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两百零一 守得云开终见君 虎踞龙盘战扶余(4)

山岭之中有路,路的尽头有城。

城前的路上是蜿蜒的行军队伍,旗帜鲜明,铁甲环佩,裹胁其中的辎重车辆如同巨兽,被牵引着往前。这是一支真正的铁甲洪流。

进城前,马背上的蒙三扶了扶头盔,抬头望见城头站立着一名着明光铠的将领,身姿卓绝,面容冷峻,整个人铁剑一般矗立。

蒙三回头对身边的亲信调笑道:“要说李绍城这鸟厮,倒真有军帅几分风采,远望之浑如一人。不过就是冷了些——直娘贼,这大冬天的,能叫人以为他是冰做的——这人得心里多偏执,才能这般不苟言笑?”

亲信也瞧见了城头的李绍城,嘿嘿笑道:“副帅,要说李副帅与军帅相似,却也不是没有原因的,毕竟八虎将之首嘛!”

“八虎将?那是什么东西?”蒙三怔了怔,他从未听说过这个名词。

亲信兴致勃勃道:“卢龙之地早有传言,军帅麾下有四才子、八虎将,乃是其征战四方、建功立业的得力臂膀,副帅难道不曾听闻?”

“你且说来!”蒙三有了些兴致。

“卢龙有诗云:风流名士莫神机,笃行君子有千书,殚精竭虑为子民,更上层楼见文伯。说得那是莫离、杜千书、卫道、王朴四位先生,而八虎将,便是李绍城、副帅、郭威、孟平、林英、林雄、李彦超、李彦饶八位将军,百姓谓之曰:郭蒙真英雄,三李平天下!”

亲信说得眉飞色舞,蒙三听得一愣一愣。

“郭蒙真英雄,三李平天下——说得好,说得好极!”末了蒙三哈哈大笑,“我蒙三不是真英雄,谁是真英雄?哈哈,说得太好了!耶律阿保机有八大将,我们军帅也有八虎将,哼,不过咱们这八兄弟,却是胜过那些契丹蛮子无数!直娘贼,早晚砍下耶律欲隐那帮孙子的脑袋,给我们八兄弟当尿壶!”

转念一想,觉得有些不对,面色一沉,“郭蒙,郭蒙,郭威那小子凭什么排在我前面?这谁排的名次,简直是狗屁不通!”

方才还在称赞,转瞬间又骂了起来。

亲信一看势头不对,立即提醒道:“副帅,这名次可不是这么排的,真正的排位顺序,那是李绍城副帅位在第一,是八虎将之首,郭威将军还在后面儿呢!”

“哦?”蒙三恍然,稍稍满意了些,扶着下颚沉吟道:“要说李绍城这厮,虽然偏执了些,本将却还是服他的......让他排在本将前面,本将位居第二,尚可,尚可。”

亲信偷瞥了蒙三一眼,见他正沉浸在自己的臆想中,踌躇了片刻,还是实诚道:“副帅,其实李彦超将军才是排在第二的那个......”

“什么?”蒙三顿时大怒,“李彦超那小子,凭什么排在本将前面?本将身为百战军副帅,统领百战军万千精锐,征战四方,战无不胜,攻无不取,他李彦超不过是卢龙军......”说到这,觉得有些不对,李彦超毕竟是卢龙军主将,语调缓了缓,不得不承认道:“也算卢龙军里一条汉子,可要论功绩,哪能跟本将相比,这厮常年镇守边疆,与契丹蛮子交手十数年......”

到最后说不下去,愤愤瞪了亲信一眼,窝火道:“好,算这小子狠,从娘胎里蹦出来比较早,老子屈居第三,这总行了吧!”

亲信顿了顿,张了张嘴,迟疑道:“其实......”

“闭嘴!”蒙三一声怒喝,打断了亲信的话。

亲信缩了缩脖子,没敢再往下说。不过他心里面还是将那句话说完了:其实,副帅你本就是排第三的。

城头上,李绍城抬起手,招左右近前,目不斜视的问道:“契丹北路军到了何处?”

“四十里外。”左右回答。

李绍城面色不变,也未见他有什么回应,再度陷入沉默中,只不过目光从城前的行军队伍延伸开去,望向南方。

片刻之后,李绍城用一贯沉稳的声音,言简意赅道:“报知军帅:三路大军已集结完毕,而契丹军已至四十里之外,前军统帅李绍城预备明日出城迎战,以求击溃眼前之敌!”

左右将李绍城的话一字不差记下,看到李绍城摆了摆手,他们随即离开城头,跨上快马,疾驰出城。

身形纹丝不动的李绍城,在信使走下城墙的时候,即说道:“传令下去,大军入城之后,即作休整。今夜三更造饭,五更集结!”

“明日之战,是大军入渤海之后首战,只能胜不能败,传令:此战,幽州军主攻,渤海军掠阵!”

随着一系列军令上传下达,大军各部行动皆已明朗。直到此时,李绍城才挪动脚步,走下甬道,在城门后翻身上马,汇入兵城中的铁甲汪洋中。

比之前线的步步惊心,作为后方的伊台就要平静得多,城中虽然也有甲士,也只是常规巡逻之用,在街面上往来的仍旧多是普通百姓。偏僻些的地方,孩童依旧在巷间无忧奔跑,衣不蔽体,间或甚至有鸡鸭扑腾翅

膀的身影。

城池中央的官署墙厚檐高,婉如城中城。与外界相比,这里戒备森严,铁甲军士与青衣卫士,穿梭其中,面无表情的脸刀刻一般,连呼吸都带着杀伐之气。

李从璟接到李绍城的军报,已是午后,当时他正在与大明安等人探讨渤海局势,军报抵达之后,他将其递给众人传阅。

大明安看罢军报,询问李从璟的意思。李从璟没有丝毫停顿的说道:“李绍城的决断,正合我意。”

得到李从璟这句评判,大明安点点头,没有任何异议。

李从璟随即给李绍城回信,全信只有四个字,言简意赅:依计行事。

这件事没有需要讨论的余地,不过需要静候事态发展罢了,王朴说起另外一事,“契丹北路军已至眼前,不知其他两路军到了何处?”

契丹北路军是最靠近大军所在的,其中路军和南路军隔得远些,要知其行踪,有待斥候和军情处之后的情报。

有关契丹中路军、南路军的有效情报,李从璟并没有等待太久,当日夜里,他就得到了军情处传回的最新消息。只不过这个消息,怎么都称不上乐观。

握着情报的手久久没有放下,李从璟眼神闪烁不定,以至最后他索性闭上眼,靠上椅背,伸手按压眉心。

将情报递给李从璟的桃夭夭,将李从璟看过情报之后的脸色变幻看在眼里,摇曳的烛火中,青丝碎发下慵懒的眉头微不可查皱起,跟随李从璟这么久,桃夭夭对李从璟修身养性的功夫自然清楚,这让她不禁问道:“形势当真如此严峻?”

李从璟闭着眼,身影如浓雾中的青山,伟岸而又模糊,他道:“我小觑耶律阿保机了。”

桃夭夭怔了怔,

寒风在紧闭的窗外呼啸,鬼哭狼嚎一般,屋中却格外安静,帷幄低垂,红烛无声,李从璟嗓音低沉,接着道:“攻下扶州,即兵分三路,大出扶余,转瞬之间,二十万契丹军席卷渤海全境,这样的大手笔,让我们之前将契丹军限制在扶余的谋划,成了一个笑话——每一路契丹军,都需要我们全力去应对。如今,契丹北路军尚未吃下,原本要直去显德府的耶律阿保机,更是亲率中路军北来,如此我等浑水摸鱼、蚕食契丹军的战术也没了立足点,形势陡转直下,我等不得不以劣势兵力,在最开始就与契丹正面作战——六万大军困局此地,双通、伊台、九阳三城,不再是生门,而成了死地,进退皆已无处可去。”

脸色变了变,桃夭夭蹙眉道:“耶律阿保机突然北上,说明他已知晓我大军在此,可他是如何得知的?”

“大明安是从扶州退至此地的,便是契丹大军不能追赶得上,难道斥候也追不上么?为灭渤海,耶律阿保机处心积虑准备多年,无论哪方面的力量,都不会小。这一点,我们早该料到的。”李从璟自嘲一笑,为之前的失策感到无奈。倒也不是不知道耶律阿保机准备充分,只是估计不足罢了。

桃夭夭咬了咬嘴唇,眼神有些黯淡,更有些愧疚,她张了张嘴,刚想说什么,李从璟已经挥手打断她,“你不必自责,这不是军情处的失职。渤海的境况与雁南、营州不同,此战也不是三两日的事情,军情处本就无法在这里尽数捕杀契丹斥候。几万人的行动,踪迹掩盖不了的。”

脑袋靠在椅背上,他挣开双眼,望着屋檐,“本以为耶律阿保机一心攻灭渤海,为了这个大局,即便是知道我这条小鱼在身边蹦跶,他也不会舍弃前者来对付我。只要耶律阿保机不全力对付幽州军,幽州军就有希望给他‘惊喜’。他这回他果断舍弃显德府,直奔伊台而来,倒是瞧得起我。只不过这样的重视,这样的待遇,可是叫人不好消受。”

桃夭夭脸色微白,静静伫立在桌前,一动不动。不言不语,是真不知该作何言。

面前的李从璟,是桃夭夭之前从未见过的,之前无论面对怎样的对手与困境,李从璟总是胸有成竹,不动声色。而现在,她清楚看到了李从璟的彷徨,清晰感受到了李从璟的无力。

对桃夭夭而言,这样的感知很不好,她从未对任何人说起过,但在她心中,李从璟就是那片从不会变色的天,从不会倒塌的山,她仰望着他,并且愿意追随左右,无论胜利亦或失败。

她看重的男人,是不应该被击倒的,哪怕是败了,哪怕是死了。

李从璟并不知道桃夭夭心中汹涌的波涛,他甚至连自己都没有发现,在桃夭夭面前,他已经卸下了伪装与防备。如果此时面对的是旁人,哪怕他心中再迷茫、无措,他也会不留痕迹,哪怕是带着百骑去冲击千军万马,明知有去无回,他也会嗷嗷叫着激励他身后的将士,随他一同冲锋。

不隐藏、不掩饰,让人能见其本心,是因为那个人已经住在他心里。即便他自己都可能没有发现。

......

双手交叉放在胸腹前,手指微曲,轻轻敲击,李从璟一遍一遍分析局势,梳理脑

海中的思路,边想边说道:“破雁南、克营州、复辽东,连战连捷,即便是面对耶律阿保机麾下最负盛名的大将,我败之也易如反掌。前面的路太顺了,以至于我都差些忘了,这回我是背井离乡,在异国面对耶律阿保机本人,还是以极度劣势兵力,要对抗耶律阿保机亲率的契丹举国之军!”

“一手开创契丹帝国盛况的雄主,跟我之前面对的任何一个对手都不一样,甚至比那些对手都强无数倍。耶律阿保机下的棋,不会浅显易懂,我该谨慎应对的......雁南、营州、辽东......”李从璟反复呢喃,沉吟半响,目光逐渐深邃,“我破雁南、克营州,又征战辽东,但直到幽州军入渤海,近三月的时间,耶律阿保机都未曾有过半分应对之举。固然,营州、辽东,比之渤海只不过是弹丸之地,价值也不可同日而语,而攻灭渤海国才是耶律阿保机发动这场战争的目的,他确实不应为营州、辽东而分心,然而......”

“然而如何?”桃夭夭问。

“然而,若是耶律阿保机从一开始,便是打得一箭双雕的算盘,那会如何?!”李从璟从座椅上弹起,“雁南、营州、辽东,不过诱饵罢了,为的不过是让我幽州军进入渤海!因为只有这样,耶律阿保机才有将我等聚而歼之的机会!否则,在平州重归大唐,卢龙边防被我建得如同铁桶一般的前提下,契丹军要越过长城,不说根本不可能,要付出的代价也太大!”

李从璟在桌前来回踱步,思绪喷涌,“耶律阿保机素有饮马黄河之志,他攻灭渤海,也不过是为积蓄国力,稳固后方,为此南下中原准备罢了。契丹军来日要南征,卢龙就是必须踢开的挡路石!我收复平州,耶律阿保机根本就未花大力气想要夺回,我助大同军重复丰、胜二州,也未见耶律阿保机如何——耶律阿保机非是没有将这些事放在心上,非是没有想过要对付卢龙,恰恰相反,他是太放在心上了,以至于谋划做得深不见底、天衣无缝!而现在,就是耶律阿保机收官的时候!”

桃夭夭瞠目结舌,“这......未免也太夸张了些!”

“不,丝毫不夸张!要知道,耶律欲隐虽然在雁南、营州兵败,但他那五万契丹军,却并没有都折损。”李从璟注视着桃夭夭,严肃的说道,“况且,我联盟大明安,耶律阿保机岂会不知?甚至是我联盟鞑靼部,耶律阿保机也可能都已发现蛛丝马迹!毕竟,木哥华重聚黄头部,意图复仇的谋划,是早早就败露了的。再者,耶律阿保机在李存审老将军坐镇卢龙时,就屡次进犯,现在,他又怎么可能对卢龙姑息,让我有数年时间韬光养晦,而没有谋划?最重要的是,耶律阿保机这回带领中路局从半路转向,弃显德府不顾,直扑伊台而来,很大程度上是暂缓了攻灭渤海的步伐,其意为何?只能是在幽州军!”

“精妙的布局,出色的引诱,不动如松,动若雷霆,一旦真正出手,便让我幽州军避无可避。这是死局,是耶律阿保机为了南下,为了对付幽州军,为了踏破卢龙,给我布下的死局。而现在,我偏偏入到了这局中!”

说到这,李从璟止住了话头,颓然坐回座椅上。

局势终于明朗,现实说明,耶律阿保机才是最隐忍、最不动声色,同时布局最大的那个人。

他是真正的雄主,他是真正在以天下为棋盘。

最可怕的是,他手握二十万大军,已经站在李从璟面前,并且举起了屠刀!

无力感包裹了李从璟全身。

李从璟的脑海中,不由得又浮现出那段历史,那段契丹大军南下,荼毒中原,让汉人生灵涂炭的历史。

他想起与李存审在书房中的座谈。

“若能一朝得势,必北上幽云,马踏草原,破契丹数十年之势,不使其有贻害中原之机!”他曾意气风发。

李存审离开幽州前,老怀大慰的说:“事不必由我成,但愿后继有人。”

契丹势盛何以制?

将军白头待后人。

可惜,自己还是掉进了耶律阿保机的圈套里。

李从璟握紧双拳,却抑制不住双手的颤抖。

他不甘心,却又无能为力。

桃夭夭望着他这幅模样,冷笑一声,嘲讽道:“你李从璟也有未战而先认败的时候?”

李从璟忽然站起身,双眸通红,“不!不到最后一刻,一切都不会尘埃落定!”

他浑身燥热,如置身熔炉,一挥手,喝道:“传莫离、王朴来见!”

李从璟转过头,盯着桃夭夭,良久,忽的邪魅一笑,“你不用激我。你应该知道,我不敢说从未败过,但绝对从未有认输的时候!”

桃夭夭哼了一声,嗅之以鼻。只不过她眼中晶莹的神采,却出卖了她的内心。

李从璟深呼吸一口气,目光渐渐沉静下来。总有些事,让你有不能放弃的理由。

哪怕是面对死亡。

(本章完)

章六 余心之所向章二十五 天下未平 征战不休(4)章五十 契丹势盛何以制 将军白头待后人章两百二三 万人布局成天网 横死三个臭皮匠章五十二 婉如清扬小娘子 人生最恨离别时(上)章一百七十六 新弩有成三百步 求战需得有力为(上)章六十六 人言蜀中多灵秀 未及莉香掌心留(2)章八 首殇阆州破 初捷剑门裂(1)章八十二 百年安西都护府 十万铁甲出阳关(5)章八十三 一代骁将显威名 老残之躯念家国章一百八十 小鱼大鱼齐咬钩 预设奇兵向北行章八十五 是非成败问谁定 残阳独映血火关(上)章一百零三 赵王领军向楚地 秦王洛阳理大局(10)章二十二 孟平涂山击刘信 潞王三战李德诚(9)章九 先帝功业吾功业 先帝天下吾天下章二十二 秋风知剑州 铁甲战普安(6)章八十九 指点江山大志显 生子何如孙仲谋章十七 故布疑阵引人乱(中)章三十四 十年国辱自今雪 永无休止的战争(13)章三十三 剑南快纵马 横刀冷锻甲(7)章二十二 战必求利章七十五 千军万马竞南下 三尺之舌窃尔城(1)章一百二十二 铁甲阵前横杀敌 天将雄师出关急(5)章十一 临寿春城启大战 登八公山论古今(4)章六十八 莫离巧思献三策 三城战事起异变(2)章七十四 忽如一夜春风来 局势变幻激斗开章七十一 我比你强章九十八 惊涛初起剑南道 诸侯掀起百丈浪(7)章七十一 莫离巧思献三策 三城战事起异变(5)章七十三 锦绣江山万万里 阳关未必无故人(1)章一百九十八 守得云开终见君 虎踞龙盘战扶余(1)章十 一载相识十载别(4)章一百零六 唯有凌云多壮志 敢叫旧貌换新颜(3)章二 神仙山(1)章一百零九 千百年金陵风月 数不尽君臣过往(10)章六十七 势来天地皆同力 久负盛名于天下(2)章四十九 李从璟取势如棋 王彦章三日破敌(5)章五十一 名将风采今胜昔 谁在马上称豪杰(1)章八十九 走马观花过扬州 钱元瓘再会太子(下)章二十六 莫离献策定滁州 冯道驱至寿春城(4)章两百二四 数年之功见成效 渤海四战定大局(1)章二十 天下章四十八 帝国之军威【第二更】章六十九 金口千军搬山易 袖刀翻入红掌中(7)章三十四 亘古之真理章一百九十二 既下雁南复营州 马蹄不停向渤海(2)章四十五 旦为私利百般斗 暮见禁军万事休(1)章十五 谁是刀,谁握刀?章一百四十九 谋利有成志士归 去王称帝性未改(下)章三十二 军神章十四 淇门之变(6)章十四 淇门之变(6)章七十五 千军万马竞南下 三尺之舌窃尔城(1)章三十六 君子都章一百零三 一朝风云变天下 群雄侧目紧绸缪章八十一 英雄迟暮未必恨 寒冬不耐早驱秋(8)章二十 天下章六十六 山河多少事【第二更】章三十五 心思章一百九十九 守得云开终见君 虎踞龙盘战扶余(2)章两百零二 守得云开终见君 虎踞龙盘战扶余(5)章七十一 莫离巧思献三策 三城战事起异变(5)章五 昔日家国残梦里 多少魂梦惊夜雨(上)章一百七十九 南撤又待追兵来 及战日落惨遭败章六 余心之所向章十二 有人西楼杀宰相(1)章两百二十 烽烟席卷鸭渌府 百骑漫行过冲鹿章七 一支凤钗引风波 不是斯人胜似是(上)章九十六 天下漕运正当通 中央集权何时强(3)章十二 袭营章七 一载相识十载别(1)章二 雄才大略为君王 盛世帝国新大唐(2)章四 神仙山(3)章五十一 军失将当亡【第二更】章三十一 剑南快纵马 横刀冷锻甲(5)章两百零四 百战山河寸寸血 拼却死地开生门(中)章五十四 名将风采今胜昔 谁在马上称豪杰(4)章六十八 金口千军搬山易 袖刀翻入红掌中(6)章一百 赵王领军向楚地 秦王洛阳理大局(7)章五十三 两线(第二更)章三四 欲为大事不避难 细加运筹方有成(3)章四四 天成新政初现世 厉兵秣马看天下(1)章八十三 一代骁将显威名 老残之躯念家国章六 俯观八百里洞庭 回望三千里山河(6)章四十五 宿命章七十五 千军万马竞南下 三尺之舌窃尔城(1)章五十三 名将风采今胜昔 谁在马上称豪杰(3)章九十七 八仙过海显神通 天下大争在我侧(2)章三十一 十年国辱自今雪 永无休止的战争(10)章一百零三 千百年金陵风月 数不尽君臣过往(4)章七十 北面有朋远方来 三问三答见生死章四十二 北境边城战事烈 庙堂云谲天下变(3)章两百四九 一代雄主终落幕 兴亡从来因人事(上)章七十六 如何不认罪【第一更】章九 风月之地有深机 看似是山不是山章四十一 西路军接连数战 李从璟大定江淮(2)章六三 金口千军搬山易 袖刀翻入红掌中(1)章七十 自古君王信过谁 拥重兵几人不叛(2)章八 时来天地皆同力 运去英雄不自由章三十一 一日朔方一日战 能得几人见州城(2)