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一百三十八 东归再会秦仕得 北上吴使徐知诰(中)

李从璟从胜州出发,到回到胜州,这一路历程,除却少数几人,其他人并不知晓,就连耶律敌烈也不能得知,他可能会发现蛛丝马迹,但要确认下来,却非是易事,也不知是何日的事情了。

这回西行云州,再去鞑靼部,李从璟的行踪,除却大同军和耶律敌烈外,其他人也不知晓。只要秦仕得能够管住大同军的嘴巴,这件事短时间内就不会被传出去,虽说这件事无法捂得长久,但李从璟本就不奢望它瞒过多少年。因为李存勖在位的时间,也不长了。

回到胜州,带上王朴等人,李从璟东入桑亁关。

当日之战后,李从璟离开桑亁关时,没有与秦仕得相见,这回归来,虽然时间仍旧紧迫,辽东之事还在等他安排,但过云州而不入,于情于理却都说不过去,李从璟遂前去拜会了秦仕得。

见到李从璟,秦仕得很是高兴,他大笑着将李从璟迎进府,吩咐人去叫张大千等人,要与李从璟畅饮,兑现当日两人之诺。当日李从璟离开胜州去草原时,曾让人转告秦仕得,来日相会,必定一醉方休,而秦仕得也让人告知王朴,他在云州温酒等候李从璟,等他来浮一大白。

两人算得上忘年之交,不过却没有半分不自在,李从璟敬佩秦仕得治军章法严明,秦仕得也佩服李从璟征战有道,两人这一见,却是有相见恨晚的味道。

是以李从璟见到秦仕得之后,第一句话便是“我来兑现当日酒约了,秦将军可得当心家里的酒,若是没有几大缸,最好早些去买。”。

秦仕得哈哈大笑,拉着李从璟进门,“老夫家中别的不多,唯酒多,不过老夫酒量一般,也就两坛,但是跟李将军对饮,老夫舍命相陪!”

当下,李从璟又问及秦仕得伤势,秦仕得豪气言道无妨。待张大千等大同军将领到了之后,众人开宴,当日饮至深夜而不知疲,天明时分方才散去。

在这之前,李从璟就胜州之事,与秦仕得交换了意见。依照李从璟的想法,桑亁关之胜,是大同军之胜,胜州攻克,也是大同军手笔,他这样做,是想将他自身和百战军摘离出来,免得被人攻讦,说他擅离藩镇。至于那份军功,李从璟却是浑不在意,日后天下都是他的,区区一点军功算什么。

秦仕得不高兴,觉得这样李从璟和百战军太吃亏,但拗不过李从璟入情入理的游说,最终只得同意,但又觉得亏欠李从璟,遂豪迈饮酒。当日夜,秦仕得却是最先醉倒的那一个,醉了还不忘拉着李从璟,一个劲儿说“李将军真乃英雄人物,如此胸襟,来日必将扬名天下,我老秦素少服人,对李将军我却是服气到底了!”

离开云州,马不停蹄,李从璟率先赶回幽州,而百战军则按照他们来时的隐蔽路线,继续潜回卢龙。

回到幽州当日,李从璟将幽州文武官吏召集起来,针对他离开之后幽州发生的事,以及辽东情况,进行了解和安排。

卫道、杜千书、费高章、章子云等一应文官,以及蒙三、孟平、李彦超、李彦饶等人,俱都赶来节度使官衙,面见李从璟,向他汇报各部近来之事。

作为李从璟留在幽州的嫡系最高官员,卫道率先开口,他道:“军帅离幽州,击耶律德光后,幽州一应事务大体正常,并无特

别险难之事。屯田、兴修水利、补造农具之农事,已经完成第一阶段的任务,四大屯田之所,农事之务正在如火如荼进行,预计今年秋收,所产粮食将会是去年两到三倍;开矿炼铁、作院制造军械之事,也大有进展,目前府库充足,新补充万余常规甲兵,可随时装备军中;军中因裁汰老弱留下的兵员空额,现已完全补齐,新卒训练阶段也已结束,随时可上战场,至于秋后扩军募兵,具体要招募多少士卒,还需得军帅拿定主意,依照卢龙目前物力,若是扩军在万人以内,当没有顾虑;至于商事,商队已组建百余,大小不一,日前已开始各自行商,所抽第一批捐税,三日后就能汇总入库。”

说完这些,卫道总结道:“这便是各项事务的大体情况了。”

李从璟点点头,这些事情在他离开幽州前,就已经都步入正轨,如今他离开幽州虽然有些时日,但并不长,这些事情自然也没有太大的变化,一切都在正常发展而已。

但这却是李从璟北击契丹的大业根基,它决定了李从璟是否有实力,在时机到来的时候,给予契丹国致命一击。说到底,无论是利用耶律倍内乱契丹,还是联合鞑靼部攻伐契丹,这些都是辅助,只有在自身实力这个大基础存在的情况下,他们才有存在的意义。

说完这些事,李从璟又问辽东最新战况。

辽东战事的情报,皆在军情处之手,在第五姑娘陪同李从璟北行之际,留在幽州主事的军情处统领是李荣,他此时出列言道:“渤海国经由建安城之败后,一溃百里,现今据守泊汋城、都里镇,在东、南两线与契丹鏖战。最新军报,渤海国军队伤亡惨重,近十万大军损伤接近一半,军力已由绝对优势,到而今只是与契丹大致相当了,且莫先生在信中言道,都里镇恐怕已坚持不了太久,不日就会被契丹攻下,请军帅速作决断。”

辽东全境,大城三座,分别是建安、都里镇、泊汋城。泊汋城在东,靠近渤海国边境,都里镇在南,位近大海,建安城在西,位近辽水。之前渤海国军队先后攻下三城,掌握了大半个辽东,可以说只需再西进一步,攻克一些小城,便能联通营州了。但就是在此时,建安得而复失,致使大好局面付之东流,而渤海国军队陷入困境。

对此,李从璟也是很恼火的。

不过李从璟向来不是一个对别人要求太多的人,大明安虽然做得不是太好,但毕竟在短短时间内,他掌握了渤海国很大一部分权力,也出兵攻下了半个辽东,这已经是非常人能立的功业了。如今,因为历练不足,心性不稳,大明安遭受挫折,致使李从璟的谋划面临危局,李从璟虽然有责怪之意,却也并不打算放弃他。

再者,李从璟也知道,在原本历史上,明年就是耶律阿保机对渤海国出兵的时期,渤海国随即灭亡,那么现在,辽东战火蔓延,只不过是让这场战争提前了而已。

蒙三气呼呼的骂道:“这大明安也太不是个东西,有莫先生相助,让他能执掌大权,又攻下半个辽东,他倒好,辽东还未全部攻下来,就滋生了骄傲轻敌之心,导致如今战事危急,真是烂泥扶不上墙!渤海国军队也是饭桶,正面交锋,又据守坚城,十万人打不过契丹五万人,有个鸟用!依我看,这种人,就不应该理

他,让他自生自灭去就是!”

李从璟横了蒙三一眼,触及到李从璟的眼神,蒙三悻悻闭嘴。

李从璟道:“若是大明安可弃,或者说可以如此轻易放弃,当日本帅又何必让莫离入渤海,还给予他钱财支持?来日若不想战事发生在卢龙,涂炭卢龙百姓,就得将战火控制在国门外,这么简单的道理,还需要本帅多言?”

蒙三扰扰头,自知失言,不说话了。

孟平开口道:“此事看上去是坏事,但却未必不能变成好事。”

“如今大明安被契丹打得满地找牙,还得我们去帮忙灭火,这也能是好事?”蒙三惊奇的看向孟平,一副“你没病吧?”的表情。

孟平瞥了蒙三一眼,他职位比蒙三稍低,却是不好当面反驳他,落他面子,在李从璟示意他继续往下说后,道:“辽东若失,固为坏事,但若仅是战事拖延,而辽东可以保证不失,却也是一件好事,如此一来,契丹军力被东西两线战事拖住,抽不开身,耶律阿保机便无暇再对我们卢龙用兵,我们卢龙正好韬光养晦。这是其一。其二,如蒙将军所言,渤海国十万军队,尚且不能抵挡契丹五万大军,来日若是契丹举国入侵渤海国,开展灭国之战,渤海又当如何?军队不精锐,一半原因是缺少战事磨练的缘故,若能借辽东战事,养渤海国精兵,则来日契丹攻渤海时,我大军的压力就能大大减小。因此,末将说此事未尝不是好事。”

卫道也同意孟平的观点,他道:“孟将军说得不错。况且,无论是大明安心性不稳,还是他固有一失,如今出现,总比日后契丹发兵攻打渤海时出现要好,早出现尚可弥补,要是到时再发生,则就是灭顶之灾了。”

李从璟之所以要帮助大明安,就是希望借助渤海国之力,在来年消耗契丹大军的有生力量,这样,在耶律阿保机归天,而他联合各方出兵草原时,才能减少压力,增加谋划成功的可能性。若是渤海国军队太弱,太不经打,起不到这个作用,那却是白忙活一场了。

李从璟道:“契丹与渤海国之战,迟早要发生,现今辽东战事胶着,不过是让这种正面交锋早来了一些而已。早来有早来的好处,至少如今契丹西线战事未停,契丹无法倾尽全力出兵辽东、渤海,那么我等现在应付起来,也要简单得多。既然如此,我等又何尝不可将辽东之战,作为来日大战的演练,也来磨练我大军的兵锋?”

闻听李从璟此言,卫道察觉到了李从璟的弦外之音,于是问道:“针对辽东之事,军帅已经有了主意?”

“不错。”李从璟点头,“辽东定当要助,只不过怎么助,却是有讲究的。首先,不可令大军前往,否则耶律阿保机不会坐视不理;其次,既然我等要用辽东作为练兵场,也不必急于赢下这场战事,所以对辽东的援助,应该以小股力量,去援助它的核心点。”

“具体如何施为,本帅姑且卖个关子。数日后,各位便会明白。”李从璟道,“现在,诸位将军请回营中,对部卒严加操练即可。”

诸将应诺,皆都散去。

李从璟就民政之事,与留下来的文官细细谈论了许久。

期间,军情处送来一份情报,这份情报,再次让李从璟感到吃惊。

(本章完)

章四十一 西路军接连数战 李从璟大定江淮(2)章八十四 一朝功成万民颂 十年奔波何时休章六十八 莫离巧思献三策 三城战事起异变(2)章三十 一日朔方一日战 能得几人见州城(1)章七十五 一片肝胆谁人知 既入檀州势如何?章三四 欲为大事不避难 细加运筹方有成(3)章八十三 一代骁将显威名 老残之躯念家国章七十六 英雄迟暮未必恨 寒冬不耐早驱秋(3)章七十三 经营章五二 得道高僧山中来 出入俗世缘何在(3)章一百一十 一年去尽一岁除 天成长兴成昨日(上)章二十 天下章二十四 十年国辱自今雪 永无休止的战争(3)章三十八 琵琶伴美酒 各享五百岁章七十三 锦绣江山万万里 阳关未必无故人(1)章五十五 秦王再着甲【第三更】章四十四 洛阳秋雨日绵绵 北归之人入东宫(2)章五十六 江淮掩有十四州 南北相争今何姓(1)章十五 有人西楼杀宰相(4)章七十一 王朝往事须为鉴 眼前艰难赖谁平章六十一 如何不相争【第三更】章二十八 天下未平 征战不休(7)章一百六十一 历经磨难终成凤 多年对弈收官始(1)章三 耶律德光正班师 半路巧遇李从璟章六十二 北境边城战事烈 庙堂云谲天下变(23)章十二 昔曾浴血三十载 而今我为唐皇帝(12)章五十五 北境边城战事烈 庙堂云谲天下变(16)章八十八 郭崇韬一言定策 先锋相遇一战胜章九十一 王朴坐论天下谋 何人雄关退千军(上)章六十一 如何不相争【第三更】章两百二六 数年之功见成效 渤海四战定大局(3)章一百三十二 盛情相会说前路 建安已下望辽东(下)章三十八 黑云催西楼章六十五 人言蜀中多灵秀 未及莉香掌心留章六十一 落魄刀客悲杀人 梁军谋深初接战(中)章十六 棋至中盘形势明 火中取栗生死局(3)章五十六 精骑破敌甲【第一更】章十 一载相识十载别(4)章一百零一 西行云州会良将 夜火起时奔逃忙(8)章九 首殇阆州破 初捷剑门克(2)章八十八 走马观花过扬州 钱元瓘再会太子(上)章十六 孟平涂山击刘信 潞王三战李德诚(3)封推感言章四一 昨日烟云留不住 明朝双手织凤霞(3)章两百三十 数年之功见成效 渤海四战定大局(7)章三十六 剑南快纵马 横刀冷锻甲(10)章三十六 西楼之真相章一百零一 惊涛初起剑南道 诸侯掀起百丈浪(10)章二 鬼斧十手章三十三 天下势风起云涌 金陵城龙潭虎穴(1)章三十五 心思章三十九 我手握千军万马 要护你一生平安章二十五 十年国辱自今雪 永无休止的战争(4)章四十一 敬新磨章一百零二 千百年金陵风月 数不尽君臣过往(3)章八 奋起于乱势之中章四十九 谁也别想过去章七 三个锦囊章一百一十九 铁甲阵前横杀敌 天将雄师出关急(2)章四 神仙山(3)章二十六 莫离献策定滁州 冯道驱至寿春城(4)章七十六 两军交战气势隆 阵内阵外人心切(4)章四八 欲往荆南历波折 从龙老臣今如何(2)章六十五 谋主智算敌军行 三千锐士擒段凝章十 家国天下无事平 算计谋划谁人清章七十 北面有朋远方来 三问三答见生死章六十六 金口千军搬山易 袖刀翻入红掌中(4)章一 百战军都指挥使章十二 临寿春城启大战 登八公山论古今(5)章两百二三 万人布局成天网 横死三个臭皮匠章八十二 终是宿命祸萧墙 夜雨杀戮停不住章五十五 士子风流有金戈 大唐雄威终复振章六十一 如何不相争【第三更】章六 余心之所向章九十五 西行云州会良将 夜火起时奔逃忙(2)章五二 得道高僧山中来 出入俗世缘何在(3)章二十九 十年国辱自今雪 永无休止的战争(8)章八十六 数年新政养俊才 一楼宴评州县官章九十一 夜半疑梦惊诧起 窗外风雨几来袭(7)章一百七十六 新弩有成三百步 求战需得有力为(上)章五十三 名将风采今胜昔 谁在马上称豪杰(3)章六 谋国数载弹指间(下)章二十 乱世是滋生野心的温床章三十 仇人相见章五十六 北境边城战事烈 庙堂云谲天下变(17)章五十八 北境边城战事烈 庙堂云谲天下变(19)章七十二 换一副书画【第二更】章二十 昔曾浴血三十载 而今我为唐皇帝(20)章二十三 十年国辱自今雪 永无休止的战争(2)章两百四七 风卷黄旗过大岗 北境今起无战事(12)章三 昔曾浴血三十载 而今我为唐皇帝(3)章二二 明君可辅臣非才 不觅房杜觅启诵(13)章五八 身在俗世无出入 三王风聚江陵城(5)章二十八 莫离献策定滁州 冯道驱至寿春城(6)章二 雄才大略为君王 盛世帝国新大唐(2)章十三 昔曾浴血三十载 而今我为唐皇帝(13)章三十六 天下势风起云涌 金陵城龙潭虎穴(4)章三十六 剑南快纵马 横刀冷锻甲(10)章九十四 识得洛阳风与月 成就帝国军与政(2)章十七 可敢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