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两百零二 守得云开终见君 虎踞龙盘战扶余(5)

李从璟叫了莫离和王朴前来,自然也通知了大明安、李四平两人,只不过前后有些时间差,这让他和莫离、王朴能在大明安、李四平到来之前,先抓紧些许时间,商议对策。虽然这个时间很短,但对于三人来说,一星半点儿时间都可能能商量出很大成果。

莫离、王朴在听闻了耶律阿保机率领中路军北上的消息之后,不用李从璟多言,就已认识到了问题严重性,当然,眼下最重要的是寻找破解之法。

对李从璟分析耶律阿保机从一开始,就打定了一箭双雕、将幽州军引诱至此一举歼之的论断,莫离在稍作沉吟之后,即摇头提出了不同见解。

他道:“根据军情处情报,耶律阿保机北上之举,是在半途改道,在此之前,他率军东进的距离已经很长,这看起来不像是有意迂回。既然不是有意迂回,就说明耶律阿保机原本并未打算北上,所以说一开始耶律阿保机就打定主意,将幽州军引诱至此,一举歼之的想法,是有些漏洞的。依我观察,耶律阿保机此举,更像是在东进途中,忽然改变了主意——应该是有什么突发情况。而正是这个突发情况,促使他暂缓进攻显德府,而将幽州军列为了头号目标。”

莫离的分析自有道理,李从璟寻思片刻,认为事实不排除这种可能性,如若真是如此,那形势无疑要乐观一些。然而眼下要分辨耶律阿保机动机到底是怎样的,仅凭眼前的信息,无疑显得不足,因是三人只是保留了这种可能性,没有多作讨论。

“耶律阿保机动机如何,事关以后,然而要破解眼前危局,脱离伊台这处死地,希望却只有一个。”王朴将话题转回当下,敛眉说道。

李从璟和王朴、莫离对视一眼,微微颔首,彼此都已知道对方知道了走出伊台的前提在何处。

天边已经有了一线鱼肚白,晨熹划开黑夜的面纱,从黑暗深处挣脱出来。

大明安和李四平也都赶了过来,同样得知耶律阿保机北上的消息,两人的反应却与李从璟等人不同,大明安在惊讶之余,深为忧虑,踌躇道:“先前之所以选择双阳、伊台、九通作为大军集结之处,便是因为此地背靠山峦,面朝扶州,进可俯瞰、征战扶余全境,实现限制契丹大军于扶余的战略意图,退可遁入山中,以为游击。如今既然战事不利,不如往后退却,转入涑州、鄚颉府?”

李从璟断然否决大明安的提议,严肃道:“局势突起异变,先前之计,已不可用。此时退入涑州、鄚颉府,无异于自困于樊笼,不仅无法牵制契丹南路军,支援南部战场,更是自缚手脚,如此就当真被耶律阿保机关在笼子里了,游击战也成了困兽之斗,不再是破敌良策。”

“那该如何?”

“要求生,便不能退,只能进!”李从璟道,“为今之计,当突破眼前契丹大军,谋求一线生机!”

“那岂非是一头扎进契丹大军腹心之中?!”大明安悚然。

“眼前契丹大军集结,军力数倍于我,但正因如此,只有正面突围,才能出乎耶律阿保机预料。倘若后退,以耶律阿保机的布局能力,说不得已经布下天罗地网,只待请君入瓮!进不一定有生,但退则必死!”

大明安和李四平面面相觑,说不出话来。

莫离悠然补充道:“若果真能突围而出,便有可能打破耶律阿保机的布局。三路契丹大军,二十万兵马,说起来兵强马壮,军力强我数倍,这是其优势,但也正是其短处。因其人数虽众,却不在一处,一旦布局被扰乱,很容易就会陷入无序、混乱中——哪怕是这种混乱只是很短的时间,但我联军合力一处,便有可能借此搅动局势,重新赢取主动权。”

“总而言之,不破不立!”

大明安和李四平沉默良久,李四平忧虑的问道:“然要如何破敌、突围?”

“眼下突围的希望,首要在李绍城。”李从璟站起身,负手远望,目光越过屋檐,投向城外,“我已传令李绍城,今日之战,务必要赶在耶律阿保机抵达之前,击破契丹北路军!”

......

城中已经忙碌起来,物资装车,将士拔营,到处都是军士往来奔走的身影。

无论前方李绍城征战结果如何,留守伊台的万余大军都必须离开此地,转战下一处战场,这里,已

经失去了战略意义,因而不用再多待。

万人大军要开拔,需要一定的准备时间,但好在伊台大军早先就做好了随时出战的准备,因而在午时之后,大军就已经陆续在城外集结。

李从璟和大明安,带着各自部属,走出伊台城官衙,急赶出城。

李绍城若是战败,就需要众人去接应,李绍城若是战胜,众人就该汇合其部,继续转战,若是战事僵持,这万余将士将作为生力军投入战场,助李绍城取胜。无论如何,众人都要前行。

联系前线大军和伊台驻军的游骑,一直在两者之间来回奔走,传递最新的消息,也让李从璟等人能够及时了解前方战事的最新进展。

午时出城时,李从璟得到的军报,是前线大军已经与契丹北路军遭遇。

那意味着,前线战事已经开始。作为预备队,李从璟和大明安率领的军队,在此刻除却祈祷战事顺利,似乎并没有其它的事情可做。

因为要做的,在之前就已经做完了,现在,不过是之前所作所为必定会产生结果的时候。

扶余的冬日格外寒冷,天笼寒纱,不见太阳,甚至不见层云,灰蒙蒙的天空,分不清高低。群山低眉,旷野垂手,林木与野草相对无声,天地是辽阔的,又很寂静,这个时节,便是连倦鸟都无。

在这样的环境里行军,首先气氛就蒙上了一层庄肃的色彩,脚步隆隆,马蹄达达,甲胄碰撞,战马偶有嘶鸣,旌旗在寒风中猎猎作响,这是人的痕迹,现在,它叫做金戈铁马。

甲胄在身的大明安感觉身躯有些沉重,他抬头看了一眼天空,有些无法言说的压抑感。他知道这份压抑感来自何方,然而这却不是他所能控制,他转过头,看向在他侧前策马的、与他年龄相仿的那个人。明光铠在冷色调包裹的荒野上,并不如何光彩夺目,似乎也没有平日的耀眼,然而铁甲中那份不动如山的浑厚钢铁之气,依然有如大海汪洋,让人感知清晰。

轻咳一声,大明安有些不自然的出声:“李将军,以你推测,李绍城将军此战能胜么?”

李从璟回头望了大明安一眼,淡淡的说道:“能。”

“为何?”大明安心中的迟疑、彷徨依旧挥之不去,“为何李将军能够如此肯定?”

李从璟只是微微笑了笑。

一旁的王朴本在观赏这异域风情,虽然这里的风景与卢龙并无本质不同,但他仍旧陶醉其中,他甚至张开双臂,闭上眼,仍由冷风扑面,他没有着甲,青袍加身,这姿态便显得潇洒而轻狂。闻言,他对大明安道:“若是世子是卢龙节度使,便也会有这样一份信任。信任同袍,也信任自己。”

大明安垂下头,目光闪烁,不知在想什么。片刻之后,他抬起头,不无深意的说道:“若真是如此,或许我会有这样的自信。”

然而战局如何,并不因旁观者有无自信而有差别,一个时辰后,前方传回军报:李绍城将军集百战军万五将士之力,以为先锋,正面击敌。

闻其声,如见其景,在场众人,且不说李从璟、莫离,便是大明安、李四平,都可说是沙场宿将,对战争早有深味,岂能不知,李绍城此举,意味着什么?

正是这种了解,让大明安和李四平感到不安,李四平更是忧虑重重,忍不住道:“素闻百战军乃李将军麾下,精锐中之精锐,乃沙场决胜之利器。俗话说好钢用在刀刃上,这样的力量,不是应该在两军鏖战之后,战事胶着,欲分胜负之时,再用之一锤定音吗?李绍城将军乃长胜之将,为何犯此错误,一开始就将百战军用作先锋?”

李四平的评判无疑有他的道理,在很多情况下,这甚至可以说是一条真理。然则李四平这话却说得不客气了些,这让幽州军方面都有些不快,莫离尚好,向来不作口舌之争,王朴却率直任性,冷道:“阁下莫非认为,我幽州军百战将士,不懂征战之法?”

这话更加不客气了些,李四平动动嘴唇,最终不复多言。他不敢与王朴争锋相对,大明安身份高些,加之他对局势心存焦虑,不说方寸已乱,至少心境不稳,这时出声道:“契丹北路军近在眼前,而耶律阿保机亲率十万中路军也已北来,两者相距,不过百里路程,倘若李绍城将军此战不利,稍有耽搁,则我大军立陷重围,进退无路,上

天无门,居必死之境,待屠刀斩落而已。李绍城将军此战,干系重大,由不得我等不慎之又慎!”

到此时,大明安倒是认识得清楚,大军处境已是极为危险,如过独木桥,但有失策,即会万劫不复。

万余将士的行军阵型有条不紊,李从璟知道他必须安抚大明安躁乱的心,于是道:“击此契丹军,何须久战?以百战军为矛,予其当头棒喝,可一鼓作气,直破敌阵。李绍城作战之法,没有问题。”

这是一锤定音之论,放在平时,足以让争论停止,然而眼下却不行。

作为渤海国当今独一无二的中兴希望,大明安责任重大。任重则心劳,心劳难免心力交瘁,况且战争又在渤海国境内,而渤海国已失扶州,形势对他而言,可谓艰难至极,诚然再容不得本分差错。

他注视着李从璟,焦急而又认真的说道:“李将军,我与契丹军在扶州交手数月,对其战力,深有体会。此番进犯之契丹贼,军备强大,战力彪悍,实话说,哪怕是经历辽东战火淬炼的渤海军,也比不上。扶州城防何其坚固,我为此战之准备,又何其充分,然而面对契丹军之猛攻,却应付得分外艰难,即便没有李将军要我主动撤离,我也再坚持不了几日。如今契丹军方克扶州,气势正盛,李将军万万不可轻敌啊!”

扶州一战,让大明安见识到了契丹军征战之威,他没有告诉李从璟的是,若不是有幽州军来相助,他几乎已不相信,渤海还能存国。契丹立国多年,国势强大,军力尤盛,这其中的重量,大明安之前不以为然,如今亲身体会了,才知其有多恐怖。

无论他大明安这两年在渤海国如何练兵强军,加强备战,然而实力的差距,并不是临时抱佛脚就能改变的。

他充分认识到了敌军之强,也实在认识到了渤海军与契丹军的差距。

这是他忧虑、不安的源头。

而局势的不利,无疑让他这种焦虑和不安,更加深刻了些,以至于现在他有些心惊胆战,风声鹤唳。

这是现实。

李从璟没有多言,兴许是懒得多言,又或许是不屑多言。

此时,就连王朴,都没了与大明安争辩的兴致。

李从璟、莫离、王朴,幽州军的每个将士、每位谋士,并非不知契丹军之强,相反,他们比大明安知道得更加清楚。

然而此时,他们临危不乱。

临危不乱,不是靠心境。而是靠本事,靠底气。

幽州方面的气定神闲,此时不仅没有让大明安吃下定心丸,反而让他的焦虑更甚,他近乎可怜巴巴的望着李从璟,“李将军,现在改变前线战法,尚还来得及,你......”

他的关心与关切,谋算与谋划,换来的不是李从璟的宽慰,而是李从璟冰冷的眼神。

“闭嘴!”至此时,李从璟毫不客气的冷斥。

大明安:“......”

他怔了怔,与李四平面面相觑,彼此都觉得苦不堪言。

在他们的忐忑中,三个多时辰后,转折性的军报自前线传回。

游骑下马,恭敬而又平静的向李从璟禀报:“报军帅,李绍城将军亲率百战军,正面突破敌军主阵,契丹军已败!”

这名游骑的话音中有欣喜,但并不激动,仿佛对他而言,这样的军情,并不值得兴奋,而只是平常——平常得理所应当。

大明安、李四平等人惊讶的愣住,大明安张了张嘴,怔了许久,僵硬的神情逐渐荡开,化为狂喜,若非身在马上,他几乎要手舞足蹈,“这......太好了,这真是太好了!”

“李绍城将军此战,为何要中军突破,用一种近乎野蛮的战法?”王朴冷笑一声,“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尽可能缩短战事时间,为大军往后行动,争取时机!”

大明安和李四平顿觉尴尬,除却连声应是,称赞李绍城骁勇善战,李从璟知人善任,百战军人才济济外,再说不出其他。

对大明安的恭维,李从璟一笑置之,不作应酬。

王朴从鼻孔里发出一声冷哼,抬起下颚道:“你们只知契丹军很强,却根本就不知百战军有多强。若非如此,我等焉敢以区区三万将士,征战渤海,战耶律阿保机,拒十倍之敌?”

(本章完)

章八十二 千军万马竞南下 三尺之舌窃尔城(8)章二十八 剑南快纵马 横刀冷锻甲(2)章三十三 天下未平 征战不休(12)章三十四 亘古之真理章两百四一 风卷黄旗过大岗 北境今起无战事(6)章两百三八 风卷黄旗过大岗 北境今起无战事(3)章九十二 两人阁楼闻雨声 两年之内平淮南章十九 明君可辅臣非才 不觅房杜觅启诵(10)章六十一 如何不相争【第三更】章五十三 名将风采今胜昔 谁在马上称豪杰(3)章一百零三 千百年金陵风月 数不尽君臣过往(4)章七十三 两军交战气势隆 阵内阵外人心切(1)章五十七 旦为私利百般斗 暮见禁军万事休(13)章十 淇门之变(2)章一百零四 繁华落幕心可安 人生得意往何处章六十四 北境边城战事烈 庙堂云谲天下变(25)章九十二 一别数载仗剑来 彼之英雄我仇寇(3)封推感言章八十九 大浪来袭群鱼跃 风雨一路洗鲜血(2)章五十二 北境边城战事烈 庙堂云谲天下变(13)章五十二 北境边城战事烈 庙堂云谲天下变(13)章五十三 北境边城战事烈 庙堂云谲天下变(14)章一百八十三 不熄烽火八百里 水穷处自有云起(1)章两百五二 战死边疆裹尸还 天下再无契丹贼章六十六 郭威章八十八 苍鹰戏鼠走檀州 白袍书生战辽东(上)章七十三 死字怎么写【第一更】章五十一 南有白鹿洞三害 北有应天府双杰(下)章五一 得道高僧山中来 出入俗世缘何在(2)章六十五 谋主智算敌军行 三千锐士擒段凝章四十一 西路军接连数战 李从璟大定江淮(2)章四十 月垂龙门山 英雄逞强时(1)章四十 北境边城战事烈 庙堂云谲天下变(1)章六十四 奴在灵州望西天 待君归来诉思念(2)章一百零四 唯有凌云多壮志 敢叫旧貌换新颜(1)章七十四 忽如一夜春风来 局势变幻激斗开章四十八 北境边城战事烈 庙堂云谲天下变(9)章九十 大浪来袭群鱼跃 风雨一路洗鲜血(3)章二十 当年明月仍皎洁(中)章三十六 十年国辱自今雪 永无休止的战争(15)章十四 云波诡谲章八十四 大争之势周复始 有志英才自古同章一百零二 八仙过海显神通 天下大争在我侧(7)章四十九 彼如丧家犬【第三更】章十三 首陈大军往边境 天涯里无限风情章三十 世间有风情万种 大丈夫当归何处(8)章两百四八 风卷黄旗过大岗 北境今起无战事(13)章二十五 莫离献策定滁州 冯道驱至寿春城(3)章二 鬼斧十手章五十 北境边城战事烈 庙堂云谲天下变(11)章四 谋国数载弹指间(上)章两百五一 一代雄主终落幕 兴亡从来因人事(下)章八十二 千军万马竞南下 三尺之舌窃尔城(8)章十三 淇门之变(5)章四四 天成新政初现世 厉兵秣马看天下(1)章一百七十七 新弩有成三百步 求战需得有力为(中)章七十七 千军万马竞南下 三尺之舌窃尔城(3)章三十九 女豪镇契丹章四 谋国数载弹指间(上)章一百八十二 各在苦战各自忙 各自悲戚各自亡章五十七 北境边城战事烈 庙堂云谲天下变(18)章一百一十一 士卒死战活离阵 将军浴血为哪般(下)章三十九 两川系天下 天下在我心章一百零三 千百年金陵风月 数不尽君臣过往(4)章两百二五 数年之功见成效 渤海四战定大局(2)章七十三 谋战更比力战难 取得东阳去成都(2)章四十 百面君莫辨章八十二 两军决战于滁和 尽得江淮莫神机(9)章九十 一别数载仗剑来 彼之英雄我仇寇(1)章九十二 王朴坐论天下谋 何人雄关退千军(中)章十三 有人西楼杀宰相(2)章十九 明君可辅臣非才 不觅房杜觅启诵(10)章三十八 狡诈恶毒章七十九 亲至芙蓉掀帘幕 一骑独上古北口(上)章五 水寨(3)章七 谷雨识洛阳 笔落动两川(7)章七十八 为君说新政【第三更】章五十七 其势不可挡【第二更】章八十 英雄迟暮未必恨 寒冬不耐早驱秋(7)章六十五 谋主智算敌军行 三千锐士擒段凝章三十五 心思章四十八 北境边城战事烈 庙堂云谲天下变(9)章两百三四 数年之功见成效 渤海四战定大局(11)章二十七 十年国辱自今雪 永无休止的战争(6)章三十二 剑南快纵马 横刀冷锻甲(6)章四十一 北境边城战事烈 庙堂云谲天下变(2)章两百二六 数年之功见成效 渤海四战定大局(3)章四 昔曾浴血三十载 而今我为唐皇帝(4)章十七 棋至中盘局势明 火中取栗生死局(4)章三十二 一日朔方一日战 能得几人见州城(3)章五十五 秦王再着甲【第三更】章七 谷雨识洛阳 笔落动两川(7)章八十 两军决战于滁和 尽得江淮莫神机(7)章三八 欲为大事不避难 细加运筹方有成(7)章十四 棋至中盘形势明 火中取栗生死局(1)章二十 当年明月仍皎洁(中)章十一 淇门之变(3)章七十五 两军交战气势隆 阵内阵外人心切(3)章十 临寿春城启大战 登八公山论古今(3)章二十六 秋风知剑州 铁甲战普安(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