我部 茉莉凋零大江岸(2)章十三 耻与贼相识 不与寇同生(4)章十五 孟平涂山击刘信 潞王三战李德诚(2)章一百九十九 守得云开终见君 虎踞龙盘战扶余(2)章三十九 一日朔方一日战 能得几人见州城(10)章六十七 北境边城战事烈 庙堂云谲天下变(28)章两百二一 生逢乱世不由己 唯真英雄能本色章二十一 当年明月仍皎洁(下)章七十八 不惜一身肝肠裂 愿随军帅征四方章一百三十八 东归再会秦仕得 北上吴使徐知诰(中)章九十 千万人拦亦可杀 君不见妾妾见君章五 水寨(3)章一百八十八 不熄烽火八百里 水穷处自有云起(6)章一百三十七 东归再会秦仕得 北上吴使徐知诰(上)章十三 明君可辅臣非才 不觅房杜觅启诵(4)章二十八 百合髻小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