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四十九 北境边城战事烈 庙堂云谲天下变(10)

“老黄啊,你到底靠不靠谱啊,我等出行日久,北边却一直不曾有动静传回,你可别拉着咱兄弟往坑里跳,这对你没有好处啊!”

“既然没有好处,老子为何要坑害你们?难道你许大狗的狗头很亮眼,能卖个好价钱?”

“嘿,狗爷的脑袋再不值钱,那也不会比你肩膀上那块榆木疙瘩逊色,再说,狗爷玉树临风,潇洒倜傥,你嫉妒也是正常的!”

“眼脏洗脸,肚疼拉屎,但你他娘的不要皮紧欠抽!没话找话,老子不当你是哑巴,你也不怕折了自己的舌头?”

“……黄三刀,算你狠!”

营州多荒野,广阔地界上的某处,一支数百人的队伍正在快速前行。在这个战马异常稀缺的世道,这支并非军队装扮的队伍中,竟然有上百匹高头大马,让人惊异。为首三人中,有两人刚进行完以上对话。

这批人说是非军队装扮,却人人荷刀持剑,尤为难得的是,竟有小半部分的人身着甲胄!虽皮甲居多,铁甲极少,也不成规制,但已是足够让人心惊。在幽云之地,只要不碰到大规模正规边军,这伙人在哪里都能横着走。

“老黄啊,我许大狗虽然话多不中听,但我还是得问问你,你也别给我打马虎眼,实实在在告诉我,咱们这趟出山到底靠谱不靠谱?照你之前所言,咱们那位年轻的大将军,已是带着大批人马去攻打营州城了,算算日子,这也是一个半月过去了,却怎么不见北面有半分动静?这城是攻下来了,还是不曾攻下来,总得有个说法不是?”被称为许大狗的许伯先,是个四十出头的汉子,此时眼巴巴的对身边沉着脸的黄宗说道。

“说法,你想要什么样的说法?”黄宗不耐道,“我等出山多日,一路北行至此,未尝碰见一个逃难百姓,如何探知营州动静?莫非你指望老子有千里眼、顺风耳不成?”

李从璟尚未出平州时,曾令郭威北上阻击营州契丹援军,两者战于白狼山,依仗黄宗相助,君子都始能大胜。李从璟见黄宗之后,因感其“义军”之举,遂派李荣与其一同归往山中,去招安更多志同道合的“绿林豪杰”助战。

如今,黄宗完成任务出山,身后已经聚集起八百壮士。这些壮士来自不同山头,之前一直是各自为政,或为马帮,或为义军,是营州灰色势力中的“良心派”,有击契丹蛮贼之心,其中甚至有不少人,在契丹屡次入境时,因各种原因,零星与之接触、交战过,今蒙李从璟相召,因慕其威名,又添老熟人黄宗游说,遂下山来投。

草莽中有真豪杰,历史上各朝各代都有不少名将出自草莽,远的不说,前时梁朝开国皇帝朱温,曾从贼为黄巢亲信;现今割据吴越的钱缪,起兵前为私盐贩子,人称“盐帮帮主”。

绿林者,贼寇也,天下太平时,人皆轻之。李从璟不以其鄙陋,只要其愿击契丹,能为他“护边击贼”的大策添助力,命黄宗咸召之,以组成统一战线,以期实行“全民抗战”。

当然,绿林中亦多穷凶极恶之辈,无信无义,丧尽天良,对待这些人,李从璟不仅不会招安,还会围剿。只不过这些都是后话了。

眼前这八百壮士中,以许伯先和另一位叫做陆君严的年轻男子,势力最大,所部组成八百壮士主力,是以

两人和黄宗并行最前。

许伯先道:“说来也怪,凡有大战,必有难民,今我等出山日久,北行颇远,却为何不曾见一人逃难?”

“营州本就人烟稀少,且百姓多居州城附近,今大将军领军往州城,百姓自然无不影从,与之协力击贼,又怎会奔逃?你难道不曾听闻,李将军在平州时有抚民三策?平州百姓因此呼之为‘幽云之福’?”黄宗不知李从璟为应对耶律敌刺,实行坚壁清野之策,尽迁营州城附近百姓于城中,所以如此说道。

“大军进城,不取一物,不扰一人;分贼所占之田,使男有所耕,女有所织;凡死伤百姓,一视同仁,与阵亡军士同等抚恤!此三策,实亘古少有之贤令!”一直颔首不曾说话的陆君严,此时幽幽感叹了一句。

许伯先混迹绿林多年,心思活泛,可不会被黄宗两句话打消疑虑,但他也不会明显表示怀疑,腆着脸笑对黄宗挤了挤眼,道:“老黄啊,不是我多事,咱们这趟北上,毕竟带着几百弟兄,身家性命皆操控于你手,你得缜密行事啊!不能对营州现在情景一无所知,就这么横冲直撞跑过去,你得先跟李大将军取得联络啊!”

平心而论,许伯先这话很实诚,是题中应有之意。然则,非是黄宗不愿如此,而是不能。依照之前和李从璟约定,他出山之后,应与李从璟事先取得联络。可没想到,如今却怎么都联络不上。

营州被契丹大军围得水泄不通,黄宗自然无法与李从璟取得联系。

许伯先见黄宗不说话,忍不住道:“该不会出了什么岔子吧?”回头望了一眼,压低声音,“老黄啊,你可不能坑我们!”

黄宗知道许伯先在看李荣,实话说,他也想看李荣。派去营州城的游骑没有音讯,必是出了意外,这是显而易见的。既然游骑不能归,那么营州城形势如何,也就不言而喻了。黄宗也很担心很着急,所以他希望李荣能给他一句准话。

但是很可惜,一连多日,李荣虽然脸色如常,但却什么都没跟他说。

黄宗甚至想过,此行会不会真是往坑里跳?

既然出山,必然出战,黄宗不忧心这个,他忧心的是,身后的八百弟兄不明不白的折损了去。毕竟是他游说众位当家出山的,他有责任在肩。

游骑不归,李从璟也没有派人前来接应,黄宗不是傻子,之所以还没打退堂鼓,不过是凭一口气撑着罢了。但这口气什么时候泄掉,他拿不准。而且,就算他能坚持希望,身后那些都未曾见过李从璟的八百人,能不能继续北行?

“李大将军啊李大将军,你可不能坑我!”黄宗无数次在心中默默呐喊,而每当许伯先提起这茬时,他心里就要更煎熬几分。

“大当家,前面有人!”

在黄宗忧虑、许伯先追问之时,他两人身后的心腹亲信,忽然指着前方惊讶的叫出声来。在他俩闻声向前张望之前,陆君严已经抬起头,目光犀利的望向前方。

距离众人约莫一两里之外一座山头的大石上,突兀出现一个人影,因隔得较远,众人看不清那人面貌。那人立于高处,众人要发现他本来很难,之所以能一眼看到,是因此人正在挥舞手中一面怪异的绿布。

黄宗等人皆不知对方是何人,挥动绿布的用意又何在,荒野上凭空出现人影已

是怪事,对方举事又如此怪诞,难免叫人心悸,陡升疑窦。许伯先、陆君严等人立即戒备起来,然不等他们下令部众停止前行,李荣忽然从队列中策马奔出,随行他身后的两人,在奔驰间伸手入怀,掏出两块黄布。

李荣三人在队伍前方空地上停下,在黄宗等人诧异的眼神中,对着山头那个人影,也挥动其手中布匹来。挥舞间,动作似乎有些规律,又似随行为之,让人摸不着头脑。

片刻之后,不等李荣归队,前方道路上出现一骑,向李荣快速驰来,在李荣面前五步之外停下。马上骑士翻身下马,向李荣抱拳,李荣亦回礼。

这位骑士,着青袍。

黄宗等人自然不知,在他们看来只是寻常之物的那几块布匹,实际上是专门用于联络的旗帜。李荣和对方方才挥舞布匹的动作,也非随意为之,而是在打旗语。

少顷,和迎面而来之人交谈过后,李荣返身回到队列前,对黄宗、许伯先、陆君严等人道:“营州大战,三万契丹大军来攻,军帅与之鏖战已经月余,现战事仍在进行。”

许伯先“啊”了一声,黄宗面色凝重,陆君严沉默片刻之后问道:“可否告知战事进展?”

李荣无意隐瞒实情,道:“契丹蛮贼在耶律敌刺率领下,所部近三万人轮番上阵,对营州城昼夜猛攻。逾月以来,耶律敌刺九设攻城之机变,而军帅九拒之,至最后,耶律敌刺黔驴技穷,契丹蛮贼始终无法踏上城头半步,营州一直稳如泰山!”

三人闻言皆露喜色,略有振奋,许伯先追问道:“如此说来,是李大将军大胜了?”

许伯先满含希翼,李荣的回答却未如他所望,“我军兵力处在劣势,敌军几近三倍于我,军帅和众将士与契丹激战月余,虽屡破契丹攻势,然要反攻契丹蛮贼,一举破敌,目前却还无法为之。总而言之,眼下战事已陷入胶着,双方一时谁也不能奈何谁。”

许伯先大失所望。

李荣瞧见许伯先神色,佛然不悦,冷道:“若军帅已经破敌,契丹蛮贼为我所败,营州战事结束,还要我等赶来作甚?诸位壮士北上营州,原本就为助战而来,现下战事胶着,敌我力量平衡,便是孰得援军孰胜,今我等驰援营州,正好攻破契丹蛮贼!诸位,难道没有击贼建功之心?”

许伯先虽为马帮大当家,权势重于一时一地,但在幽云驻军面前,却不敢有丝毫放肆,被李荣呵斥,他也只是苦着脸道:“契丹蛮贼三万,而我等不过区区八百人,便是援助营州,所能起到的作用怕是也极小,无法从根本上改变战局啊!”

见许伯先如此不知奋进,处处瞻前顾后,怕这怕那,黄宗面现愠色,很是不满。陆君严依旧微微低着头,没有言语。

李荣看着许伯先,认真道:“沙场征战,非是人多便能胜,人少便不能胜,自古皆然。两军对垒,是技术活、精细活,差之毫厘失之千里。蝴蝶效应你懂么?只要你稍稍使点劲,就能起到你无法想象的功效!”

许伯先没接触过李从璟,自然无法知晓何为蝴蝶效应,不过这并不妨碍他听懂李荣话里的意思。

许伯先听懂了,黄宗也陆君严也闻弦声而知雅意,都问道:“将军已有妙计?”

李荣微笑道:“是不是妙计不知,但可一试。”

(本章完)

章七十五 两军决战于滁和 尽得江淮莫神机(2)章十五 孟平涂山击刘信 潞王三战李德诚(2)章六十 李从璟的志向章九十二 惊涛初起剑南道 诸侯掀起百丈浪(1)五代大乱与王朝更迭的原因探究章二十七 十年国辱自今雪 永无休止的战争(6)章三 俯观八百里洞庭 回望三千里山河(3)章二十二 秋风知剑州 铁甲战普安(6)章一百 西行云州会良将 夜火起时奔逃忙(7)章六十五 奴在灵州望西天 待君归来诉思念(3)章一 谷雨识洛阳 笔落动两川(1)章七十 莫离巧思献三策 三城战事起异变(4)章三十九 我手握千军万马 要护你一生平安章二十六 秋风知剑州 铁甲战普安(10)章两百三四 数年之功见成效 渤海四战定大局(11)章七十四 两军决战于滁和 尽得江淮莫神机(1)章一百八十九 不熄烽火八百里 水穷处自有云起(7)章两百三十 数年之功见成效 渤海四战定大局(7)章一百八十二 各在苦战各自忙 各自悲戚各自亡章九十五 天下漕运正当通 中央集权何时强(2)章五十 北境边城战事烈 庙堂云谲天下变(11)章两百零九 阿保机庙算无遗 李从璟胸有不平(4)章一百六十一 历经磨难终成凤 多年对弈收官始(1)章六十九 独在异乡为异客 何处是家有家人(4)章十八 秋风知剑州 铁甲战普安(2)上架感言章八十一 灯火处是归处【第三更】章九十六 西行云州会良将 夜火起时奔逃忙(3)章一百三十二 盛情相会说前路 建安已下望辽东(下)章二 谷雨识洛阳 笔落动两川(2)章五十六 北境边城战事烈 庙堂云谲天下变(17)章五十三 旦为私利百般斗 暮见禁军万事休(9)章七十七 弹冠相庆何其急 悲剧未尽马小刀章七十六 如何不认罪【第一更】章一百零八 千百年金陵风月 数不尽君臣过往(9)章一百九十二 既下雁南复营州 马蹄不停向渤海(2)章五十一 旦为私利百般斗 暮见禁军万事休(7)章九十二 惊涛初起剑南道 诸侯掀起百丈浪(1)章一百零五 两计使军安然归 辽东半壁已入瓮(下)章十五 谁是刀,谁握刀?章十二 耻与贼相识 不与寇同生(3)章三十一 天下未平 征战不休(10)章十三 昔曾浴血三十载 而今我为唐皇帝(13)章八十 天下岂非无卫霍,怎奈人主不识君章二十 乱世是滋生野心的温床章一百零三 一朝风云变天下 群雄侧目紧绸缪章五五 身在俗世无出入 三王风聚江陵城(2)章一百零八 耶律敌烈所图何 风云际会桑亁关(3)章九十三 王朴坐论天下谋 何人雄关退千军(下)章二十八 百战安义(7)章两百四二 风卷黄旗过大岗 北境今起无战事(7)章九十六 八仙过海显神通 天下大争在我侧(1)章四十六 李从璟取势如棋 王彦章三日破敌(2)章九十九 惊涛初起剑南道 诸侯掀起百丈浪(8)章三十一 天下未平 征战不休(10)章八十五 缘不在前世今生 事不因有为必成章两百三四 数年之功见成效 渤海四战定大局(11)章两百三八 风卷黄旗过大岗 北境今起无战事(3)章五十六 旦为私利百般斗 暮见禁军万事休(12)章六十八 独在异乡为异客 何处是家有家人(3)章十五 心血灌帝国 不负为男儿(上)章八十三 一朝掌得天下权 我为万世开太平(2)章三十七 嚣张李从璟章两百零二 守得云开终见君 虎踞龙盘战扶余(5)章九十 一别数载仗剑来 彼之英雄我仇寇(1)章八十八 走马观花过扬州 钱元瓘再会太子(上)章五十六 天下不复有门阀 我打你脸又如何章七十八 祖祖辈辈是汉人 生生世世不为奴章五十八 总攻章五十五 旦为私利百般斗 暮见禁军万事休(11)章二十一 昔曾浴血三十载 而今我为唐皇帝(21)章四十二 月垂龙门山 英雄逞强时(3)章两百四七 风卷黄旗过大岗 北境今起无战事(12)章二十三 天下未平 征战不休(2)章四十一 月垂龙门山 英雄逞强时(2)章三 耶律德光正班师 半路巧遇李从璟章十八 明君可辅臣非才 不觅房杜觅启诵(9)章二六 世间有风情万种 大丈夫当归何处(4)章四十六 女人与亲事章五十一 南有白鹿洞三害 北有应天府双杰(下)章六十 伐谋伐交可得地 唯独伐兵令人惧(上)章九十五 识得洛阳风与月 成就帝国军与政(3)章八十八 因缘际会不可料 谋尽事成旦夕间(4)章九十八 八仙过海显神通 天下大争在我侧(3)章一百零五 唯有凌云多壮志 敢叫旧貌换新颜(2)章一百二十六 铁甲阵前横杀敌 天将雄师出关急(9)章九十八 论学堂里惊天下 十万王师围金陵(2)章四九 欲往荆南历波折 从龙老臣今如何(3)章四十二 北境边城战事烈 庙堂云谲天下变(3)章七十二 河上决战意纷纷 破敌需策更赖战(4)章六十八 独在异乡为异客 何处是家有家人(3)章七十七 弹冠相庆何其急 悲剧未尽马小刀章四十七 北境边城战事烈 庙堂云谲天下变(8)章三四 欲为大事不避难 细加运筹方有成(3)章十八 秋风知剑州 铁甲战普安(2)章二十三 百战安义(2)章五十四 名将风采今胜昔 谁在马上称豪杰(4)章十一 明君可辅臣非才 不觅房杜觅启诵(2)章三十六 一日朔方一日战 能得几人见州城(7)章十七 打铁匠,使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