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一百三十 盛情相会说前路 建安已下望辽东(上)

巴拉西很焦躁。

他带领鞑靼部勇士追寻契丹留下的痕迹,一路向东追去,但是经过大半日后,他们仍旧没有发现契丹大军的踪迹,反倒是草原上的痕迹愈发稀疏,这让他的一颗心也在不停往下沉。

追回阿狸,这不仅关系鞑靼部所剩不多的尊严,也是巴拉西个人强烈的意愿。他几乎不能想象,若是没有阿狸,生活将会变成怎样一种模样。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绝对跟美好扯不上半点儿关系。

黄昏之际,草原上契丹大军的足迹再度变得明显起来,这让巴拉西心中重新燃起希望,稍稍振作起来,他下令鞑靼战士加快步伐。

翻过一道矮丘,在天黑前,巴拉西眼帘中出现了一支大军的身影。在山那边的不远处,一支大军正在宿营,人马交错的营地,显得忙碌而且有序。看到这片营地,巴拉西眼前一亮,心中的狂喜再也控制不住,他一把拔出弯刀,下令鞑靼勇士准备发起冲击。

“殿下,且慢动手,情况似乎有些不妥!”在巴拉西冲出去之前,一位壮年男子拦下他,那是鞑靼部现在的第一勇士,也是深受图巴克器重的大将莫西里,这回巴拉西意气用兵,率军追赶契丹军队,图巴克虽然事先有所犹豫,但在巴拉西出动之后,却还是派了莫西里跟上巴拉西,就是担心巴拉西行动不当。

巴拉西焦急的看向莫西里,“有何不妥?契丹贼子就在眼前,阿姐必定也在其中,我们正该冲出去杀了这帮契丹贼子,将公主殿下救出来才是,为何迟疑?”

莫西里没有如同巴拉西一样,关心则乱,他冷静的观察局势,指着不远处的营地对巴拉西道:“殿下且看,对面的营地连绵数里,规模之大,岂是两三千人的规模?依我估计,对方至少不下五千人!昨夜袭击我们的契丹贼子只有三千人左右,又经伤亡,此时怎会凭空多出几千人来?”

被莫西里提醒,巴拉西也发现了这个蹊跷,不过他并不在意,“这有什么好顾虑的,或许是契丹的后续援军,汇合了昨夜那帮贼子!”看着莫西里,巴拉西道:“莫西里,难道见对方兵力倍增,你已经胆怯了吗?既然这样,你留在这里好了,我带部落勇士冲阵即可!”

莫西里强忍激愤,沉声道:“殿下,难道至今你都没有发现,对方的衣甲装扮,与契丹贼子不一样吗?”

临近日暮,视野差了些,但毕竟没有天黑,仔细看倒也看得清楚,巴拉西错愕的向那片营地望去,果然就见对方的衣甲装扮,的确与契丹不一样。岂止是与契丹不一样,细看之下,那根本就与所有的草原人装扮不一样。也就是说,对方极有可能根本就不是草原军队!

莫西里继续道:“而且对方的扎营方式,也与契丹贼子不同,草原部族扎营,怎会掘土为墙、深沟宽壕?”

巴拉西渐渐冷静下来,“你的意思是说,对方极有可能是唐人军队?可唐军怎会出现在此地?”

“这便不知了。”莫西里摇头,只能猜测道:“不过耶律敌烈攻克了唐朝的丰胜之地,或许是唐朝皇帝出动大军,来攻打耶律敌烈也说不定。”说罢,总结道:“唐军出现的蹊跷,敌友不明,既然他们不是我们的目标,当下我们还是不要招惹他们的好,依我之见,我们不应该在此地逗留,应该绕行过去,继续追击契丹!”

在得知对方是唐军的时候,巴拉西脑海中突然闪过一道闪电,他握住马缰绳的手,竟然微微颤抖起来,他神色激动盯着莫西里,“不,莫西里,我们不应该绕行!我们应该去唐军营中!”

“什么?殿下,这可万万使不得!”莫西里大惊。

“为什么不呢?”莫西里

正色说道,“如今鞑靼部式微,仅凭我们本部落之力,已经无法与契丹对抗,在这个时候,若是能够得到唐军、得到唐朝的帮助,我们才有可能击败契丹,夺回原本属于我们草场,回到我们的故地!”

莫西里被巴拉西大胆的想法震惊道,他下意识的还想阻拦:“这……”

“而且,眼下若是能够得到唐军相助,我们追击契丹,救回公主的把握就大了很多!”巴拉西眼中闪过一抹狡黠,“唐军出现在这里,本就是为对付契丹而来,若是我们能够提供契丹‘大军’的行踪,想必他们很乐意去出击那些契丹贼子。这样一来,不仅我们不用惧怕契丹是否有援军,而且唐军也被我们拉到了同一战线上。往后,唐军便只能和我们鞑靼联手,共同对付契丹贼子!”

年少的巴拉西,因为兴奋和激动,五官都有些扭曲,他眼中闪烁着狂热之色,那是一种莫西里暂时还不能理解的疯狂。这位在他看来,还远未长大,并且行事冲动、不稳重的殿下,此时流露出来的灵活思维和眼中的野心,让他第一次认识到了,巴拉西与他的不同——王族与平民的不同。

这还是那个单纯、冲动的少年吗?

巴拉西就像是沙漠中的远行客,在行将绝望的时候,抓到了生命中最后一株救命稻草,他策马奔出,“快,莫西里,天黑前务必赶到唐军营前,否则等到天黑,唐军的戒备就会大许多,可能你我就见不到唐军主帅了!”

莫西里回过神来的时候,再也拦不住巴拉西,他只能硬着头皮跟上去。

唐军主帅是谁,他会接见巴拉西,会同意帮助我们解救美丽而尊贵的公主殿下,一起出击契丹吗?这是莫西里脑中盘旋不去的疑问。他实在是没有把握,因为他对对面的唐军一无所知。在这种情况下,大概也只有巴拉西那样冲动冒失的少年,才会不顾一切迎过去吧?

……

章法严密的营地中,李从璟在大帐外燃起一堆篝火,摆上了随军携带的肉食清水,来招待鞑靼部的公主阿狸,在他旁边,第五姑娘一边拨动着火堆,一边小声嘀咕道:“草原的天气真是奇怪,白日那般热,到了夜里却这般冷,过一天就如同过夏冬两季一样!”

李从璟在火堆上支起一个架子,正在烧烤全羊,这只肥羊骨架并不大,看得出来应该还未成年,正是肉嫩多-汁的时候,李从璟将随身携带的佐料摆在一旁,由第五姑娘端着,不时取出一些,均匀的撒在烤肉上,每当这个时候,香气怡人,格外诱人食欲。

之所以会随身携带佐料,却是受剑子的影响。

阿狸嗅着香味,深吸一口气,满意而陶醉的点点头,对李从璟道:“你这手法不错,已经快赶上我们部落里最好的手艺了,你是不是一个将军吗,怎么会对烤肉也这么在行?”

“烤肉在不在行,与烤肉的人是何种身份,有必然联系吗?”’李从璟微笑道。

阿狸觉得李从璟说得好像很有道理,眨眨眼,遂换了个问题:“你经常这样烤肉给你的朋友,还有亲人?”

“说不上经常。”李从璟说道,“这算是我一个爱好罢,兴之所至,便率性为之。不过相比之沙场征战,烤肉毕竟来的轻松适然一些,能起到一些调节身心的作用。有位哲人说过,人若无一个正当爱好,便容易在闲暇时被一些不太好的东西诱惑。”

这话也很有道理,阿狸听了不停点头,忽然指着李从璟手中的烤全羊,“你的烤羊焦了!”

李从璟啊了一声,故作镇定,“不要在意这些细节!”

百战军一路北上,耗时虽然不长,却也不是短短几日了,军中需要补给,包

括李从璟手中的烤羊,都是掠夺的沿路小部落之物,因粮于敌,这是骑兵长途奔袭作战的基础。虽然如此一来,行踪难免暴露,然而骑兵奔袭,重在速度,即便被敌军知晓行踪,也能在敌军到来前远远遁走,奔向下一个目标。如此循环往复,便成骑兵奔袭战。

羊肉烤好,李从璟用短刃切下一块,递给阿狸,对她说道:“公主殿下,待过了今夜,我便送你回去追赶族人。放心,你会安全回到达旦部。”

阿狸凑到嘴边的烤肉停下来,她直勾勾望着李从璟,率性而直接,“尊敬的李将军阁下,你是派遣你麾下的勇士送我回去,还是你亲自护送呢?”

李从璟切下一只羊腿,整个儿丢给第五姑娘,这令第五姑娘雀跃不已,他看了一眼阿狸,“这有什么区别?”

“很有区别。”阿狸认真地说道,随即露出一个摄人心魄的妩媚笑颜,幽幽地道:“你救了我的命,也救了我族人的命,你是我和鞑靼部的恩人,鞑靼部是一个恩怨分明的部落,我们很想邀请你到我们部落做客呢,好让我们有机会表达我们诚挚的谢意!”

李从璟不置可否,面前的美人无时无刻不在撒发着她妖娆的魅力,她全身每一个部位都隐藏着媚意,这是一只成熟的蜜-桃,娇艳欲滴。

在李从璟与阿狸交谈的时候,林英来报,营外有人求见。李从璟问他:“来者何人?”

“是个年轻的小崽子。”林英道,看了阿狸一眼,神色有些怪异,“这小子自称是鞑靼部王子,带了两三千人马。”

李从璟哦了一声,看向阿狸。

阿狸啊了一声,站起来,“那是我的弟弟,鞑靼部最年轻的王子,巴拉西!”说着向李从璟恭敬行礼,“李将军,想必他们是来救我的,请你让他们进来。”

李从璟点点头,却没有立即让林英将巴拉西带进来,而是说道:“可曾问过他们的来意了?”

林英目不斜视,不再去瞥阿狸,正色道:“回军帅,对方的确自称巴拉西,他来求见将军,却并未言及阿狸公主,而是说仰慕我大唐王师久矣,此番顺路遇见,特意前来拜会,希望能见大军主帅一面,表达鞑靼对大唐一贯以来的友好和亲切!”

阿狸:“……”

李从璟微微笑了笑,“让他进来。”

阿狸略显尴尬,不过随即又恢复常态,她坐下来,开始专心对付手中的食物,并且不忘赞叹道:“李将军的手艺真是厉害,这风味可与草原不同呢!”瞧着李从璟,“李将军,你有着怎样的过往,我真的很好奇。”

李从璟也重新坐下来,用小刀切了一块嫩肉丢到嘴里,边吃边道:“对一个人的过往好奇,可是一件很危险的事。相比之而言,对一个人的未来好奇,倒是更安全一些。”

阿狸怔了怔,“这是为何?”

李从璟却是不肯多说了。

片刻之后,林英带着两名鞑靼勇士走进营地,来到李从璟面前,这两名鞑靼勇士一老一少,年长的身材伟岸如小山,一看便知道是真正的勇士,年轻的衣着华贵,朝气蓬勃。

“这便是我们军帅。”林英站到一旁。

巴拉西和莫西里双双行礼,“尊敬的大唐将军,很荣幸在这里见到你!”

“不必多礼。”李从璟道。

抬起头,见李从璟身旁一位美丽女子正在吃烤肉,那不是阿狸又是谁,巴拉西和莫西里都惊讶不已,失声叫起来。

“公主殿下……”

“阿姐……你怎会在这里?”

阿狸站起身,巧笑焉兮,“李将军是我的朋友,我在这里做客呢!”

(本章完)

章七十九 将士百战方为雄 皇帝疾行援兵城章十四 明君可辅臣非才 不觅房杜觅启诵(5)章十七 棋至中盘局势明 火中取栗生死局(4)章六二 身在俗世无出入 三王风聚江陵城(9)章一百九十 不熄烽火八百里 水穷处自有云起(8)章六十五 李继韬之死章六十九 河上决战意纷纷 破敌需策更赖战(1)章七十二 独在异乡为异客 何处是家有家人(7)章六 谋国数载弹指间(下)章一百八十九 不熄烽火八百里 水穷处自有云起(7)章十八 明君可辅臣非才 不觅房杜觅启诵(9)章两百十六 大势已至终倾力 欲整山河顾奸何(上)章六十二 伐谋伐交可得利 唯独伐兵令人惧(下)章一百二十九 鞑靼公主勇披甲 戈壁风情异江南(下)章二十一 孟平涂山击刘信 潞王三战李德诚(8)章一百零五 两计使军安然归 辽东半壁已入瓮(下)章两百十二 定国安邦波澜起 不平尽去平山河(下)章八十六 数年新政养俊才 一楼宴评州县官章一百零二 惊涛初起剑南道 诸侯掀起百丈浪(11)章五十六 天下不复有门阀 我打你脸又如何章八十六 是非成败问谁定 残阳独映血火关(中)章两百三六 风卷黄旗过大岗 北境今起无战事(1)章三十二 一日朔方一日战 能得几人见州城(3)章五 谷雨识洛阳 笔落动两川(5)章六十一 落魄刀客悲杀人 梁军谋深初接战(中)章七十八 英雄迟暮未必恨 寒冬不耐早驱秋(5)章七十二 非是英雄留不住 厚积薄发正道行章七 俯观八百里洞庭 回望三千里山河(7)章十九 昔曾浴血三十载 而今我为唐皇帝(19)章五十七 北境边城战事烈 庙堂云谲天下变(18)章三十六 青袍与黑氅章二十六 阵战(下)章十九 当年明月仍皎洁(上)章四十六 先声夺军心(3)【第三更】章十四 云波诡谲章六十七 莫离巧思献三策 三城战事起异变(1)章五四 身在俗世无出入 三王风聚江陵城(1)章两百零七 阿保机妙算无遗 李从璟胸有不平(2)章六十七 去迎接他们【第三更】章三十八 狡诈恶毒章两百十二 定国安邦波澜起 不平尽去平山河(下)章八十四 一朝功成万民颂 十年奔波何时休章一百七十九 南撤又待追兵来 及战日落惨遭败章三十二 军神章一百七十四 庙算正紧揣敌意 攻蜀有成扶州急(中)章四三 昨日烟云留不住 明朝双手织凤霞(5)章九十二 顺势破势天下势 一老一少分生死章一百零三 两计使军安然归 辽东半壁已入瓮(上)章四十六 女人与亲事章八十二 一朝掌得天下权 我为万世开太平(1)章三十二 一日朔方一日战 能得几人见州城(3)章二十四 百战安义(3)章五十一 北境边城战事烈 庙堂云谲天下变(12)章九十六 赵王领军向楚地 秦王洛阳理大局(3)章六 谷雨识洛阳 笔落动两川(6)章六十七 搜刮章五十六 攻伐的方向章一百零一 八仙过海显神通 天下大争在我侧(6)章二十 天下章十七 棋至中盘局势明 火中取栗生死局(4)章两百零七 阿保机妙算无遗 李从璟胸有不平(2)章一百二十四 铁甲阵前横杀敌 天将雄师出关急(7)章九十一 大唐太子立船台 欲我舰队出东海章一百六十七 上阵父子死沙场 但留残躯祭英魂(1)章三十 降者不杀章八十 百年安西都护府 十万铁甲出阳关(3)章两百二十 烽烟席卷鸭渌府 百骑漫行过冲鹿章三 千里之远有枭雄(下)章十四 耻与贼相识 不与寇同生(5)章五十二 旦为私利百般斗 暮见禁军万事休(8)章四十九 彼如丧家犬【第三更】章一百九十八 守得云开终见君 虎踞龙盘战扶余(1)章七十七 千军万马竞南下 三尺之舌窃尔城(3)章十九 何冲章九十三 惊涛初起剑南道 诸侯掀起百丈浪(2)章六十九 自古君王信过谁 拥重兵几人不叛(1)章五十一 人生得意防仇敌 清幽月光明大志章十九 孟平涂山击刘信 潞王三战李德诚(6)章一百零三 两计使军安然归 辽东半壁已入瓮(上)章两百零四 百战山河寸寸血 拼却死地开生门(中)章十四 有人西楼杀宰相(3)章三十七 嚣张李从璟章六十五 金口千军搬山易 袖刀翻入红掌中(3)章十二 临寿春城启大战 登八公山论古今(5)章一百八十三 不熄烽火八百里 水穷处自有云起(1)章七十七 世间安得两全法 不负如来不负卿章五十五 旦为私利百般斗 暮见禁军万事休(11)章三 神仙山(2)章四十三 洛阳秋雨日绵绵 北归之人入东宫(1)章四十 月垂龙门山 英雄逞强时(1)章八十 亲至芙蓉掀帘幕 一骑独上古北口(中)章三十一 宴会风波章八十 跟不跟我走章三 神仙山(2)章二十七 剑南快纵马 横刀冷锻甲(1)章七十四 两军决战于滁和 尽得江淮莫神机(1)章十 一载相识十载别(4)章两百二八 数年之功见成效 渤海四战定大局(5)章三一 世间有风情万种 大丈夫当归何处(9)章十八 昔曾浴血三十载 而今我为唐皇帝(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