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七十 北面有朋远方来 三问三答见生死

募兵之事开展之时,已是仲春时节。而此时,北方发生了一件大事。

自李从璟归幽州,诸事稍显安定,外无战乱,内无政争,军情处似乎也闲下来。然而,这件事的发生,则表明无论局势安定与否,作为李从璟手中王牌之一的军情处,都不曾有片刻慵懒懈怠之时。

军情处自草原传回消息,他们在草原上寻得了失踪日久的黄头部酋长之子。

昔日,北漠西部草原上的黄头、臭泊两部,因不满契丹残酷统治,愤而兴兵,发动了反对契丹的抗争。然因黄头、臭泊两部势小,起事不到半载,便惨败于耶律倍所率契丹西征军之手,两部酋长更为耶律倍大军所杀。

那役后,两部民众、牛羊、财物、草场遂落入耶律倍之手。但是不等耶律倍消化战果,将两地尽数纳入掌控,耶律阿保机便令耶律倍东援耶律敌刺,攻打营州。因是,两地在耶律倍、耶律德光进行权力交接时,出现了打压薄弱期。黄头部酋长之子,本已兵败在逃,为丧家之犬,朝不保夕,却因此得以保全性命,逃脱契丹大军追击。

如今半载过去,黄头部酋长之子木哥华,竟然被军情处寻到。

军情处寻得木哥华,并非是偶然奇遇,而是已刻意寻索良久。

同光元年秋,李从璟自耶律倍营中走脱,与君子都南归时,就留下不少军情处眼线,让他们密切注意耶律倍西征战事。扁关战役结束后不久,李从璟就得到消息,黄头部酋长之子得以逃出生天。为此,他曾下令军情处,让其尽可能找寻木哥华。

黄头、臭泊两部,既然起兵与契丹相争,则其就能成为李从璟对付契丹的盟友,因北上较晚,在黄头、臭泊两部起兵前,李从璟不曾与其联络,共襄大举,而平白错过了黄头、臭泊两部起兵的时机,没有好生利用,使得其有利于自己,李从璟一直甚为惋惜。

虽说黄头、臭泊两部弱小,无法正面与契丹抗衡,但其毕竟是草原部族,若有其为外援,意义大不相同,可能会起到的作用也不可估量。若能以其为跳板,将势力延伸到草原上,则无论李从璟是要让契丹后院起火,还是希望从背后图之,亦或挑动草原动乱,都不是不可能。

眼下,黄头、臭泊两部主力虽灭,但有其酋长之子在,也能有所图谋。

李从璟想起一事。

铁木真从一个被放逐的部落首领之子,流浪草原,食不果腹,到后来能重新执掌蒙古部,以至于称雄天下。他为何能够“东山再起”?诚然,铁木真雄才大略。但除此之外,特别是在早期,其之所以能赢得广大认同、支持,是因其本身的“贵族”身份、酋长血统。

由此可见,“皇子”这两个字的重要性。

现今,只要木哥华活着,若有机会,他本身就是千军万马。

得到军情处这个消息之后,李从璟让军情处想办法将木哥华,秘密请来幽州。

不日之后,李从璟以接见“故友”的礼仪,在府上设宴,招待了乔装打扮,跟随军情处锐士前来“拜码头”的木哥华。

木哥华三十多岁的年纪,典型的草原汉子,身子精壮,气质粗犷、豪爽,举止虎虎生风,言谈简单直接,虽身着汉人衣衫,明眼人却能一眼就看出他与汉人的不同。

“黄头族木哥华,见过李将军。”木哥华弯腰抚胸,很礼貌的向李从璟见礼,“非常感谢您,我的朋友,在我们最需要帮助的时候,能够对我们伸出援手,黄头部必当永远铭记这份恩德。”

木哥华这话并非矫情。

自黄头部兵败以来,木哥华以酋长之子的身份,被契丹遣兵追杀,一直以来都在草原各处逃窜。草原各部,如今或忠于契丹,或者畏惧契丹,皆不收留木哥华,是以这些时日以来,他过得非常艰难,说是饥寒交迫、食不果腹都是轻的,他们更是时时刻刻在

面对追杀,这其中不仅有契丹军士,更有其他草原部落,因受契丹之命,或者为讨好契丹,而对其进行围剿。半年来,木哥华能完整的活下来,已是极为不易,可见其意志、才能。

纵然如此,当日伴随他左右的数百人,如今已是只剩下不到百人,且各个面黄肌瘦,明显营养不良,一看就无法再长久坚持下去。此番若非有军情处寻得他们,将他们接应至幽州,谁知他们还能在草原亡命多久?

李从璟还礼,笑道:“中原有句话,‘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本帅早就听闻,木哥华乃是草原上万人敬仰的勇士,今日一见,果然非同凡响。你我本相隔千里,今日能得一见,岂非幸事!”

“亡族之人,不敢言勇。”木哥华执礼甚恭,谦虚谨慎,“倒是将军的大名,早已经传遍了草原,木哥华虽远在千里之外,却是日日听身边的人说起您。木哥华早就想见将军一面,今日如愿,实在是长生天的恩德!”

李从璟哈哈一笑,请木哥华入席。

席间,有卫道、章子云作陪,李从璟见木哥华身后跟着一人,身材魁梧,双目有神,不怒而威,甚为奇之,也请其入座。

那人瓮声瓮气道:“主在,奴不坐。”短短五个字之后,竟是不再言语半分。

李从璟不以为杵,反而盛赞道:“站如劲松,不动如山,真勇士也!”

木哥华欠身相谢,回头对那人低喝道:“西奴,既是李将军让你坐,你便坐下。”

西奴不说二话,瓮声应了一声,朝李从璟一礼后入座。

李从璟更奇之,看了收敛姿态的木哥华一眼,对方虽一看便已久不曾饱食,但面对满桌佳肴,却如恍若未见,没有多看一眼。李从璟再看西奴,他也是目不斜视,全副精神都集中在木哥华身上,好似随时都在候命一般。

李从璟不动声色,眸里却闪过一抹精光。

“来,请满饮此杯!”李从璟举起酒杯,招呼木哥华。木哥华赶紧依样举杯,与李从璟同饮。

当下,宾主相谈甚欢,席间气氛融洽。

宴至一半,李从璟问木哥华,“君自草原而来,不知现下草原如何?”

李从璟这话问得宽泛,含义不甚明确,然而木哥华身份摆在那里,李从璟此问,他自有应答之词,言道:“草原契丹独强,北漠草原尽在契丹之手,北漠以西,尚有许多部族各自为政,势力较之契丹显得弱小。契丹境内,八部酋长失其权,北漠之地,半数为契丹城郭,契丹势力已然稳固。”

李从璟点头表示了然,随后又问:“契丹如此强盛,贵部之前何以会起兵,与之相争?”

木哥华面不改色,奋然道:“契丹残暴,本族民不聊生,是以不惜以死相争。”

李从璟摇摇头,似是不赞成木哥华的话,道:“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是为不智;因不智而起兵,所以未半载而兵败。君不仅失往日之荣华,今亦被迫亡命天涯,朝不保夕,岂不可悲?人贵在有自知之明,当识进退,知荣辱,如此方能保全身名。”

“尊敬的将军,木哥华身为首领之子,不能保全族内民众安然放牧、生活,不能让族人不受压迫,便能享受一时荣华,何异于自掘坟墓?木哥华曾听闻中原有句话,叫做人无远虑必有近忧,黄头部虽无力建国以御契丹,却不乏与民共进退之心!”木哥华这番话说得掷地有声。不知是否喝多了酒的缘故,他面色有些潮红,情绪看起来逐渐有些激动。

李从璟仍旧摇头,再次说道:“君之志气、勇气固然可嘉,然因逞一时之勇,而使部族毁于强军刀下,本帅窃以为此非明智之举。依本帅看,识时务者为俊杰,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为君身名计,此时若是知难而返,自缚于耶律阿保机身前,或可受契丹所用,至不济,也可保一世衣食无忧,无需再如眼下这般

,受风餐露宿、颠沛流离之苦。”

这番话,李从璟将形势分析得很明白:契丹势大,根本就不是黄头部所能抗衡的,与其跟契丹争斗,被四处追杀,朝不保夕,不如“痛改前非”,向契丹低头,若是如此,以木哥华的身份,说不定还会被契丹启用,以安定人心。若是木哥华投降,阿保机为彰显其胸怀,又为统治需要,至少不会杀木哥华。如此,最不济,木哥华一生被契丹“软禁”,但衣食无忧,不必像现在这样受苦。

木哥华闻言,轰然起身,慷慨激昂道:“耶律阿保机亡我部族,杀我族人,屠我兄弟,辱我酋长,致使黄头部蒙受前所未有之灾难,如此血海深仇,木哥华恨不能饮其血、啖其肉,怎可数典忘祖,向仇人低头,做仇人的家犬?”说罢,离席,向李从璟一礼,起身时昂然道:“今日承蒙将军盛情相待,木哥华感激不尽,他日若有机会,木哥华定有所报,告辞!”

说罢,带上西奴,头也不回,大步向门外走去。

席间,卫道和章子云相视一眼,再一同看向李从璟。

李从璟嘿然一笑,站起身,拦下意欲离开此地的木哥华。

翌日,节度使府邸,李从璟东书房,卫道、章子云和李从璟三人相对而坐。

李从璟面有微笑,问卫道和章子云,“你等认为木哥华如何?”

卫道身份较高,章子云让他先说,他好整以暇道:“锋芒内敛,举止有度,谦虚谨慎,然其内心,实则刚毅坚强,有热血雄骨,观之似有复仇之志。”

昨夜,木哥华因与李从璟“言谈不快”,有道不同不相为谋之嫌,准备离去。李从璟将其拦下,夸赞了一番木哥华的赤子之心,又邀其留饮,是以最后宴饮至半夜,宾主尽欢而散。如今,木哥华等数十人,就在节度使府邸暂住。

章子云很认同卫道的分析,他道:“身为亡族之子,在草原部族皆不接纳、反而派兵追杀的困境中,能奔逃半载而不至死,殊为不易,可见木哥华之能。席间我观他身边之人,莫不具有英武之气,尤其那名为西奴者,似有万夫不当之勇,而对木哥华言听计从,整场宴席,目光都不曾离开木哥华,亦不曾饮酒,护卫之意很是明显。半载逃亡,身边只余数十人,而犹能得到随从如此忠诚相待,木哥华非常人也!”

李从璟颔首笑道:“固非常人,然若不能为我所用,便是英雄又当如何?”

章子云不语,卫道不喜藏着掖着,直言道:“木哥华,本草原夷族,倘若不能为我所用,为免后患,当杀之!”

李从璟笑而不语。

卫道见李从璟这番模样,便试探着道:“席间军帅曾以言语试探木哥华,观其反应、言行,军帅以为,此人可用乎?”

“席间本帅三试木哥华,初以契丹强盛之故,试其胆色;再以个人荣华富贵,试其心智;三以眼前形势,试其智慧。有胆色,方敢继续与契丹为敌;心智顽强,方能不计较一时荣辱,不会为财物权力所动,不改其复仇之志;智慧非常,才能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又如何去做。有此三者,才能成为我等之友,共谋契丹!”李从璟淡淡道。

章子云稍倾上身,显露出好奇、关切之意,“那以木哥华的对答、反应,公子觉得,此人可用么?”

李从璟意态从容,不紧不慢道:“初观尚可。然谋大事者,必不能因一时之意、几面之交而定盟友,当务求熟知其秉性,否则大事不成则罢,更会累人累己。”

章子云立即醒悟过来,“如此,尚有待观瞻。军帅将其安顿于府中客舍,既显示了亲近之意,另外也是有此用意吧?”

“然也。”

卫道忽然道:“若真要用此人,下官窃以为,尚有一事,需得先试上一试。”

“何也?”

“其人待大唐之心。”

(本章完)

章五十七 江淮掩有十四州 南北相争今何姓(2)章一百二十二 铁甲阵前横杀敌 天将雄师出关急(5)章三九 昨日烟云留不住 明朝双手织凤霞(1)章两百零三 百战山河寸寸血 拼却死地开生门(上)章九十五 惊涛初起剑南道 诸侯掀起百丈浪(4)章一百九十八 守得云开终见君 虎踞龙盘战扶余(1)章一百零一 惊涛初起剑南道 诸侯掀起百丈浪(10)章两百二三 万人布局成天网 横死三个臭皮匠章五十七 初回怀州会莫离 大军整编一万八章七十二 独在异乡为异客 何处是家有家人(7)章五十 旦为私利百般斗 暮见禁军万事休(6)章一 王于兴师章五十八 是非成败转头空 天下尽是乱离人(1)章十 耻与贼相识 不与寇同生(1)章八十四 千军万马竞南下 三尺之舌窃尔城(10)章十五 明君可辅臣非才 不觅房杜觅启诵(6)章二十一 都是我的东西章五十六 攻伐的方向章十 耻与贼相识 不与寇同生(1)章五七 身在俗世无出入 三王风聚江陵城(4)章四十七 李从璟取势如棋 王彦章三日破敌(3)章一百三十二 盛情相会说前路 建安已下望辽东(下)章三十四 天下势风起云涌 金陵城龙潭虎穴(2)章四十七 李从璟取势如棋 王彦章三日破敌(3)章八 时来天地皆同力 运去英雄不自由章二一 明君可辅臣非才 不觅房杜觅启诵(12)章五十 李继韬的怒火章八十六 过尽千帆皆不是 李从璟饿狼扑食章一百三十五 势有分合难预料 夜半有人入梦来(中)章六十三 北境边城战事烈 庙堂云谲天下变(24)章五十七 江淮掩有十四州 南北相争今何姓(2)章十二 明君可辅臣非才 不觅房杜觅启诵(3)章五十三 天下士子入洛阳 衣冠南渡自此终(2)章一百九十九 守得云开终见君 虎踞龙盘战扶余(2)章九十九 惊涛初起剑南道 诸侯掀起百丈浪(8)章三十七 袭城章四 神仙山(3)章七十三 阴谋算计为哪般 分合友敌无非利章五十二 名将风采今胜昔 谁在马上称豪杰(2)章两百二九 数年之功见成效 渤海四战定大局(6)章一百一十一 士卒死战活离阵 将军浴血为哪般(下)章二十二 秋风知剑州 铁甲战普安(6)章二十二 十年国辱自今雪 永无休止的战争(1)章六十四 奴在灵州望西天 待君归来诉思念(2)章五十七 北境边城战事烈 庙堂云谲天下变(18)章六十 伐谋伐交可得地 唯独伐兵令人惧(上)章五十 得道高僧山中来 出入俗世缘何在(1)章四十三 给我砍死他章五十 契丹势盛何以制 将军白头待后人章八十一 两军决战于滁和 尽得江淮莫神机(8)章四十一 第五姑娘章二十二 昔曾浴血三十载 而今我为唐皇帝(22)章六十七 不惜贱命搏富贵 梁军营中夺功名章二十一 秋风知剑州 铁甲战普安(5)章十六 故布疑阵引人乱(上)章十 三军之事莫密于间章五十七 江淮掩有十四州 南北相争今何姓(2)章九十一 怒抢佳人回军营 三军齐发至中都章三六 欲为大事不避难 细加运筹方有成(5)章五 昔曾浴血三十载 而今我为唐皇帝(5)章一百零五 千百年金陵风月 数不尽君臣过往(6)章二十一 孟平涂山击刘信 潞王三战李德诚(8)章七十八 两军决战于滁和 尽得江淮莫神机(5)章八十五 君能以国士待我 我必以国士报之章五十八 崔玲珑抵死挣扎 第五动情用巧刑章两百三十 数年之功见成效 渤海四战定大局(7)章七十二 人间忠义有谁识 强国有道莫自毁(1)章二十五 天下未平 征战不休(4)章二十 乱世是滋生野心的温床章十六 淇门之变(8)章五十三 皇帝李嗣源章一百七十四 庙算正紧揣敌意 攻蜀有成扶州急(中)章九十一 王朴坐论天下谋 何人雄关退千军(上)章两百零六 阿保机妙算无遗 李从璟胸有不平(1)章一百三十六 势有分合难预料 夜半有人入梦来(下)章六十九 自古君王信过谁 拥重兵几人不叛(1)章八十七 谁为读书人立心 谁向宣武军告密章五十八 折势断其角【第三更】章一百零二 西行云州会良将 夜火起时奔逃忙(9)章一百七十一 军堡军堡何安在 边境边境局若何(中)章九十三 惊涛初起剑南道 诸侯掀起百丈浪(2)章两百零九 阿保机庙算无遗 李从璟胸有不平(4)章九十三 王朴坐论天下谋 何人雄关退千军(下)章五十 旦为私利百般斗 暮见禁军万事休(6)章九十四 惊涛初起剑南道 诸侯掀起百丈浪(3)章九十八 赵王领军向楚地 秦王洛阳理大局(5)章三十四 天下势风起云涌 金陵城龙潭虎穴(2)章一百 西行云州会良将 夜火起时奔逃忙(7)章五十六 旦为私利百般斗 暮见禁军万事休(12)章四一 昨日烟云留不住 明朝双手织凤霞(3)急性肠炎今天无更章九十 夜半疑梦惊诧起 窗外风雨几来袭(6)章五十五 李从璟的布局章十五 明君可辅臣非才 不觅房杜觅启诵(6)章六十 江淮掩有十四州 南北相争今何姓(5)章七十四 谁惹秦王怒【第二更】章二十一 当年明月仍皎洁(下)章五十二 何不来跪迎【第三更】章七十八 千军万马竞南下 三尺之舌窃尔城(4)章一百八十五 不熄烽火八百里 水穷处自有云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