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一百三十九 东归再会秦仕得 北上吴使徐知诰(下)

李从璟在处心积虑对付契丹,耶律阿保机虽然不会在当下专门来对付李从璟,但为应对大唐,他一向是有所谋划的。这其中很重要的一个谋划,和李从璟如出一辙,也是联合其他力量,牵制大唐。

当今天下,未臣服大唐、向大唐称臣的诸侯,已经不多。蜀国,吴国(杨吴),算是其中国力最为雄厚的两个,然而蜀王和李存勖一样,向来沉迷享受,对大争天下这种事不太关心,那么唯一剩下的诸侯,就只有吴国一家了。

和契丹联手,共同牵制大唐的,就是吴国。当今的吴国,虽然吴王是杨渥,但实际掌权的却是徐温父子。吴国为何要牵制大唐,原因很简单,吴国对大唐不放心,徐温父子也是有野心的人物。

因固知吴国之实力,也知道徐温、徐知诰父子的野心和将来成就,李从璟一直很重视他们。他表达重视的方式,就是派遣大量军情处锐士,常驻金陵、广陵、团州这些地方,严密监控吴国朝堂的一举一动。

军情处这份情报,源自于金陵,信中提及吴国刚派了人来,要出使契丹。这样的事并不稀奇,吴国之前就如此做过,但这回之所以引起李从璟的重视,却是吴国这回派来的人不一样。

徐温让其义子,也就是日后南唐的开国皇帝徐知诰(李昪),北上了。

依照当今天下大势,吴国暂时对李从璟威胁不大,但日后吴国必是大唐劲敌。原本的历史上,柴荣、赵匡胤攻打吴国时,徐知诰已死,老一辈开国功臣、名将都已不在人世,吴国国中无人,军队久日无战,加之无论是南唐中主李景通,还是后主李煜,那都是才子诗人,不是当皇帝的料,所以柴荣和赵匡胤攻南唐打得并不太难。但这并不能说明吴国国力不行,在原本历史上,即便是在徐知诰早逝,李景通继位后,仅凭徐知诰留下的遗产,他就轻而易举攻下了闽国、楚国。其国力如何,由此可见一斑。

何况,日后李从璟登位时,他要面临的,是正如日中天的徐知诰,是人杰都健在,国力也经由这些年韬光养晦蓄积到了一个顶点的吴国,那可是一个庞然大物。

所以这回听到徐知诰北上,李从璟当打定主意,让军情处严密监控海上航线,尽最大的可能阻截、抓住徐知诰。

不过这件事却是急不得,在安排下去之后,李从璟就没再多想。

奔波檀州、云州、居延海这些日子,数经搏命、大战,李从璟也很疲乏,待幽州众文武官吏散去之后,李从璟本想回到后院,和任婉如好生说说话,再作休息,这时门子来报,有人求见。

要来见李从璟的,是木哥华。

木哥华本是黄头部酋长之子,在黄头、臭泊两部反抗契丹,被耶律倍率军平定后,木哥华便一直在被契丹追杀,之后逃出草原,被军情处寻得,于是带到了幽州。李从璟将木哥华留在幽州

,打的是借用他的身份,让他在日后时机成熟的时候,深入契丹国内,联合那些如同黄头、臭泊两部的部落,在李从璟发兵草原时,与之里应外合,共谋契丹。

上回木哥华来幽州时,并未深谈这个问题,一因时机不成熟,二来也是因为李从璟尚需观察木哥华。只不过李从璟事务繁忙,几个月过去,竟是将木哥华放在一边,差些忘记了,再没跟他提帮他杀回草原的事。这回归来,木哥华如此着急求见李从璟,可见他的心态变化。

木哥华见到李从璟之后,客套寒暄一番,随即将谈话引入正题,他正色道:“李将军,此番求见,乃是来向将军辞行。”

“辞行?”李从璟眉头一挑,故作了然的说道:“也是,幽州毕竟地处边境,繁华不及中原,你想去中原看看,亦或是想去中原定居,也是应该的。”

木哥华摇头,“在下非是欲去中原,而是要回草原。”

“回草原?”李从璟露出吃惊的神色,“你要回草原作甚?前番你好不容易逃脱契丹追杀,到了幽州,这才数月,便欲回草原,可是本帅招待不周?”

“李将军这是哪里话,要非李将军相助、收留,我等岂能在契丹追兵下保全性命?来到幽州,李将军对我等照顾的无微不至,让我等族人无不感激莫名!”木哥华说到这,神色一暗,“只是李将军大恩,恐怕得来生再报了。在幽州这些时日,眼见将军麾下将士,莫不精锐彪悍,我等深为敬佩,但这也让我等记起我们的身份、使命。我是黄头部的族人,我黄头部被契丹攻灭,如此深仇大恨,不能不报,今番我等欲归草原,便是要向契丹复仇!”

“向契丹复仇,这是大志,自当行之。”李从璟道,“只不过,如今你身边的黄头部族人不过数百,你意欲如何复仇?”

木哥华道:“我黄头部战士,虽被契丹攻杀许多,但并非没有存活下来的,而我黄头部的族人,更是如此。此行我回草原,当先便要联合黄头部的族人,共同举事!”

契丹镇压黄头、臭泊两部叛乱,固然会杀很多人,但杀的多是贵族和反抗的战士,对于平民和放弃反抗的军士,他们自然不会斩尽杀绝。

李从璟认真的说道:“黄头部固为大部落,然而只靠黄头部的力量,未免显得有些弱小,不足以抗衡契丹。”

“此事我也知晓,所以此番回草原,我还会联合其他被契丹镇压,而欲反抗的部落,说服他们和黄头部一起举事!”木哥华显然早有打算,这时候很流利的说道。

李从璟沉吟着,“若能如此,固然再好不过,成事的可能性也大了许多,只不过,依照契丹目前的国势,仅此还是显得力有不逮。”

话说到这个份上,已经没有必要再装下去了,试探也到此结束,木哥华于是起身,向李从璟深深一礼,语气真诚道:“李将

军,我等知晓契丹势大,难以对付,即便是我联合诸部,也未必可以成事。但将军麾下,兵精将足,若能得将军相助,则事有可为,请将军助我!”

与鞑靼部不同,对于契丹而言,他们是外族,黄头部则不同,他们是契丹内族,这就如同契丹与鞑靼的关系,与鞑靼内部九姓的不同一样。所以联合鞑靼部的意义,与联合木哥华的意义,又是不同的。联合木哥华,在一定程度上而言,是从内部去击破契丹。

耶律倍、木哥华、图巴克,由里到外,这是李从璟从草原攻破契丹的三层布局。

李从璟扶起木哥华,笑着对他说道:“赤子之心,日月可鉴,君既有此雄心,又甘愿以身犯险去将它们实现,作为你的朋友,我有什么不帮助你的理由呢?”

木哥华虽然早就料到李从璟将他请到幽州,又对他待之深厚,本就存了要帮助他的打算,但在今日,在他在幽州呆了太久,已经忍受不住内心的煎熬,向李从璟请求帮助,被李从璟毫不犹豫的答应时,木哥华还是激动的无以复加。

对于一个曾今拥有过权势而又失去权力的人而言,没有什么比让他再度拥有这种权力,更能得到他的感激了。

“打算何时动身?”李从璟问木哥华。

木哥华精神抖擞道:“将军既然答应了在下的请求,事不宜迟,在下想明日便启程。”

李从璟报以鼓励的眼神,“你这回回草原,本帅会派人协助,在你联合草原其他部落之后,要约定举事时间。当然,这件事最重要的是保密,一旦消息走漏,被耶律阿保机得知,则一切都将成为梦幻泡影,因是,此行务必慎重,选择盟友务必小心。在事成之后,你从内,本帅从外,共击契丹!”

接下来,李从璟和木哥华又就具体事宜,深入讨论了一番,直到所有的问题都定下来之后,木哥华才告辞。

木哥华离开的时候,已经是深夜。李从璟回到幽州,在卫道、孟平等人到来之前,并不是没有见过任婉如,只不过没说上什么话罢了。况且两人分别这许久,不免相思,自然有离情要诉。小别胜新婚,遑论李从璟千里转战,在生死线上游走了。

回到后院,躺在床榻上,怀中抱着任婉如,两人在睡前轻声说着话,虽然没有天下大势,也没有邦国大事,但李从璟却无比重视并且珍视这样的时刻。在历经喧嚣、奔波之余,在这样夜深人静的时候,与所爱的人安静的在一起,细声夜话,李从璟感到分外安宁、踏实。

翌日,李从璟难得睡了一个懒觉,或许是有任婉如陪伴,给他安心之感的缘故,他竟没有在佛晓时醒来。艳阳高照时,李从璟在任婉如的服侍下洗漱,连日的疲惫一扫而空,精神又格外振奋起来。

上午,李从璟叫上杜千书,带着一帮随从官吏、近卫,直接去了城中演武院。

(本章完)

章二十 明君可辅臣非才 不觅房杜觅启诵(11)章十一 临寿春城启大战 登八公山论古今(4)章九十九 赵王领军向楚地 秦王洛阳理大局(6)章九十四 西行云州会良将 夜火起时奔逃忙(1)章八十 两军决战于滁和 尽得江淮莫神机(7)章四十三 月垂龙门山 英雄逞强时(4)章一百六十二 历经磨难终成凤 多年对弈收官始(2)章二十五 十年国辱自今雪 永无休止的战争(4)章六十九 河上决战意纷纷 破敌需策更赖战(1)章四十九 旦为私利百般斗 暮见禁军万事休(5)章一百六十八 上阵父子死沙场 但留残躯祭英魂(2)章五十五 士子风流有金戈 大唐雄威终复振章二十八 百战安义(7)章九 风月之地有深机 看似是山不是山章九十五 赵王领军向楚地 秦王洛阳理大局(2)章两百二四 数年之功见成效 渤海四战定大局(1)章一百二十七 鞑靼公主勇披甲 戈壁风情异江南(上)章十六 昔曾浴血三十载 而今我为唐皇帝(16)章两百四十 风卷黄旗过大岗 北境今起无战事(5)章一百零一 赵王领军向楚地 秦王洛阳理大局(8)章三十三 剑南快纵马 横刀冷锻甲(7)章十二 他的决心(第三更)章三十四 亘古之真理章七十五 两军交战气势隆 阵内阵外人心切(3)章二十三 天下未平 征战不休(2)章三十八 一日朔方一日战 能得几人见州城(9)章十二 他的决心(第三更)章九十一 大唐太子立船台 欲我舰队出东海章七十八 不惜一身肝肠裂 愿随军帅征四方章七十八 千军万马竞南下 三尺之舌窃尔城(4)章五十八 崔玲珑抵死挣扎 第五动情用巧刑章九十三 昔曾浴血为手足 而今天下皆同袍(3)章一百六十七 上阵父子死沙场 但留残躯祭英魂(1)章二十一 棋至中盘形势明 火中取栗生死局(8)章六十七 势来天地皆同力 久负盛名于天下(2)章十一 淇门之变(3)章九十八 惊涛初起剑南道 诸侯掀起百丈浪(7)章一百九十四 既下雁南复营州 马蹄不停向渤海(4)章七十九 百年安西都护府 十万铁甲出阳关(2)章五十八 崔玲珑抵死挣扎 第五动情用巧刑章两百五十 一代雄主终落幕 兴亡从来因人事(中)章三十一 君子章一百八十 小鱼大鱼齐咬钩 预设奇兵向北行章四十七 算盘叮当响章六十四 相救章一百六十六 郭崇韬争权有方 战事未起死斥候(3)章八十四 非忍者不能成事 妒恨之下无同生章八十八 郭崇韬一言定策 先锋相遇一战胜章二十六 百战安义(5)章七十二 河上决战意纷纷 破敌需策更赖战(4)章六十五 李继韬之死章五十九 边军过长城章五十 臣面君当跪【第一更】章二十 秋风知剑州 铁甲战普安(4)章两百零九 阿保机庙算无遗 李从璟胸有不平(4)章四十二 月垂龙门山 英雄逞强时(3)章六十七 不惜贱命搏富贵 梁军营中夺功名章一百三十 盛情相会说前路 建安已下望辽东(上)章六十三 北境边城战事烈 庙堂云谲天下变(24)章九十八 八仙过海显神通 天下大争在我侧(3)章三十五 李继韬之谋章八十九 东风过江春不迟 荆南事了当北归章七十九 百年安西都护府 十万铁甲出阳关(2)章七十五 一片肝胆谁人知 既入檀州势如何?章七十一 金口千军搬山易 袖刀翻入红掌中(9)章二十一 昔曾浴血三十载 而今我为唐皇帝(21)章三 俯观八百里洞庭 回望三千里山河(3)章十九 棋至中盘形势明 火中取栗生死局(6)章八十 英雄迟暮未必恨 寒冬不耐早驱秋(7)章五十七 江淮掩有十四州 南北相争今何姓(2)章十九 何冲章一百八十三 不熄烽火八百里 水穷处自有云起(1)章十一 平静湖面暗流动 一时英雄俊人物章九十三 忠昭日月死何惜 布鞋未成人已去章二十六 崔玲珑寺庙设伏 赵象爻挑选坟墓章一 千里之远有枭雄(上)章七十 自古君王信过谁 拥重兵几人不叛(2)章十五 接城章一百五十一 可笑蚍蜉撼大树 雄主不屑转顾之(下)章七十一 独在异乡为异客 何处是家有家人(6)章六十 江淮掩有十四州 南北相争今何姓(5)章七 昔曾浴血三十载 而今我为唐皇帝(7)章八十 英雄迟暮未必恨 寒冬不耐早驱秋(7)章十九 何冲章三十 一日朔方一日战 能得几人见州城(1)章四十六 旦为私利百般斗 暮见禁军万事休(2)章七 一支凤钗引风波 不是斯人胜似是(上)章五十 得道高僧山中来 出入俗世缘何在(1)章二十五 十年国辱自今雪 永无休止的战争(4)章二十三 秋风知剑州 铁甲战普安(7)章六十四 敌情我意难分辨 一路前行且向东(下)章两百三三 数年之功见成效 渤海四战定大局(10)章四十三 洛阳秋雨日绵绵 北归之人入东宫(1)章八十四 一朝掌得天下权 我为万世开太平(3)章一百一十二 百尺竿头进一步 横渡黄河向胜州(上)章八十二 帝室正统如云烟 能饮三碗鲜血否章六十二 落魄刀客悲杀人 梁军谋深初接战(下)章三十五 天下势风起云涌 金陵城龙潭虎穴(3)章六十五 北境边城战事烈 庙堂云谲天下变(26)章十七 淇门之变(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